李鲜教授辨证论治泛酸经验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guoxiandin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泛酸为临床常见病症,李鲜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将其分为热证、寒证,并总结出肝胃郁热、饮食不节、脾胃阴虚、寒邪客胃、脾胃虚寒5种证型,分别采用丹栀逍遥丸合左金丸、保和丸加味、一贯煎、良附丸合香苏散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每获良效。
  【关键词】泛酸;辨证论治;李鲜;验案
  【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9-0000-00
  李鲜教授为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科二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业30余年,善用经方、验方治疗内科杂病,疗效确切。李鲜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辨证论治泛酸,效如桴鼓,笔者有幸跟师侍诊,现其治疗泛酸经验浅析如下。
  1泛酸的病因病机
  泛酸是指胃中酸水上泛,又称吐酸,既是中医病名, 又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泛酸典型症状犹如《景岳全书》所云:“其为病也,则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痛懊恼,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止,或食已而复嘈,或兼恶心,或渐见胃脘作痛”;西医认为泛酸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临床上常伴有烧心、胸骨后烧灼痛、反食、嗳气等症[1],如果泛酸反复发生或长期存在,则称之为胃食管反流病,如不及时治疗,可以引起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如食管糜烂、溃疡、出血、食管狭窄,甚至引发食管癌等。
  中医认为泛酸作为脾胃病症,其病因病机与呕吐、嗳气等有相似之处,病因不外饮食、情志、外邪犯胃及脾胃虚弱。历代医家认为此病多由肝气郁结,胃失和降而发,与肝胆联系密切。李鲜教授认为本病的病位虽在脾胃,但与肝关系密切;其病机关键在于气机不畅,胃气上逆所致。诚如《寿世保元·吞酸》曰:“夫酸者肝木之味也,由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故为酸也。
  2辨证论治
  2.1热证《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热为阳邪,其性炎上;肝气不疏,郁而化火,横逆犯土;或过食辛辣、酒醴、肥甘、燥烈之品,则易化热生火;阴虚则阳盛,由于阴不制阳,则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生内热,故表现为一派虚热、虚火内扰的证候,阴虚累及中焦则脾胃阴虚。
  2.1.1肝胃郁热《症因脉治》指出 :“呕吐酸水之因,恼怒忧郁,伤肝胆之气,木能生火,乘胃克脾,遂成酸水浸淫之患矣”。李鲜教授认为肝失疏泄,肝胃郁热,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本证病机关键。
  临床常见泛酸,胃脘胀闷或胀痛,口干口苦,痛连两胁,胸闷嗳气,善太息,吞咽不畅,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治当疏肝泄热、和胃止酸,方选丹栀逍遥丸合左金丸。肝为刚脏,属木,体阴而用阳,主疏泄,畅情志,调气机,协调脏腑气机升降出入,调控整个机体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李鲜教授认为,若肝气不畅,則致肝气不得疏泄或疏泄不及,此肝为之实,肝气易乘脾犯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常,肝胃郁热,出现泛酸等诸症。若胃痛明显者,加赤芍、延胡索凉血活血止痛;若气滞甚者,加木香、元胡、郁金以理气解郁。
  2.1.2饮食不节饮食不节,易损伤脾胃,久则导致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则肝气会乘虚而入,久而会肝气郁结成积,久而生热,郁热从肝木化生,则会出现泛酸症状。土虚木乘,胃失和降是本证病机的关键。
  临床可见泛酸嗳腐,脘腹胀满痞闷,恶心恶食,或大便不调,多矢气,味臭秽,舌苔厚腻,脉滑。治则消食导滞、和胃制酸,方选保和丸加枳实、厚朴。在生理状态下,胃实而肠虚,肠实而胃虚,更虚更实,气得上下,升降有序。李鲜教授认为,若饮食不节,过饥过饱,损伤脾胃,受纳失常,升降失调,运化无力,湿浊壅滞,阻滞气机,脾虚肝乘,致肝胃郁热,胃气上逆而变生泛酸等以上诸症。若泛酸较甚者,可酌加煅瓦楞子、乌贼骨、浙贝母、煅牡蛎以和胃制酸;若食积较甚者,加鸡内金、隔山消、焦三仙以消食化积;若兼见脾虚便溏、胃脘部痞闷者,用枳实消痞丸健脾和胃、除满消胀。若兼大便不爽粘滞,选用枳实导滞散。
  2.1.3脾胃阴亏脾胃阴亏,易致阴津耗伤,阴津耗伤,胃失濡润,失于通降,运化失常,脾胃运化失常,则化生水湿,水湿郁久生痰化热,湿热痰气互结于中焦,胃失通降。阴虚化热,胃失通降为本证的病机关键。
  临床可见泛酸,胃脘隐隐作痛,或似饥不欲食等,舌红少津,苔薄少,脉细或细数。治当养阴益胃、生津制酸,方选一贯煎。李鲜教授认为就脾而言,脾为阴土,主运化,喜燥而恶湿,喜升而恶降,喜温而恶寒;脾胃阴虚,久则脾失健运,则水反为湿,阻滞气机,郁而化火,从而导致胃气不降,肝郁而化火生酸,上逆为患,而出现化火伤阴等上述诸症。若胃脘隐隐作痛明显者,加沙参、麦冬、石斛、玉竹以养阴益胃,缓急止痛;若食欲不振者,加山楂、桑葚消食和胃,酸甘化阴以滋胃阴;若泛酸明显者可加珍珠粉、浙贝母以和胃制酸,或配鸡蛋壳(鸡蛋壳两个,于锅中炒至焦黄,然后研磨成粉状,每日分3次,温水冲服,症状明显者可续服用)以助缓解泛酸的症状。
  2.2寒证《内经》云“阴胜则阳病”,寒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或脾胃虚弱,则脾胃运化失常;寒性主收引,即收缩牵引;寒主凝滞,即凝结阻滞,均使气血阻滞运行不畅,阳气不舒,胃气郁滞,胃失和降;河间指出:“盖寒则阳气不舒,气不舒则郁而化热,热则生酸”。单兆伟等[2]认为泛酸的病机不仅有郁热,亦可能是寒邪致病,与肝、胃有关。
  2.2.1寒邪客胃李鲜教授认为感受寒邪亦会引起泛酸,因寒邪易使胃气郁滞,胃失和降而气逆于上,发为泛酸。如《景岳全书·吞酸》从“寒”立论,“凡肌表暴受风寒,则多有为吞酸者。故寒气一入,而即刻见酸,此明显寒邪犯胃也”,故胃气郁滞,胃失和降是本证的病机关键。
  临床可见泛酸,胃痛急暴,得温痛减,遇寒加剧,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治当散寒温胃疏寒止酸,方选良附丸合香苏散加瓦楞子、海螵蛸、煅牡蛎。李鲜教授认为寒邪伤胃,寒邪凝滞,阳气不舒,导致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运化不及,久则湿气生,郁而化热,则脾胃虚寒;脾虚则肝乘,遂成木火之化,因作泛酸等诸症。   2.2.2脾胃虚寒《诸病源候论·噫醋候》指出“噫醋是上焦有停饮,脾胃有宿冷,故不能消谷,谷不消则胀满而气逆,所以好噫而吞酸,气息醋臭”。《景岳全书·吞酸》篇又阐述其病机,“若胃中阳气不衰而健运如常,何酸之有?使火力不到,则其化必迟,食化即迟,则停积不行而为酸为腐”。中阳不足,脾胃失运,气机上逆为本证病机关键。
  临床可见泛酸,泛吐清水,胃脘隐隐作痛,喜温喜按,或喜热饮,嗳气,神疲乏力,手脚冰凉,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温中健脾、和胃降逆,方选黄芪建中汤。李鲜教授认为就胃而言,胃为阳土,主受纳腐熟,喜润恶燥,以通为顺,以降为用;脾为其胃行其津液,主运化,主升清。若素体脾胃虚寒,中阳不足,导致阳气不舒,脾失健运,不能腐熟水谷,阳气不舒,则郁而化热,气逆于上而出现上述诸症;若泛吐清水较多者,加苓桂术甘汤等以温胃化饮;若胃脘冷痛较甚者,加理中丸以温中散寒。
  3病案举例
  路某,女,50岁,2017年11月15日初诊。主诉:泛酸半年。现病史:患者半年前与人争吵后出现泛酸,烧心,伴有胃痞、进食后加重,于当地医院查胃镜示:糜烂性胃炎。遂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效果尚可,停药后复发。今至我院门诊就诊。刻诊:泛酸,烧心,胃部胀满不适,进食后加重,得嗳气、矢气后减轻,两胁胀痛,情绪不畅时明显,口干口苦,无恶心呕吐,食欲欠佳,眠尚可,大小便正常,平素性情急躁易怒,舌红,苔黄稍厚,脉弦滑。中医诊断:泛酸,证型:肝胃郁热,治法:清泄肝火、和胃降逆。方药:丹栀逍遥丸合左金丸加减。药用:牡丹皮15 g,焦栀子6 g,当归12 g,白芍15 g,柴胡10 g,茯苓20 g,白术20 g,甘草6 g,生姜10 g,薄荷(后下)15 g,黄连8 g,吴茱萸4 g,煅瓦楞15 g,海螵蛸20 g。7剂,水煎,分2次溫服,日1剂。嘱患者忌油腻、辛辣刺激,畅情志。
  2017年11月24日二诊:泛酸、烧心明显减轻,两胁部胀痛减轻,仍有胃脘部痞满不适,食欲差,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苔黄稍厚,脉弦滑。上方加延胡索15 g,鸡内金25 g,隔山消10 g以增行气止痛,消食健胃之功。7剂,服法同前。
  2018年1月1日三诊:泛酸、烧心症状已无,胃脘胀满不舒明显减轻,时有右胁部胀痛,食欲尚可,眠可,二便调。性情急躁改善。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滑。二诊方去煅瓦楞、海螵蛸。10剂,服法同前。
  1个月后电话随访,诉诸症皆愈,未再复发。嘱患者调畅情志,清淡营养饮食,不适随诊。
  按语:李鲜教授认为患者平素性情急躁,导致肝气不舒,肝气不舒,易郁滞化热,木盛乘土,则发为泛酸,证属肝胃郁热。丹栀逍遥丸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的基础上加入丹皮、栀子,以疏肝解郁、清热泄火;左金丸出自于《丹溪心法》,又名回令丸,为泻肝火之正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曰:“左金丸独用黄连为君,从实则泻子之法,以直折其上炎之势;吴茱萸从类相求,引热下行,并以辛燥开其肝郁,惩其扞格,故以为佐。”李鲜教授根据患者泛酸、烧心的症状,加海螵蛸,煅瓦楞以制酸止逆,同时辅以鸡内金、隔山消以消食健胃,延胡索以行气止痛。诸药合力,诸症悉除。
  4小结
  李鲜教授认为泛酸病位虽在脾胃,但与肝关系密切,且有寒热之分,发病与情志、饮食、寒邪、脾胃虚弱有关,故在治疗泛酸时,既要辨别寒热又要综合全身症状辨证施治。李用粹《证治汇补》提出“酸久成噎”的观点,提示不要因为泛酸是小病而延误治疗,以致日后变为噎膈反胃,应重视并及时治疗。临证时仔细斟酌, 谨守病机,辨证论治,则每获良效。
  参考文献
  [1]杨仲婷. 吐酸病古代文献辨证方法探析[A].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17:5.
  [2]徐陆周,单 兆 伟,沈洪. 胃食管反流病古典文献研究[J].中医文献杂志,2009 ( 6) : 25 - 27.
其他文献
防止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关节僵硬。我科制定了下肢早期功能锻炼操,应用于临床对患者行下肢早期功能锻炼进行指导。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患者手术当日返回病房后避开术区行早期指导按摩下肢的方法:用双手从患肢的足部向膝部按摩,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  2 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做双上肢伸展扩胸运动,增加上肢肌力。要求患者在能忍受的情況下主动进行双下肢踝关节背伸趾屈活动,目的在于保持肌力,减轻肿胀、防止肌肉萎缩与
期刊
工作压力是工作环境要求与人的反应能力之间不平衡知觉所致,护士是一个高职业压力的群体,护理工作责任大,技术操作多,工作不规律,压力较高,过高的工作压力不仅会影响护士的身
黄褐斑是一种面部皮肤出现局限性淡褐色或黄褐色的色素沉着皮肤病。以皮损对称分布,形态大小不定,无自觉症状为临床特征。男女都可以发病,常见于妊娠期妇女、肝病患者及肾功能不全患者.随着妊娠的结束和肝肾疾病的康复, 黄褐斑会逐渐淡化或好转。相当多中年妇女由于机体的逐渐衰老,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或是由于药物、疾病、操劳过度、长期熬夜等因素影响了肾腺皮质功能,都会导致肾腺皮质功能部分减少,对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
期刊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续性胸骨后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1],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尿道结石,多属中医学“石淋”范畴.我院2008-2009年经中医辨证,根据不同阶段、不同临床表现,对49例泌尿
【摘 要】目的:探讨垂体脓肿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方法:回顾分析8例垂体脓肿病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分析临床特点及病情转归 结果:2例行开颅手术,6例行经蝶窦入路手术。术后随诊6月~5年,头痛缓解80%(4/5),垂体功能改善50%(2/4),视力视野障碍好转66.7%(2/3),尿崩症缓解66.7%(2/3),无病例复发。结论:垂体脓肿罕见,易误诊,应尽早手术治疗,经蝶窦入路手术为首选手术方
期刊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具有发病急,致残率高,易留后遗症的特点.其发生率为脑血管病的20%,病死率达24%~81%[1].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使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粉碎穿
【摘 要】目的:观察盐酸甲哌卡因注射液无痛注射在拔牙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门诊常规拔牙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用the wand口腔专用无痛注射仪结合盐酸甲哌卡因注射液口腔麻醉,对照组30例,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采用传统针管式注射局部麻醉,观察两组术中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he wand口腔专用无痛注射仪结合盐酸甲哌卡因注射液无痛注
期刊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大,从而造成主动脉真假两腔分离的一种病理改变,本病也称主动脉动脉瘤[1
2004年4月-2009年8月我院收治卡马西平中毒19例,急救护理体会如下.rn1 临床资料rn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例,女14例,年龄18~45岁.口服卡马西平20片左右13例,30~60片5例,>100片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