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操作活动因符合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常常被广泛利用。就目前幼儿园数学操作活动的现状来说,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偏离活动目标、作为联系和复习知识的手段、缺乏时间和空间、缺乏指导、缺乏思考和表述等。要解决幼儿操作活动中的这些问题,需要从几个方面做起:培养兴趣,培养幼儿活动主动性;提供丰富的材料,赋予活动的机会;根据年龄制定差异化活动;正确激励,及时反馈帮助。
【关键词】幼儿教育 教学操作活动 方法意义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40-02
前言: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过“教学做合一”的观点。他认为“教学做都应以做作为中心。”并且“做是生产、是建设、是实验、是奋斗、是创造、是探寻出路。”笔者认为,作为负责引导幼儿在人生最初阶段认知世界的幼儿教师,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应当通过幼儿操作活动来调动幼儿认知、理解、探索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并以此帮助他们主动掌握生活技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且形成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
一、幼儿操作活动教学定义及特点
幼儿操作活动教学法,即在教师的引导、特定的物理环境以及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使幼儿自己动手、动口,更重要的是动脑,它是一种采用比较自由、不拘泥形式的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重点是让幼儿在活动和思索中获得对事物的认知、获得个人的经验和体验,迈出建立世界观的第一步。幼儿们在操作活动课上能够充分调动多种器官参加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昂,思维积极,乐学易懂。
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有几个突出特点:首先是亲力亲为。这主要表现为幼儿个体亲自接触到操作对象并且亲自动手。操作对象可以是操作工具,也可以是其他的操作同伴,包括其他的幼儿、老师甚至家长;幼儿个体仅仅接触到操作对象是不够的,还需要他们自身通过肢体器官的各种动作亲自操作进行学习,实现其自身的不断发展。其次是主动探索性。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才是操作的主要个体,教师作为操作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和鼓励着,应当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幼儿指导,以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主动探索的学习能力。再次是脑体并用。幼儿在操作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操作、活动改变操作材料,而操作材料的变化会不断影响幼儿的认知以及幼儿的操作动作和方法。这样一来,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学习,他们能够不断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操作方法。这一不断循环的发展过程需要幼儿肢体和大脑的积极配合。最后是初浅性。幼儿由于其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其学习对象相对简单、学习时间较短,同时幼儿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相对简单。
二、幼儿操作活动教学的意义
在人的一生中,操作性的学习使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操作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人生当中最初级的操作性学习。近代有名的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创建的认知发展理论闻名于世。他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其中在儿童最早期(0-2岁)发展的感知运算阶段,又称感觉-动作期,这个阶段的幼儿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幼儿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个阶段,幼儿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他们的环境主要包括操作材料、同伴、教师等要素。材料的外在特征、数量、结构以及幼儿对操作对象的熟悉程度都对幼儿有重要影响,它们直接影响了幼儿对其的兴趣多少;有时幼儿可能对操作材料并不感兴趣,但看到其他小朋友玩儿的很开心,也会想抢着要同样的操作材料,特别是中大班的幼儿,因为他们的社会性已经得到发展,所以他们的操作活动更加容易受到同伴的干扰、影响较大;幼儿受教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向幼儿展示操作材料时,是否能激起幼儿的兴趣和热情,二是教师能否在幼儿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对幼儿的操作行为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和积极正面的评价反馈。
基于此,作为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内容,合理而有计划地创设环境,积极参与到幼儿的操作活动过程中。
三、教师应当做好幼儿操作活动教学的准备
1.培养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教师应当利用环境的潜移默化效能。比如,制作玩具,教师出示剪贴画、装饰品、漂亮的玩具盒工艺品,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参观节日的玩具展销、装饰和工艺品、装饰彩灯等,激发幼儿“我想制作,我要制作”的愿望和热情。各科教学中有时需要直观教具,教学活动结束后,给幼儿演示制作方法,并交给他们每个制作环节。这样更加直观的方式更能激发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赋予幼儿活动的机会,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作为幼儿教师,除了要有耐心,要想让幼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赋予幼儿实践的权利和机会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幼儿才会成为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得到满足、收获成长和发展。例如,在活动课中,教幼儿团纸球,教师首先用表演吸引幼儿,然后让幼儿自己动手玩一玩,最后幼儿亲自团纸球并且和教师共同制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3.为幼儿活动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果没有操作材料,那么幼儿操作活动教学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例如,天然材料:树叶、树枝、果实、蔬菜、花草、橘皮、瓜子壳等;废旧物品:各种包装盒、塑料瓶、糖纸、泡沫、碎布、旧挂历等,其他还有必须的工具:水彩笔、剪刀、彩纸、线、浆糊、图画纸等。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能激发幼儿自己操作的兴趣和热情,让幼儿动手动脑,自由操作进行剪纸、绘画、拼图等,调动幼儿的操作和思维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根据幼儿年龄差异开展操作活动
由于幼儿的年龄、心智发育程度不同,他们的能力、兴趣、爱好和生理特点都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幼儿教师要根据年龄特点来选择活动内容,确定指导方法。年龄较小的幼儿的操作活动主要以训练手指力量为主,操作材料为比较简单、直观的用具,年龄较大的幼儿参与的操作活动主要着重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鼓励幼儿用在操作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经验进行创造性活动。幼儿教师应当鼓励并帮助幼儿们大胆动手操作活动,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5.教师启发引导幼儿操作,激励幼儿的积极思维
让幼儿自己探索并不是说不要教师去给予启发、指导,并不是教师放而不管、听之任之,让幼儿“自由活动”,而是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去提示,去指导幼儿的操作活动,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燃烧实验:将石块、纸、棉花三种物体分别进行燃烧,让幼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教师启发幼儿,如果用玻璃瓶罩住,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燃烧所具备的条件——可燃物、足够的氧气、一定的温度。
6.教师及时给与正面反馈,同伴之间互相帮助
在操作活动过程中,由于幼儿个别差异的存在,操作活动的结果不尽相同,有的幼儿能在操作活动中得到理想的结果,而有的幼儿操作活动效果却并不那么理想。作为幼儿教师,对于积极参与,认真参与到操作活动当中的幼儿,应当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同时,幼儿教师应当教育幼儿自己所在的班级体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小朋友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具体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幼儿分成几人一组,让他们共同合作,用不同的操作材料进行活动,促使幼儿互相协商、互为补充的能力,提高操作活动教学的水平,使他们在操作活动过程中获得友谊和快乐。
四、结论
幼儿操作活动教学为幼儿提供了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机会,为幼儿获取知识、形成概念和培养独立创造的能力提供了机会,为幼儿成长、进步和发展提供的平台,为幼儿心理感受成功的喜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综上所述,幼儿操作活动课程应当被大力开展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芳,幼儿数学操作活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视界,238.
[2]王丽丽,幼儿操作性学习研究[P].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289.转引自唐淑,学前教育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33.
【关键词】幼儿教育 教学操作活动 方法意义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40-02
前言: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过“教学做合一”的观点。他认为“教学做都应以做作为中心。”并且“做是生产、是建设、是实验、是奋斗、是创造、是探寻出路。”笔者认为,作为负责引导幼儿在人生最初阶段认知世界的幼儿教师,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应当通过幼儿操作活动来调动幼儿认知、理解、探索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并以此帮助他们主动掌握生活技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且形成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
一、幼儿操作活动教学定义及特点
幼儿操作活动教学法,即在教师的引导、特定的物理环境以及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使幼儿自己动手、动口,更重要的是动脑,它是一种采用比较自由、不拘泥形式的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重点是让幼儿在活动和思索中获得对事物的认知、获得个人的经验和体验,迈出建立世界观的第一步。幼儿们在操作活动课上能够充分调动多种器官参加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昂,思维积极,乐学易懂。
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有几个突出特点:首先是亲力亲为。这主要表现为幼儿个体亲自接触到操作对象并且亲自动手。操作对象可以是操作工具,也可以是其他的操作同伴,包括其他的幼儿、老师甚至家长;幼儿个体仅仅接触到操作对象是不够的,还需要他们自身通过肢体器官的各种动作亲自操作进行学习,实现其自身的不断发展。其次是主动探索性。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才是操作的主要个体,教师作为操作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和鼓励着,应当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幼儿指导,以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己主动探索的学习能力。再次是脑体并用。幼儿在操作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操作、活动改变操作材料,而操作材料的变化会不断影响幼儿的认知以及幼儿的操作动作和方法。这样一来,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学习,他们能够不断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操作方法。这一不断循环的发展过程需要幼儿肢体和大脑的积极配合。最后是初浅性。幼儿由于其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其学习对象相对简单、学习时间较短,同时幼儿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相对简单。
二、幼儿操作活动教学的意义
在人的一生中,操作性的学习使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操作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人生当中最初级的操作性学习。近代有名的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创建的认知发展理论闻名于世。他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其中在儿童最早期(0-2岁)发展的感知运算阶段,又称感觉-动作期,这个阶段的幼儿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幼儿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个阶段,幼儿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他们的环境主要包括操作材料、同伴、教师等要素。材料的外在特征、数量、结构以及幼儿对操作对象的熟悉程度都对幼儿有重要影响,它们直接影响了幼儿对其的兴趣多少;有时幼儿可能对操作材料并不感兴趣,但看到其他小朋友玩儿的很开心,也会想抢着要同样的操作材料,特别是中大班的幼儿,因为他们的社会性已经得到发展,所以他们的操作活动更加容易受到同伴的干扰、影响较大;幼儿受教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向幼儿展示操作材料时,是否能激起幼儿的兴趣和热情,二是教师能否在幼儿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对幼儿的操作行为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和积极正面的评价反馈。
基于此,作为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内容,合理而有计划地创设环境,积极参与到幼儿的操作活动过程中。
三、教师应当做好幼儿操作活动教学的准备
1.培养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教师应当利用环境的潜移默化效能。比如,制作玩具,教师出示剪贴画、装饰品、漂亮的玩具盒工艺品,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参观节日的玩具展销、装饰和工艺品、装饰彩灯等,激发幼儿“我想制作,我要制作”的愿望和热情。各科教学中有时需要直观教具,教学活动结束后,给幼儿演示制作方法,并交给他们每个制作环节。这样更加直观的方式更能激发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赋予幼儿活动的机会,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作为幼儿教师,除了要有耐心,要想让幼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赋予幼儿实践的权利和机会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幼儿才会成为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得到满足、收获成长和发展。例如,在活动课中,教幼儿团纸球,教师首先用表演吸引幼儿,然后让幼儿自己动手玩一玩,最后幼儿亲自团纸球并且和教师共同制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3.为幼儿活动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果没有操作材料,那么幼儿操作活动教学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例如,天然材料:树叶、树枝、果实、蔬菜、花草、橘皮、瓜子壳等;废旧物品:各种包装盒、塑料瓶、糖纸、泡沫、碎布、旧挂历等,其他还有必须的工具:水彩笔、剪刀、彩纸、线、浆糊、图画纸等。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能激发幼儿自己操作的兴趣和热情,让幼儿动手动脑,自由操作进行剪纸、绘画、拼图等,调动幼儿的操作和思维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根据幼儿年龄差异开展操作活动
由于幼儿的年龄、心智发育程度不同,他们的能力、兴趣、爱好和生理特点都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幼儿教师要根据年龄特点来选择活动内容,确定指导方法。年龄较小的幼儿的操作活动主要以训练手指力量为主,操作材料为比较简单、直观的用具,年龄较大的幼儿参与的操作活动主要着重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鼓励幼儿用在操作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经验进行创造性活动。幼儿教师应当鼓励并帮助幼儿们大胆动手操作活动,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5.教师启发引导幼儿操作,激励幼儿的积极思维
让幼儿自己探索并不是说不要教师去给予启发、指导,并不是教师放而不管、听之任之,让幼儿“自由活动”,而是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去提示,去指导幼儿的操作活动,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燃烧实验:将石块、纸、棉花三种物体分别进行燃烧,让幼儿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教师启发幼儿,如果用玻璃瓶罩住,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燃烧所具备的条件——可燃物、足够的氧气、一定的温度。
6.教师及时给与正面反馈,同伴之间互相帮助
在操作活动过程中,由于幼儿个别差异的存在,操作活动的结果不尽相同,有的幼儿能在操作活动中得到理想的结果,而有的幼儿操作活动效果却并不那么理想。作为幼儿教师,对于积极参与,认真参与到操作活动当中的幼儿,应当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同时,幼儿教师应当教育幼儿自己所在的班级体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小朋友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具体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幼儿分成几人一组,让他们共同合作,用不同的操作材料进行活动,促使幼儿互相协商、互为补充的能力,提高操作活动教学的水平,使他们在操作活动过程中获得友谊和快乐。
四、结论
幼儿操作活动教学为幼儿提供了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机会,为幼儿获取知识、形成概念和培养独立创造的能力提供了机会,为幼儿成长、进步和发展提供的平台,为幼儿心理感受成功的喜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综上所述,幼儿操作活动课程应当被大力开展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芳,幼儿数学操作活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视界,238.
[2]王丽丽,幼儿操作性学习研究[P].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二卷)[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289.转引自唐淑,学前教育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