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型教学方法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中国高校的课堂里,一些艺术设计学科领域的专业课程也尝试进行了大量的此类教学方法改革探索。那么,这些教改产生的实际效果是否符合预期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在艺术设计领域的专业课程中采用应用型教学方法能否显著提高学生的成绩并改善学生的就业状况,以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为背景,进行了简单的实证分析,试图寻求潜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情形。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教学效果 就业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23-02
一、引言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生产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国内各高校为了更好地培养实用型本科人才,纷纷开展了“应用型”教学方法的探索。应用型教学方法包括多种途径的教学手段,如讨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及情景教学法等等。不管何种教学手段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即将学生培养为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与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专门人才。
艺术设计学作为一个与市场需求联系密切的专业领域,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为了检验在艺术设计学专业课程中采用“应用型”教学方法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作者从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11届与2012届本科毕业生(前者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未实行教学改革,后者则实行了应用型教学改革)中进行了随机抽样,并基于所取样本数据展开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关专业课程中开展应用型教学的确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值得社会共同关注和深思的问题。
二、分析的准备与数据采集
为了保证分析所得出结论的客观性,必须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为此作者通过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的教务信息数据库,在2011届与2012届艺术设计专业中各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的“图形创意”课程成绩,并按60-69分,70-79分,80-89分和90分及以上分别对应为差、中、良、优四个等级。同时,从湖南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办公信息系统中提取上述100名学生的就业数据。该系统中对于各届毕业生均按其就业层次,从低至高依次分为“待就业”,“自由职业”,“灵活就业”以及“就业”。
三、应用型教学改革的教学效果实证分析
首先,作者对在艺术设计学专业课程中实施“应用型”教学方法是否会提升教学质量进行了简单的图形分析。分析中,前后两届随机样本中学生的“图形创意”课程成绩被设为观察变量,同时以年份作为类别轴形成箱图来进行直观的比较:
图1—2011与2012届随机样本中毕业生专业课成绩分数对比
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由于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2012届毕业生的“图形创意”成绩从整体上高于教改之前的2011届。在两个年份的成绩中,除有个别离群值外,2012届学生成绩无论最小值、最大值还是平均水平均高于前届。
从上述简单的观察结果中,可以得出结论:在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中采用应用型教学方法是能够显著改善教学效果的。但既然是应用型教学改革,就不应当只满足于在一定幅度上提升学生的课堂成绩。应用型教学方法突出的是“应用”二字,目的是面向市场需求,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践型本科人才。下面再来看看教改的实施是否对促进学生就业也具有积极作用。让我们先从前后两届毕业生的就业层次结构入手来分析一下,教改是否能有效地改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按照前文中对就业层次的划分,基于样本中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得出了以下的结果:
图2—2011与2012届随机抽样毕业生就业层次分布扇形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2012届随机抽取的50名毕业生在就业层次上,属于最低级的“待就业”人数显著减少,整体就业率相较前届有所上升。同时,在“就业”与“灵活就业”这两个较高的层次上,样本群体中2012届的人数也有大幅增加。可以说,由于应用型教学方法的采用,使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失业率有所下降,就业情势整体上有所改观。如果进一步对样本的就业数据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教改所起的作用不止如此。我们可以将随机样本中的“成绩等级”与“就业状况”两个变量做统计学Bi-variety(双变量)相关分析,从中寻找两个变量间可能存在的线性关系。此项分析中概率样本的置信区间为95%,假设检验H0:在毕业生成绩等级与就业层次两变量间没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H1:两个变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根据2012届毕业生成绩与就业层次进行相关分析后得出:
表1—2012届毕业生专业课成绩与就业情况相关分析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398,且假设检验的P值(Sig)为0.004,远远小于0.05,故拒绝假设H0。因此,可以认为在2012届的样本中,毕业生成绩等级与就业层次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换句话说,进行教改后成绩较好的毕业生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分析,不难发现应用型教改对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成绩与改善学生就业均有积极促进作用,不可谓效果不明显。但是,作者发觉上述分析中并没有考虑就业的专业对口程度。如果将其作为另一个变量引入之前的相关分析中,我们会发现情势又有所不同。
四、分析中所暴露出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检验应用型教学改革对毕业生就业是否真的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作者对随机样本中毕业生就业信息按照专业是否对口做了简单的分类处理:依就业数据库中反馈的实际情况,分为1非设计行业;2与设计有部分关联的行业;3设计行业。当作者将3个等级的专业对口程度作为一项变量与图形创意课成绩等级进行相关分析检验时,却发现结果与之前有所不同:
表2—2012届毕业生绩等级与就业对口相关分析
随机样本中的2012届毕业生专业课程成绩等级竟然与专业对口程度成显著的负线性相关(Pearson系数为-0.341,且P值(Sig)小于0.05)。这一发现是十分惊人的,似乎与之前的分析结果产生矛盾。当我们对这两个变量进行Crosstabs(交叉列联表)分析时,发现:
表3—2012届毕业生专业成绩等级与就业对口程度交叉列联表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随机抽样的2012届50名毕业生中,专业课程成绩为优的大多数选择在非设计行业就业,专业成绩为良的毕业生中选择在非专业领域或仅与专业有部分相关的行业就业,反而是成绩中等的2名毕业生均在专业领域解决就业。从中我们可以近似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当前社会普遍不重视设计行业的发展,相对于设计发达的日本、德国而言,中国的就业市场上可供毕业生们选择的具有一定规模以上,机制健全的正规化设计企业和公司是非常少的,大量的设计企业停留在小规模,非正规化的运作模式上。这对艺术设计类的高校本科毕业生来说是非常尴尬的。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具有高素质设计潜力的本科人才由于外部环境的压力而放弃了自身所学专业,选择了专业不甚对口但相对更稳定的其他行业。但这已经不是仅仅依靠普通高校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就能解决的问题了,它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相关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长期配合与共同努力。
五、结语
通过上述基于相关高校真实数据随机抽样开展的实证分析,作者坚信在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领域专业课程中是十分有必要继续推广应用性教学方法改革的,因为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的确能显著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必须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始终是面向市场的,相关行业的企业单位才是毕业生最终的“用武之地”。对于分析中反映出的关于就业层面专业对口的问题,是非常关键的,值得进一步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这也直接关系到我国高校相关专业领域应用型教学改革以及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败。作为我国高等人才教育与培养主体的高校,有义务、有责任向社会各界进行呼吁,并积极与各种形式的用人单位协调,同时配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尽最大努力改善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局面,以使应用型教学改革的积极效果落到实处。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教学效果 就业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23-02
一、引言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生产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国内各高校为了更好地培养实用型本科人才,纷纷开展了“应用型”教学方法的探索。应用型教学方法包括多种途径的教学手段,如讨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及情景教学法等等。不管何种教学手段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即将学生培养为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与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专门人才。
艺术设计学作为一个与市场需求联系密切的专业领域,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为了检验在艺术设计学专业课程中采用“应用型”教学方法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作者从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11届与2012届本科毕业生(前者采用传统教学手段,未实行教学改革,后者则实行了应用型教学改革)中进行了随机抽样,并基于所取样本数据展开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相关专业课程中开展应用型教学的确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值得社会共同关注和深思的问题。
二、分析的准备与数据采集
为了保证分析所得出结论的客观性,必须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为此作者通过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的教务信息数据库,在2011届与2012届艺术设计专业中各随机抽取了50名学生的“图形创意”课程成绩,并按60-69分,70-79分,80-89分和90分及以上分别对应为差、中、良、优四个等级。同时,从湖南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办公信息系统中提取上述100名学生的就业数据。该系统中对于各届毕业生均按其就业层次,从低至高依次分为“待就业”,“自由职业”,“灵活就业”以及“就业”。
三、应用型教学改革的教学效果实证分析
首先,作者对在艺术设计学专业课程中实施“应用型”教学方法是否会提升教学质量进行了简单的图形分析。分析中,前后两届随机样本中学生的“图形创意”课程成绩被设为观察变量,同时以年份作为类别轴形成箱图来进行直观的比较:
图1—2011与2012届随机样本中毕业生专业课成绩分数对比
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由于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2012届毕业生的“图形创意”成绩从整体上高于教改之前的2011届。在两个年份的成绩中,除有个别离群值外,2012届学生成绩无论最小值、最大值还是平均水平均高于前届。
从上述简单的观察结果中,可以得出结论:在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中采用应用型教学方法是能够显著改善教学效果的。但既然是应用型教学改革,就不应当只满足于在一定幅度上提升学生的课堂成绩。应用型教学方法突出的是“应用”二字,目的是面向市场需求,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践型本科人才。下面再来看看教改的实施是否对促进学生就业也具有积极作用。让我们先从前后两届毕业生的就业层次结构入手来分析一下,教改是否能有效地改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按照前文中对就业层次的划分,基于样本中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得出了以下的结果:
图2—2011与2012届随机抽样毕业生就业层次分布扇形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2012届随机抽取的50名毕业生在就业层次上,属于最低级的“待就业”人数显著减少,整体就业率相较前届有所上升。同时,在“就业”与“灵活就业”这两个较高的层次上,样本群体中2012届的人数也有大幅增加。可以说,由于应用型教学方法的采用,使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失业率有所下降,就业情势整体上有所改观。如果进一步对样本的就业数据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教改所起的作用不止如此。我们可以将随机样本中的“成绩等级”与“就业状况”两个变量做统计学Bi-variety(双变量)相关分析,从中寻找两个变量间可能存在的线性关系。此项分析中概率样本的置信区间为95%,假设检验H0:在毕业生成绩等级与就业层次两变量间没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H1:两个变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根据2012届毕业生成绩与就业层次进行相关分析后得出:
表1—2012届毕业生专业课成绩与就业情况相关分析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398,且假设检验的P值(Sig)为0.004,远远小于0.05,故拒绝假设H0。因此,可以认为在2012届的样本中,毕业生成绩等级与就业层次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换句话说,进行教改后成绩较好的毕业生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分析,不难发现应用型教改对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成绩与改善学生就业均有积极促进作用,不可谓效果不明显。但是,作者发觉上述分析中并没有考虑就业的专业对口程度。如果将其作为另一个变量引入之前的相关分析中,我们会发现情势又有所不同。
四、分析中所暴露出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检验应用型教学改革对毕业生就业是否真的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作者对随机样本中毕业生就业信息按照专业是否对口做了简单的分类处理:依就业数据库中反馈的实际情况,分为1非设计行业;2与设计有部分关联的行业;3设计行业。当作者将3个等级的专业对口程度作为一项变量与图形创意课成绩等级进行相关分析检验时,却发现结果与之前有所不同:
表2—2012届毕业生绩等级与就业对口相关分析
随机样本中的2012届毕业生专业课程成绩等级竟然与专业对口程度成显著的负线性相关(Pearson系数为-0.341,且P值(Sig)小于0.05)。这一发现是十分惊人的,似乎与之前的分析结果产生矛盾。当我们对这两个变量进行Crosstabs(交叉列联表)分析时,发现:
表3—2012届毕业生专业成绩等级与就业对口程度交叉列联表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随机抽样的2012届50名毕业生中,专业课程成绩为优的大多数选择在非设计行业就业,专业成绩为良的毕业生中选择在非专业领域或仅与专业有部分相关的行业就业,反而是成绩中等的2名毕业生均在专业领域解决就业。从中我们可以近似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当前社会普遍不重视设计行业的发展,相对于设计发达的日本、德国而言,中国的就业市场上可供毕业生们选择的具有一定规模以上,机制健全的正规化设计企业和公司是非常少的,大量的设计企业停留在小规模,非正规化的运作模式上。这对艺术设计类的高校本科毕业生来说是非常尴尬的。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具有高素质设计潜力的本科人才由于外部环境的压力而放弃了自身所学专业,选择了专业不甚对口但相对更稳定的其他行业。但这已经不是仅仅依靠普通高校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就能解决的问题了,它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相关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长期配合与共同努力。
五、结语
通过上述基于相关高校真实数据随机抽样开展的实证分析,作者坚信在我国高校的艺术设计领域专业课程中是十分有必要继续推广应用性教学方法改革的,因为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的确能显著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必须的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始终是面向市场的,相关行业的企业单位才是毕业生最终的“用武之地”。对于分析中反映出的关于就业层面专业对口的问题,是非常关键的,值得进一步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这也直接关系到我国高校相关专业领域应用型教学改革以及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成败。作为我国高等人才教育与培养主体的高校,有义务、有责任向社会各界进行呼吁,并积极与各种形式的用人单位协调,同时配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尽最大努力改善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局面,以使应用型教学改革的积极效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