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情、友情、爱情、同窗情、师生情以及对陌生人的美好情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如果同学们能在作文中把这些情感打通、转化,我们的文意是不是更深刻一些?结构是不是更饱满一些?如此,作文所体现的我们为人的境界是不是会高一些,从而更能打动阅卷老师的心?下面几篇文章与同学们共享。
[原文]
一
父亲
比约恩斯彻纳·比约恩松
本故事的主人公是他所在教区最富有和最有影响力的人。他叫索尔德·奥弗拉斯,瘦高的个子,为人诚实可靠。
一天,索尔德走进牧师的书房。
“我有儿子啦!”他兴奋地说,“我想把他带来接受洗礼。”
“想给他取什么名字?”
“芬恩——沿用我父亲的名字。”
“那么,他的教父呢?”
索尔德提及几个人的名字,他们都是本教区地位最高的亲戚。
“还有别的人吗?’牧师抬起头来问。
索尔德犹豫了一下。“我很想让他单独接受洗礼。”
“这么说就选择一个周末吧?”
“下星期六,中午十二点。”
“还有别的事吗?”牧师问。“没什么。”索尔德卷起帽子,好像要准备离开。这时候,牧师站了起来。“不过,我还有一句话。”说着,牧师走向索尔德,拉着他的手,严肃地看着他的眼睛:“上帝祝愿这个孩子会给你带来幸福。”
十六年后的一天,索尔德又一次走进了牧师的书房。
“索尔德,你怎么一点不显老啊!”牧师惊讶地说道。他发现索尔德这么多年来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因为我没有任何忧愁。”索尔德答道。
听了这话,牧师一句话没说。过了一会儿他又问道:“今晚,你有什么高兴的事?”“今晚我是为儿子的事来的,明天要给他施坚振礼。”
“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你只有告诉我明天他在教堂的排号我才会给你们牧师付钱。”
“他将排在一号。”
“既然你这么说,那就好。这是给牧师的十美元。”
“还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吗?”牧师两眼直视索尔德问。
“没有其他事了。”索尔德走了出去。
八年过去了。一天,牧师的书房外传来了一阵嘈杂声,一群人走了过来,领头的是索尔德,他第一个进来。
牧师抬起头,认出了他。
“索尔德,你今晚怎么要这么多人陪着?”他问道。
“我今天来要为我儿子发布结婚公告。他就要迎娶谷德曼的女儿凯伦·斯托丽汀。站在我身边的这位就是谷德曼先生。”
“唷,她可是你们教区最有钱的女孩!”
“他们都那么说。”索尔德答道,用手将头发往后捋。牧师坐了一会儿,似乎陷入沉思。然后在他的名册上记下各人的姓名,没有提出任何意见。随后,一同来的人在下面签下自己的名字。索尔德掏出三美元,放在桌子上。
“我只收一美元。”牧师说道。
“这我很清楚,可他是我唯一的孩子,所以,这点我不在乎。”
牧师把钱悉数收下。
“索尔德,你这是第三次为你的儿子来教堂了。”
“是啊!不过,我眼下就要解脱了。”索尔德说着,折起钱夹,和牧师道别后离开了。
随行人员悄悄地跟在索尔德的后面。
两个星期后,父子俩驾着小船,泛舟平静湖面朝凯伦家的方向划去,为儿子的婚礼做好安排。
“这船的横坐板放得不怎么牢固。”儿子说着站了起来,想把它调整一下。
恰在此时,由于船板湿滑,随着一声尖叫,他一失足从船上摔了出去。
“抓住船桨。”父亲急忙喊道,旋即跳了起来,伸出船桨。
儿子试图抓住船桨,但尝试了几下,由于身体僵硬而没有成功。
“挺住!”父亲大声喊叫,向儿子奋力划去。只见他的儿子翻身仰躺在水面上,朝父亲长长地望了一眼,随即沉了下去。
索尔德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他紧紧地抓着船舷,两眼死死地盯着儿子下沉的地方,似乎儿子肯定会再次浮出水面。这时水中冒出几个气泡,接着又是一些气泡,最后是一个大气泡,很快大气泡破灭了,渐渐地湖面又恢复了平静,像镜子一样闪烁着光亮。
人们看到这位父亲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划着船在那个地方转来转去。他在湖上扑腾着,寻找儿子的尸体。第三天早晨,尸体终于找到了。他抱着儿子的尸体翻山越岭,回到家园。
一年后的一个秋日的傍晚,牧师听到门外有人走动。他打开门,走进一位身材瘦削、后背微驼,满头白发的老者。牧师仔细端详了很久,终于认出了他。原来,他是索尔德!
“这么晚你还出来散步?”牧师问。
“是的,现在已经很晚了。”索尔德说着,找一个位子坐下。
牧师也坐了下来,似乎在等待什么,接着便是一段长久的沉默。最后,索尔德打破了沉默,“我今天有事相托。我想把我的财产捐赠给穷人。我想把它作为我儿子的遗产。”他站了起来,将钱放在桌上,重又坐了下来。牧师数了数。
“这可是很大一笔钱。”牧师说道。
“这是我庄园的一半价钱。我今天把它卖了。”他答道。
牧师坐在那里,沉思良久。最后,他平和地说道:
“索尔德,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心灵的慰藉。”
他们默默地坐了一会儿,索尔德低垂着双眼,而牧师望着索尔德,语气平缓地说道,“我认为你的儿子终于给你带来了真正的幸福。”
“是的,我自己也这么认为。”索尔德说着,抬起头,两颗豆大的泪珠顺着面颊慢慢地流下来。
[品鉴]
索尔德三次到教堂为儿子祈福,让人感动、唏嘘,这是一种伟大的亲情,然而,这也是一种天性,我们只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让我们更感怀的是,索尔德在儿子遭遇不测后把一半家资捐赠给穷人——作为“儿子的遗产”,由此索尔德便把“私爱”升华为了“博爱”,终于获得了“真正的幸福”,这是一种怎样的人性光辉啊,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回报呢! 二
英雄
文/立夏
他二十岁的时候,她正好十岁。
她坐在台下,晶亮的眸子映照出台上英武的他。
他是学校请来的英雄,笔挺的军装,一张黝黑却棱角分明的脸,因为激动透着健康的红晕。
他在台上大声地念着手中的演讲稿,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举起,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帜。在一次实弹演习中,面对一颗滋滋作响的手榴弹,他毫不犹豫地拣起来扔向远方,挽救了被吓呆的战友。
她的眼中噙满了泪水,泪眼模糊中台上的他是那么高大英俊,连他那浓重的乡音都充满了亲切的味道。
“他真是个英雄,我会一辈子记住他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想。
他三十岁的时候,她二十岁。
学校组织学生们去农村体验生活。
如果不是村干部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他曾经是个英雄,她是一丁点儿也认不出他了。
埋头在田里劳作的他跟其他的农民已没什么两样,披着一件灰沉沉的褂子,失却了红晕的脸还是那么黑,却变得暗沉。村干部介绍的时候,他憨憨的笑着,怎么也找不到十年前年轻的影子。
他坐在田头抽着烟卷,好几次她都想走过去跟他说几句话。看着烟头一明一灭,最终还是没过去。
她实在想不出该对他说些什么。
他四十岁的时候,她三十岁。
他在她所在的城市摆了个摊,卖鸡蛋煎饼。
五岁的女儿吵着要吃煎饼,她先认出了他的手,再抬头看他的脸,恍若隔世般,已然很陌生了。
女儿香甜地吃着煎饼,她的心却一直不能平静。她忍不住悄悄告诉女儿,卖煎饼的是一个英雄,女儿懵懂地吵闹着,要去看英雄。
她带着女儿折回去,女儿仔细看着那只残缺的手,然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她匆忙带着女儿离开。一边哄着女儿,一边回忆自己十岁的时候第一次看见这只手,一点都不觉得害怕,只有深深的敬意。
她还记起来当时听完报告回到家,小小的她弯曲起两根手指,模仿三指的样子,想象着那种悲壮。
他五十岁的时候,她四十岁。
她在民政局坐上了科长的位子,工作还算清闲,生活不好不坏。
当他在她办公室外面探头探脑的时候,她根本就没认出他,原来他是来申请追加困难补助的。
她给他倒了杯茶水,他受宠若惊地捧着,只会一迭声地说谢谢。她陪着他办完了所有手续,而他不知道为何受到如此礼遇,越发地惶恐不安,一个小时里说了不下五十声的“谢谢”。
望着他佝偻着背离开,她开始努力回想他年轻时的样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他真的曾经是个英雄吗?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觉得那么茫然。
她五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
那天她在办公室喝着茶,翻着报纸,四十年前的他突然映入眼帘。犹如被雷击般,她手中的茶杯砰地一声落在地上。
他在回乡的公交车上遇到一伙劫匪,一车人只有他挺身而出,搏斗中,被刺数刀身亡。报道还提到,他的右手只有三根手指,年轻时他就曾因救人成为部队里的英雄典型。那张穿着军装的年轻的照片,据说是他唯一的一张相片。
一瞬间,泪水又模糊了她的眼睛,恍如四十年前,小小的她坐在台下仰望。
[品鉴]
“她”和“他”,素不相识。“她”敬慕“他”,是因为“他”是英雄;“她”失望,是因为“英雄”落寞;“她”落寞,是因为“英雄”落难;“她”茫然,是因为“英雄风度”不再。“她”流泪,是因为他是“永远的英雄”!在一个英雄缺乏的时代,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什么?不做让“英雄”伤心的事,如此而已。
三
江南落雪无
张晓林
王荆公与司马温公政见多有分歧,尤其在熙丰变法一事上,围绕二公在朝堂上似乎形成了两个敌对的阵营,双方常常是唇枪舌剑,恨不得在对方身上戳几个窟窿出来。但一走下朝堂,私下里论及学问时,二人间那风趣的谈吐、善意的调侃、会心的微笑却又宛然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异性兄弟——政事和个人友谊如此泾渭分明,大概也只有古圣贤才能做得到了。
譬如王荆公写了一首诗,诗名叫《扇子》,内容如下:“玉斧修成宝月团,月边仍有女乘鸾,青冥风露非人世,鬓乱钗横特地寒。”
他用书法抄在澄心堂纸上,拿给司马温公。
司马温公将诗读了一遍,说:“唔,好诗,虽是取玉川子《醉归》一诗之意而作,但胜之远矣!”
荆公双手一揖:“愿闻高见。”
司马温公说:“玉川子为一代高僧,尽管不以诗名世,但《醉归》一诗沛然如从肝肺中流出,不见有丝毫斧凿痕迹,他靠的是真性情。荆公此诗,不单气韵生动,而又深谙为诗之道,是故胜之矣。“
荆公叹服。
司马温公曾著《诗话》一则,偶把老杜诗句“黄独无苗山雪盛”中的“黄独”误录为“黄精”了,恰被荆公看到了,禁不住有几分兴奋,呵呵大笑着说:“温公也有丢丑的一天呀!”随在一旁眉批道:“黄独是残留在冬天野地里的小块山芋,江南俗名叫土卵。杜子美流离江湖间,能有黄独裹腹就不错了,怎能像道人剑客那样去食黄精呢?”
隔一天,温公见到眉批,备了一箧经书,登门向荆公致谢。
平素,王荆公不讲究生活小节,常常会闹出一些小笑话。一日,王荆公与司马温公同在朝堂与皇上议事,忽然,一只虱子从荆公襦领上爬了出来,它在荆公的脸颊上转了一圈,然后爬到鬓角上,不动了。荆公竟浑然不知。
皇上看见了这只虱子,笑了笑,没说什么。
司马温公也看见了这只虱子,在朝堂上,他也没说什么。退下朝来,一出集英殿大门,他就问荆公:“可知皇上刚才为何发笑?”
荆公很奇怪地扭转头:“不知道。”
司马温公指着荆公的鬓角说:“笑的是它。” 荆公一愣:“笑我?笑我做甚?”
司马温公忍住笑。“不是你,是它——一只虱子。”
王荆公脸红了。忙叫过一个随从,要他把那只虱子给捏下来。不想,温公却伸手给拦住了。
“不可,不可,千万不能捏杀它。”
“为何?”荆公不解。
司马温公笑着解释。“这只虱子不寻常,有诗为证:‘屡游相鬓,曾经御览’。”
王荆公也跟着笑了。
王荆公在坊间刊刻了一部书,名之曰《字说》,他对这部书很满意,见了熟识的人都要送一本。司马温公也接到了一本。
司马温公没看几页,就找荆公商榷来了。
司马温公说:“以竹鞭马为笃倒还说得过去,以竹鞭犬有什么可笑的呢?”
荆公说:“古人认为可笑,自有可笑的理由。”
司马温公不服气。
司马温公不服气,自有人服气。不久,《字说》一
书在朝野流行开来。南宋高宗年间的曾慥在他的笔记《高斋漫录》一书中这样记载说:“学校经义论策,悉用《字说》。”
这一年庚子科的科选中,有一个叫胡汝霖的举子在答用武策时,就模仿荆公《字说》体例做了一篇文章,结果竟然高中榜首第一名。
政治就像翻烧饼,一面热,另一面就凉。一面不会总热,另一面也不会总凉。元祐初年,司马温公拜相。王荆公下野,退居金陵钟山。
在钟山,王荆公显得很洒脱,每天骑匹小毛驴,与一二山民结伴,去山深林幽处闲逛,累了就头枕青山绿水歇歇脚。兴尽而返。有客人来访,就陪着在茅舍前的古松下下下棋。再不,就增删他的《字说》。
对于《字说》一书,王荆公可谓是呕心沥血了。他曾因注解“飞”字没有找到满意的注脚,竟在涧水边徘徊了整整一天,饭也不吃,嘴里念念有词,样子很怕人。王老夫人寻到他,问明原因,说“何不以‘鸟反爪而升’注之。”荆公想了想,笑起来。
荆公虽然闲居钟山,可他对庙堂之事并不能忘怀,每逢碰见有人自北方来,都要打探一下东京的消息。往往,还要问一问司马温公的近况。
这些来拜见荆公的人,不管是朝中大员,还是地方小吏,大都捡好听的给他说。
有一次,荆公旧时门人周种来访,荆公陪他在山间闲走,走到一株松树下,停下脚步,扭过头忽然对周种说:“司马温公是个君子啊!”
周种一愣,随即醒悟过来。默然不语。
又朝前走几步,荆公又说:“司马温公是个君子啊。”这句话荆公一连说了四遍,见周种一直沉默不语,不禁深感奇怪,说:“周贤禊,为何不言语?”
周种迟疑良久,说:“恩公,熙丰政事已全被更易您知道吗?”
荆公怔住。后来笑道:“这可以理解。”
周种又说:“还有一事,恩公或许不知。”
“唔,什么事,说说看。”
“司马温公拜相以来,满朝上下无人再读《字说》了。”
荆公的脸慢慢变得苍白,怒道:“政见相背,《字说》何错!”这天夜里,荆公在书房一夜未睡,书写“司马光”三字数百纸。
这一年的冬天,东京连降十余日大雪,阴风呼号,滴水成冰,天气出奇的寒冷。司马温公某夜靠着炉火细读《字说》,读到入巷处,不禁叹道:“天下奇书啊!”一阵寒风敲击着窗户。司马温公忽然想起,已有一段时日没有荆公的消息了。不知近来景况若何?金陵不似东京这样寒冷吧。江南落雪无?
[品鉴]
做官,是公事;做人,是私事。司马光与王安石本是至交,却因变法而决裂。可以说,他们是因为“公事”而决裂,但这并不妨碍司马光的“做人”——司马光夜读《字说》,不为政见所囿,公正评价《字说》,难能可贵。“江南落雪无”的收束,更给我们传达出一个文学、史学大家的温情。
(作者:陈玉驹,张家港市沙洲中学)
[原文]
一
父亲
比约恩斯彻纳·比约恩松
本故事的主人公是他所在教区最富有和最有影响力的人。他叫索尔德·奥弗拉斯,瘦高的个子,为人诚实可靠。
一天,索尔德走进牧师的书房。
“我有儿子啦!”他兴奋地说,“我想把他带来接受洗礼。”
“想给他取什么名字?”
“芬恩——沿用我父亲的名字。”
“那么,他的教父呢?”
索尔德提及几个人的名字,他们都是本教区地位最高的亲戚。
“还有别的人吗?’牧师抬起头来问。
索尔德犹豫了一下。“我很想让他单独接受洗礼。”
“这么说就选择一个周末吧?”
“下星期六,中午十二点。”
“还有别的事吗?”牧师问。“没什么。”索尔德卷起帽子,好像要准备离开。这时候,牧师站了起来。“不过,我还有一句话。”说着,牧师走向索尔德,拉着他的手,严肃地看着他的眼睛:“上帝祝愿这个孩子会给你带来幸福。”
十六年后的一天,索尔德又一次走进了牧师的书房。
“索尔德,你怎么一点不显老啊!”牧师惊讶地说道。他发现索尔德这么多年来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因为我没有任何忧愁。”索尔德答道。
听了这话,牧师一句话没说。过了一会儿他又问道:“今晚,你有什么高兴的事?”“今晚我是为儿子的事来的,明天要给他施坚振礼。”
“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你只有告诉我明天他在教堂的排号我才会给你们牧师付钱。”
“他将排在一号。”
“既然你这么说,那就好。这是给牧师的十美元。”
“还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吗?”牧师两眼直视索尔德问。
“没有其他事了。”索尔德走了出去。
八年过去了。一天,牧师的书房外传来了一阵嘈杂声,一群人走了过来,领头的是索尔德,他第一个进来。
牧师抬起头,认出了他。
“索尔德,你今晚怎么要这么多人陪着?”他问道。
“我今天来要为我儿子发布结婚公告。他就要迎娶谷德曼的女儿凯伦·斯托丽汀。站在我身边的这位就是谷德曼先生。”
“唷,她可是你们教区最有钱的女孩!”
“他们都那么说。”索尔德答道,用手将头发往后捋。牧师坐了一会儿,似乎陷入沉思。然后在他的名册上记下各人的姓名,没有提出任何意见。随后,一同来的人在下面签下自己的名字。索尔德掏出三美元,放在桌子上。
“我只收一美元。”牧师说道。
“这我很清楚,可他是我唯一的孩子,所以,这点我不在乎。”
牧师把钱悉数收下。
“索尔德,你这是第三次为你的儿子来教堂了。”
“是啊!不过,我眼下就要解脱了。”索尔德说着,折起钱夹,和牧师道别后离开了。
随行人员悄悄地跟在索尔德的后面。
两个星期后,父子俩驾着小船,泛舟平静湖面朝凯伦家的方向划去,为儿子的婚礼做好安排。
“这船的横坐板放得不怎么牢固。”儿子说着站了起来,想把它调整一下。
恰在此时,由于船板湿滑,随着一声尖叫,他一失足从船上摔了出去。
“抓住船桨。”父亲急忙喊道,旋即跳了起来,伸出船桨。
儿子试图抓住船桨,但尝试了几下,由于身体僵硬而没有成功。
“挺住!”父亲大声喊叫,向儿子奋力划去。只见他的儿子翻身仰躺在水面上,朝父亲长长地望了一眼,随即沉了下去。
索尔德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他紧紧地抓着船舷,两眼死死地盯着儿子下沉的地方,似乎儿子肯定会再次浮出水面。这时水中冒出几个气泡,接着又是一些气泡,最后是一个大气泡,很快大气泡破灭了,渐渐地湖面又恢复了平静,像镜子一样闪烁着光亮。
人们看到这位父亲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划着船在那个地方转来转去。他在湖上扑腾着,寻找儿子的尸体。第三天早晨,尸体终于找到了。他抱着儿子的尸体翻山越岭,回到家园。
一年后的一个秋日的傍晚,牧师听到门外有人走动。他打开门,走进一位身材瘦削、后背微驼,满头白发的老者。牧师仔细端详了很久,终于认出了他。原来,他是索尔德!
“这么晚你还出来散步?”牧师问。
“是的,现在已经很晚了。”索尔德说着,找一个位子坐下。
牧师也坐了下来,似乎在等待什么,接着便是一段长久的沉默。最后,索尔德打破了沉默,“我今天有事相托。我想把我的财产捐赠给穷人。我想把它作为我儿子的遗产。”他站了起来,将钱放在桌上,重又坐了下来。牧师数了数。
“这可是很大一笔钱。”牧师说道。
“这是我庄园的一半价钱。我今天把它卖了。”他答道。
牧师坐在那里,沉思良久。最后,他平和地说道:
“索尔德,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心灵的慰藉。”
他们默默地坐了一会儿,索尔德低垂着双眼,而牧师望着索尔德,语气平缓地说道,“我认为你的儿子终于给你带来了真正的幸福。”
“是的,我自己也这么认为。”索尔德说着,抬起头,两颗豆大的泪珠顺着面颊慢慢地流下来。
[品鉴]
索尔德三次到教堂为儿子祈福,让人感动、唏嘘,这是一种伟大的亲情,然而,这也是一种天性,我们只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让我们更感怀的是,索尔德在儿子遭遇不测后把一半家资捐赠给穷人——作为“儿子的遗产”,由此索尔德便把“私爱”升华为了“博爱”,终于获得了“真正的幸福”,这是一种怎样的人性光辉啊,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回报呢! 二
英雄
文/立夏
他二十岁的时候,她正好十岁。
她坐在台下,晶亮的眸子映照出台上英武的他。
他是学校请来的英雄,笔挺的军装,一张黝黑却棱角分明的脸,因为激动透着健康的红晕。
他在台上大声地念着手中的演讲稿,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举起,如同一面灼目的旗帜。在一次实弹演习中,面对一颗滋滋作响的手榴弹,他毫不犹豫地拣起来扔向远方,挽救了被吓呆的战友。
她的眼中噙满了泪水,泪眼模糊中台上的他是那么高大英俊,连他那浓重的乡音都充满了亲切的味道。
“他真是个英雄,我会一辈子记住他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想。
他三十岁的时候,她二十岁。
学校组织学生们去农村体验生活。
如果不是村干部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他曾经是个英雄,她是一丁点儿也认不出他了。
埋头在田里劳作的他跟其他的农民已没什么两样,披着一件灰沉沉的褂子,失却了红晕的脸还是那么黑,却变得暗沉。村干部介绍的时候,他憨憨的笑着,怎么也找不到十年前年轻的影子。
他坐在田头抽着烟卷,好几次她都想走过去跟他说几句话。看着烟头一明一灭,最终还是没过去。
她实在想不出该对他说些什么。
他四十岁的时候,她三十岁。
他在她所在的城市摆了个摊,卖鸡蛋煎饼。
五岁的女儿吵着要吃煎饼,她先认出了他的手,再抬头看他的脸,恍若隔世般,已然很陌生了。
女儿香甜地吃着煎饼,她的心却一直不能平静。她忍不住悄悄告诉女儿,卖煎饼的是一个英雄,女儿懵懂地吵闹着,要去看英雄。
她带着女儿折回去,女儿仔细看着那只残缺的手,然后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她匆忙带着女儿离开。一边哄着女儿,一边回忆自己十岁的时候第一次看见这只手,一点都不觉得害怕,只有深深的敬意。
她还记起来当时听完报告回到家,小小的她弯曲起两根手指,模仿三指的样子,想象着那种悲壮。
他五十岁的时候,她四十岁。
她在民政局坐上了科长的位子,工作还算清闲,生活不好不坏。
当他在她办公室外面探头探脑的时候,她根本就没认出他,原来他是来申请追加困难补助的。
她给他倒了杯茶水,他受宠若惊地捧着,只会一迭声地说谢谢。她陪着他办完了所有手续,而他不知道为何受到如此礼遇,越发地惶恐不安,一个小时里说了不下五十声的“谢谢”。
望着他佝偻着背离开,她开始努力回想他年轻时的样子,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他真的曾经是个英雄吗?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她觉得那么茫然。
她五十岁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
那天她在办公室喝着茶,翻着报纸,四十年前的他突然映入眼帘。犹如被雷击般,她手中的茶杯砰地一声落在地上。
他在回乡的公交车上遇到一伙劫匪,一车人只有他挺身而出,搏斗中,被刺数刀身亡。报道还提到,他的右手只有三根手指,年轻时他就曾因救人成为部队里的英雄典型。那张穿着军装的年轻的照片,据说是他唯一的一张相片。
一瞬间,泪水又模糊了她的眼睛,恍如四十年前,小小的她坐在台下仰望。
[品鉴]
“她”和“他”,素不相识。“她”敬慕“他”,是因为“他”是英雄;“她”失望,是因为“英雄”落寞;“她”落寞,是因为“英雄”落难;“她”茫然,是因为“英雄风度”不再。“她”流泪,是因为他是“永远的英雄”!在一个英雄缺乏的时代,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什么?不做让“英雄”伤心的事,如此而已。
三
江南落雪无
张晓林
王荆公与司马温公政见多有分歧,尤其在熙丰变法一事上,围绕二公在朝堂上似乎形成了两个敌对的阵营,双方常常是唇枪舌剑,恨不得在对方身上戳几个窟窿出来。但一走下朝堂,私下里论及学问时,二人间那风趣的谈吐、善意的调侃、会心的微笑却又宛然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异性兄弟——政事和个人友谊如此泾渭分明,大概也只有古圣贤才能做得到了。
譬如王荆公写了一首诗,诗名叫《扇子》,内容如下:“玉斧修成宝月团,月边仍有女乘鸾,青冥风露非人世,鬓乱钗横特地寒。”
他用书法抄在澄心堂纸上,拿给司马温公。
司马温公将诗读了一遍,说:“唔,好诗,虽是取玉川子《醉归》一诗之意而作,但胜之远矣!”
荆公双手一揖:“愿闻高见。”
司马温公说:“玉川子为一代高僧,尽管不以诗名世,但《醉归》一诗沛然如从肝肺中流出,不见有丝毫斧凿痕迹,他靠的是真性情。荆公此诗,不单气韵生动,而又深谙为诗之道,是故胜之矣。“
荆公叹服。
司马温公曾著《诗话》一则,偶把老杜诗句“黄独无苗山雪盛”中的“黄独”误录为“黄精”了,恰被荆公看到了,禁不住有几分兴奋,呵呵大笑着说:“温公也有丢丑的一天呀!”随在一旁眉批道:“黄独是残留在冬天野地里的小块山芋,江南俗名叫土卵。杜子美流离江湖间,能有黄独裹腹就不错了,怎能像道人剑客那样去食黄精呢?”
隔一天,温公见到眉批,备了一箧经书,登门向荆公致谢。
平素,王荆公不讲究生活小节,常常会闹出一些小笑话。一日,王荆公与司马温公同在朝堂与皇上议事,忽然,一只虱子从荆公襦领上爬了出来,它在荆公的脸颊上转了一圈,然后爬到鬓角上,不动了。荆公竟浑然不知。
皇上看见了这只虱子,笑了笑,没说什么。
司马温公也看见了这只虱子,在朝堂上,他也没说什么。退下朝来,一出集英殿大门,他就问荆公:“可知皇上刚才为何发笑?”
荆公很奇怪地扭转头:“不知道。”
司马温公指着荆公的鬓角说:“笑的是它。” 荆公一愣:“笑我?笑我做甚?”
司马温公忍住笑。“不是你,是它——一只虱子。”
王荆公脸红了。忙叫过一个随从,要他把那只虱子给捏下来。不想,温公却伸手给拦住了。
“不可,不可,千万不能捏杀它。”
“为何?”荆公不解。
司马温公笑着解释。“这只虱子不寻常,有诗为证:‘屡游相鬓,曾经御览’。”
王荆公也跟着笑了。
王荆公在坊间刊刻了一部书,名之曰《字说》,他对这部书很满意,见了熟识的人都要送一本。司马温公也接到了一本。
司马温公没看几页,就找荆公商榷来了。
司马温公说:“以竹鞭马为笃倒还说得过去,以竹鞭犬有什么可笑的呢?”
荆公说:“古人认为可笑,自有可笑的理由。”
司马温公不服气。
司马温公不服气,自有人服气。不久,《字说》一
书在朝野流行开来。南宋高宗年间的曾慥在他的笔记《高斋漫录》一书中这样记载说:“学校经义论策,悉用《字说》。”
这一年庚子科的科选中,有一个叫胡汝霖的举子在答用武策时,就模仿荆公《字说》体例做了一篇文章,结果竟然高中榜首第一名。
政治就像翻烧饼,一面热,另一面就凉。一面不会总热,另一面也不会总凉。元祐初年,司马温公拜相。王荆公下野,退居金陵钟山。
在钟山,王荆公显得很洒脱,每天骑匹小毛驴,与一二山民结伴,去山深林幽处闲逛,累了就头枕青山绿水歇歇脚。兴尽而返。有客人来访,就陪着在茅舍前的古松下下下棋。再不,就增删他的《字说》。
对于《字说》一书,王荆公可谓是呕心沥血了。他曾因注解“飞”字没有找到满意的注脚,竟在涧水边徘徊了整整一天,饭也不吃,嘴里念念有词,样子很怕人。王老夫人寻到他,问明原因,说“何不以‘鸟反爪而升’注之。”荆公想了想,笑起来。
荆公虽然闲居钟山,可他对庙堂之事并不能忘怀,每逢碰见有人自北方来,都要打探一下东京的消息。往往,还要问一问司马温公的近况。
这些来拜见荆公的人,不管是朝中大员,还是地方小吏,大都捡好听的给他说。
有一次,荆公旧时门人周种来访,荆公陪他在山间闲走,走到一株松树下,停下脚步,扭过头忽然对周种说:“司马温公是个君子啊!”
周种一愣,随即醒悟过来。默然不语。
又朝前走几步,荆公又说:“司马温公是个君子啊。”这句话荆公一连说了四遍,见周种一直沉默不语,不禁深感奇怪,说:“周贤禊,为何不言语?”
周种迟疑良久,说:“恩公,熙丰政事已全被更易您知道吗?”
荆公怔住。后来笑道:“这可以理解。”
周种又说:“还有一事,恩公或许不知。”
“唔,什么事,说说看。”
“司马温公拜相以来,满朝上下无人再读《字说》了。”
荆公的脸慢慢变得苍白,怒道:“政见相背,《字说》何错!”这天夜里,荆公在书房一夜未睡,书写“司马光”三字数百纸。
这一年的冬天,东京连降十余日大雪,阴风呼号,滴水成冰,天气出奇的寒冷。司马温公某夜靠着炉火细读《字说》,读到入巷处,不禁叹道:“天下奇书啊!”一阵寒风敲击着窗户。司马温公忽然想起,已有一段时日没有荆公的消息了。不知近来景况若何?金陵不似东京这样寒冷吧。江南落雪无?
[品鉴]
做官,是公事;做人,是私事。司马光与王安石本是至交,却因变法而决裂。可以说,他们是因为“公事”而决裂,但这并不妨碍司马光的“做人”——司马光夜读《字说》,不为政见所囿,公正评价《字说》,难能可贵。“江南落雪无”的收束,更给我们传达出一个文学、史学大家的温情。
(作者:陈玉驹,张家港市沙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