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从“日本第一”到“全球第一”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zeng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23日,英国《金融时报》(FT)宣布了一个消息:这家有着127年历史的全球知名财经媒体在当天被日本日经新闻社(以下简称“日经”)以8.44亿英镑(约合12.9亿美元)的价格全资并购。在被日经收购之前的58年,该媒体从未发生过股权变动。
  “并购案发生的前一周,我正在东京拜访日经的喜多恒雄会长,他对这件事讳莫如深,当时只有少数人知情或参与运作。”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崔保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崔保国的另一个身份是清华大学-日经传媒研究所所长。2006年,由清华大学和日本经济新闻集团共同建立的合作研究机构“清华-日经传媒研究所”正式成立。这之后,清华大学和日经往来频繁,而喜多恒雄自2008年3月出任日经社社长后,多次访华,并在清华大学进行演讲。今年3月,喜多恒雄转任日经新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日经集团拥有以日本经济新闻社为核心的72家控股公司。
  日经这次并购FT的过程几经波折:本来一直被广泛提及的德国斯普林格集团意外出局,而原本很少在“潜在买家”名单中出现的日经却最终脱颖而出。有消息甚至称,日经在最后关头被原FT的控股公司英国培生集团接受的全资并购报价,是在并购案发生当天才确定的。
  但这起看上去风光的买卖背后亦有隐忧。培生集团并未出售原本属于FT的《银行家》《投资者纪事》和著名杂志《经济学人》的50%股权等优质资产。这意味着,日经买到的其实不过是“半个FT”,却花去了10倍于集团的一年净利润。2014年日经集团的销售额约24亿美元,净利润则为0.8亿多美元。
  “日经账上加上有价证券等资产大概1500万亿日元(约合12亿美元),这笔钱不足以收购FT。尽管它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但依然会有些吃力。”崔保国说。在他看来,目前融资对日经并非难题,但问题是,日经得对未来有足够的信心,足以 “玩转”又一家大体量的媒体。

数字化布局40年


  创建于1876年的日本经济新闻社,起初名为“中外物价新报社”。此后的一百多年里,出版和发行报刊一直是该社的核心事业,主要发行的报刊有:《日本经济新闻》《日经MJ》《日经产业新闻》《日经亚洲评论》等,发行总量达400万份。其中《日本经济新闻》是日本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也是全世界发行量最高的财经报纸。根据日经的最新数据,该报2015年早刊和晚刊的每日发行量共计超过312万份。
  崔保国在其文章《〈日本经济新闻〉的数字化转型模式》中介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经高层就已着手进行数字化战略布局。1971年,日经成立了日本第一个金融信息服务公司——QUICK。尽管目前,QUICK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远逊于路透社、彭博社和道琼斯,但在日本国内,QUICK是最大也是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信息提供商。
  基于QUICK的数据,日经于1979年发布了“日经225指数”,被视作是日本经济的风向标。
  1984年,日本经济新闻社还建立了日经 Telecom 21数据库,将旗下报纸的新闻信息集合在数据库中供读者付费检索、下载,成为日本国内数据库检索、下载服务的开创者。1996年,日本经济新闻社开始通过日经网每天发布大量实时信息,并向用户提供历史数据查询服务。1998年,日经正式成立电子媒体局,整合旗下电子媒体业务群。
  崔保国认为,如今,日经电子媒体局旗下的三个数据库取得了较大成功,分别是日经 Telecom 21、NEEDS和日经网。以日经Telecom 21 为例,现在它的主要业务是,将信息系统化,提供有附加价值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提供收费商业信息服务(会员制)。该网站是日本国内数据库检索服务的开创者,已成为检索服务网络基础构筑的标准。目前其数据库拥有180多万个企业用户,年销售额约达250亿日元,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数据库业务已成为日经的核心业务之一。
  “商业模式创新是数据库业务盈利的关键,数据库和电子报收益模式不一样。Telecom 21是流量计费式的,企业先交部分费用,就可以开始使用,然后该数据库就可以开始计费。如果说Telecom 21是B2B的,相当于阿里巴巴,那么电子报是B2C的,相当于淘宝。”崔保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崔保国认为,在国际传媒市场,日经在数字化转型上算做得很成功的。目前日经集团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业务收入都来源于数据库这样的电子媒体。

电子版与纸媒共存


  2010年,日本经济新闻电子版正式上线,这标志着日经进入改革的关键时期。
  时任日本经济新闻社社长喜多恒雄如此解释日经推出电子版的战略意图:“从纸媒向电子媒体的转型或许需要5年到10年才可以成功。即便转型的过程漫长艰辛,不从现在开始的话,日经未来面临的困境可能会更加严峻,因为新闻机构或许很难期待纸媒的新闻报道有更喜人的发展。”
7月24日,日本东京地铁上看报纸的乘客。当日,多数日本媒体刊发了日本经济新闻社并购英国《金融时报》的新闻。图片编辑/陈俊丹

  2010年3月23日,日经网开始对部分电子版新闻收费,用户可以通过付费使用新闻电子版的方式获取纸媒上没有充分公开的信息。同年7月上旬,收费会员人数已经超过7万人,占《日本经济新闻》总发行量的2%。
  喜多恒雄认为,有偿提供网络资讯服务,已经成为世界新潮流,有价值的信息就应该有偿阅览,此前世界上诸多媒体都已在有偿新闻领域试水成功。以FT为例,它早在1995年就推出了电子版,开启数字化探寻之路,订阅用户中约60%购买了电子版。
  基于此,日经推出了付费阅读服务。从那以后,日经网成为了报纸内容的“精简版”。网站上只刊登主报文章、网站记者采访的新闻和时事通讯社的消息,而主报文章通常也只有1/3被摆上网。如果想看这些文章的全貌就得购买报纸或订阅电子版。网络流量费及数据库收入构成了该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这样就有效避免了读者因免费阅读日经网新闻而减少甚至停止购买报纸。   十几年来,日经网的发展非但没有让报刊的读者减少,反而促进了纸质报纸和电子报的发行。喜多恒雄在一次采访中指出,日经的电子版价格定制,是要达到既要保护纸质新闻市场,又要培育电子版新闻市场的目的。
  在电子版创刊之初,日经就遵循“与纸媒共存”的定位来运营,力图实现使广大受众在阅读纸质版报刊与电子版报刊的同时,能够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关照的双赢效果。目前其早报、晚报均发行的地域,订阅费用为每月5383日元,而电子版报刊的阅读费用为每月4000日元。
  虽然部分读者认为电子版的定价过高, 但这样的价格背后是日经综合考虑电子信息成本和对纸媒的影响等才得出的结论:目前4000日元价格的电子版阅读费,若再提高便可能会销售不出去;再便宜的话,很可能使许多读者放弃纸质报纸。

快速推进全球战略


  “在内容构建方面,与合作过的日本其他媒体相比,日经的编辑们的态度更加认真,在要求作者修改、删减、增加内容方面要求更加严苛。”日本媒体人加藤嘉一说。他曾是日经旗下《日经商业在线》和《日经亚洲评论》的专栏作者。
  “我能明显感觉到,编辑的态度是,‘你别以为自己是专栏作者就怎么样,你得好好写,否则我任何时候都可以把你的作品撤掉’。”加藤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2008年到2012年期间,加藤也是FT中文网的专栏作者。据他介绍,日经高层曾向他了解FT打开中国市场的策略,以及FT中文网的采编团队构成、采编风格等。“所有想开拓中国市场的海外媒体都曾或多或少地参考过FT中文网的模式。”加藤说。
  日经将眼光投向全球市场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国内读者的数量减少引起的利润率下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报纸的发行量平均每年下降20万至30万份。
  根据喜多恒雄的判断,导致日本报纸持续走下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要原因是人口的负增长,日本的人口数量不断在下降,目前的人口为1.3亿,预计到2046年会降到不足1亿;其次是读者的阅读习惯,许多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很少看报纸。
  根据日本新闻协会的数据,包括《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和《产经新闻》这些日本大报在内,日本各家报纸今年3月的总发行量为3970万份,较13年前下降了15%。《日本经济新闻》也不例外,同期下降幅度11%。
  “撬动”英语读者也成了日经的“老大难”问题。2013年秋,日经创立英文杂志《日经亚洲评论》,2014年春在曼谷开设作为采访亚洲大企业记者站的“亚洲编辑总局”。但据FT报道,日经在海外的品牌建设和推广一直举步维艰,《日经亚洲评论》难以构建读者群,而日经的“亚洲编辑总局”更是鲜被提及。
  在这种情形下,日经抛出大笔资金抢购具有全球认知度且在数字化方面领先一步的FT,就变得顺理成章。将FT收购后,日经将由“日本第一”变为“全球第一”的财经媒体集团。因为与《日本经济新闻》相比,FT才是一家真正的全球性报纸,它早在1995年就推出了电子版,领先于日经15年。FT的付费读者约50万人,免费注册会员640万人,是数字化最成功的欧美媒体之一。
  日本共同社认为,收购FT之后,日经集团将在世界财经媒体中大幅提升影响力。其电子版的付费读者人数将达到93万,这将超过《纽约时报》,跃居世界第一,同时报纸发行量将达到《华尔街日报》的2倍以上。
  日经社长冈田直敏在记者会上直言,此次收购就是“为了快速推进全球战略而节省时间成本”,将利用FT的品牌能力和数字化经验扩大亚洲业务。
其他文献
“西奈山到底有多神奇?”   圣诞节这天深夜,我挤上了一趟前往埃及西奈山朝圣的大巴。大巴车上满满当当,聚集了黑白黄各色皮肤的朝圣者和游客。  从红海度假胜地宰海卜(Dahab)到西奈山(MT SINAI),要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一路上,这个问题让我浮想联翩。  海拔只有2285米的西奈山,是一座让全球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都向往的神山。  根据《圣经》记载,摩西是伟大的以色列民族的英雄。相传3千多年
刘兴华  中国有端午节,法国有“可丽饼日”。  诺曼底地区的圣米歇尔山是法国重要的观光景点,因为潮汐的关系,景致总是扑朔迷离,时而是座孤岛,时而则是雄踞地平线上的一座宗教圣地。进入城中,盘旋而上,修道院与教堂的小巷里罗列着许多餐厅,菜色也许有异,但都卖一种当地特产:薄薄的可丽煎饼。  今天,可丽饼不仅是法国各地都可见到的美食,它的身影也出现在世界许多地方。这种将面团在平底锅或铁盘上煎出来的法国薄饼
在市场环境遇冷与合资企业普遍销量下滑的情况下,长安汽车身陷亏损。  近日,长安汽车发布了2019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长安汽车在2019年前三季度的预计净利润亏损为24亿元至28亿元,与2018年同期的11.6亿元盈利相比,预期下降306.35%~340.74%。  长安汽车已连续5个季度业绩预减。2019年第三季度的预计亏损为1.6亿元~5.6亿元,净利润亏损有所缩窄,单季度业绩增长预计
2007年,哈佛大学经济史教授尼尔·弗格森在《星期日电讯报》上撰文,提出了“中美国”(Chimerica)一词,以强调中美经济关系联系的紧密性,称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中美国”在宏观经济层面是否完全实现,尚有争议,不过在电影业界,“中美国”的趋势却很明显,《变形金刚4》其实就是一部“中美国”联手打造的银幕巨无霸。  从缘起上说,“变形金刚”其实是美、日合作的产物。不过到了《变形金刚4》,大量中国商
《小森林:冬春篇》剧照。  再没有什么比食物更普世了。一切有关食物的文字和影像都会备受欢迎。从《舌尖上的中国》到风靡日本又让中国吃货膜拜的《深夜食堂》无不如此。食物是无需翻译的语言,可以用来传递感情,让人们产生某种感觉奇妙的交互。所以,自从这部《小森林:冬春篇》甫一出现,就被影迷热捧。  某种程度上说,《小森林:冬春篇》的故事是故意因陋就简的,它设定了一个若有若无的故事,或者说,那个故事只是一个影
“慕马大案”之后,表面看来,沈阳的城市空间规划为之一变;但在规划的背后,依旧是土地增值这一不变的推手    2007年8月21日午后,沈阳南郊的浑南大市场二号厅之外,一辆沈阳通顺驾校的教练车缓缓倒进两个竹竿之间,停稳。教练从副驾驶位置上探出头,对不远处的记者说:您能否把车停到稍远一点儿的地方?学员技术还不行,别剐到了您的车。  仅仅一个二号厅的体积,就足有一座体育场般大小。转到这座巨型建筑的另一面
抓好设施果树秋季整形修剪    设施栽培果树。改变了果树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使果树的生长及自身营养规律发生了变化,抓好设施果树的秋季整形修剪,可有效地提高植株的贮备营养水平。促进其早熟、高产、稳产,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  1 秋季修剪 对设施樱桃、桃、杏、葡萄、李等果树。由于生长前期光照较弱,棚内湿度大、温度高,易造成徒长,树势不稳,使树冠郁闭,影响产量质量;生长后期枝叶量偏大。通风透光不良,不利
“我写的这本书就是我前半生所走过的既肮脏又见不得人的一段丑恶经历。”1951年,一位45岁、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写下了这句话。彼时,中国尚且在政权更迭的转型之中。大多数中国人已经忘却了这个男人的名字——爱新觉罗·溥仪。  实际上,这是一篇同题的命题作文。那所监狱中的所有“伪满”战犯都被要求写下名为《我的前半生》的忏悔录。  作为前清帝国的君主和新政权的囚徒,溥仪的忏悔录被印刷成册,供
谈及中国经济大势,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势”正往上走。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愿意携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亚投行的成立,“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表明中国正在由打造利益共同体过渡为打造命运共同体,最后打造成责任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软实力得到增强。打造责任共同体  中国新闻周刊:在世界经济低迷的形势下,中国不能独善其身,那么各国应
生存容易,生活不易,要想在生活中活出质感,往往需要多种工具的支撑和辅助。在汽车产品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的当下,质感首先要从一辆有品位、有车格的汽车开始。  那么,究竟什么是车格?怎样的汽车才算是一辆有品位的汽车?这样的汽车真的存在吗?存在,大众进口汽车蔚揽旅行轿车GTE就是一辆有品位、有车格、能够为你的生活提供质感的汽车。因为它既有运動轿车的凌厉操控,又有堪比SUV的超大行李空间;既有源源不竭的澎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