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代家庭教育教学活动中,受到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家庭内部沟通机制不完善以及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等因素影响,表现为过度否定、过高要求、和过于冷漠的教育软暴力现象逐渐增加,据调查数据显示,这将对子女的自我发展、自我概念的形成、人格的形成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根据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背景,我们从父母视角、子女视角、国家视角提出了相关解决机制。
关键词:社会工作;家庭教育;软暴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0-335
一、家庭教育软暴力的类型
随着家庭教育软暴力的提出,社会大众对其的了解也在不斷加深。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及访谈方式对家庭教育软暴力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查了解。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家庭教育软暴力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过度否定型。具体表现为父母对子女没有正确的定位,不了解子女所处的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其做出的努力视而不见,一味否定其劳动成果。过度否定将导致子女自信心下降,产生自卑心理,面对工作学习中的机会没有勇气把握,认为自己处于弱势群体。
2.过高要求型。很多父母群体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导致父母在忽略其自身发展特点的情况下,盲目要求子女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意愿前行,以过高的标准规定子女的行为。过高要求必然会给子女带来过高压力,本性的意愿无法满足,压抑个性发展,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
3.过于冷漠型。在当下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快节奏时代中,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反而忽略了子女的生活和教育,放任自流,没有给子女提供应当有的教育指导和陪伴。这种漠视会导致双方缺乏沟通,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冷暴力带来的伤害往往更难以愈合。
二、家庭教育软暴力的影响
家庭教育软暴力相较于家庭教育硬暴力对子女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我们将其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阻碍个体自我发展。自我发展是指成长过程个体根据自身的特长、喜好等自我判定,并有计划的培养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过程,但由于父母的不恰当教育方式和较多的干涉,子女只能按照父母的安排进行硬性发展,偏离其原本的发展路线,影响个体的自我发展。
2.影响自我概念形成。由于在青少年时期的子女认知发育尚不成熟,在父母的过度否定或过高要求下,他们会丧失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能力判断,易产生错误的自我认知,对自己的不正确评判会导致其成年后逐渐形成偏离现实的自我概念。
3.影响人格塑造。经历家庭软暴力行为的学生,在性格、个人品质、责任感、情绪稳定性等方面的发展都将受到影响。家庭教育软暴力最主要的是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影响,易导致心理变态等情况,产生病态人格。近年来,因家庭教育软暴力问题导致学生辍学、犯罪的现象也在不断增加,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
三、家庭教育软暴力的产生因素
1.家庭成员教育程度:在我们的调查样本中,父母和子女的文化程度大多都在本科及其以上,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家庭成员间的文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因而也导致家庭成员间的冲突对抗形式由低级的打骂等身体虐待形式转换为言语攻击、嘲讽和无视等精神压迫形式。
2.内部沟通机制:大学生因为往往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从而不愿与父母进行沟通。而家长也不清楚如何有效的沟通,往往家庭内部沟通不欢而散;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父母拥有教育子女的绝对权威,调查样本中多数父母也无法彻底放下自己家长的身份,与子女进行平等交流。同时在当下急剧变化的社会中,大学生也尚处于叛逆时期,会想通过标新立异来彰显自己已经成熟,从而与父母出现争执、子女与父母价值观也常常出现分歧,出现隔代差、“代沟”,进一步造成家庭内部沟通障碍。
3.对子女期望值过高:中国当代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父母通常会通过对子女的过高要求来促进子女的发展;同时在中国传统血缘关系中,父母对子女通常会存在一种扭曲的爱,认为自己的子女是优秀的,表现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还有部分父母会将在自己身上未实现的目标寄托于子女身上,自己所缺失的往往就希望能够在子女身上得到补偿,希望通过子女来给自己“长脸”,从而导致对子女期望值过高。
四、解决机制
1.父母要科学育儿:学会从优势视角来看待子女,看到子女身上的与众不同的优势和闪光点,不要盲目将子女与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充分尊重子女的主体性地位,合理调整自己对子女是期望值,用理智的心态来接纳爱护自己的孩子;同时要学会放低自己的家长身份,与子女平等交流,尽量减少压迫性和强制性言语,加强家庭内部沟通互动。最后家长应学会自我反省,孩子不是“免费出气筒”,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不要将外在的不满情绪发泄在家人身上。
2.子女要尊重理解父母:为人子女,要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向自己的父母倾述生活中的困扰与忧虑,寻求父母的支持和意见;同时要尊重和理解父母,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理解父母为了家庭在生活工作中所面临的压力与烦躁,要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满怀感激之情。最后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主体意识,尤其要注重培养独立性和自主性,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理智认清自我,不要因为父母的过高要求或过度否定而迷失自我,消极厌世。
3.国家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国家通过完善与家庭软暴力有关的法律法规,提供法律援助,让家庭软暴力像家庭“硬暴力”一样有法可依,有法可治;同时加强文化引导和社会舆论方面的宣传,使家庭成员明确家庭软暴力对家庭成员间关系的危害和对家庭内部稳定和谐的冲击;最后要加强道德方面的约束,以德服人,以礼育人,让家庭成员学会用沟通交流等方式来化解彼此间的分歧与争执。
参考文献
[1]张路.教育“软暴力”与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以福建省未成年犯和劳动教养人员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0(02):86-87.
[2]韩宏莉,郭中然.家长“软暴力”现象及其心理危害[J].教学与管理,2007(03):49-51.
[3]何雪麒.小学阶段教育软暴力的主体诱因与消解路径[J].基础教育研究,2019(17):20-21.
关键词:社会工作;家庭教育;软暴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0-335
一、家庭教育软暴力的类型
随着家庭教育软暴力的提出,社会大众对其的了解也在不斷加深。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及访谈方式对家庭教育软暴力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查了解。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家庭教育软暴力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过度否定型。具体表现为父母对子女没有正确的定位,不了解子女所处的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其做出的努力视而不见,一味否定其劳动成果。过度否定将导致子女自信心下降,产生自卑心理,面对工作学习中的机会没有勇气把握,认为自己处于弱势群体。
2.过高要求型。很多父母群体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导致父母在忽略其自身发展特点的情况下,盲目要求子女按照自己的要求和意愿前行,以过高的标准规定子女的行为。过高要求必然会给子女带来过高压力,本性的意愿无法满足,压抑个性发展,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
3.过于冷漠型。在当下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快节奏时代中,很多父母忙于工作,反而忽略了子女的生活和教育,放任自流,没有给子女提供应当有的教育指导和陪伴。这种漠视会导致双方缺乏沟通,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冷暴力带来的伤害往往更难以愈合。
二、家庭教育软暴力的影响
家庭教育软暴力相较于家庭教育硬暴力对子女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我们将其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阻碍个体自我发展。自我发展是指成长过程个体根据自身的特长、喜好等自我判定,并有计划的培养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过程,但由于父母的不恰当教育方式和较多的干涉,子女只能按照父母的安排进行硬性发展,偏离其原本的发展路线,影响个体的自我发展。
2.影响自我概念形成。由于在青少年时期的子女认知发育尚不成熟,在父母的过度否定或过高要求下,他们会丧失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能力判断,易产生错误的自我认知,对自己的不正确评判会导致其成年后逐渐形成偏离现实的自我概念。
3.影响人格塑造。经历家庭软暴力行为的学生,在性格、个人品质、责任感、情绪稳定性等方面的发展都将受到影响。家庭教育软暴力最主要的是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影响,易导致心理变态等情况,产生病态人格。近年来,因家庭教育软暴力问题导致学生辍学、犯罪的现象也在不断增加,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
三、家庭教育软暴力的产生因素
1.家庭成员教育程度:在我们的调查样本中,父母和子女的文化程度大多都在本科及其以上,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家庭成员间的文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因而也导致家庭成员间的冲突对抗形式由低级的打骂等身体虐待形式转换为言语攻击、嘲讽和无视等精神压迫形式。
2.内部沟通机制:大学生因为往往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从而不愿与父母进行沟通。而家长也不清楚如何有效的沟通,往往家庭内部沟通不欢而散;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父母拥有教育子女的绝对权威,调查样本中多数父母也无法彻底放下自己家长的身份,与子女进行平等交流。同时在当下急剧变化的社会中,大学生也尚处于叛逆时期,会想通过标新立异来彰显自己已经成熟,从而与父母出现争执、子女与父母价值观也常常出现分歧,出现隔代差、“代沟”,进一步造成家庭内部沟通障碍。
3.对子女期望值过高:中国当代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父母通常会通过对子女的过高要求来促进子女的发展;同时在中国传统血缘关系中,父母对子女通常会存在一种扭曲的爱,认为自己的子女是优秀的,表现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还有部分父母会将在自己身上未实现的目标寄托于子女身上,自己所缺失的往往就希望能够在子女身上得到补偿,希望通过子女来给自己“长脸”,从而导致对子女期望值过高。
四、解决机制
1.父母要科学育儿:学会从优势视角来看待子女,看到子女身上的与众不同的优势和闪光点,不要盲目将子女与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充分尊重子女的主体性地位,合理调整自己对子女是期望值,用理智的心态来接纳爱护自己的孩子;同时要学会放低自己的家长身份,与子女平等交流,尽量减少压迫性和强制性言语,加强家庭内部沟通互动。最后家长应学会自我反省,孩子不是“免费出气筒”,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不要将外在的不满情绪发泄在家人身上。
2.子女要尊重理解父母:为人子女,要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向自己的父母倾述生活中的困扰与忧虑,寻求父母的支持和意见;同时要尊重和理解父母,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理解父母为了家庭在生活工作中所面临的压力与烦躁,要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满怀感激之情。最后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主体意识,尤其要注重培养独立性和自主性,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理智认清自我,不要因为父母的过高要求或过度否定而迷失自我,消极厌世。
3.国家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国家通过完善与家庭软暴力有关的法律法规,提供法律援助,让家庭软暴力像家庭“硬暴力”一样有法可依,有法可治;同时加强文化引导和社会舆论方面的宣传,使家庭成员明确家庭软暴力对家庭成员间关系的危害和对家庭内部稳定和谐的冲击;最后要加强道德方面的约束,以德服人,以礼育人,让家庭成员学会用沟通交流等方式来化解彼此间的分歧与争执。
参考文献
[1]张路.教育“软暴力”与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以福建省未成年犯和劳动教养人员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0(02):86-87.
[2]韩宏莉,郭中然.家长“软暴力”现象及其心理危害[J].教学与管理,2007(03):49-51.
[3]何雪麒.小学阶段教育软暴力的主体诱因与消解路径[J].基础教育研究,2019(1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