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公益活动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探讨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播下善的种子,收获美的心灵。助人为乐,自古以来就一直被人们称颂,直至今天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高校思政教育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洗涤心灵、塑造人格,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形式,让大学生公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推出了“微公益”活动,旨在让学生学会给予、懂得奉献,进而为社会镀上一层温暖的底色。
  关键词:微公益;思政教育;融合
  引言
  微公益,不同于传统的公益形式,让大学生们都能够投身到公益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一种新型的公益形式,也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让思政课堂不再局限于呆板的书本教学,而是能够跳脱课本,走进校园、走入社会,真正丰富思政教育的精神内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乐于奉献,享受帮助别人带给自身的快乐。
  一、微公益的内涵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勃兴,涌现出了许多新型的网络社交平台,如:QQ、微信、微博等。在此背景下,公益活动紧抓时代契机,并与之紧密结合,创设了一种新型的公益形式———“微公益”。“微公益”包含了两种含义。第一种形式放宽了公益活动参与对象的条件优劣,只要是热爱公益活动的个体都可以参加公益活动;第二种形式是借助网络社交平台完成的,只需要通过简单的账号注册,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捐款、奉献爱心。目前,微公益活动得到了高校师生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开始主动参与其中。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愿意参与微公益项目。另外,也有部分大学生反映,通过微公益活动,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获得了升华。
  二、“微公益”项目的思政教育载体特性
  微公益项目起源于国外,在中国兴起后倍受年轻人的推崇,尤其是大学生的推崇。初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并不能清晰地辨别出公益行为,虽然有强烈的参与公益的欲望,但是极易受到负面宣传的影响,从而对公益项目产生抵触心理。而微公益与传统公益项目不同,低成本且易操作,具广泛的传播能力。因此,“微公益”可以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个人修养。以下,就是“微公益”的几个特性。
  (一)项目周期相对较短
  “微”字很好地体现了项目的特点,包括周期短,传播快,平民化。这样的特点加速了项目在短时间内的传播速度,能够让公益信息得到有效推广。在校大学生在接受传统的专业课程同时,可以随时地进行公益项目。这样一来,不仅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能让他们在“善行”教育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捐款
  传统公益的现场捐助或大数额汇款,常常是集体的行为,并不能让人人都参与到公益项目中。而微公益,能够让人人参与到公益项目中,做到了公益的普及化。大学生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着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真正将公益精神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三)传播速度快,受众广
  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的普及,加速了微公益的传播速度。在网络平台中,一人转发,多次传播,就能加速公益信息的传播速度,每个人都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微公益的快速传播,有利于加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给予学生正面的价值观引导,进而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
  三、大学生微公益与思政教育的契合
  大学生的微公益活动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是密不可分的,这也是实现思政教育功能的基础。如果思政教育工作缺乏大学生的参与,就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因此,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微公益活动是格外重要的。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公益思想宣传教育
  正确的思想对学生的行为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思想宣传教育也是实施公益活动的重要一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孔子的智慧对现今的我们依然具有借鉴意义。因此,大学思政教育应当加强对的大学生公益思想的宣传教育,让他们领悟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深刻内涵。在思政课堂中,教师可以多向学生讲解公益内容,并且以身边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接受公益思想的熏陶,樹立投身公益的信念。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公益活动需要人人参与,全体行动,引导大学生树立人人公益的思想,进一步理解公益活动对个人、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协调社会和学校的力量,不断完善公益制度体系
  组织微公益项目,离不开社会和学校等各方面力量。因此,微公益组织者应当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完善微公益制度体系。健全的公益制度体系,能够将公益活动约束在合理的框架内,进一步发挥作用。在微公益的实践过程中,各个部门首先要发挥自身的职能,进而协调与其他部门的环节,最终使各要素之间相互配合,高效合作,真正实现教育功能。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我教育
  大学生是确保微公益活动实现的有效因子。大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自我教育两种方式完成微公益活动。亲身体验指的是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力量为微公益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学生自身参与到微公益的整个流程中,加深自己对微公益活动的认识,进一步坚定自己的个人信念,增强自己投身微公益活动的热情。这样亲身的实践方式,能够让学生对微公益活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真正理解活动背后的内涵。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打造社会公益活动
  目前,高校的“微公益”活动主要以学校活动为主,与社会接轨的公益活动相对减少。基于此,高校应当放宽视野,与社会公益紧密结合,打造社会公益活动。这样一来,大学生的思维就能从学校的象牙塔中跳脱出来,从而加强对公益活动的认识。多种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能够加强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同时,不同样的公益事件,能够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社会服务的理想信念。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将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公益活动。比如,在学期初,学校可以组织“献爱心”公益活动,为家庭贫困的学生实施募捐活动。此外,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中,思政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发布到活动平台上,引发学生对更多贫困学子的帮助。
  结语
  总而言之,微公益活动的广泛应用和迅猛发展,推动了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给更多教师提供了教学上的启发。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了公益的重要性,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参与或大或小的公益实践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微公益活动中更好地融入社会,领悟人生,实现自身价值。微公益活动,也是一条新型的学生思想学习道路,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学习形式,进一步净化心灵,提高思想觉悟。我们坚信,微公益活动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下,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在心中滋生浓浓的善意,做一个有理想、有温度、有担当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唐剑.社会公益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探索——以湖南警察学院“通途”志愿者协会为例[J].文教资料.2020(01)
  [2]黄铂扬.高校“微公益”发展现状及其作为思政教育载体作用的探究——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6)
  作者简介:
  高梦涵,在职,性别:女,民族:汉,出生年月:199309,籍贯:陕西华阴市,工作单位:渭南师范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班级的直属管理者,班主任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启蒙性的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人格塑造有着明显的影响。由此可见,对于班主任的选择,校方应当着重注意,作为班主任,不仅自身要明事理,拥有专业的职业素养,同时还要体谅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为保证每位孩子在这个阶段能够在身心方面全方位发展,班主任要提升自己领导能力,优化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确保有足够精力应对班级中多变的问题。
期刊
摘 要:随着纳米金属氧化物在电子工业、个人护理产品、结构材料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关注纳米金属氧化物对环境造成的潜在风险。本文综述了纳米金属氧化物对藻类的致毒机理,展望了纳米金属氧化物毒性效应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纳米金属氧化物;藻;毒性机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纳米材料指三维中至少一个维度在1~100 nm之间的天然或人造材料。与常规尺寸材料相比,纳米尺寸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
期刊
在小學阶段语文常见的文体主要有以下四个:记叙文、说明文、童话、古诗。下面我们对以上四种文体中的记叙文进行分析。  一、记叙文的含义  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主要内容,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法的一种文章体裁。记叙文是小学阶段学生最熟悉、最常见的一种作文体裁。记叙文的从内容上有写人和记事两种,从形式上来说种类则较多,常见的有:消息、通讯、回忆录等等。  二、记叙文具有三个主要的特点  1.形象性,记叙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功课产生兴趣,就成为其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支柱。兴趣在初中学生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其学习状况与学习效果。在引导学生进行学科“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过程中,又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呢?结合我们《初中生有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的实践研究,下面主要从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家长层面对我们形成的一些方法与策略进行简单介绍: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
期刊
科学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主张理性和实证意识,但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还具有人文性,蕴含着一定的人类生活精神,根据科学新课标的要求,科学教育的着眼点不仅是科学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教育过程中注重渗透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性格,亲近自然,珍爱和善待生命,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爱祖国、爱家乡、爱科学的情感。  一、教学情景
期刊
摘 要:在现行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着过度重视语法与淡化语法这两种完全对立的教学策略,而二者都对学生正确学习和掌握语法产生了阻碍。作者在结合现行《英语课程标准》与英语教学经验后提出:应当有效选择和使用语法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习并运用某个语法,总结和反思以真正理解每个语法项目包含的核心意义。  关键词:语法 ;英语语法; 教学策略  任何语言的语法都是帮助人们表达信息和传递意义的重要工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古老的勾股定理进行了代数学证明。与以往的所有几何学证明方法有明显的区别,开辟了对勾股定理的一套全新的证明方法。其证明方法有六种之多。  关键词:勾股定理,代数学,证明  0引言:勾股定理是一个最经典的数学定理,它的存在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是一个非常古老而又用途广泛的几何定理。远在古代巴比伦时期就已有人知道和运用勾股定理,他们也知道许多勾股数(如3、4、5)等,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时
期刊
摘 要:疫情期间,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线上教学的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学问题,为学生获取基本知识提供保障。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是线上教学工作开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点之一,如何做到“停课不停学”,保障农村小学英语自主学习,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停课不停学;农村;小学英语;自主学习  在农村教学环境下,小学英语教学始终是教学工作中的难题,一方面,农村教学环境下,学生对于英语的
期刊
摘 要:音乐在诸多艺术展现方式中具备其他艺术难以比拟的特别交流沟通功能,音乐不仅为素养教学的发展与进步提供相应的支持,还可通过了解不同学生对音乐了解与认识因材施教,丰富素养教学的多样化。目前大学教学重视大学生思政教学,提倡多方式、全方位进行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与思想道德培育,需重视音乐教学,充分全面发挥音乐美育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音乐美育;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引言  马克思曾经说过音乐是人
期刊
摘 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教材,学生就能在一个立体的图形框架中来学习,也就更有利于整合知识框架,教学就可以最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知识框架;教材整合;实际操作  新课程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教十几年,总能听到学生感慨:明明课本上就只有2-3页的知识点,偏偏老师可以设计出几课时甚至有些可以有一周以上的课时,简直像变魔术。其实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