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推动语文教育发展为前提,围绕激发学生发言热情这一话题,分析了课堂沉闷、学生不爱发言的原因,并以小学高年级段语文教材内容为例,针对课堂激发学生发言热情的方法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目的在于改变当下教学局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发言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发言至关重要,通过解读学生的发言,教师能准确掌握学生的知识理解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但是從现阶段语文课堂提问情况来看,许多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有时全班都不作声,课堂逐渐演变成教师自己的“一言堂”。为了打破这一僵局,教师必须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发言热情。
一、影响学生发言的因素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教师发现害羞胆小是阻碍学生主动发言的首要因素。《庄子·知北游》中提到:“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犊,而无求其故。”学生往往在入学前几年喜欢发言,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越变得不愿意发言,害怕发言时无意说错话而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说得多,错的可能性就会变大,索性直接选择放弃发言。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学生表达能力等也是影响学生主动发言的重要因素。
二、小学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发言热情的具体措施
(一)语言训练,树立发言信心
苏轼曾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要想激发学生的发言热情,必须要开展好语言训练活动,使学生能够敢于表达自己。小学语文课堂,学生不喜欢发言甚至是抵触课堂提问的关键在于缺乏自信。教师需要以此为突破口,树立其发言信心,鼓励学生多说多练。
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游园不值》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取语言训练的方式,要求学生紧紧围绕“歌颂春天”这一主题大胆发言。如分享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或朗读一段有关“春天”的文章,或简述自己的春游经历等。通过开展语言训练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交流,相互交换思路,无形中树立了学生的发言信心。语言训练形式有许多种,如主题班会、口语交际、午读汇报课等,教师不要局限于某一种。以主题班会这一活动为例,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排练节目、写发言稿、兼任主持人等。教师需要把握时机介入指导,为学生提供发言机会,使学生喜欢上发言,既使学生突破了自己,又提升了学生的胆识。
(二)创新教学,激发发言热情
考虑到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及喜欢提问的这一特点,教师需要以此为切入点,为学生构建相对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尊重学生学习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同时,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经常找学生交流,使学生不再畏惧自己。
如在教学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鼓励其发言。如:“使”是什么意思?课文标题又是什么意思呢?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借助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在提问环节,教师依据问题难度选择合适的学生来回答。此外,层次性问题还具备灵活性、开放性等特点,尤其适合小学高年段学生。
(三)传授方法,增强发言能力
从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解读文章时很难达到标准答案的要求。此时,教师的方法传授与示范解读就变得至关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介绍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方法与技巧,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使生本对话变得更加深入,在深化理解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发言能力。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白鹅》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掌握作者的写作用意,教师需要选定合适的视角,引导学生自主解读,使学生领悟其方法,从而变得有话可说。在教学中,教师不可以设计此种简单的问题,如“文章中这只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而是引导学生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等角度进行分析。在解读文章内容时,并不需要逐字逐句,只需依据文章内容与写作风格有侧重点地品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此外,教师应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书籍,注重日常语言积累,为提升自己的发言能力奠定基础。蒲松龄曾说:“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要想发言变得更加有底气,学生就必须要做好知识储备工作。在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制订计划,如一周最少阅读1本书,边读书边做笔记;或是为学生介绍经典书籍等。只有积攒大量的语言素材,学生才能更加全面地剖析问题,为发言奠定理论基础。
三、结语
借助上述方法,学生将由最初的抵触到主动参与积极发言,发言热情被充分激发,创新思维被激活,发言能力也将得到全面强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新方法,势必将原本“沉闷的课堂”转变成“百家争鸣”。
参考文献
[1]何超.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发言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0).
[2]郑永丽.课堂发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潜在价值[J].西部素质教育,2017(1).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发言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发言至关重要,通过解读学生的发言,教师能准确掌握学生的知识理解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但是從现阶段语文课堂提问情况来看,许多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有时全班都不作声,课堂逐渐演变成教师自己的“一言堂”。为了打破这一僵局,教师必须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发言热情。
一、影响学生发言的因素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教师发现害羞胆小是阻碍学生主动发言的首要因素。《庄子·知北游》中提到:“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犊,而无求其故。”学生往往在入学前几年喜欢发言,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越变得不愿意发言,害怕发言时无意说错话而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说得多,错的可能性就会变大,索性直接选择放弃发言。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学生表达能力等也是影响学生主动发言的重要因素。
二、小学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发言热情的具体措施
(一)语言训练,树立发言信心
苏轼曾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要想激发学生的发言热情,必须要开展好语言训练活动,使学生能够敢于表达自己。小学语文课堂,学生不喜欢发言甚至是抵触课堂提问的关键在于缺乏自信。教师需要以此为突破口,树立其发言信心,鼓励学生多说多练。
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游园不值》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取语言训练的方式,要求学生紧紧围绕“歌颂春天”这一主题大胆发言。如分享一首有关“春天”的古诗,或朗读一段有关“春天”的文章,或简述自己的春游经历等。通过开展语言训练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交流,相互交换思路,无形中树立了学生的发言信心。语言训练形式有许多种,如主题班会、口语交际、午读汇报课等,教师不要局限于某一种。以主题班会这一活动为例,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排练节目、写发言稿、兼任主持人等。教师需要把握时机介入指导,为学生提供发言机会,使学生喜欢上发言,既使学生突破了自己,又提升了学生的胆识。
(二)创新教学,激发发言热情
考虑到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及喜欢提问的这一特点,教师需要以此为切入点,为学生构建相对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尊重学生学习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同时,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经常找学生交流,使学生不再畏惧自己。
如在教学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鼓励其发言。如:“使”是什么意思?课文标题又是什么意思呢?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借助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在提问环节,教师依据问题难度选择合适的学生来回答。此外,层次性问题还具备灵活性、开放性等特点,尤其适合小学高年段学生。
(三)传授方法,增强发言能力
从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解读文章时很难达到标准答案的要求。此时,教师的方法传授与示范解读就变得至关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介绍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方法与技巧,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使生本对话变得更加深入,在深化理解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发言能力。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白鹅》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掌握作者的写作用意,教师需要选定合适的视角,引导学生自主解读,使学生领悟其方法,从而变得有话可说。在教学中,教师不可以设计此种简单的问题,如“文章中这只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而是引导学生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等角度进行分析。在解读文章内容时,并不需要逐字逐句,只需依据文章内容与写作风格有侧重点地品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此外,教师应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书籍,注重日常语言积累,为提升自己的发言能力奠定基础。蒲松龄曾说:“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要想发言变得更加有底气,学生就必须要做好知识储备工作。在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制订计划,如一周最少阅读1本书,边读书边做笔记;或是为学生介绍经典书籍等。只有积攒大量的语言素材,学生才能更加全面地剖析问题,为发言奠定理论基础。
三、结语
借助上述方法,学生将由最初的抵触到主动参与积极发言,发言热情被充分激发,创新思维被激活,发言能力也将得到全面强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新方法,势必将原本“沉闷的课堂”转变成“百家争鸣”。
参考文献
[1]何超.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发言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0).
[2]郑永丽.课堂发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潜在价值[J].西部素质教育,2017(1).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