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会开花的树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fu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①我老家的小山村位于科尔沁沙地的边缘,童年的记忆里就是多沙少水。村子的前面也有一条河,可是这条河除了发洪水之外几乎常年干涸。村子里只有一眼深水井,遇到天旱,它能干到连一碗水也打不上来。多数的时候,人们吃水只能到二里多地外的一个山泉去挑水吃。
  ②同样是农村,住在几十里外的姥姥家就不同了,姥姥家不是沙地,有水的地方自然不缺少绿色,再加上姥爷身体好又勤劳,姥姥家的院子不仅栽着杏树,种着黄瓜、西红柿,最令人羡慕的是姥姥家的窗前有一个大花池,从春到夏开满了鲜艳的花朵,招蜂引蝶。而妈妈所在的学校更让人向往,办公室窗前是一排高高的大熟季,开得高兴了能捧出碗大的花朵。还有学校院子里的五角枫、梧桐……每次去媽妈的学校,我总会摘各种各样的叶子带回家。
  ③妈妈带了花种和树苗回来,我和弟弟们都兴奋地围着观看,只有奶奶不高兴,说妈妈“净干没用的”。
  ④妈妈先是把树苗栽进院子里,那是一个弱弱的、翠绿到让人不忍心碰的小树苗,细细的枝条。我们问妈妈这是什么树,妈妈说是会开花的树。因为它太弱小,怕被踩到,又怕被家里那淘气的鸡或馋嘴的猪吃掉,于是妈妈把一个破瓦盆的底子敲掉,给花树做了个房子罩在上面。接下来就带领我们姐弟砌花池。
  ⑤如今早已经记不得当年和弟弟抬水浇花有多苦,只记得每到下雨的时候,都是我最快乐的节日,我会把家里的盆盆罐罐,所有能盛水的器皿都放到外面去,过后把这些雨水用来浇花。我第一个看到花池子里的花种发芽,看到它们从土里伸出了头,高兴得不得了,我不想告诉别人,想等它长高些给大家一个惊喜。事实上除了我也没人太在意这个,于是我每天上学放学都要在花池边儿流连一会。
  ⑥奶奶虽然表现得不屑一顾,但多数的时候都是她在照料,松土、上肥、浇水,小小的花池渐渐地热闹了起来,先是指甲桃打了苞,接着是喇叭花张了嘴,我家的窗前竟然也飞来了蜜蜂和蝴蝶。而那株住在瓦盆里的花树也不甘寂寞,就在大家的目光都投在那些花花朵朵上的时候,它也从瓦盆里伸出小手来,一摇一摇地招手。
  ⑦秋天来了,那棵小树苗已在不知不觉中冲出瓦盆,亭亭地有了小树的模样。更为惊人的是,它竟在第二年的夏天开了花,成了一棵真正的花树。
  ⑧那个夏天,它细细的枝条上长出米粒一样的花苞,一直含着不肯绽放,以至于让人等得失去耐心,甚至怀疑它不是花蕾而是卷在一起的树叶。终于在一个要下雨的日子,我放学后一进院子远远看到那株翠绿的小树突然脱胎换骨,除了枝干,通身的粉。我急急地跑到跟前,呀,竟然一粒粒的花蕾都张开了笑脸,灿灿地开遍了全身,这些花儿紧紧地簇拥在一起装扮成了一棵美丽的花树。这时,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要知道,这是我的树我的树呀!它不仅是我家院子里的第一棵树,而且还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呀!
  ⑨那一天,我一直站在那株小树下,看它在雨中绽放,看它在雨中飘下片片细碎的雪一样的花瓣铺陈在地上,我,任凭雨水在头上身上流淌……多少年后当我读到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马上就会联想到我家的那棵花树——“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 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又一次忍不住流泪,不同的是,席慕蓉的树是开在阳光下,而我的花树只在雨中绽放。要知道,这一点对于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人来说很要紧,一开花就下雨的树无异“喜报”,我家的花树奶奶就叫它“报喜树”,还有人叫它“晴雨树”,天上有了云彩,人们就跑到我家的院子里看花树开没开,要是开了就不用出工了,等在家里“雨歇”。
  ⑩花树陪伴了我五年,到我离开老家时这棵树已高过了墙头。这棵树弥合了我与老家的裂痕,让我对那个在科尔沁沙地边缘的小山村有了根的认同。如果说灯和水是我童年的两大隐痛,一直到今天依然是这样,家里所有的灯不论长得什么样,但必须是亮的,不管是卧室还是客厅,从不用朦胧的光。而对于水的节俭却是刻在骨子里,哪怕去别人家做客,只要听见有水龙头没关紧的流水声,我总忍不住要冲过去给人家关上。唯有花树却是刻在我心上最美丽的一道风景。这些年无论我走到哪里,一直在寻找老家的那棵花树的品种,想知道它到底叫什么名字,向别人描述时却又表述不清,终没有确切答案,遗憾的是至今不知它的学名。
  【训练题目】
  1.课文第①自然节用了大量笔墨描写家乡的多沙少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这棵树弥合了我与老家的裂痕,让我对那个在科尔沁沙地边缘的小山村有了根的认同”,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第⑧段的“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和第⑨段的“我又一次忍不住流泪”,两次流泪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4.任选一个角度品析下列语句。
  我急急地跑到跟前,呀,竟然一粒粒的花蕾都张开了笑脸,灿灿地开遍了全身,这些花儿紧紧地簇拥在一起装扮成了一棵美丽的花树。
  【参考答案】
  1.写“家乡多沙少水”,交代了家乡的自然环境,为下文喜欢姥姥家有水有花,在家里种树种花做铺垫。
  2.家乡多沙少水,生活不方便,没有生机,“我”不太喜欢老家。但有了这棵开花的树,让“我”看到了希望与色彩,让“我”更加留恋家乡,不能忘本。(意思对即可)
  3.第⑧段作者流的泪是看到树开花后的“惊喜”“欢喜”的眼泪,“幸福”的眼泪。第⑨段作者流的泪是看到诗句“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而想到家乡的开花树,花开得太不容易了,这次流下的是感伤、悲悯的泪水,也是思念的泪水。
  4.从修辞的角度: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花蕾张开如笑脸一般,热烈喜庆,一朵挨着一朵,开满了整棵树,灿烂美丽,语言生动形象。 从描写的角度,作者先写“我”看花时急迫的心情,再写一粒粒花,后写一树花,由点到面,层次清晰,让人感受到了花的灿烂和人的欣喜。(其他角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其他文献
你总爱牵着我的左手。  曾经问过你为什么,你却笑笑调侃我,怕你个小鬼头走丢啦。我佯装生气,坐在散发着樟脑丸气息的床上,看你讨好地从大梁上拿下随风摇曳的篮子,里面装了各色糕点。你拿起它们逗我,衣柜上带着模糊划痕的长条镜子映出你的笑颜,黝黑的皮肤,深深的皱纹,还有眉头边一道浅浅的疤,据说是镰刀划的,不过现在,快要飞起来了,活像一条爬行的蚯蚓。我忍不住笑了,又握紧了糕点。  你的手糙糙的,还有常年拿劳动
夜深,月华似练,倚栏月,执一卷诗词,诉一曲愁怅。偶然间,风吹过一页,吹起满卷诗词,与心灵碰撞,开启一段温暖的旅程。  星如雨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元宵。彩灯满街,不计其数,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人们在街上穿梭,欢笑,赏灯。清脆悦耳的箫声在夜空中回荡,浓郁的幽香在小巷中盘旋,万家灯火,其乐融融。抬头望天,弯月如钩,旁边星星点点,似万粒晶莹的露珠洒满夜空。流星带着人们的
漫步在水乡小巷。  清脆的蝉鸣响亮,是夏日小巷的乐声。小巷两旁,白墙黑瓦的老建筑上爬满了爬山虎,微风拂过,碧波荡漾。巷子深处传来了卖油纸伞的吆喝声,侬语绵长。定胜糕的雪白蒸汽在巷子的上空,久久没有散去。这就是水乡乌镇。  乌镇的水,可谓一绝。碧波荡漾的河水是充满生机的,是充满活力的。青绿色的小河将小镇格成了一条一条的巷子,形成了乌镇如今水巷相交的画面。粼粼的水波中,白条鱼成群结队地撕扯着石壁上的青
我们接母亲到城里住,雇了个车。母亲一见车来,就收拾行李。也不过是几件随身携带的洗换衣裳,拿一个白地蓝花的包袱包了。 家人欢欢喜喜上车,一路上说说笑笑的。有儿女在城里工作,又有孝心侍奉老人,这在她自然是很风光的事情。  进了城,到了二姐家,我们簇拥着母亲,你扶我携地下了车。大家坐定了,外甥女端上果盘,母亲突然问:“包袱呢?你们谁拿我的包袱了?”  谁也没有照应母亲的包袱,包袱落在车上了。  母亲着急
近日,在背诵《桃花源记》时,我想起了自己读过的一篇文章,作者借美洲的土著为范本对照了《桃花源记》,得出了一个事实——若其中的人们久不与外界的人交流,他們只有一个结局:回到原始的生活,茹毛饮血。  可不仅于此,联想如今的玛雅人与古代的玛雅人,让其退化回原始生活的并非是与世隔绝,恰恰相反,这些人不知文明的中心,在玛雅的鼎盛之时,他们之所以会退化,源于战争。战争使他们失去了文字、语言、文明,以至于如今他
在我很小的时候,夜晚是淡绿色的,外婆粗糙却又十分柔软的双手在夜空中洒下斑斑月华,温润了我的睡眠。  如果我的童年是一壶清甜可口的茶水,那么外婆便是沉淀在杯底的茶叶。我的童年时光大部分都是和外婆度过的,那时外婆虽谈不上年轻,却也精神抖擞,充满活力。  那时,阳光正好,天气正暖。饭后外婆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牵着我去看看河边那小块田里的豆子长得怎么样了?有时也会下田去给外公打打下手,帮忙把旁边的杂草给拔了。
有哪些“还有这种操作”的故事?近日,知乎这个问题下的一个回答火了。一名叫Shannon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生称,由于每月校园卡消费不超过180元,结果收到校园卡管理中心的邮件,让他去领取生活补助360元。  Shannon一下子蒙了,尽管家境不好,他从来没对外说过,也没申请过任何补助。学校的解释是,他们会检测学生一卡通在食堂的消费情况。如果某学生每个月的消费金额低于200元,学校就会自动向卡内打
讲堂上,禅师正带领众多虔诚的听众闭目养神。突然,一只冒失的小鸟不知怎么的就飞到了讲堂里,此时的小鸟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对着玻璃一通乱撞,撞一下摔到地上,但它马上又飞起来,继续撞,“咚咚”的声音也就不时地传来。  此时,禅师突然问:“大家从这只小鸟身上看到了什么呢?”禅师的提问瞬间激发了大家的兴致,众人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小鸟很勇敢,虽然不知道能不能飞出去,但它一直在勇敢地尝试。”“小鸟不畏挫
学术大师黄裳喜欢收藏名人墨宝。1947年,黄裳看到了张充和的书法,非常喜欢,就想向她求字,但他和张充和女士不熟悉,便托诗人靳以向张充和女士求字,可后来由于时局动荡,张充和女士还没来得及给黄裳写,就到美国去了。时间一晃过去了30多年,黄裳早已经把这件事忘在了脑后,可是有一天,他突然收到了张充和从美国托人捎来的一幅字。原来,1982年,诗人卞之琳访问美国,和张充和谈起了靳以等故人,张充和在翻阅靳以当年
世间有这样一个她。  从暗无天日的大地深处而来,到金黄色的阳光中去。以新年为始,以秋至为终,几度轮回。画下多少圆圈,突破,伸展,直至抽出绿枝,开出花,一直让绿伸向远方。  当一切谢去,又要归于平淡,于是翻转树根,犹似昨日。正所谓几年如一日,也就是日日如此。每日,阳光没有新意,雨水司空见惯,唯有伸高的身躯见证了时光如梭,满地红花飘落,便知曾在世上活过。  光秃秃的自以为遗世独立,实则优胜劣汰,世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