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与思考中。学习数学是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又是节节相连、环环相扣的。怎样才能把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为生动有趣的数学乐园呢?
一、利用录音激发兴趣
一节课的开头,怎样使学生尽快产生学习的兴趣,这就得看教师在新课引入一环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录音的运用在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能起到特殊的配合作用。
在讲“角的认识”这节课的引言时,我根据小孩子爱猜谜语的特点,让学生听录音,猜谜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悠扬婉转的乐曲中,动脑筋爷爷对同学们说:“小朋友,请你们猜一样东西,‘5兄弟,一个样,个个小嘴尖又长,身体相连头不连,解放军把它戴头上’。这是什么?”动脑筋爷爷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已小手林立,大家都猜出了谜底是五角星。于是我马上出示一个五角星,问:“为什么把它叫五角星?究竟什么样的图形叫角呢?”学生无法回答后一个问题,他们一个个睁大眼睛望着老师,盼望能得到老师圆满的回答。
在这节课的引入中,一个简单的谜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小小的问题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使他们萌发出了寻求知识的欲望,形成愉快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很快进入了良好学习状态。
二、采用生动形象的直观手段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卡片、投影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教学除法中的包含分时,有这样的一道题:8里有几个2?为了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这道题的意义,我制成了投影片,底片上有8个圆,覆盖片上有竖线,覆盖后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出8里面有(4)个2。如在教学《10的认识》这一节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初步感知“10”,然后通过数数,拨计数器让学生知道“9再添1就是10”,从而进一步感知10,再通过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10,进而再教10的读法、写法、意义和组成。又如讲“圆锥的体积”时,我拿了几套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教具,端了一盆水,首先演示,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他们自己归纳,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这样,学生对外在客体通过直观的大量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了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
三、在实践操作下乐中求学
教师应引导学生亲自动手,通过摆摆、分分、合合、比比等实践操作,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激发学习兴趣,自觉进入到主动学习的状态中。
在讲《元、角、分的认识》这节课时,我通过让学生一分一分地数,一角一角地数,使学生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学生在摆动的过程中,不但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而且知道了它们之间的进率。最后我拿出各种各样的物品,报出他们的价钱,让学生摆出我报的价钱,谁摆对了,物品就奖给谁。
在讲“分数大小的比较”这节课时,比较2/4和3/4的大小这个问题比较抽象、难懂。我让每个学生都拿出两张大小一样的纸,同桌相互结合,一个人分别折出一张纸的1/2和1/3,另一个人分别折出一张纸的2/4和3/4,然后把纸放在一起比较。最后我从中总结出“怎样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规则”。学生置身于轻松快乐的知识形成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操做能力,又激发了求知欲,从而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对新知识记忆深刻。
四、课堂游戏化,趣中求知
小学生爱动,喜欢做游戏,如果能把课堂游戏化,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的游戏,营造学生爱好、喜欢的氛围。
在讲“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和“10的组成”这两节课时,我设计的都是拍手游戏。在讲第一个问题时,我先拍几下,然后要求学生拍的次数比我拍的多几下。在讲第二个问题时,我先拍一下,说老师拍一下,学生拍九下,说我拍九,再说一和九组成十;老师再拍二下,学生拍八下,只拍不说,用心记用心拍;最后,老师边拍边说,如老师拍三,然后再拍七,三和七组成十,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先拍四,再拍六,并且说四和六组成十。我利用这种方法把十的组成全部说完。
五、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的印象深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电化教学上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
教学中运用电化教学能化难为易。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通过制作投影片,演示小熊运南瓜,第一次运了4个,第二次运来2个,过了一会儿又运来了1个。学生根据画面很容易列出算式:4 2 1,不经老师指导就能正确地读连加算式,并结合情境进行计算,整个过程水到渠成,读、写连加算式的重、难点很容易的得以突破。多媒体动画演示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为学生理解算理铺路搭桥。
六、设置引人入胜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引入新知识时,可以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这样可以极好地激发学生征服的欲望和强烈的兴趣,从而可以帮助教师较为轻松地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认识100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天,派出所民警接到报案,有人举报某公司会计用手提箱携带该公司三百万现金准备外逃。接到报案后,民警们经过分析,认为该人报了假案。你们认为民警们的分析对吗?为什么?问题提出后,学生极感兴趣,为了找到答案,思维立即进入最为活跃和积极的状态,最终归结到如果知道100万一百元的崭新人民币的体积,就可知道三百万元的人民币能否用一个小提箱来装,也就知道该人是否报了假案。
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他们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双管齐下,使教学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感到数学的魅力,从而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接受新知识。
总之,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极大作用,它能驱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追求对感兴趣事物的认识,为达到目的,克服重重困难。事实更进一步证明,激发兴趣,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
一、利用录音激发兴趣
一节课的开头,怎样使学生尽快产生学习的兴趣,这就得看教师在新课引入一环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录音的运用在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能起到特殊的配合作用。
在讲“角的认识”这节课的引言时,我根据小孩子爱猜谜语的特点,让学生听录音,猜谜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悠扬婉转的乐曲中,动脑筋爷爷对同学们说:“小朋友,请你们猜一样东西,‘5兄弟,一个样,个个小嘴尖又长,身体相连头不连,解放军把它戴头上’。这是什么?”动脑筋爷爷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已小手林立,大家都猜出了谜底是五角星。于是我马上出示一个五角星,问:“为什么把它叫五角星?究竟什么样的图形叫角呢?”学生无法回答后一个问题,他们一个个睁大眼睛望着老师,盼望能得到老师圆满的回答。
在这节课的引入中,一个简单的谜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小小的问题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使他们萌发出了寻求知识的欲望,形成愉快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很快进入了良好学习状态。
二、采用生动形象的直观手段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卡片、投影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教学除法中的包含分时,有这样的一道题:8里有几个2?为了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这道题的意义,我制成了投影片,底片上有8个圆,覆盖片上有竖线,覆盖后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出8里面有(4)个2。如在教学《10的认识》这一节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初步感知“10”,然后通过数数,拨计数器让学生知道“9再添1就是10”,从而进一步感知10,再通过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10,进而再教10的读法、写法、意义和组成。又如讲“圆锥的体积”时,我拿了几套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教具,端了一盆水,首先演示,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他们自己归纳,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这样,学生对外在客体通过直观的大量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了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
三、在实践操作下乐中求学
教师应引导学生亲自动手,通过摆摆、分分、合合、比比等实践操作,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激发学习兴趣,自觉进入到主动学习的状态中。
在讲《元、角、分的认识》这节课时,我通过让学生一分一分地数,一角一角地数,使学生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学生在摆动的过程中,不但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而且知道了它们之间的进率。最后我拿出各种各样的物品,报出他们的价钱,让学生摆出我报的价钱,谁摆对了,物品就奖给谁。
在讲“分数大小的比较”这节课时,比较2/4和3/4的大小这个问题比较抽象、难懂。我让每个学生都拿出两张大小一样的纸,同桌相互结合,一个人分别折出一张纸的1/2和1/3,另一个人分别折出一张纸的2/4和3/4,然后把纸放在一起比较。最后我从中总结出“怎样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规则”。学生置身于轻松快乐的知识形成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操做能力,又激发了求知欲,从而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对新知识记忆深刻。
四、课堂游戏化,趣中求知
小学生爱动,喜欢做游戏,如果能把课堂游戏化,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的游戏,营造学生爱好、喜欢的氛围。
在讲“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和“10的组成”这两节课时,我设计的都是拍手游戏。在讲第一个问题时,我先拍几下,然后要求学生拍的次数比我拍的多几下。在讲第二个问题时,我先拍一下,说老师拍一下,学生拍九下,说我拍九,再说一和九组成十;老师再拍二下,学生拍八下,只拍不说,用心记用心拍;最后,老师边拍边说,如老师拍三,然后再拍七,三和七组成十,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先拍四,再拍六,并且说四和六组成十。我利用这种方法把十的组成全部说完。
五、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的印象深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电化教学上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
教学中运用电化教学能化难为易。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通过制作投影片,演示小熊运南瓜,第一次运了4个,第二次运来2个,过了一会儿又运来了1个。学生根据画面很容易列出算式:4 2 1,不经老师指导就能正确地读连加算式,并结合情境进行计算,整个过程水到渠成,读、写连加算式的重、难点很容易的得以突破。多媒体动画演示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为学生理解算理铺路搭桥。
六、设置引人入胜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引入新知识时,可以结合实际提出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这样可以极好地激发学生征服的欲望和强烈的兴趣,从而可以帮助教师较为轻松地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认识100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天,派出所民警接到报案,有人举报某公司会计用手提箱携带该公司三百万现金准备外逃。接到报案后,民警们经过分析,认为该人报了假案。你们认为民警们的分析对吗?为什么?问题提出后,学生极感兴趣,为了找到答案,思维立即进入最为活跃和积极的状态,最终归结到如果知道100万一百元的崭新人民币的体积,就可知道三百万元的人民币能否用一个小提箱来装,也就知道该人是否报了假案。
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他们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双管齐下,使教学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感到数学的魅力,从而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接受新知识。
总之,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极大作用,它能驱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追求对感兴趣事物的认识,为达到目的,克服重重困难。事实更进一步证明,激发兴趣,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