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1月28日,易门县教育局召开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易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目标和思路。会议指出:易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精神要求,大力实施学校德育“一二三四五”工程,奋力开拓符合易门教育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促进易门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一二三四五”工程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现党的十七大精神,顺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符合学生成长需要。
易门县“一二三四五”工程学校德育目标,是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青少年教育的内容、全面研究国内外未成年人教育的发展趋势、系统研究易门中小学生德育的发展状况与发展机遇和学生的道德成长需求的现实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全过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要求学校把基本的道德培养、理想信念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二三四五”工程学校德育目标,即:坚守“以人为本,立足德治”一个理念;突出“三生教育”和“养成教育”两个主题;完善常规德育、三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和德育网络三个体系;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四个特性:针对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实现德育情感、德育视点、德育评价、德育载体和德育内容五大创新。并提出中小学德育应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德育内容指导序列,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坚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作为最根本、最重要的素质来抓,这些举措都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中小学道德教育既要注重研究本土的德育发展状况,又必须面向世界,做到总结过去,研究现在,谋划未来。当今世界,道德教育关注的领域更为丰富,更加重视研究德育的系统性与综合性。在学校教育中,人们开始注重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不同群体之间的尊重和理解,把社会普适伦理道德品质的培养与训练作为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在人的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更注重人本化和生活化,注重实践、体验和感悟,强调知、情、意、行,坚持主体教育、认知教育、行为教育、差异教育、全面教育的统一。“一二三四五”工程旨在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进学校和家庭、社会(社区)协作教育机制建设,形成合力,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这体现了国内外未成年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发展趋势。
当前,德育存在一定程度的要求太高、内容太空、方法太死、实践太少、评价太虚、效果太差等问题。“一二三四五”工程正是以此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以人为本,立足德治”的理念及“教学中渗透、活动中培养、管理中贯穿、评价中导向、家庭中影响、日常中巩固、实践中强化”的思想,明确指出:整合、利用全县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大力建设服务中小学课内外、校内外实践活动的资源平台。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是德育工作的着力点,更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
二、“一二三四五”工程蕴含着加强与改进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深刻思想内涵。
“一二三四五”工程中,“两个主题”是关键,“三个体系”是保证,“增强四种特性”是要求,“实现五项创新”是手段、是目标,它们均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实施“三生教育”是一项开创性、探索性、系统性极强的工作,因此,应吃准、吃深、吃透“三生教育”系列教材的基本思路、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提高对教材的理解、使用和再开发能力,实现学科“知识点教学”、“知识系统教学”(即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的教学)、“思维方法教学”(即用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的统一和转化。实施“三生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必须坚持“三结合”有机统一的基本途径,尤其在“三生教育”的队伍建设上,应通过对在职人员的培养、培训和引进人才,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动态发展、骨干带动、全员参与的“三生教育”师资队伍。“完善三个体系”,就是要构建德育工作的多个平台,紧紧围绕实施学校德育的总体目标要求建立德育工作直通车主题网站,达到资源共享、信息沟通、多层次多向交流,逐步实现通向学校、通向教师、通向学生、通向家庭、通向社会的目标。一是坚持“实践中立题、探索中完善、普及中升华”、“常规活动系列化、艺术活动特色化、实践活动社会化、评优活动多样化、共建活动经常化”的理念,从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开展德育工作,评价德育实效;二是要坚持以鲜活生动的教育活动为载体,主体参与、榜样示范、实践体验,以多样化的方式使德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三是坚持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并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使学校在抓实抓好课堂教学、教书育人的同时,着眼于抓住教育时机,争取社会支持,力推实践育人;四是坚持凸显学校德育社会化、系统性的思想。“三结合德育体系”的提出,进一步突出了德育的社会特点,它涉及学校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的协同整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努力做到引导学校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完善三个体系”的实施既需要学校主导作用的发挥,更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需要三者协同合力。
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是认识与实践交互促进的过程,在德育工作中注重让学生实践和体验是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这样做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自我培养和发展,把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行为,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德育脱离实际的现象,使德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人才。因而,要把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到应有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社会实践重要性的认识,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极探索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课,并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学生实践活动的条件,利用课内外、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提供更多的学生实践活动场所,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规范课程课表管理,形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系列。有鉴于此,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教育系统只有积极争取家庭、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协作,才能巩固和发展学校教育的成果,进而明确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任务。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进一步完善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访、网上家长会等家校联系的组织形式和内容,传递教育思想,倾听家长需求,形成相互协作制度,大力提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创造条件,选派教师走进社区担任辅导员,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推动社区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发展,有效地落实“一二三四五”工程的学校德育总体目标,把易门中小学德育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单位 易门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 王世赋◇
一、“一二三四五”工程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现党的十七大精神,顺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符合学生成长需要。
易门县“一二三四五”工程学校德育目标,是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青少年教育的内容、全面研究国内外未成年人教育的发展趋势、系统研究易门中小学生德育的发展状况与发展机遇和学生的道德成长需求的现实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全过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要求学校把基本的道德培养、理想信念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二三四五”工程学校德育目标,即:坚守“以人为本,立足德治”一个理念;突出“三生教育”和“养成教育”两个主题;完善常规德育、三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和德育网络三个体系;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四个特性:针对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实现德育情感、德育视点、德育评价、德育载体和德育内容五大创新。并提出中小学德育应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德育内容指导序列,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坚持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作为最根本、最重要的素质来抓,这些举措都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中小学道德教育既要注重研究本土的德育发展状况,又必须面向世界,做到总结过去,研究现在,谋划未来。当今世界,道德教育关注的领域更为丰富,更加重视研究德育的系统性与综合性。在学校教育中,人们开始注重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不同群体之间的尊重和理解,把社会普适伦理道德品质的培养与训练作为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在人的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更注重人本化和生活化,注重实践、体验和感悟,强调知、情、意、行,坚持主体教育、认知教育、行为教育、差异教育、全面教育的统一。“一二三四五”工程旨在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进学校和家庭、社会(社区)协作教育机制建设,形成合力,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这体现了国内外未成年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发展趋势。
当前,德育存在一定程度的要求太高、内容太空、方法太死、实践太少、评价太虚、效果太差等问题。“一二三四五”工程正是以此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以人为本,立足德治”的理念及“教学中渗透、活动中培养、管理中贯穿、评价中导向、家庭中影响、日常中巩固、实践中强化”的思想,明确指出:整合、利用全县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大力建设服务中小学课内外、校内外实践活动的资源平台。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是德育工作的着力点,更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
二、“一二三四五”工程蕴含着加强与改进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深刻思想内涵。
“一二三四五”工程中,“两个主题”是关键,“三个体系”是保证,“增强四种特性”是要求,“实现五项创新”是手段、是目标,它们均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实施“三生教育”是一项开创性、探索性、系统性极强的工作,因此,应吃准、吃深、吃透“三生教育”系列教材的基本思路、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提高对教材的理解、使用和再开发能力,实现学科“知识点教学”、“知识系统教学”(即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的教学)、“思维方法教学”(即用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的统一和转化。实施“三生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必须坚持“三结合”有机统一的基本途径,尤其在“三生教育”的队伍建设上,应通过对在职人员的培养、培训和引进人才,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动态发展、骨干带动、全员参与的“三生教育”师资队伍。“完善三个体系”,就是要构建德育工作的多个平台,紧紧围绕实施学校德育的总体目标要求建立德育工作直通车主题网站,达到资源共享、信息沟通、多层次多向交流,逐步实现通向学校、通向教师、通向学生、通向家庭、通向社会的目标。一是坚持“实践中立题、探索中完善、普及中升华”、“常规活动系列化、艺术活动特色化、实践活动社会化、评优活动多样化、共建活动经常化”的理念,从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开展德育工作,评价德育实效;二是要坚持以鲜活生动的教育活动为载体,主体参与、榜样示范、实践体验,以多样化的方式使德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三是坚持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并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使学校在抓实抓好课堂教学、教书育人的同时,着眼于抓住教育时机,争取社会支持,力推实践育人;四是坚持凸显学校德育社会化、系统性的思想。“三结合德育体系”的提出,进一步突出了德育的社会特点,它涉及学校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的协同整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努力做到引导学校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完善三个体系”的实施既需要学校主导作用的发挥,更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需要三者协同合力。
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是认识与实践交互促进的过程,在德育工作中注重让学生实践和体验是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这样做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自我培养和发展,把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行为,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德育脱离实际的现象,使德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人才。因而,要把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到应有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社会实践重要性的认识,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极探索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课,并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学生实践活动的条件,利用课内外、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提供更多的学生实践活动场所,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规范课程课表管理,形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系列。有鉴于此,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教育系统只有积极争取家庭、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协作,才能巩固和发展学校教育的成果,进而明确学校指导家庭教育的任务。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进一步完善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访、网上家长会等家校联系的组织形式和内容,传递教育思想,倾听家长需求,形成相互协作制度,大力提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创造条件,选派教师走进社区担任辅导员,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推动社区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发展,有效地落实“一二三四五”工程的学校德育总体目标,把易门中小学德育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单位 易门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 王世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