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指引下的语文项目化学习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gczj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大概念的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路径是:先根据单元核心知识及学情确定学习大概念,再根据学生学习的真实性设计核心任务,并根据核心任务制订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项目实施方案,最后根据大概念的迁移运用制订评价标准。
   关键词:语文项目化学习;大概念;托物言志
  基于大概念的项目化学习,可以通过合理而有效的单元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主要概念,并开展持久地学习。围绕大概念开展项目化学习,可以改变零敲碎打的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现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围绕核心概念 “托物言志”设计的项目化学习“艳艳班花,灼灼其华”为例,谈谈围绕单元核心概念设计的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路径。
  一、根据单元核心知识及学情确定学习大概念
  日本学者石井英真提出的认知系统“三重圆模式”,将知识的三个学习目标分为知识的习得与巩固、知识的意义理解、知识的迁移与运用。知识的意义理解与迁移运用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素养提高的重要内容。项目化学习的大概念确定,不能局限于对单元核心概念本身的掌握,而要结合学生对核心概念理解的偏差或者在真实情境中的迁移运用能力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的概念,此时的概念是一个论题、一个问题、一个观点等,称为大概念。
  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有《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外国诗两首》《古代诗歌五首》。这些文章的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字里行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也带给我们许多人生启迪。托物言志是该单元要学习和掌握的核心概念,理解托物言志的内涵并会应用是学习的重、难点。
  通过预学前测,笔者了解到七年级学生对托物言志散文中“物”的特点和作者的“志”(情感)都能归纳概括,但对于如何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创作,使“物”与“志”和谐统一、有机融合,普遍感到困难。据此,笔者确定了该单元学习的大概念: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创作,使物与志和谐相融。
  二、根据学生学习的真实性设计核心任务
  学习的真实性即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学习,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迁移运用核心概念,提升核心素养。基于大概念的语文项目化学习,必须制订具有真实生活情境的学习任务,便于学生在迁移运用中对大概念进行深入学习。基于“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创作,使物与志和谐相融”这一大概念,笔者设计了能够迁移运用该大概念的核心任务——创写班歌,唱响班歌。
  “创写班歌,唱响班歌”,要求学生选取一种最能代表班级形象和精神风貌的花作为本班“班花”(后确定为向日葵),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创写歌词,自创或选配曲子,并制作宣传海报,进行歌唱表演。这个核心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充分理解并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使花与志和谐融合;学生还要调用歌词的知识、音乐美术等艺术知识,并发挥小组合作的能力,表现艺术素養。所以,它是文学与艺术的跨界,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挑战。
  三、根据核心任务制订学习目标
  “具有真实挑战性的核心任务体现了我们的教育目标: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真实世界能得心应手地生活,而不仅仅是对有限提示的口头或身体回应。迁移,即对理解的反映,是指能够熟练地解决核心任务中的真实挑战,所学内容只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1]学习目标根据具有挑战性的核心任务来确定。核心任务中对大概念的迁移运用应该作为该项目化学习的核心目标。因此,学习目标的确定要少,它必须聚焦学生对大概念的迁移运用,注重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艳艳班花,灼灼其华”项目化学习中的学习目标定为:理解并应用托物言志手法创写班歌,唱响班歌,并学会评价托物言志手法运用的优劣。该目标体现了评价、综合、创新等高阶思维能力。这样的目标集中、清晰,使学生的学习任务更加明确,使后续的教学不蔓不枝。
  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化学习的周期长,学生应具有开展相应项目的知识储备,并通过小组合作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基于语文大概念的项目化学习则借助项目(核心任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大概念,并在迁移运用中提高语文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在语文项目化学习中,大概念是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理解、运用上的盲点、矛盾点、难点。因此,教与学的实施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遵循学生认知由低阶到高阶的特点,根据认知、理解、分析、评价、综合、创新的梯度,围绕核心任务螺旋上升式地设计各阶段的学习任务,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任务的进阶中不断提升。
  根据这样的要求,“艳艳班花,灼灼其华”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方案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六个子任务:
  阶段一:理解“托物言志”
  任务1:精读《紫藤萝瀑布》,理解托物言志的内涵,了解物与志相融的方法。
  任务2:精读《一棵小桃树》,与《紫藤萝瀑布》对比,进一步理解托物言志的内涵,了解物与志相融的方法。
  任务3:拓展阅读《好一朵木槿花》《牡丹的拒绝》《心田上的百合花》,结合精读文章,归纳总结“物志交融”的方法。
  阶段二:创写“托物言志”散文
  任务4:选择一种花作为班花(为了便于对比评价,经讨论统一确定为向日葵),提供评价标准,运用提炼的“物志交融”的方法创写散文。
  阶段三:创评“托物言志”班歌
  任务5:将“向日葵”散文改写为歌词(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并展评。
  任务6:给歌词配乐,制作海报、表演背景PPT,演唱展评。
  整个项目围绕大概念展开。阶段一,学生通过精读课文《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并从课内走向课外,理解“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创作,使物与志和谐相融”这一大概念。阶段二,初步运用习得的知识,选择向日葵花作为写作对象,进行散文的写作及评价,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大概念。阶段三,将散文改写成歌词,并配乐演唱歌词。这三个阶段,任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阶设计,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任务学习的基石,一步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选班花)中开展创写歌词的实践活动。   五、根据大概念的迁移运用制订评价标准
  项目化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前提是明确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以及明确学习过程及成果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为学生的项目化学习提供了导向,是学生行为的准绳,让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同时,在对评价标准的执行中深入理解大概念,有效促进大概念的学习。
  “艳艳班花,灼灼其华”项目以“选班花,写班歌,唱响班歌”为核心任务,学生通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构建有关托物言志的大概念,并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创写散文,改编歌词,制作海报,选曲(自创)配乐,制作表演背景,进行歌唱表演。学生在完成这个项目的过程中,要组建小组团队,分工合作,自创、自改、自编、自排、自演。为了评估学生参与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的结果,更为了考量学生对核心概念理解和迁移运用的效果,笔者设计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包括 “艳艳班花,灼灼其华”散文创写评价表(如表1)、“艳艳班花,灼灼其华”过程性评价表(如表2)、“艳艳班花,灼灼其华”歌词演唱评价表(限于篇幅,此处略去)。
  上述评价表,都在相应的学习任务前提供给学生。这样的评价表可以更加直观地评估学生有效地利用核心概念来协作完成复杂的、多阶段任务的能力。
  这一项目式学习通过应用“概念”让学生在做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核心素养,通过“创写班歌,唱响班歌”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经历持续的实践,达到对托物言志大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并把学到的东西融汇成一个成果,进而实现知识、能力、价值的融通,实现学科内的融通以及学科间的融通。学生最后展现的成果是可喜的,试举学生创写的歌词一例:
  向日葵有明天
  花隔壁还是花   黄色的花瓣
  幾米高的茎叶   深扎进土壤
  生长于古墙阴   园荒草木深
  日子不就都这样   天会晴就会暗
  我早已释然   每日为了追光
  心怀着希望   为留下结果一次次凋落
  我生长在角落之中   众人对我无动于衷
  有多少次台风暴雨   在我心中
  你生长在群花之中   我却留在阴暗角落
  你开花我替你留守身边   向日葵有明天
  我生长在角落之中   众人对我无动于衷
  有多少次台风暴雨   在我心中
  你尽管身躯瘦弱   还是一样昂首挺胸
  你开花我替你留守身边   向日葵有明天
  学生在完成这个项目后是这样说的:“刚接到这个项目学习的任务后,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可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同学的合作下,经过三周时间的学习实践,我们成功了。虽然,我们的歌词是稚嫩的,我们的歌声是不完美的,但是参与这个过程的体验,很深刻,很难忘。”
  基于大概念的语文项目化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按照课文顺序落实单元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它以完成真实的生活情境的核心任务为驱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式、探究式的综合实践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大概念的语文项目化学习,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美]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87.
其他文献
前些天,和社会老师闲聊,她抱怨说现在的学生思考问题并有条理表达的能力实在太弱。我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和作业批改中,对此也有切肤之感:很多学生描写抒情能力很强,但理性思考与逻辑表达能力很弱,这表现在议论性写作和开放题作答上,尤其明显,不少学生即便有想法,也往往词不达意,要么语焉不详,要么逻辑混乱,不能条分缕析地把问题阐述清楚。  造成这种状况,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没有激发真正的思考;第二,缺少严谨的表
期刊
【设计说明】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五单元属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学术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在社区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探讨中国社会结构的著作,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觀念、权力结构
期刊
摘 要:相较于传统课堂,网络课堂需要更明确的教学任务与更真实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网络优势为学生搭建任务支架,同时通过真实问题及多种呈现方式建构情境支架,引导学生主动地学,并在真实的任务与情境中完成学习目标。   关键词:网络教学;实用文教学;人物通讯;群文阅读  线上教学虽已存在多时,却由于其不能形成一个沉浸式的课堂,师生也不能很好地交流情感与思想,一直只是作为线下课堂的补充。
期刊
四、处理好学习任务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关系  任务群学习当然需要有任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却是一个问题。从听到的课来看,笔者觉得有些课在这方面处理得很不错,如2019年浙江省优质课评比活动中的宁波姜堰中学郁雪琳老师和温州中学黄惋怜老师的课,但从整体来看,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这些问题是在新课程教学实施之初的教学过程中势必会出现的问题,但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目前课堂教学中
期刊
摘 要:高中文言文教学应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文化序列链”的建立培养文言文学习的正向线性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辩证思维,从而提高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文化序列链;思维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抓住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优势,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革命
期刊
摘 要:中考试卷具有良好的教学导向功能。分析中考卷蕴含的教育教学理念,阐释试题背后的命题意图和能力考查点的变化,可以凸显测评引领教学的功能。2020年中考语文杭州卷对语文教学的导向体现在强化育人、突显综合、注重应用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中考语文卷;教学导向;命题研究  2020年中考是自2016年全面实施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以来的第二届中考,也是取消中考考纲后的第一届中考。试卷会如何反映统编教材
期刊
摘 要:2020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顾及了疫情下对考生的人文关怀,但试题材料的呈现也存在概念繁多以及彼此之间关系复杂等问题。比较理想的命题,在材料的选择上应直接关联学生生活,在材料的表达上应简洁明了、指向明确,在概念的使用上应保证多个概念的内涵明确、指向统一。   关键词:高考作文;试题材料;作文命题  因为疫情原因,今年的高考比往年晚了一个月。在备考过程中,高三教师和考生对语文命题的方向、试题
期刊
摘 要:为引导真阅读,切实“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浙江省各中考卷中的名著阅读题,着力于“运用”,以证言、解说、辨伪以及解决具体任务等方式来检测学生阅读名著所得。这符合语言学习的本质规律,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名著阅读;名著阅读测评;2020年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  名著阅读考题的设置,是为了用考试的“指挥棒”来指挥起一曲全民阅读的宏大交响。然而,部分学生难以认真阅读整本名著,而多采
期刊
摘 要:2019年浙江省各地的中考试卷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都予以了充分的重视和关注。试题摒弃碎片化、机械性考查,以真实情境为依托,以能力发展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人文精神。这具体表现为:注重言语形式的多样考查,回归文字文化的学习规律,关注传统文化的有机整合,引导学生的言语实践,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迁移运用能力。  关键词:中考试题;传统文化知识;情境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
期刊
摘 要:2019年浙江省各地市的中考语文试卷集中体现了整合策略在命题技术上的运用。命题者关注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以及学科内、学科间甚至跨学科的联系与整合,通过统整、重组、开发、优化、浸润、融通适合学生的课程资源,以主题统领的命题方式实现学科内外相关知识、能力的有机融合,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实现更高层次的意义创生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升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效度。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中考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