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是指认真对待某种事物和积极参与某项活动的心理状态。它能激发兴趣、召唤热情、产生积极性,进而催生精神意志,培养探究意识和创造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的基本价值就是通过审美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音响形式之美和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精神境界所陶醉,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有效发挥音乐的各种功能和作用,促进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他们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奠定终身基础。
【关键词】高中音乐;情感培养;教学实践;探讨体会
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多年来,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与改革之中。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和影响,除了报考音乐专业的学生能够认真对待课程学习之外,面对繁重的学业负担和巨大的竞争压力,大多数学生虽然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导致音乐教学陷入“两难”的境地。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高中音乐教师为了完成课程任务而教学,缺乏一种责任意识和长远眼光,没有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音乐情感的培养。那么,如何才能培养高中生的音乐情感,让他们在学习之时,逐步走上亲近音乐、热爱音乐直到会学音乐的康庄大道呢?本文就此粗谈一些浅薄之论。
一、充分表现内在魅力,让学生在情感触摸中亲近音乐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这说明音乐不但是情感艺术,情感还是音乐之魂,在音乐表现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来实现音乐教育“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而在传统音乐教学中,人们往往片面重视并过分强调智力因素,而忽略了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在学生学习和成长中的应有作用。新课程理念强调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将人的情感、意志因素提高到新的高度来理解、把握和要求,从而为课程改革目标调整了明确的价值取向。
音乐教师要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情感使者,在学生和音乐作品之间搭建起一座情感的桥梁。教学实践中,我注重通过音乐的优美旋律和丰富形式来触摸学生情感,敲打学生心灵。如在教学乐器时,引导每个学生学会自选乐器的简单演奏,并通过聆听、体验和感想等手段形成各自的审美体验。让学生用感官的直觉和心理感知领悟音乐,引导他们由享用音乐逐步转向热爱音乐。在教学歌曲《阳关三叠》时,我首先让学生们聆听和欣赏那摄人魂魄的旋律,接着回想自己曾经发生过的印象深刻的惜别场景,然后指导他们用自选乐器一边演奏歌曲,一边用心去感受曲中人情。从学生的动作和表情中发觉,大多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教学效果不同以往。
二、努力挖掘音乐文化,让学生在陶冶情操中增进感悟
音乐不仅是一门基础教育课程,更是一种陶冶情操、造就美感、增进素养的社会文化。科技发展是把双刃剑,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良莠并存的思潮,这对于正处在思想价值与审美判断基本成熟的高中生来说相当重要。作为培养人才、塑造灵魂的音乐教育,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社会历史的重要职责。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遵循学科教学规律,有效发挥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内在联系,坚持以民族音乐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宽阔美好胸怀,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优秀音乐文化,努力使教学过程同时成为以爱为本的文化传递活动,使音乐教学逐步成为培养学生人格精神的平台阵地。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优化教学方法,不断促进学生对音乐文化的接受、关注和理解。现行高中音乐教材中的所选歌曲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思想性,是对学生实施音乐情感和文化教育的良好版本。教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整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借助不同体裁,使学生从词曲的节奏旋律中充分体验到美妙情感,并从中受到强烈的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教法上则尽量运用丰富的文化观点,去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促使他们努力理解和领悟艺术作品的内涵与魅力。如在教学《亚洲音乐舞蹈欣赏》内容时,通过从“东方雅乐——日本歌舞”直到“天方神韵——阿拉伯舞风”的系列作品赏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不同的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综合分析,把音乐、舞蹈和器乐知识进行牵移融合,让学生在把握亚洲整体乐舞特点的基础上,能够深入感受其中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优化学科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健康成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丰富和心理的成熟,高中生发展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成人化阶段。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树立学生发展意识和发展学生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对待教育教学工作,摒弃教学短视行为打造“良心工程”,不断变换审视学生的眼光,自觉主动去适应学生,全力改进和优化音乐教学方式,推动学生逐步从学会音乐向会学音乐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音乐文化提供前瞻性服务。
优化音乐教育教学方式,一是要对传统模式和方式实行“拿来主义”,取其精华、舍弃糟粕,千万不能全盘否定,“把孩子和洗澡水都倒出去”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教学行为。二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特点,脚踏实地、平步实行,不可好高骛远,不能曲高和寡,专搞那些看似深奥的“朦胧教学”,这样做既不实在,又会逐渐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三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不急于求成,要正确面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拒绝”、不“选择”、不“淘汰”学生,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再求提高和发展。四是要驱逐功利思想,具备敢于拼搏、勇于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和作风,把发展和创新始终作为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永恒动力和活力源泉。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中学)
【关键词】高中音乐;情感培养;教学实践;探讨体会
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多年来,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与改革之中。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和影响,除了报考音乐专业的学生能够认真对待课程学习之外,面对繁重的学业负担和巨大的竞争压力,大多数学生虽然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导致音乐教学陷入“两难”的境地。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高中音乐教师为了完成课程任务而教学,缺乏一种责任意识和长远眼光,没有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音乐情感的培养。那么,如何才能培养高中生的音乐情感,让他们在学习之时,逐步走上亲近音乐、热爱音乐直到会学音乐的康庄大道呢?本文就此粗谈一些浅薄之论。
一、充分表现内在魅力,让学生在情感触摸中亲近音乐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这说明音乐不但是情感艺术,情感还是音乐之魂,在音乐表现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来实现音乐教育“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而在传统音乐教学中,人们往往片面重视并过分强调智力因素,而忽略了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在学生学习和成长中的应有作用。新课程理念强调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将人的情感、意志因素提高到新的高度来理解、把握和要求,从而为课程改革目标调整了明确的价值取向。
音乐教师要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情感使者,在学生和音乐作品之间搭建起一座情感的桥梁。教学实践中,我注重通过音乐的优美旋律和丰富形式来触摸学生情感,敲打学生心灵。如在教学乐器时,引导每个学生学会自选乐器的简单演奏,并通过聆听、体验和感想等手段形成各自的审美体验。让学生用感官的直觉和心理感知领悟音乐,引导他们由享用音乐逐步转向热爱音乐。在教学歌曲《阳关三叠》时,我首先让学生们聆听和欣赏那摄人魂魄的旋律,接着回想自己曾经发生过的印象深刻的惜别场景,然后指导他们用自选乐器一边演奏歌曲,一边用心去感受曲中人情。从学生的动作和表情中发觉,大多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教学效果不同以往。
二、努力挖掘音乐文化,让学生在陶冶情操中增进感悟
音乐不仅是一门基础教育课程,更是一种陶冶情操、造就美感、增进素养的社会文化。科技发展是把双刃剑,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良莠并存的思潮,这对于正处在思想价值与审美判断基本成熟的高中生来说相当重要。作为培养人才、塑造灵魂的音乐教育,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社会历史的重要职责。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遵循学科教学规律,有效发挥音乐教学与素质教育内在联系,坚持以民族音乐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宽阔美好胸怀,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优秀音乐文化,努力使教学过程同时成为以爱为本的文化传递活动,使音乐教学逐步成为培养学生人格精神的平台阵地。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优化教学方法,不断促进学生对音乐文化的接受、关注和理解。现行高中音乐教材中的所选歌曲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思想性,是对学生实施音乐情感和文化教育的良好版本。教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整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借助不同体裁,使学生从词曲的节奏旋律中充分体验到美妙情感,并从中受到强烈的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教法上则尽量运用丰富的文化观点,去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促使他们努力理解和领悟艺术作品的内涵与魅力。如在教学《亚洲音乐舞蹈欣赏》内容时,通过从“东方雅乐——日本歌舞”直到“天方神韵——阿拉伯舞风”的系列作品赏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不同的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综合分析,把音乐、舞蹈和器乐知识进行牵移融合,让学生在把握亚洲整体乐舞特点的基础上,能够深入感受其中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优化学科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健康成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丰富和心理的成熟,高中生发展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成人化阶段。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树立学生发展意识和发展学生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对待教育教学工作,摒弃教学短视行为打造“良心工程”,不断变换审视学生的眼光,自觉主动去适应学生,全力改进和优化音乐教学方式,推动学生逐步从学会音乐向会学音乐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音乐文化提供前瞻性服务。
优化音乐教育教学方式,一是要对传统模式和方式实行“拿来主义”,取其精华、舍弃糟粕,千万不能全盘否定,“把孩子和洗澡水都倒出去”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教学行为。二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特点,脚踏实地、平步实行,不可好高骛远,不能曲高和寡,专搞那些看似深奥的“朦胧教学”,这样做既不实在,又会逐渐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三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不急于求成,要正确面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拒绝”、不“选择”、不“淘汰”学生,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再求提高和发展。四是要驱逐功利思想,具备敢于拼搏、勇于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和作风,把发展和创新始终作为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永恒动力和活力源泉。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