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74例性病门诊男性外生殖器脱落细胞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分析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llowMyHeart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就诊男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其基因型分布,为防治HPV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1至8月就诊于北京友谊医院性病门诊患者1 074例,采集患者疣体或皮损处分泌物拭子,应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尖锐湿疣(CA)和可疑CA患者HPV阳性率及型别,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感染情况和基因型分布。

结果

CA患者疣体皮损处HPV阳性率为72.6%(315/434),以高危型为主,占58.1%(252/434),低危型感染仅占14.5%(63/434),高危型中又以多重感染为主,占40.4%(175/434),单一亚型感染占17.7%(77/434),而低危型中则以单一亚型感染为主,占12.9%(56/434)。11、6、16、52、58、51和68亚型为主要流行株。可疑CA患者皮损处HPV阳性率为36.6%(234/640),以高危型为主,占25.3%(162/640),低危型占11.3%(72/640)。CA患者的高危型HPV阳性率[40.4%(175/434)和17.7%(77/434)]显著高于可疑CA患者[12.9%(56/434)和1.6%(7/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95. 956和9.122,P均<0.05)。

结论

性病门诊就诊男性HPV感染阳性率较高,且以11、6、16、52、58和51为主,应加强HPV筛查力度,针对流行基因型接种疫苗,积极做好HPV感染防治工作。(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 39:625-628)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应用CTA个体化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在头颈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6月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2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4~79岁,平均51.42岁;舌癌13例、口底癌2例、口颊癌3例、下咽癌2例。患者均行原发灶扩大根治术及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病灶切除后创面软组织缺损范围6 cm×5 cm~1
目的探讨开放性跟骨骨折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万方数据库于1998年1月—2014年1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开放性跟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的文献,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经筛选有91篇文献入选。总结开放性跟骨骨折有关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结果开放性跟骨骨折的诊断应从受伤机制、伤口大小、伤口深度、污染程度、骨折类型、合并伤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对于开放性跟骨
目的在构建虚拟现实解剖模型基础上,探讨远外侧入路经枕髁和经颈静脉突两种不同方向的微创手术路径对相关解剖结构显露的影响。方法对15例尸头标本行头颅CT和MR扫描,影像数据输入Vitrea Fx 3.0虚拟现实系统构建颈静脉孔区3D解剖模型。在模型的颅后窝中选取颈静脉结节前缘为标志点,分别做经枕髁和经颈静脉突两个方向的、直径1 cm的圆柱体模拟远外侧入路微创手术路径,观察路径中的解剖结构、测量其体积,
目的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和纤维束示踪技术在经阴道分娩初产妇肛提肌损伤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及盆腔器官脱垂的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纳入2014年6月—2015年1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经阴道自然分娩后6个月初产妇50名(观察组),无症状未孕未产志愿者33名(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受试者行盆底横断面、冠状面FSE T2WI MR及DTI检查。对DTI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肛提肌各
目的探讨依据颈椎不同曲度确定开门宽度在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76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4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8例。根据术前颈椎曲度不同分为3组:颈椎前凸角<10°为A组(21例),>40°为B组(16例),10°~40°为C组(39例)。根据开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治疗单侧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治疗的35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35~70岁,病程1~36个月,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3.2个月)。依据肌肉萎缩最严重部位,将患者分为近侧型组(23例)和远侧型组(12例)。采用徒手肌力试验方法评估患者术
目的调研医院POCT血糖仪在使用、规范及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分析解决办法,为提高院内POCT检测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3年5至7月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开展3次调查问卷,了解院内POCT血糖仪的数量、品牌及使用情况;将各种血糖仪参加卫计委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所得检测结果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院内POCT血糖仪共5个品牌,有些临床科室血糖仪的数量和种类常发生变化。参与室间质评的4个品
目的通过分析不合格标本拒收的原因,找出减少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对策,提高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确保检验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检验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参加美国病理家学会(CAP)质量管理工具-质量追踪(Q-TRACKS QT3)结果,统计分析该时间段内各类不合格标本数量及所占比例,并将我科拒收比例与CAP所有参加实验室拒收比例进行比较。结果2013年10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