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物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本文重点从语言组织、问题设置、内容呈现和情感调控等层面阐述了一些教学实践策略。
关键词: 生物课堂 激趣 教学策略
“爱好出勤奋,兴趣出天才。”——郭沫若①
所谓兴趣,概括地说,就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②。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挚友与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积极主动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教师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③。想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无疑是一条终南捷径。但是面对着升学择校的现实压力与生物小科目的弱势比重,激趣探究,说来容易行也难。这需要广大生物教师拥有充沛的激情、饱满的学识及智慧的表达。在日常教学中,能够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具体总结如下。
一、美化语言
首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教材语言比较注重科学性。而教师的教学语言则是课堂交流的媒介,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强度和深度,关系教学成效。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只注重科学性,往往就会使课堂显得枯燥单调。其实科学性也喜欢穿上美丽的服饰。请看七(上)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的导语:“春树吐绿,葵花向阳;家燕捕虫,蜜蜂采蜜……地球上的生命现象千姿百态,奥妙无穷。④”这措辞多美啊。所以美化语言首先就要注意遣词造句,通常可以运用一些引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比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当我们引用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句切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保护色”时就显得非常贴切自然、美丽生动,因为蝴蝶的体色和菜花的颜色太相似了。
其次,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老师抑扬顿挫的音调,轻重缓急的语速也是美化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手段。很难想象,口齿不清呆板僵硬的语言能让学生打起多少精神。因此生物教学的目标是:用声情并茂、美丽动人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探究大千世界的浓厚兴趣。从这个层面看,教学语言的美化处理也是各科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二、巧妙设问
生物科学来源于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总结与探索。科学的预见,几乎都是从问题开始,学习亦如此。俗话说:学贵思,思源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有究才有理。适当地设置疑问和悬念,学生定会产生急求其解的探究欲望。这种方法适用于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学对象。
设问的角度方法很多,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设问最符合学生的口味。如讲“尿的形成和排出”,我们可以设问:“人体每天都要排尿。喝水多尿也多;喝水少尿也少。你想过排尿对人体的意义吗?为什么医生通过化验尿液,就能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因为学生都有亲身体验,并且可能曾经产生过类似的疑问,此时一经教师提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倍增,探究效果自然显著。
当然激疑设问除了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还要有逻辑性,要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由问题引出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同时我们应该注意所设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特别是不要忽略学生已有的错误观念。由于个体经验的差异性,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经常千差万别。教师要尊重这些差异,因为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如讲“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时间去树林中锻炼身体最好?分歧是:有的学生主张清晨,所谓一天之计在于晨;有的学生主张傍晚,因为傍晚锻炼的人多。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探究回顾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进而辨析:清晨与傍晚树林里的主要气体是什么,哪种气体含量高等问题,层层推进,结论自然不言而喻。
三、生动情境
初中生物作为初级普及教材,内容大多是有限的,有的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或没有见过的,这往往也是教学的难点。好在我们有幸生活在信息时代,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尤其是在讲解动态过程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更好。
如探究“种间关系”,我们可以插入精彩的视频歌曲:蜜蜂采蜜、蚂蚁搬家、蜗牛与黄鹂鸟、螳螂捕蝉等,再配以幽默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在快乐的视觉审美中探究新知识。而讲血液循环时,我们用Flash动画显示这一生理过程,再现心脏的结构和血液流动的动态,化静为动,使原本静止枯燥的教材知识变得非常生动形象。教师边播放边循循善诱地解说: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自己的心房,聆听一下心底的呼唤。观察探究:心室收缩时心房的状态,心房收缩时心室的状态等。走进心脏了解心脏。在心脏剖面图中,用光点强化四个腔及瓣膜、不同血管与四个腔相连、心脏搏动和血流方向等,引导学生:原来心脏是我们的动力器官,必须保护好自己的心脏。这样学生就在形象愉快的探究中轻松掌握了本课的知识要点。
四、热情期待
期待,是为师之道。不懂期待不愿期待,师生之间往往就会多了一份挑剔苛求,少了一份欣赏呵护。如果教师一味执著地“诊断”学生身上的不足、缺点和错误,师生关系也就多了冷眼、批评与呵斥。其实作为一种心理需求,人人都希望得到激励与期待。不断进行正面的激励和期待,也是学生学习生物的一种动力源泉。教师一个信任的微笑,一次肯定的颔首,一种期待的眼神,都可以为学生驱散心底的阴霾,唤醒学生尘封的潜能。特别是一个后进生,若在全班学生面前受到老师的热情期待,更会产生无穷的表现欲望。因此作为一名生物老师,抓住学生学习上的闪光点,捕捉时机对其进行肯定期待,将促进其学习的不断进步。
当然,热情的期待可以是针对学生个人的,也可以是针对班级整体的。梦想总在前方,每一个人都潜伏着无限的可能,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梦,热情的期待就是追梦的不竭动力。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⑤如果说柴在学生手里,火源则靠老师控制。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之火点燃,并让它越烧越旺,是广大教师永远的追求。让学生喜欢生物,探究生物,是每一位生物教师的神圣使命。
注释:
①百度搜索.“爱好出勤奋,兴趣出天才。”
②百度搜索.兴趣的概念.
③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2011年国家教育部.
④国家教育部苏教版义务教育生物教科书P1.2014年5月第三次印刷.
⑤百度搜索.“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
关键词: 生物课堂 激趣 教学策略
“爱好出勤奋,兴趣出天才。”——郭沫若①
所谓兴趣,概括地说,就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②。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挚友与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积极主动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教师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③。想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无疑是一条终南捷径。但是面对着升学择校的现实压力与生物小科目的弱势比重,激趣探究,说来容易行也难。这需要广大生物教师拥有充沛的激情、饱满的学识及智慧的表达。在日常教学中,能够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具体总结如下。
一、美化语言
首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教材语言比较注重科学性。而教师的教学语言则是课堂交流的媒介,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强度和深度,关系教学成效。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只注重科学性,往往就会使课堂显得枯燥单调。其实科学性也喜欢穿上美丽的服饰。请看七(上)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的导语:“春树吐绿,葵花向阳;家燕捕虫,蜜蜂采蜜……地球上的生命现象千姿百态,奥妙无穷。④”这措辞多美啊。所以美化语言首先就要注意遣词造句,通常可以运用一些引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比如“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当我们引用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句切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保护色”时就显得非常贴切自然、美丽生动,因为蝴蝶的体色和菜花的颜色太相似了。
其次,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老师抑扬顿挫的音调,轻重缓急的语速也是美化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手段。很难想象,口齿不清呆板僵硬的语言能让学生打起多少精神。因此生物教学的目标是:用声情并茂、美丽动人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探究大千世界的浓厚兴趣。从这个层面看,教学语言的美化处理也是各科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二、巧妙设问
生物科学来源于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总结与探索。科学的预见,几乎都是从问题开始,学习亦如此。俗话说:学贵思,思源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有究才有理。适当地设置疑问和悬念,学生定会产生急求其解的探究欲望。这种方法适用于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学对象。
设问的角度方法很多,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设问最符合学生的口味。如讲“尿的形成和排出”,我们可以设问:“人体每天都要排尿。喝水多尿也多;喝水少尿也少。你想过排尿对人体的意义吗?为什么医生通过化验尿液,就能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因为学生都有亲身体验,并且可能曾经产生过类似的疑问,此时一经教师提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倍增,探究效果自然显著。
当然激疑设问除了要具有针对性、启发性,还要有逻辑性,要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由问题引出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同时我们应该注意所设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特别是不要忽略学生已有的错误观念。由于个体经验的差异性,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经常千差万别。教师要尊重这些差异,因为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如讲“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时间去树林中锻炼身体最好?分歧是:有的学生主张清晨,所谓一天之计在于晨;有的学生主张傍晚,因为傍晚锻炼的人多。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探究回顾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进而辨析:清晨与傍晚树林里的主要气体是什么,哪种气体含量高等问题,层层推进,结论自然不言而喻。
三、生动情境
初中生物作为初级普及教材,内容大多是有限的,有的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或没有见过的,这往往也是教学的难点。好在我们有幸生活在信息时代,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尤其是在讲解动态过程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更好。
如探究“种间关系”,我们可以插入精彩的视频歌曲:蜜蜂采蜜、蚂蚁搬家、蜗牛与黄鹂鸟、螳螂捕蝉等,再配以幽默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在快乐的视觉审美中探究新知识。而讲血液循环时,我们用Flash动画显示这一生理过程,再现心脏的结构和血液流动的动态,化静为动,使原本静止枯燥的教材知识变得非常生动形象。教师边播放边循循善诱地解说: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自己的心房,聆听一下心底的呼唤。观察探究:心室收缩时心房的状态,心房收缩时心室的状态等。走进心脏了解心脏。在心脏剖面图中,用光点强化四个腔及瓣膜、不同血管与四个腔相连、心脏搏动和血流方向等,引导学生:原来心脏是我们的动力器官,必须保护好自己的心脏。这样学生就在形象愉快的探究中轻松掌握了本课的知识要点。
四、热情期待
期待,是为师之道。不懂期待不愿期待,师生之间往往就会多了一份挑剔苛求,少了一份欣赏呵护。如果教师一味执著地“诊断”学生身上的不足、缺点和错误,师生关系也就多了冷眼、批评与呵斥。其实作为一种心理需求,人人都希望得到激励与期待。不断进行正面的激励和期待,也是学生学习生物的一种动力源泉。教师一个信任的微笑,一次肯定的颔首,一种期待的眼神,都可以为学生驱散心底的阴霾,唤醒学生尘封的潜能。特别是一个后进生,若在全班学生面前受到老师的热情期待,更会产生无穷的表现欲望。因此作为一名生物老师,抓住学生学习上的闪光点,捕捉时机对其进行肯定期待,将促进其学习的不断进步。
当然,热情的期待可以是针对学生个人的,也可以是针对班级整体的。梦想总在前方,每一个人都潜伏着无限的可能,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梦,热情的期待就是追梦的不竭动力。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⑤如果说柴在学生手里,火源则靠老师控制。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之火点燃,并让它越烧越旺,是广大教师永远的追求。让学生喜欢生物,探究生物,是每一位生物教师的神圣使命。
注释:
①百度搜索.“爱好出勤奋,兴趣出天才。”
②百度搜索.兴趣的概念.
③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2011年国家教育部.
④国家教育部苏教版义务教育生物教科书P1.2014年5月第三次印刷.
⑤百度搜索.“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