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任务,也是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是一个简单而短暂的过程,它需要长时间的累积和实践,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课堂教学是学生提高语文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努力寻求有效的策略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习氛围 课程导入 多媒体 师生互动 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的语文知识和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初中语文课堂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应试教育观念还未根除,某些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教学方法单一的情况,导致教学气氛呆板,学生学习氛围不浓,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多个方面的影响,例如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及自身情绪等。基于此,创造出轻松、愉悦、和谐、宽松、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对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增强学生课堂的关注度非常关键。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地位,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教师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改变语文课堂呆板单一的教学现状,改变学生过去枯燥沉闷的学习状态。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摆脱课堂上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只有当学生感到舒适和平等,才可能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思维和理解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重课程导入,找准教学切入点
课程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也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找出教学切入点,用合理的情境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程导入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意愿。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思考并设计出有特色、能够很快吸引学生的课程导入方式,例如故事导入、歌曲导入、视频导入等,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
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课时,使用的是分享导入。笔者先让学生讲述自己所看到的冬天和自己想象中的冬天,描述自己家乡冬天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冬天的美体现在那些方面?最后,笔者进行引入:“每个地方的冬天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美。老舍先生认为济南的冬天非常美,让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一起来寻找济南冬天的美吧!”又如,笔者在进行《背影》一课教学时,使用故事导入的方式,教学效果也非常明显。在正式上课之前,先向学生们说了一个小故事。曾经有一个孩子,小时候不小心和自己的父母走散了,后来他的事业很成功,想要找到他的父母家人,因此去寻求一个机构的帮助。这个机构的负责人要求让他说出自己对父母印象深刻的地方,那个人告诉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的手,母亲的手上有一个独特的标记,后来这个机构根据他的描述找到了他的家人。那么,同学们,你们对父母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然后笔者就让学生思考,分享自己和家人的感情,最后引入朱自清先生对父亲最深刻的印象——背影。如果找准课程切入点,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课程导入,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引发主动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度,从而引发热烈的讨论,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丰富教学形式
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有着声情并茂、图文并茂等特点,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作用非常明显,不但如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很多非传统的教学资料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丰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图像、视频、音频等能够较大程度还原一些特定场景和环境,多媒体技术直观逼真的显示效果对学生理解那些比较抽象和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时,由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想象能力有限,对苏州园林美景的感性认识严重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将大受影响。于是笔者就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许多苏州园林的实景照片播放给学生,让学生直接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景。在有了直观的感受后,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被激发出来,之后再进行课文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还有当学习《蜡烛》时,由于学生对二战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不够了解,而且距离学生的生活有较大的距离,这样的情况对学生理解文章产生了很大的障碍。因此,笔者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导入一些关于二战的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可让学生对二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逐渐营造出文章中描述的气氛,方便学生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能够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四.强化课堂师生互动,抓住学生注意力
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而师生互动最主要也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提问。师生互动是交流和了解彼此的重要途径,要提高课堂的效果,课堂提问是必需的环节。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围绕着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完成课程目标服务,所以,课堂提问一定要有针对性,应把课堂内容作为问题设置的基础。另外,课堂问题应该有层次性,划分难易程度,综合考虑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思考后回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带领学生逐步走入文章。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还需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照顾到一些思维较慢的学生,切入点要小,语言要尽量精练。
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笔者首先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然后,进行交流提问。笔者设置了以下一些问题。首先,问:“从标题上来看,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学生回答:“于勒”,然后,笔者又问:“从课文内容上看,我的叔叔是课文的主要人物吗?”学生回答:“不是”。笔者接着说:“我的叔叔不是课文的主要人物,但是在课文中却出现了很多次,还要以《我的叔叔于勒》为标题,这是为什么呢?从文中寻找信息,谈一谈你的看法。”这样由易到难有层次地进行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的思考。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使学生逐步深入文章主题,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习氛围 课程导入 多媒体 师生互动 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的语文知识和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初中语文课堂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应试教育观念还未根除,某些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教学方法单一的情况,导致教学气氛呆板,学生学习氛围不浓,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多个方面的影响,例如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及自身情绪等。基于此,创造出轻松、愉悦、和谐、宽松、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对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增强学生课堂的关注度非常关键。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地位,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教师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改变语文课堂呆板单一的教学现状,改变学生过去枯燥沉闷的学习状态。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摆脱课堂上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只有当学生感到舒适和平等,才可能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更多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思维和理解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重课程导入,找准教学切入点
课程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也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找出教学切入点,用合理的情境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程导入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意愿。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准备,思考并设计出有特色、能够很快吸引学生的课程导入方式,例如故事导入、歌曲导入、视频导入等,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
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课时,使用的是分享导入。笔者先让学生讲述自己所看到的冬天和自己想象中的冬天,描述自己家乡冬天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冬天的美体现在那些方面?最后,笔者进行引入:“每个地方的冬天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美。老舍先生认为济南的冬天非常美,让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笔触,一起来寻找济南冬天的美吧!”又如,笔者在进行《背影》一课教学时,使用故事导入的方式,教学效果也非常明显。在正式上课之前,先向学生们说了一个小故事。曾经有一个孩子,小时候不小心和自己的父母走散了,后来他的事业很成功,想要找到他的父母家人,因此去寻求一个机构的帮助。这个机构的负责人要求让他说出自己对父母印象深刻的地方,那个人告诉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的手,母亲的手上有一个独特的标记,后来这个机构根据他的描述找到了他的家人。那么,同学们,你们对父母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然后笔者就让学生思考,分享自己和家人的感情,最后引入朱自清先生对父亲最深刻的印象——背影。如果找准课程切入点,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课程导入,可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引发主动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度,从而引发热烈的讨论,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丰富教学形式
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有着声情并茂、图文并茂等特点,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作用非常明显,不但如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很多非传统的教学资料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丰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图像、视频、音频等能够较大程度还原一些特定场景和环境,多媒体技术直观逼真的显示效果对学生理解那些比较抽象和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时,由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想象能力有限,对苏州园林美景的感性认识严重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将大受影响。于是笔者就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许多苏州园林的实景照片播放给学生,让学生直接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景。在有了直观的感受后,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被激发出来,之后再进行课文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还有当学习《蜡烛》时,由于学生对二战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不够了解,而且距离学生的生活有较大的距离,这样的情况对学生理解文章产生了很大的障碍。因此,笔者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导入一些关于二战的相关历史图片和视频,可让学生对二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逐渐营造出文章中描述的气氛,方便学生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一方面能够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难点,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四.强化课堂师生互动,抓住学生注意力
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而师生互动最主要也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提问。师生互动是交流和了解彼此的重要途径,要提高课堂的效果,课堂提问是必需的环节。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围绕着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完成课程目标服务,所以,课堂提问一定要有针对性,应把课堂内容作为问题设置的基础。另外,课堂问题应该有层次性,划分难易程度,综合考虑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思考后回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带领学生逐步走入文章。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还需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照顾到一些思维较慢的学生,切入点要小,语言要尽量精练。
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笔者首先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然后,进行交流提问。笔者设置了以下一些问题。首先,问:“从标题上来看,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学生回答:“于勒”,然后,笔者又问:“从课文内容上看,我的叔叔是课文的主要人物吗?”学生回答:“不是”。笔者接着说:“我的叔叔不是课文的主要人物,但是在课文中却出现了很多次,还要以《我的叔叔于勒》为标题,这是为什么呢?从文中寻找信息,谈一谈你的看法。”这样由易到难有层次地进行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的思考。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使学生逐步深入文章主题,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