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到2010年新疆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220万,约占总人口的10%以上,进入老龄化社会。2030年,新疆老龄化进入高峰期,2040年达到峰值。而农村老年人口又占老年人口的70%,所以人口老龄化不仅会冲击城镇,也会更猛烈地冲击社会保障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面临“老龄社会”的严峻挑战。
“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证可是个好东西。等我过了60岁,每年就可以凭它领到养老金,还能靠它帮家里大忙,秋季家里正好没钱雇农工,我就拿着这个红本本质押到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以下简称农村社保办)贷了4500元钱,当天就办好手续拿上钱了。”中国第一位用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的农民何正智,充满感激地回忆道。 何正智是新疆呼图壁县大丰镇高桥村的农民,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在农村地区积极推行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呼图壁县的农村社保工作在这种背景下于1995年10月启动。
“试点工作在大丰镇一炮打响,农民们积极踊跃,纷纷参保,短短两个月,就收到了180万元的保费。”呼图壁县劳动人事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郭新才回忆了当年的情况。当地农民将这种做法誉为“没有围墙的敬老院”、“不惹人生气的孝子”。 按照国家规定和当时的普遍做法,农保基金只限于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这样做固然是为了保证养老基金的安全性,但事实上,靠利息并不总能实现保值增值,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养老基金的价值还可能贬值。
面对困境,郭新才陷入了矛盾和深思之中,“万一农村社保工作开展若干年后出了问题。给农民兄弟的承诺兑现不了怎么办?怎样才能使基金保值增值?”
呼图壁县农村社保办开始了大胆探索。1998年7月,他们想出一个办法:允许农民在发展生产急需资金时。用养老保险证办理质押贷短期借款,利率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相同。
于是,就有了中国第一批凭靠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的农民,呼图壁这样的养老保险制度也被看作是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破冰之举”。
十年后农民由国家养老
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开始在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专家认为。这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事件,中国农民几千年都是“养儿防老。靠土地保障”的模式,中央政府的这个决定改写了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农民的养老问题,自此变为“从养儿防老走向社会养老”,这是中央财政对于农村养老的一个分担的开始,也被看作是具有和2006年废除农业税同样意义的举措一中国亿万农民有史以来第一次可以享受到有国家财政补贴的养老生活。
据了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其中,保基本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的。
实行养老保险以后,每个农民的养老保险金每月至少能拿到55元。
农民和城市职工最大的差别。由于城市职工有雇主,可以通过法律强制性地去约束雇主;农民大部分是自雇农,没有办法强制他,唯一的办法就是采取引导性的政策。
至于每个农民每年要为自己的养老保险支出多少钱。中央政府没有确定具体的比例,具体的比例可以由地方各级政府根据自己的能力来确定。
家住昌吉的马晓和对记者说,“交了钱,入了保险就能领工资。我就是借钱也会给父母交保险的,再说这个数字也不大。毕竟国家在补贴啊,要是不交肯定是吃亏。”
新疆民政厅农村养老保险处负责人透露:中国史上前所未有的变“养儿防老”为“社会养老”2010年在新疆已经开始试点,2020年前这项制度将覆盖全国,十年后,亿万农民由国家养老。
社区尝试推行“居家养老”
如果说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解决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那么克拉玛依市推行的“居家养老”,为城市社区养老提供了一个好的模式。
这几年,家住克拉玛依的张忠林把周边的养老机构都看遍了,“因为不是石油系统的人,进不了公立的养老机构。私立的条件好的养老机构,要上交高额押金。我和老伴每人的退休金不高,又不想给儿女增加负担,我们能住得起的条件又太差,就一直拖到现在也没进养老院。”
2006年开始,克拉玛依区开始尝试推行“居家养老”。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
克拉玛依市修建了2500平方米的昆仑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大楼,内设有老年大学、老年书画室、舞蹈排练室、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为居民开展文体娱乐、健康教育、科普宣传等服务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此项工作,投入很大的精力来做这项工作。”克拉玛依区昆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袁弈对记者说。
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辖区7s岁以上老年人分别建立了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的老人进行专案管理。“我们会对老年人进行定期的体检,同时,对他们的病情做提醒。子女虽然不在身边,他们有了社区的工作人员,一样能够得到精心的照顾。”服务中心主任袁弈对记者说。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乐、医、健、学等全方位服务,南林社区居家养老日托站利用辖区餐饮业,为需要就餐的老人提供服务。一天就餐费用只有12块钱,较之周围的餐饮价格,非常实惠。“我们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安排菜谱,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老年人的健康。”袁弈说。
社区服务中心根据企业服务项目,与辖区的14家企业签订了“助老协议书”,按照协议书开展相应的服务活动。
一位姓刘的老人激动地对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说:“谢谢你们来看望我们,还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周到的服务!我要争取活到100岁!”
昆仑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袁弈介绍,我们发现老年人不仅需要日间正常的托老服务,而且还需要心理咨询、法律咨询、交友等服务,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迫切。老年人心理问题和精神需求应当引起社会关注,要加强居家养老服务意识,引导老年人自我心理调适,在生活上要找到乐趣,充实精神生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是我家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袁弈介绍说,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动员他们走出家门,走进社区大环境,参加老年大学的书画学习、文体培训、阅览图书等活动。在社区,有不少爱好文艺的老年人加入到了街道的昆仑艺术团,经常参加各级文化系统组织的表演活动。在社区的健身队、门球队、太极拳剑队、乐队、合唱团、秧歌队、时装表演队等文体队伍中,老年人占了95%。通过参与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陶冶了老年人的情操,提高了生活品质,感受到了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经常来社区服务中心的70岁老人张笑书说,“社区就是我的家,在这个家里很轻松,感觉年轻了好多。”
克拉玛依市昆仑街道的13个区都成立了“阳光使者”巡视员队伍,针对不能到日托站接受服务的老人,开展了以巡视员为特色的互助服务。由社区牵线或自愿组合,组成巡视员“1+1”互助对子,42名阳光巡视员佩戴巡视员工作证对社区里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和生活自理困难的老人,坚持每日到家中探视1次。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南泉泓园3栋3号的回族老人李治,由于患心肌梗塞,身体偏瘫,从2006年9月至今,与他结对子的巡视员始终坚持定期上门为他理发、测量血压,使他的家人深为感动。
“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证可是个好东西。等我过了60岁,每年就可以凭它领到养老金,还能靠它帮家里大忙,秋季家里正好没钱雇农工,我就拿着这个红本本质押到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以下简称农村社保办)贷了4500元钱,当天就办好手续拿上钱了。”中国第一位用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的农民何正智,充满感激地回忆道。 何正智是新疆呼图壁县大丰镇高桥村的农民,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在农村地区积极推行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呼图壁县的农村社保工作在这种背景下于1995年10月启动。
“试点工作在大丰镇一炮打响,农民们积极踊跃,纷纷参保,短短两个月,就收到了180万元的保费。”呼图壁县劳动人事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郭新才回忆了当年的情况。当地农民将这种做法誉为“没有围墙的敬老院”、“不惹人生气的孝子”。 按照国家规定和当时的普遍做法,农保基金只限于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这样做固然是为了保证养老基金的安全性,但事实上,靠利息并不总能实现保值增值,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养老基金的价值还可能贬值。
面对困境,郭新才陷入了矛盾和深思之中,“万一农村社保工作开展若干年后出了问题。给农民兄弟的承诺兑现不了怎么办?怎样才能使基金保值增值?”
呼图壁县农村社保办开始了大胆探索。1998年7月,他们想出一个办法:允许农民在发展生产急需资金时。用养老保险证办理质押贷短期借款,利率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相同。
于是,就有了中国第一批凭靠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的农民,呼图壁这样的养老保险制度也被看作是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破冰之举”。
十年后农民由国家养老
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开始在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专家认为。这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是一个令人振奋的事件,中国农民几千年都是“养儿防老。靠土地保障”的模式,中央政府的这个决定改写了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农民的养老问题,自此变为“从养儿防老走向社会养老”,这是中央财政对于农村养老的一个分担的开始,也被看作是具有和2006年废除农业税同样意义的举措一中国亿万农民有史以来第一次可以享受到有国家财政补贴的养老生活。
据了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其中,保基本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的。
实行养老保险以后,每个农民的养老保险金每月至少能拿到55元。
农民和城市职工最大的差别。由于城市职工有雇主,可以通过法律强制性地去约束雇主;农民大部分是自雇农,没有办法强制他,唯一的办法就是采取引导性的政策。
至于每个农民每年要为自己的养老保险支出多少钱。中央政府没有确定具体的比例,具体的比例可以由地方各级政府根据自己的能力来确定。
家住昌吉的马晓和对记者说,“交了钱,入了保险就能领工资。我就是借钱也会给父母交保险的,再说这个数字也不大。毕竟国家在补贴啊,要是不交肯定是吃亏。”
新疆民政厅农村养老保险处负责人透露:中国史上前所未有的变“养儿防老”为“社会养老”2010年在新疆已经开始试点,2020年前这项制度将覆盖全国,十年后,亿万农民由国家养老。
社区尝试推行“居家养老”
如果说新型社会养老保险解决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那么克拉玛依市推行的“居家养老”,为城市社区养老提供了一个好的模式。
这几年,家住克拉玛依的张忠林把周边的养老机构都看遍了,“因为不是石油系统的人,进不了公立的养老机构。私立的条件好的养老机构,要上交高额押金。我和老伴每人的退休金不高,又不想给儿女增加负担,我们能住得起的条件又太差,就一直拖到现在也没进养老院。”
2006年开始,克拉玛依区开始尝试推行“居家养老”。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
克拉玛依市修建了2500平方米的昆仑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大楼,内设有老年大学、老年书画室、舞蹈排练室、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为居民开展文体娱乐、健康教育、科普宣传等服务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此项工作,投入很大的精力来做这项工作。”克拉玛依区昆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袁弈对记者说。
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辖区7s岁以上老年人分别建立了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的老人进行专案管理。“我们会对老年人进行定期的体检,同时,对他们的病情做提醒。子女虽然不在身边,他们有了社区的工作人员,一样能够得到精心的照顾。”服务中心主任袁弈对记者说。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乐、医、健、学等全方位服务,南林社区居家养老日托站利用辖区餐饮业,为需要就餐的老人提供服务。一天就餐费用只有12块钱,较之周围的餐饮价格,非常实惠。“我们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安排菜谱,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老年人的健康。”袁弈说。
社区服务中心根据企业服务项目,与辖区的14家企业签订了“助老协议书”,按照协议书开展相应的服务活动。
一位姓刘的老人激动地对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说:“谢谢你们来看望我们,还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周到的服务!我要争取活到100岁!”
昆仑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袁弈介绍,我们发现老年人不仅需要日间正常的托老服务,而且还需要心理咨询、法律咨询、交友等服务,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迫切。老年人心理问题和精神需求应当引起社会关注,要加强居家养老服务意识,引导老年人自我心理调适,在生活上要找到乐趣,充实精神生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是我家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袁弈介绍说,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动员他们走出家门,走进社区大环境,参加老年大学的书画学习、文体培训、阅览图书等活动。在社区,有不少爱好文艺的老年人加入到了街道的昆仑艺术团,经常参加各级文化系统组织的表演活动。在社区的健身队、门球队、太极拳剑队、乐队、合唱团、秧歌队、时装表演队等文体队伍中,老年人占了95%。通过参与各种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陶冶了老年人的情操,提高了生活品质,感受到了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经常来社区服务中心的70岁老人张笑书说,“社区就是我的家,在这个家里很轻松,感觉年轻了好多。”
克拉玛依市昆仑街道的13个区都成立了“阳光使者”巡视员队伍,针对不能到日托站接受服务的老人,开展了以巡视员为特色的互助服务。由社区牵线或自愿组合,组成巡视员“1+1”互助对子,42名阳光巡视员佩戴巡视员工作证对社区里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和生活自理困难的老人,坚持每日到家中探视1次。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南泉泓园3栋3号的回族老人李治,由于患心肌梗塞,身体偏瘫,从2006年9月至今,与他结对子的巡视员始终坚持定期上门为他理发、测量血压,使他的家人深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