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支教更扎实些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于2006年2月24 日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其中规定:没有支教经历的城镇中小学教师不能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参评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城镇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新聘用的青年教师到农村基层支教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同时,选派的支教教师中骨干教师应该占相当的比例,参加支教的教师只转临时组织关系和人事关系,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龄、教龄和教师职务任职年限连续计算,生活费和交通费补贴由专项经费予以保障。
  下乡支教是教育行政部门为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提高乡村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它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总的说来,是雷声大、雨点小,效果不明显。
  
  ◆支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支教行为表面化
  很多支教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只是单纯上课,有的甚至是只挂名不上课。如某校4位支教教师到被支教学校只上一半工作量的课,而且是单纯上课,没有担任其他工作。这种活动只能叫做“下乡上课”,不能叫“下乡支教”。还有一些教师由于跟领导关系好,从来没去被支教学校上过一节课也算支过教。支教教师没有把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带到农村中小学去,可以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支教。
  2.支教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有些单位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支教任务,将“末位淘汰”的教师或落聘下岗的教师派去“支教”;真正的骨干教师是学校的脊梁和招牌,学校一般不会让他们下乡支教。有些学校通过轮流或抽签的形式选派支教教师,这样导致支教者的素质参差不齐。
  3.支教教师工作被动性大
  很多地方的支教制度都明确规定:不支教,升职评先进免谈。我们虽然不排除个别师德优秀的教师主动无私地下乡支教,但绝大多数教师还是奔着职称和评优而来的。教师们普遍认为,下乡支教制度是一种“卡人”、“整人”的制度。这些教师家在城里,上有老,下有小,一心挂两头;有的教师早晨出城,下午进城,成为名副其实的“走读生”,这都导致教师无法安心主动工作。
  4.支教给农村教师带来心理逆差
  为了让下乡支教教师能安心工作,很多地方有类似的文件规定:支教教师享受派出单位同级别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支教期间,按每人每月50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贴,所需经费由派出地承担。支教教师寒暑假往返交通费由派出单位报销。圆满完成支教任务的教师,可提前一年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并在评优时予以优先考虑。
  我们仅仅根据这个规定算一下,一个支教教师每个月多领几百块,而农村教师一个月工资有多少?政府把这一大笔开支用于待遇较好的城里教师的身上,而且还有很多其他的优惠条件。有人把下乡支教形象地比喻为“城里教师农家游”。农村教师与这些下乡教师同工不同酬,激化了城乡教师之间的矛盾。
  5.缺少一套完整的评价制度
  现实中,许多支教教师干与不干一个样,认真干与不认真干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对教师工作的评价非常欠缺。
  
  ◆几点对策
  
  1.开展学校之间的支教帮扶工作
  充分发挥优质学校师资优势,与薄弱学校“结对子”协作帮扶。农村薄弱学校要选送中青年教师到优质学校学习培训,与优质学校的教师一起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各级示范学校要在“结对子”活动中发挥带头作用,其帮扶效果要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对示范学校进行考核的内容。
  2.针对不同学校选派不同的教师
  不是每一所农村中小学的所有学科都很差。教育部门应针对不同情况选派不同教师去支教,这样才有的放矢。
  3.支教方式多样化
  ★ 组织骨干教师兼职支教。定期组织省骨干教师、市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到农村学校兼职授课和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学校。
  ★ 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定期组织“特级教师讲学团”到农村巡回讲学,送教下乡。特级教师通过示范课、专题报告等形式,指导学科教学和研究,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
  ★ 开设拓展型课程。城镇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生的需要开设拓展型课程,将开设的课程提供给农村学校,供其选择,然后到需要开设课程的相关学校执教。
  ★ 指导学生的兴趣活动。城镇教师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农村学校学生组织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 开展跨校联合研究。在跨校联合体活动中,组织教师上研究课,作专题发言,或作重点准备的点评,联合体负责人对上课、说课和点评作评价。
  ★ 公开教学。学校根据受援单位的需要,选派相应学科的支教教师。公开教学的课题可以由受援单位指定,也可由支教教师自己确定。
  ★ 双休日专题讲座。学校根据受援单位的需要,在全体教师中进行讲座课题的招标,中标者可以在相关学校开展学科知识的专题讲座。专题讲座既可以面向一所学校,也可以在几所学校中巡回进行。专题讲座的内容纳入支教教师的个人业务档案。
  4.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教师支教结束后应该对其支教情况进行考评。考评要全面,重点是工作绩效—支教后,支教学校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教研风气、教学效果、教师观念等。对优秀支教者给予奖励,对差的给予适当惩罚。
  
  (编辑 孙金鑫)
其他文献
什么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交感型颈椎病是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进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类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症状繁多,多数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少数为交感神经抑制症状。  典型症状什么样  头部症状:头痛或偏头痛、头沉、头昏、枕部痛或颈后痛。  面部症状:眼裂增大、视物模糊、眼窝胀痛、眼目干涩等症状。  心脏病症状:心跳加快、心律失常、心前区疼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精神,2006 年以来,湖北枣阳市在建立新机制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了“一统两建三到校”的“校财局管”模式,确保了我市新机制改革于2007 年初顺利实施。    一、“校财局管”模式的含义及实施范围    2007 年1 月,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枣阳市中小学经费“校财局管”实施方案》。2007年3 月,市财政局下发了《关于明
有位年轻的“老教师”,尽管刚刚30岁出头,却已有十多年的教龄。有一次,他伤感地对我说:“像我这种年龄的教师已经‘没戏’唱了,转眼就过35岁,一过35岁,即转入中年教师的行列,再也无缘各类教育教学评比,教育人生就此平淡而过。”  我非常理解这位教师的心情:35岁对众多教师来说确实是一个年龄的隘口。一是因为年龄日长,心态渐趋老化;二是因为很多地方把培养目标锁定在刚出道三五年的青年教师身上,不再重视年龄
这是一个初春的下午。午后暖洋洋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让人觉得有些困意。王俊坐在办公室里,呆呆地看着门前那株怒放的玉兰树,心里却没有多少欣喜与激动。十二年了,再美的东西也觉得习以为常了。  邻座的丁爱平正托着腮帮,不知在想什么。  王俊想起十年前他们一起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情景。那时谈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都忘记了,只有两人那踌躇满志的神情还依稀记得。十年之后,面对工作他们又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呢?  于是,
【编者按】  当物质匮乏不再是制约学校建设的瓶颈时,我们已经彻底丧失了无法让校园美丽起来的借口。如何让每一块青砖碎瓦都说话、每一棵花草树木都育人,成为对我们美学修养和管理智慧的一种考验。  尽管我们的拍摄设备和拍摄技术有限,黑白的版面也使许多学校对色彩的独特运用无法如实展示,但我们还是愿意将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和感动过我们的校园,用镜头记录下来,让您分享我们的震撼与感动。  或许您的目光也
早就听说北京东直门中学金帆管弦乐团的演奏水平很高,但一直没有机会去听。最近,正好到这所学校去讨论学校文化建设问题,应校长之邀,听乐团演奏了一曲格林卡的《路丝兰与留德米扛》。同学们那样投入、那样准确地诠释着这首名曲。我深深地为他们饱满的热情和对作品的深刻理解而感动。而更令人感动的是乐团现任指导教师秦熙。他对我说,他中学时代就是金帆交响乐团的乐手,当年我曾经多次听过他所在乐团的演奏。后来,他出于兴趣,
[编者按]2008年,山东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行动引起了广泛关注。2007年下半年,该省教育厅主管基础教育的副厅长张志勇研究员在博客上发表了关于“素质教育调查研究”的系列调查结果,其探讨触摸了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的一些核心问题。我刊特别约请作者对其中一些观点进行了整理摘录。    2007年下半年,我开始有计划地到全省各市进行调研座谈,与各地教育行政干部,高中、初中、小学校长代表们进行充分的交流,征求
【摘要】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通道和模式颇具特色,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后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84(2007)11-0052-03    一、新加坡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况    1997 年,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代表新加坡政府提出了国家教育远景:(建立)重思考的学校,(培养)爱学习的国民。
农村学校实行“一费制”后,学校经费明显减少。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几乎为零,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难以落实。以我校为例,学校有学生700余人,每学期每个学生交杂费60元,共4万余元。按照有关部门的核算:我校除教职工工资外,每学期还需8万元才可维持基本运转,也就是说,每学期,我校经费缺口约为4万元。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开源节流,搞“活”学校的运转呢?     找“活”钱    1.实行学校
【编者按】  示范校如何进一步发展,如何突破所谓的“高原现象”,已成为基础教育界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是北京市第一批高中示范校,在进入示范高中行列之后,仍然不断地自我超越。他们强化了人文管理中“目中有人”的思想,将“人本”作为管理的核心理念,为师生建设和谐有序的精神家园,以教育科研引领教育创新。这所学校的发展能为我们提供哪些借鉴?本期,我们特别编发了该校校长关于教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