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题教学是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决定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是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最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应用题教学必须突出思维训练,展开思维过程,教给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关键词】应用题 培养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54-01
引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应用题教学是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决定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因此,加强应用题教学,是对小学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最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途徑。随着数学教改的深入,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感知环境
直观表象是一切感知的基础,小孩子一开始就习惯性用眼睛去看世界,由此可知良好的表象会为思维的发展提供一个优秀的环境。直观教学要做的好就必须对直观材料的充分有个高度的要求,也须依靠感知去形成。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可以根据应用题的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直观形象,让他们感知、积累;从而让他们发现应用题间的数量关系,思考解题思路,寻求解题方法,最后形成逻辑思维。例如教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应用题的时候:
“废金物和纸张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
在理解题意阶段,学生如何进行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为了教学更加有效通过“图像直观”,挂出题目内容示意图;
接着让学生分析,自己小结计算方法,这样学生通过直观了解,知道了计算方法,从而更容易独立完成计算1/4 +3/10 =5/20 +6/20 =11/20 。让学生多角度充分感知理解异分母分数计算的方法,并自己小结找出计算的方法,理解表象间的相互关系,为思考解题思路奠定基础,然后才能很好地进行分析、综合。因此,在教学当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必要的。
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分析、综合环境
经过表象后,学生必须再要通过分析(所谓的分析是将应用题内容与方法进行研究,从而认识该题目的本质。)、综合(所谓的综合是把分析得出来的结果,再通过自己的理解把各部分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的思维过程。)才能解答出来,因此分析、综合是思维重要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一般的思维是对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综合的得出解答方法;所以我在教学应用题的时候都注重以此为解决应用题的宗旨。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的时:一套校服135元,已知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4/5 ,上衣、裤子各多少元?我先运用实物直观让学生理解这道应用题题意。
(请一位学生帮忙,让学生们分析一下这位同学身上那一套校服是短上衣与运动裤,理解到了一套就是指上衣加上裤子的意思,跟每位同学身穿的一样,可以看看自己也行)
接着就是让学生通过实物演示后抓住题目中的问题“上衣、裤子各多少元?”进行分析,找出“各”的关键处,进而探求问题与条件的数量关系。分析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题目当中的问题实际上包含着几个小问题?(2)能不能在条件当中找出标准量呢?(3)可不可以从我们已学习过的知识找出解题的方法?这样可以启迪学生思考、探究。学生也会跟着我的思路去发现问题:(1)问题是实示上包括两个小问题,上衣多少元?裤子多少元?(2)条件当中的标准量上衣。(3)我们可以用方程来解答这道题,设标准量上衣为X,依据题目的关系式:上衣的元数+裤子的元数=一套校服的总元数135元。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综合,从而形成解题思路,得出这道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最后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解设:上衣为X元。列方程:4/5 X+X=135。因此,在教学当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分析、综合环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重要的。
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比较环境
应用题与应用题之间联系千丝万缕,题与题之间除了关系之外还有着或多或少的区别,所以比较题目与题目之间的相同、不同的地方也是直接影响解决应用题的关键所在。通过题目间的比较容易让学生发现事物间联系,帮助学生避免概念混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之一。因此我在六年级毕业考前复习时候,进行应用题的对比题复习时很重视强调类似题目与题目的比较。例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1)果园里有苹果树400棵,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多13 ,梨树比苹果多多少棵?(2)果园里有苹果树400棵,比梨树的棵数多13 ,苹果树有多少棵?教学中,我先运用线段直观图让学生充分感知后,引导学生发现并比较两题的区别与关联:1.一样都是400棵,一样是多13 ;2.两道题的标准量不一样,第一题的标准量是苹果树,第二题的标准量改变成梨树;3.问题不一样,第一题问多多少棵?第二题问梨树多少棵?这是关键所在。从中引导学生找出解答方法,由于标准量不一样,所依据数量关系也会不一样,从而知道解答的方法更是不同。最后在学生经过比较、分析、综合后列出两题算式:(1)400×13 ;(2)400÷(1+13);可继续再让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分数乘除法与找关键字、标准量的印象。因此,在教学当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比较环境是不可忽视的。
总结
教师要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自己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意识。很难想象在一个根本不清楚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的培养下,不论学生的数学思维如何的强烈、如何的活跃,也不会得到意想的效果。数学思维能力是潜伏在学生头脑中的,它需要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任樟辉: 数学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 .
[2]万三英: 学校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
[3]郭思乐:思维与数学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
[4]涂荣豹: 新编数学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
[5]王明山:《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青海教育》,2002年10期.
[6]姚飞,张大均:《应用题结构分析训练对提高小学生解题能力的实验研究》,《心理学报》,1999(1).
【关键词】应用题 培养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54-01
引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应用题教学是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决定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因此,加强应用题教学,是对小学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最重要渠道,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途徑。随着数学教改的深入,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感知环境
直观表象是一切感知的基础,小孩子一开始就习惯性用眼睛去看世界,由此可知良好的表象会为思维的发展提供一个优秀的环境。直观教学要做的好就必须对直观材料的充分有个高度的要求,也须依靠感知去形成。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可以根据应用题的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直观形象,让他们感知、积累;从而让他们发现应用题间的数量关系,思考解题思路,寻求解题方法,最后形成逻辑思维。例如教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应用题的时候:
“废金物和纸张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
在理解题意阶段,学生如何进行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为了教学更加有效通过“图像直观”,挂出题目内容示意图;
接着让学生分析,自己小结计算方法,这样学生通过直观了解,知道了计算方法,从而更容易独立完成计算1/4 +3/10 =5/20 +6/20 =11/20 。让学生多角度充分感知理解异分母分数计算的方法,并自己小结找出计算的方法,理解表象间的相互关系,为思考解题思路奠定基础,然后才能很好地进行分析、综合。因此,在教学当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必要的。
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分析、综合环境
经过表象后,学生必须再要通过分析(所谓的分析是将应用题内容与方法进行研究,从而认识该题目的本质。)、综合(所谓的综合是把分析得出来的结果,再通过自己的理解把各部分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的思维过程。)才能解答出来,因此分析、综合是思维重要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一般的思维是对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综合的得出解答方法;所以我在教学应用题的时候都注重以此为解决应用题的宗旨。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的时:一套校服135元,已知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4/5 ,上衣、裤子各多少元?我先运用实物直观让学生理解这道应用题题意。
(请一位学生帮忙,让学生们分析一下这位同学身上那一套校服是短上衣与运动裤,理解到了一套就是指上衣加上裤子的意思,跟每位同学身穿的一样,可以看看自己也行)
接着就是让学生通过实物演示后抓住题目中的问题“上衣、裤子各多少元?”进行分析,找出“各”的关键处,进而探求问题与条件的数量关系。分析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题目当中的问题实际上包含着几个小问题?(2)能不能在条件当中找出标准量呢?(3)可不可以从我们已学习过的知识找出解题的方法?这样可以启迪学生思考、探究。学生也会跟着我的思路去发现问题:(1)问题是实示上包括两个小问题,上衣多少元?裤子多少元?(2)条件当中的标准量上衣。(3)我们可以用方程来解答这道题,设标准量上衣为X,依据题目的关系式:上衣的元数+裤子的元数=一套校服的总元数135元。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综合,从而形成解题思路,得出这道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最后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解设:上衣为X元。列方程:4/5 X+X=135。因此,在教学当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分析、综合环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重要的。
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比较环境
应用题与应用题之间联系千丝万缕,题与题之间除了关系之外还有着或多或少的区别,所以比较题目与题目之间的相同、不同的地方也是直接影响解决应用题的关键所在。通过题目间的比较容易让学生发现事物间联系,帮助学生避免概念混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之一。因此我在六年级毕业考前复习时候,进行应用题的对比题复习时很重视强调类似题目与题目的比较。例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1)果园里有苹果树400棵,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多13 ,梨树比苹果多多少棵?(2)果园里有苹果树400棵,比梨树的棵数多13 ,苹果树有多少棵?教学中,我先运用线段直观图让学生充分感知后,引导学生发现并比较两题的区别与关联:1.一样都是400棵,一样是多13 ;2.两道题的标准量不一样,第一题的标准量是苹果树,第二题的标准量改变成梨树;3.问题不一样,第一题问多多少棵?第二题问梨树多少棵?这是关键所在。从中引导学生找出解答方法,由于标准量不一样,所依据数量关系也会不一样,从而知道解答的方法更是不同。最后在学生经过比较、分析、综合后列出两题算式:(1)400×13 ;(2)400÷(1+13);可继续再让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分数乘除法与找关键字、标准量的印象。因此,在教学当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比较环境是不可忽视的。
总结
教师要培养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自己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意识。很难想象在一个根本不清楚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的培养下,不论学生的数学思维如何的强烈、如何的活跃,也不会得到意想的效果。数学思维能力是潜伏在学生头脑中的,它需要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任樟辉: 数学思维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 .
[2]万三英: 学校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
[3]郭思乐:思维与数学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
[4]涂荣豹: 新编数学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
[5]王明山:《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青海教育》,2002年10期.
[6]姚飞,张大均:《应用题结构分析训练对提高小学生解题能力的实验研究》,《心理学报》,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