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曾认为警察“是对自由的威胁”,那么他们如何赢得公众的善意和合作?他们的形象如何设计?他们对家庭背景有何要求?他们又是从什么时候由“力量”转到“服务”的?
警察作为一个职业自从1829年在伦敦诞生以来,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如何,一直是警方和公众都非常关注的话题。
英国警察
在创建伦敦警察时,其创始人罗伯特·皮尔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让珍视自由和权利的英国人能够破除“警察是对自由的威胁”这一看法。要应对这种怀疑,最重要的是警察必须走出一条路来赢得公众的善意和合作。为此,罗伯特·皮尔非常关注警察形象问题,他和他的两个助手查尔斯·诺万(Charles Rowan)及理查德·梅恩(Richard Mayne) 从一开始就非常关注建立和保持执法和提供其他服务的受人尊敬而荣耀的警察的良好形象,他们对新警察的建立及新警察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这支队伍的形象是被仔细设计和考虑过的,并有特定目的。第一,警察穿制服,传递的是这样一个信息,即他们不是间谍,而且制服的颜色蓝色明显与军队的黑色不同,便于区分。第二,警察是非武装的,这也把他们与军队区别开来,他们携带在束腰外衣里的警棍也是在公众的直接视线之外。第三,警察的低收入也不鼓励绅士和官员的加入,以避免沾染上职业军人的习气。如果警察与那些他们今后主要打交道的人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和经历,那么可以期望他们能够发展起相互的同情与容忍。
在警察诞生初期,对保持警察的形象一直很注意,诺万和梅恩亲自对每一个招募的警察把关,这已经有了一个创造和保持警察的特定形象的基本步调,其他一些规定也与此相适应,比如警察无论上下班都必须穿制服,制服上有警察所在区警察局的字母缩写及警察本人的编号,便于公众监督。此外,强调警察在与公众接触时要有恰当的言辞与举止,体现对公众的礼貌和尊敬。此外,在与公众接触时尤其是不要使用那些刺激性的语言和腔调,无论什么时候警察表现出的好脾气和冷静越多,那么他在维持公共秩序时从公众那里所得到的协助就越多。
从1829年9月皮尔创建的警察第一天走上大街执勤开始,警察就以新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随着时间的流逝,警察的形象也在逐渐发生改变,而警察本身对警察形象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
警察逐渐被英国人所接受,其形象得到发展,是与19世纪中期媒体成长的帮助分不开的。有利的警察形象可以通过一些非政治性的警察服务活动来确立,比如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期间,伦敦警察以其文雅而专业的形象征服了无数来访参观者,也赢得了英国人的认同和赞扬,当时的报纸对此提供了大量的报道。整个博览会期间,由于伦敦警察的出色工作,秩序非常良好,人们在赞赏英国的铁路、蒸汽机及众多的商品等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时,也对专业、文雅的英国警察和博览会期间良好的治安秩序赞不绝口,警察成为英国的另一个骄傲,成为维护英国宪法和社会法律结构的柱石。
与当时欧洲大陆的警察相比,英国警察让英国民众感到自豪的是它的非武装性、非军队性、非政治性。它非常符合自由的英国风格的要求,并将其成功的制度、理念与实践作为一种模式推向世界。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许多中产阶级来说,英国警察已经成为英国法律制度的理想形象的化身。
19世纪晚期,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和政治状况使得警察能够巩固他们的角色和形象,以至于在1900年代的时候,英国警察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好的警察。1908年《时代》杂志认为“伦敦警察不仅是和平的卫士,而且也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那些没有伙伴或保护人的民众的最好的朋友。”
进入20世纪以来,为组织树立形象的公共关系工作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现代公共关系之父”美国的新闻记者艾维·李在1903年开始从事为组织树立形象的公关工作,并于次年创办了一家公共关系咨询事务所,公开对外营业。随着大众媒体的成长和影响,公共关系逐渐得到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重视。1919年伦敦警察建立起媒体关系部,正式开展警察公共关系活动。在20世纪80年代末,“伦敦警察厅”(Metropolitan Police Force)的名称改为“伦敦警察服务”(Metropolitan Police Service)。意在强调警察的基本目的已从重点强调“力量”(Force)转到“服务”(Service)。这样,警察形象的塑造就更为重要。伦敦警方实施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系统工程,密切了警察与媒体和公众的关系,促进了警察形象建设的发展。
香港警察
20世纪70年代,香港警察开始设立公共关系科,重塑警察形象。1974年,当时的警察公共关系科总警司凌基理(Andrew Rennie)创办了少年警讯(Junior Police Call),目前是世界上与警方保持紧密联系的最庞大的青少年组织之一,其宗旨在于鼓励和加强香港警方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和认识,促进青少年与警方合力扑灭罪行,培育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供多元化的活动及训练,培育领导才能,培养他们成为未来领袖。通过这一平台,香港警方成功地将青少年团结在社会主流周围,从1974年创办以来,该组织会员中有许多成为在香港各界享有声誉的优秀人才。
中国内地警民关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强调为人民服务的中国警察开始借鉴西方国家的警察公共关系理念,紧邻港澳地区的广东省更是率先在各地公安机关成立了专门的警察公共关系机构,随后全国各地都纷纷组建警察公共关系机构,逐步开展了各种探索性的警察公共关系活动,通过“警察开放日”“警察卡通形象”等多种形式,不少地方让警察与普通公众彼此增进了解,增加沟通和交流,促进警民合作和谐。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通过创造性搭建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全社会参与社会治安与社会和谐的合力,是现代警察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这方面,我国各地公安机关的不少创意值得称赞和借鉴。通过这样的活动,拉近了警察与公众的距离,无形中改善了警察的形象。 芜湖:“你守规,我奖励”
现代社会,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交通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何让更多的车辆驾驶者遵守交通法规,以往的办法主要是立足于处罚,通过电子监控、扣分、罚款甚至判刑等手段,来强制约束。但对于那些一贯模范遵守交通法规的人来说,却并没有相应的奖励。为改变这一状况,鼓励更多人主动遵守交通法规,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酝酿与实施了“机动车驾驶人无交通违法记分奖励活动”,即“你守规,我奖励”。该活动由芜湖市民间组织——交通安全联谊会协办。其联谊会理事单位奇瑞汽车公司、安奇汽车销售等单位分别冠名。活动奖品和经费均由联谊会成员单位支持。由于该活动嫁接并整合了社会的优势资源,调动了企业参与并承担社会交通安全宣传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警力有限、民力无限的公共关系理念,不仅成为芜湖交警公共关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交通管理工作实施综合治理的一项创新实践。自2007年以来,芜湖市连续举办了6届“你守规,我奖励”全年无交通违法记分机动车驾驶人摇奖活动,奖品包括轿车、彩电、冰箱等,“一年无违章,轿车开回家”。6年来,已有200多万全年无交通违法记分的驾驶人参与抽奖,激励了更多的驾驶人遵章守法文明开车,交通事故呈连续下降趋势,实现了警方、公众和社会多赢的局面。
北京:“暖冬北京”
近年来,以南京“彭宇案”、佛山“小悦悦”事件等一系列事关社会道德价值取向和政府公信力的公共事件的出现,让社会各界深感在经济建设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出现了道德滑坡、品质沦丧、信任危机。2011年冬季,北京市公安局公共关系办公室会同首都精神文明办公室宣教中心通过“平安北京”和“文明北京”两大微博平台,联合开展了“暖冬北京”行动,通过对见义勇为和帮难救困行为进行宣传和奖励,积极引导和提升北京广大市民的优良道德品质以及关注公益、践行和谐社会建设的优良风尚,减少甚至杜绝见义不为、遇难不帮、自扫门前雪事件的发生,在寒冷的冬天里让爱的暖意口手相传。“暖冬北京”大礼包包含某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价值500元的“G3无线上网卡”套装(或等价值的手机充值卡)、新浪微博提供的精美礼品、“平安北京”提供的粉丝服、“文明北京”提供的面值40元公交卡。“暖冬北京”小礼包包含面值50元的手机充值卡。“暖冬北京”大礼包用于奖励见义勇为或帮难救困当事人,“暖冬北京”小礼包用于奖励线索提供方,“暖冬北京”大奖用于奖励活动最后评选出的大奖。公众将身边发生的见义勇为或扶危救困的好人好事,加#暖冬北京#后,在自己的微博上晒出。警方每周会从其中初选出10条,在此话题页上公布,并由公众共同投票,选出得票数最多的3条,对其进行奖励。通过“暖冬北京”这一创意行动,将活动赞助商、相关电视媒体及平面媒体、热爱公益事业的民间组织和网络意见领袖、公众人物、北京中学生通讯社及大学生传媒社团、法律后援团等众多传媒因素和社会资源连结在一起,共同为见义勇为和帮难救困行为进行宣传和奖励,从而将散落在各行各业的社会力量整合为一个有效的行动。
厦门:“治安志愿者”
近年来,厦门市公安局积极运用警察公共关系的理念,在密切警民沟通,与广大群众建立起互信互赖关系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警民共建活动,充分发掘社会各界热心治安的群众力量,组建治安志愿者队伍,形成警民携手共建平安、共筑和谐的良好氛围,先后组建了反扒志愿者、110外语志愿者、110心理辅导志愿者、北极星救援队、“红马甲”治安志愿者等一大批社会治安志愿者队伍,形成一股强大的拥警助警力量和风气,其中,反扒志愿者大队、110外语志愿者等队伍已经成为平安厦门、文明厦门的烫金名片,为厦门这座美丽温馨的城市增添无尚光彩。经过警方的严格挑选和层层把关,2005年12月,首批由80名志愿者组成的厦门市义务反扒志愿者大队在市公安局大楼前举行成立启动仪式。为了让这支义勇之师能够更好地协助警方开展打击扒窃犯罪活动,民警对反扒志愿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内容包括反扒技能、防护技巧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强化志愿者的法律意识、证据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到目前为止,520名反扒志愿者的加入,有效缓解了警力不足的局面,填补了警方执勤的空档时段,使扒手没有更多作案的空间余地,从而使全市反扒工作真正形成了全方位、全时空打击与防范格局。随着厦门国际性活动的日益增多,外语报警服务越来越成为政府服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110指挥中心来说,最难应对的就是外语接警,特别是众多小语种国家宾客纷至沓来,更增加了外语服务的难度。2007年,在前期反扒志愿者队伍已经初显成效的基础上,厦门市公安局公开招募、择优选拔77名外语志愿者,涵盖了英、日、法、德、俄、韩、西班牙、葡萄牙8个语种,组建了110外语志愿者队伍,平时通过三方通话形式为警方当翻译,在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进驻110指挥大厅与民警同台接警,为外宾提供快速、周到、热情的外语接警服务。110外语志愿者流利的外语对答、高效便捷的服务展现了厦门作为国际性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良好形象,扩大了厦门城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更展示了公安民警的良好素质和服务意识,得到了境外宾客的和社会各界群众的广泛好评。
警察作为一个职业自从1829年在伦敦诞生以来,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如何,一直是警方和公众都非常关注的话题。
英国警察
在创建伦敦警察时,其创始人罗伯特·皮尔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让珍视自由和权利的英国人能够破除“警察是对自由的威胁”这一看法。要应对这种怀疑,最重要的是警察必须走出一条路来赢得公众的善意和合作。为此,罗伯特·皮尔非常关注警察形象问题,他和他的两个助手查尔斯·诺万(Charles Rowan)及理查德·梅恩(Richard Mayne) 从一开始就非常关注建立和保持执法和提供其他服务的受人尊敬而荣耀的警察的良好形象,他们对新警察的建立及新警察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这支队伍的形象是被仔细设计和考虑过的,并有特定目的。第一,警察穿制服,传递的是这样一个信息,即他们不是间谍,而且制服的颜色蓝色明显与军队的黑色不同,便于区分。第二,警察是非武装的,这也把他们与军队区别开来,他们携带在束腰外衣里的警棍也是在公众的直接视线之外。第三,警察的低收入也不鼓励绅士和官员的加入,以避免沾染上职业军人的习气。如果警察与那些他们今后主要打交道的人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和经历,那么可以期望他们能够发展起相互的同情与容忍。
在警察诞生初期,对保持警察的形象一直很注意,诺万和梅恩亲自对每一个招募的警察把关,这已经有了一个创造和保持警察的特定形象的基本步调,其他一些规定也与此相适应,比如警察无论上下班都必须穿制服,制服上有警察所在区警察局的字母缩写及警察本人的编号,便于公众监督。此外,强调警察在与公众接触时要有恰当的言辞与举止,体现对公众的礼貌和尊敬。此外,在与公众接触时尤其是不要使用那些刺激性的语言和腔调,无论什么时候警察表现出的好脾气和冷静越多,那么他在维持公共秩序时从公众那里所得到的协助就越多。
从1829年9月皮尔创建的警察第一天走上大街执勤开始,警察就以新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随着时间的流逝,警察的形象也在逐渐发生改变,而警察本身对警察形象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
警察逐渐被英国人所接受,其形象得到发展,是与19世纪中期媒体成长的帮助分不开的。有利的警察形象可以通过一些非政治性的警察服务活动来确立,比如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期间,伦敦警察以其文雅而专业的形象征服了无数来访参观者,也赢得了英国人的认同和赞扬,当时的报纸对此提供了大量的报道。整个博览会期间,由于伦敦警察的出色工作,秩序非常良好,人们在赞赏英国的铁路、蒸汽机及众多的商品等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时,也对专业、文雅的英国警察和博览会期间良好的治安秩序赞不绝口,警察成为英国的另一个骄傲,成为维护英国宪法和社会法律结构的柱石。
与当时欧洲大陆的警察相比,英国警察让英国民众感到自豪的是它的非武装性、非军队性、非政治性。它非常符合自由的英国风格的要求,并将其成功的制度、理念与实践作为一种模式推向世界。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许多中产阶级来说,英国警察已经成为英国法律制度的理想形象的化身。
19世纪晚期,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和政治状况使得警察能够巩固他们的角色和形象,以至于在1900年代的时候,英国警察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好的警察。1908年《时代》杂志认为“伦敦警察不仅是和平的卫士,而且也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那些没有伙伴或保护人的民众的最好的朋友。”
进入20世纪以来,为组织树立形象的公共关系工作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现代公共关系之父”美国的新闻记者艾维·李在1903年开始从事为组织树立形象的公关工作,并于次年创办了一家公共关系咨询事务所,公开对外营业。随着大众媒体的成长和影响,公共关系逐渐得到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重视。1919年伦敦警察建立起媒体关系部,正式开展警察公共关系活动。在20世纪80年代末,“伦敦警察厅”(Metropolitan Police Force)的名称改为“伦敦警察服务”(Metropolitan Police Service)。意在强调警察的基本目的已从重点强调“力量”(Force)转到“服务”(Service)。这样,警察形象的塑造就更为重要。伦敦警方实施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系统工程,密切了警察与媒体和公众的关系,促进了警察形象建设的发展。
香港警察
20世纪70年代,香港警察开始设立公共关系科,重塑警察形象。1974年,当时的警察公共关系科总警司凌基理(Andrew Rennie)创办了少年警讯(Junior Police Call),目前是世界上与警方保持紧密联系的最庞大的青少年组织之一,其宗旨在于鼓励和加强香港警方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和认识,促进青少年与警方合力扑灭罪行,培育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供多元化的活动及训练,培育领导才能,培养他们成为未来领袖。通过这一平台,香港警方成功地将青少年团结在社会主流周围,从1974年创办以来,该组织会员中有许多成为在香港各界享有声誉的优秀人才。
中国内地警民关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强调为人民服务的中国警察开始借鉴西方国家的警察公共关系理念,紧邻港澳地区的广东省更是率先在各地公安机关成立了专门的警察公共关系机构,随后全国各地都纷纷组建警察公共关系机构,逐步开展了各种探索性的警察公共关系活动,通过“警察开放日”“警察卡通形象”等多种形式,不少地方让警察与普通公众彼此增进了解,增加沟通和交流,促进警民合作和谐。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通过创造性搭建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全社会参与社会治安与社会和谐的合力,是现代警察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这方面,我国各地公安机关的不少创意值得称赞和借鉴。通过这样的活动,拉近了警察与公众的距离,无形中改善了警察的形象。 芜湖:“你守规,我奖励”
现代社会,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交通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何让更多的车辆驾驶者遵守交通法规,以往的办法主要是立足于处罚,通过电子监控、扣分、罚款甚至判刑等手段,来强制约束。但对于那些一贯模范遵守交通法规的人来说,却并没有相应的奖励。为改变这一状况,鼓励更多人主动遵守交通法规,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酝酿与实施了“机动车驾驶人无交通违法记分奖励活动”,即“你守规,我奖励”。该活动由芜湖市民间组织——交通安全联谊会协办。其联谊会理事单位奇瑞汽车公司、安奇汽车销售等单位分别冠名。活动奖品和经费均由联谊会成员单位支持。由于该活动嫁接并整合了社会的优势资源,调动了企业参与并承担社会交通安全宣传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警力有限、民力无限的公共关系理念,不仅成为芜湖交警公共关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交通管理工作实施综合治理的一项创新实践。自2007年以来,芜湖市连续举办了6届“你守规,我奖励”全年无交通违法记分机动车驾驶人摇奖活动,奖品包括轿车、彩电、冰箱等,“一年无违章,轿车开回家”。6年来,已有200多万全年无交通违法记分的驾驶人参与抽奖,激励了更多的驾驶人遵章守法文明开车,交通事故呈连续下降趋势,实现了警方、公众和社会多赢的局面。
北京:“暖冬北京”
近年来,以南京“彭宇案”、佛山“小悦悦”事件等一系列事关社会道德价值取向和政府公信力的公共事件的出现,让社会各界深感在经济建设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出现了道德滑坡、品质沦丧、信任危机。2011年冬季,北京市公安局公共关系办公室会同首都精神文明办公室宣教中心通过“平安北京”和“文明北京”两大微博平台,联合开展了“暖冬北京”行动,通过对见义勇为和帮难救困行为进行宣传和奖励,积极引导和提升北京广大市民的优良道德品质以及关注公益、践行和谐社会建设的优良风尚,减少甚至杜绝见义不为、遇难不帮、自扫门前雪事件的发生,在寒冷的冬天里让爱的暖意口手相传。“暖冬北京”大礼包包含某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价值500元的“G3无线上网卡”套装(或等价值的手机充值卡)、新浪微博提供的精美礼品、“平安北京”提供的粉丝服、“文明北京”提供的面值40元公交卡。“暖冬北京”小礼包包含面值50元的手机充值卡。“暖冬北京”大礼包用于奖励见义勇为或帮难救困当事人,“暖冬北京”小礼包用于奖励线索提供方,“暖冬北京”大奖用于奖励活动最后评选出的大奖。公众将身边发生的见义勇为或扶危救困的好人好事,加#暖冬北京#后,在自己的微博上晒出。警方每周会从其中初选出10条,在此话题页上公布,并由公众共同投票,选出得票数最多的3条,对其进行奖励。通过“暖冬北京”这一创意行动,将活动赞助商、相关电视媒体及平面媒体、热爱公益事业的民间组织和网络意见领袖、公众人物、北京中学生通讯社及大学生传媒社团、法律后援团等众多传媒因素和社会资源连结在一起,共同为见义勇为和帮难救困行为进行宣传和奖励,从而将散落在各行各业的社会力量整合为一个有效的行动。
厦门:“治安志愿者”
近年来,厦门市公安局积极运用警察公共关系的理念,在密切警民沟通,与广大群众建立起互信互赖关系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警民共建活动,充分发掘社会各界热心治安的群众力量,组建治安志愿者队伍,形成警民携手共建平安、共筑和谐的良好氛围,先后组建了反扒志愿者、110外语志愿者、110心理辅导志愿者、北极星救援队、“红马甲”治安志愿者等一大批社会治安志愿者队伍,形成一股强大的拥警助警力量和风气,其中,反扒志愿者大队、110外语志愿者等队伍已经成为平安厦门、文明厦门的烫金名片,为厦门这座美丽温馨的城市增添无尚光彩。经过警方的严格挑选和层层把关,2005年12月,首批由80名志愿者组成的厦门市义务反扒志愿者大队在市公安局大楼前举行成立启动仪式。为了让这支义勇之师能够更好地协助警方开展打击扒窃犯罪活动,民警对反扒志愿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内容包括反扒技能、防护技巧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强化志愿者的法律意识、证据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到目前为止,520名反扒志愿者的加入,有效缓解了警力不足的局面,填补了警方执勤的空档时段,使扒手没有更多作案的空间余地,从而使全市反扒工作真正形成了全方位、全时空打击与防范格局。随着厦门国际性活动的日益增多,外语报警服务越来越成为政府服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110指挥中心来说,最难应对的就是外语接警,特别是众多小语种国家宾客纷至沓来,更增加了外语服务的难度。2007年,在前期反扒志愿者队伍已经初显成效的基础上,厦门市公安局公开招募、择优选拔77名外语志愿者,涵盖了英、日、法、德、俄、韩、西班牙、葡萄牙8个语种,组建了110外语志愿者队伍,平时通过三方通话形式为警方当翻译,在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进驻110指挥大厅与民警同台接警,为外宾提供快速、周到、热情的外语接警服务。110外语志愿者流利的外语对答、高效便捷的服务展现了厦门作为国际性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良好形象,扩大了厦门城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更展示了公安民警的良好素质和服务意识,得到了境外宾客的和社会各界群众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