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情境;例题;生活经验;数学知识;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4—0097—01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这就要求教师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下面,笔者就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深挖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创设适宜的生活情境,以此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數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他们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教师播放这样一段资料:调查发现,早餐得到三国首都小学生的普遍重视,绝大多数小学生能够每天吃早餐。数据显示,总是吃早餐的小学生,北京92%、东京93%、首尔80%。另外,多数小学生的饮食结构合理,蔬菜、鱼、肉、奶、水果等各类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均较高,尤其是北京小学生,吃蔬菜、肉、鱼、奶、水果大多高于其他两国首都小学生。接着问学生:“同学们,这里的92%、93%、80%是什么意思?它们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百分数的认识”的学习,回到了现实生活,使素材更为充足,背景更为丰富,学生理解得更为透彻。
二、改编生活例题
教材中的例题是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设置的。但我们的数学教材还是有着题材老化、情节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实在太少等现象,因此,教师要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教材脱离学生实际的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
比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一课,笔者并没有按照课本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随着优美的音乐,儿童喜欢的卡通角色———唐老鸭出来了,它带着小朋友一起乘火车到北京观看2018年的奥运会,火车每到一个站都会有一个钟面出现当时的时刻。学生不由自主地说出了钟面上的时刻,此时,教师追问一句:“关于钟表你们还知道些什么?”、“我知道时针和分针。”、“分针比较长,时针比较短。”、“我知道秒针。”、“钟面有12个数字。”很自然地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上,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搭好了桥。
三、巧用生活经验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十分重要。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数学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以沟通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瞄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所在。
例如,教学“认识米、分米和厘米”一课时,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索材料和提供学生熟悉的物品:粉笔头、牙签、铅笔、课桌等,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长边,说一说课桌的长度。通过实物“演练”,学生对比较抽象的“米、分米、厘米”有了较深刻的印象,并且认识了1米、1分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这样,巧妙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记忆会更深刻。
四、应用数学知识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有价值。”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及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比如,教学“步长”时,让学生在家先量一量每个人自己正常一步有多长,反复做了四、五次,然后带着这些数据来课堂。在课上通过计算出每个人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再要求学生试着几次,量量从家到校有多远。这样学习,学生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他们的学习劲头十足,为理解和记忆知识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编辑:谢颖丽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4—0097—01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这就要求教师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件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下面,笔者就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深挖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创设适宜的生活情境,以此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數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他们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教师播放这样一段资料:调查发现,早餐得到三国首都小学生的普遍重视,绝大多数小学生能够每天吃早餐。数据显示,总是吃早餐的小学生,北京92%、东京93%、首尔80%。另外,多数小学生的饮食结构合理,蔬菜、鱼、肉、奶、水果等各类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均较高,尤其是北京小学生,吃蔬菜、肉、鱼、奶、水果大多高于其他两国首都小学生。接着问学生:“同学们,这里的92%、93%、80%是什么意思?它们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百分数的认识”的学习,回到了现实生活,使素材更为充足,背景更为丰富,学生理解得更为透彻。
二、改编生活例题
教材中的例题是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设置的。但我们的数学教材还是有着题材老化、情节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实在太少等现象,因此,教师要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教材脱离学生实际的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
比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一课,笔者并没有按照课本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随着优美的音乐,儿童喜欢的卡通角色———唐老鸭出来了,它带着小朋友一起乘火车到北京观看2018年的奥运会,火车每到一个站都会有一个钟面出现当时的时刻。学生不由自主地说出了钟面上的时刻,此时,教师追问一句:“关于钟表你们还知道些什么?”、“我知道时针和分针。”、“分针比较长,时针比较短。”、“我知道秒针。”、“钟面有12个数字。”很自然地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上,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搭好了桥。
三、巧用生活经验
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十分重要。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与数学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以沟通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瞄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所在。
例如,教学“认识米、分米和厘米”一课时,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索材料和提供学生熟悉的物品:粉笔头、牙签、铅笔、课桌等,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长边,说一说课桌的长度。通过实物“演练”,学生对比较抽象的“米、分米、厘米”有了较深刻的印象,并且认识了1米、1分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这样,巧妙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记忆会更深刻。
四、应用数学知识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有价值。”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及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比如,教学“步长”时,让学生在家先量一量每个人自己正常一步有多长,反复做了四、五次,然后带着这些数据来课堂。在课上通过计算出每个人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再要求学生试着几次,量量从家到校有多远。这样学习,学生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他们的学习劲头十足,为理解和记忆知识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