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教学的学情分析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7844412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情之于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反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情的研究却不能尽如人意,尤其是对单篇文本教学的学情分析更是流于空泛。本文试从《听听那冷雨(节选)》的教学案例出发,论述基于单篇文本教学的学情分析的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 文本案例 学情分析 案例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情,才能有的放矢,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动态的学情,不断调整教学预设,才能让“生成”精彩不断。课后,教师仍然要根据学情,反思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方能不断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水平。学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反观教学实际,教师对学情的研究却不尽如人意。
  上海师范大学陈隆升博士从1999年到2008年语文教育类五大杂志,选取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案说课备课等605个样本,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得出四个结论:“做过学情分析的教学案例不多,在备课中进行学情分析的教师更少;了解学情的手段比较简陋,基本上是一种经验似的判断;学情分析的过程比较粗糙,基本上是三言两语,只见判断,不见分析,只见结论,不见过程;学情分析的深度不够,很多学情分析是一种浅度的描述,是一种印象的判断。”学情研究的现状由此可见一斑。对于学情,教师不是不重视——几乎每一位教师都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不是没有研究——只是研究流于形式、肤浅,而是对了解怎样的学情,怎样了解学情,所了解的学情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发生了怎样的关联等一系列“操作”层面的问题,感觉无从下手。
  学情的分析,如果不是具体到每篇课文学生所具有的学习经验、他们已经懂了什么、已经能读出什么、他们还有哪些不懂、还有哪些读不好、感受不到,实际上等于没有做过。了解学情,并不是指对学生的情况泛泛而论,而是要针对某一篇具体的课文,去探测学生的学习经验——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哪些地方能读好,哪些地方可能读不好。钱梦龙老师也说过一段很能体现语文教学真谛的话:“我备课的时候,自己觉得理解起来有点难度的地方,就想,学生可能也会较难理解;自己看了好几遍才看出来好处的地方,就想,学生也很难看出它的好处来,我就在这些地方导一导。”据此,大致可以推测学情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应该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学生不懂或不容易懂的地方,学生读不好或不容易读好的地方,学生发现不了好处或不容易发现好处的地方。笔者试以《听听那冷雨(节选)》一课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对单篇文本教学的学情分析的认识。
  《听听那冷雨(节选)》(苏教版)安排在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这一专题,要求学生运用概括提炼的赏析方法进行审美的活动体验,充分感受作品的意境美。这篇诗质的散文,以听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纵的历史感和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交织成一个形象密集的、述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意境。这是余光中先生诗歌和散文相结合创造主张的一次尝试,他借助诗歌的思维来营造意境和抒发情感,以在不同地方听雨、看雨、体味雨串起了一系列人生的感悟,表达了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之情。本文的特殊性就在于虽为抒情散文,但是作者情绪变化找不到逻辑线索。如果从写景散文来看,雨的意象繁多,又没有一个总的特征。同时,本文的语言几近奢华,充满了汉语的魅力,不仅感人以目,感人于心,而且容易诵之于口,悦之于耳。特殊的文体、纷繁的内容和奢华的语言,决定了教学的难度。
  从文本的体式和专题教学要求出发,可以设计三个教学目标:(1)美读体验,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和作者浓浓的乡思乡愁。(2)涵泳品味,概括提炼鉴赏散文意境美的方法。(3)合作探究,深刻挖掘文章蕴含的“雨”情“雨”意。但是要实施教学,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必须依据学情。为获取第一手的学情资料,在学生预习时,布置了三个具体的任务:(1)文章篇幅较长,你能读懂吗?如果读懂了,请说说文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如果读不懂,请说说哪些地方读不懂?(2)文章意境优美,很适合朗读,你能读出文章的意蕴吗?试着读一读,并请说出你读不好的地方。(3)文章运用了许多丰富感性的语言来营造意境,表情达意,请选出你认为好的语句,并写一写它的好处。
  以下是学生预习反馈上来的主要信息:
  (1)读不懂的地方——
  *化用诗词的语句。
  *文章跳跃性大,理不清思路。
  *文题是听雨,为什么还要写嗅雨、观雨。
  *文章最后三个短句“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的理解。
  (2)读不好的地方——
  *化用诗词的语句。
  *文中的长句。
  *把握不准情感变化。
  (3)认为好的地方——
  *使用修辞的语句。
  *含有叠音词的语句。
  *短句和长句。
  *能找到好的语句(段),却说不出好处。
  整合学情信息,在导入新课之后,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是整体感知,梳理思路。引导学生利用第5段“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这一过渡句,概括出文章的思路,即抒“雨”情——品“雨”字——嗅“雨”味——观“雨”景——听“雨”声。二是美读体验,感受意境。以第5段为例,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之上,讨论朗读时应该注意的地方,比如文段中化用的诗句“疏雨滴梧桐”“骤雨打荷叶”,“滴”、“打”两个动词产生了不同的声音效果,前者孤独,后者惊心。读时声音可放低、停顿稍长些,以引发人联想、想像。再如体现“凄情”层层加深的四个形容词“凄凉”“凄清”“凄楚”“凄迷”,要读地饱满,停顿渐次增长。又如化用蒋捷的词句,从“少年”到“中年”再到“白头”,是作者的人生写照,所以读的时候要突出沧桑感,三个“打”字,停顿的时间可渐次增加。借助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试读、同桌相互评议读等方式,学生逐渐体会到文段丰富的内蕴和作者营造的美的意境,进而理解字里行间包蕴的作者对雨的古典诗意美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再自主讨论预习时读不好的语句,教师相机点拨。三是涵泳品味,鉴赏意境。借助古诗词鉴赏方法,从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入手,把握意象和意境特点,进而体会作者的意趣和情感。教师先是分别选取了含有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语句、含有叠音词的语句、一个长句和一个短句,作为鉴赏示例,然后引导学生涵泳品味自已认为好的语句,课堂交流小组评议。四是合作探究,挖掘“雨”情“雨”意。引导学生阅读1—4段和文章最后两段,讨论探究余光中先生在“冷雨”中还听出了什么,从而把握作者除了表达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之外,还表达了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的追怀以及对传统文化消逝的怅惘,进而体会作者的乡愁是一种“文化乡愁”,一种“国愁”。
  透过这一教学案例,可以看出课堂上基本解决了学生在预习时碰到的读不懂、读不好、说不出好处的问题。课堂上之所以能够有的放矢,是因为课前学情调查的务实与具体。尽管这一分析仍不免狭窄和肤浅,但从中可以认识到学情分析绝不是水中月、镜中花,绝不是教师凭借经验的主观臆断,而是有目标、有规划、有实施、有反馈、有剖析、有整合的具体而又务实的过程。就单篇文本而言,从文本体式和专题要求出发,初步确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学情调查内容,使学情分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样的学情分析就不会盲目,内容就不会空泛,效果就不会肤浅,结果就不会流于形式。在分析整合的基础之上再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运河中学。
其他文献
生活中,我们经常为别人喝彩:球员踢进一个好球,球迷会为他欢呼;演员演了一出好戏,影迷会为他鼓掌;孩子取得好成绩,会得到父母的夸奖。当你徘徊于成功者荣耀光环之外的时候,是否想到过为自己喝彩呢?  有一个4岁的小女孩,她非常喜欢画画,家里的墙壁都被她涂得乱七八糟的。她的妈妈不堪其苦,给她划出一块练笔“自留地”,而她仍然屡屡于得意之时而越过“雷池”。没办法,妈妈只得吓唬她说:“乖乖听话,要不,无论你画得
一个人一生所能得到的教育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外界的教育,也就是“他人教育”;二是来自于自我反思的教育,也就是“自我教育”。前者由外而内,引路人是父母、老師等人;后者由内而外,引路人是自己。  一个人成长的动力始终来自于内心,因此,自我教育是自律的开始。如果一个孩子的成长要靠他律的力量来约束,那么长大后就会成为被人管理的那一类人,失去许多自由与机会。如何帮助孩子实现自我教育,是家长们需要学习的功
【名人名言】  天生的能力必须借助于系统的知识。直觉能做的事很多,但是做不了一切。只有天才和科学结了婚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斯宾塞     哪是鹿?哪是獐?  有人用一只大木笼,装了一只鹿,一只獐,送给王元泽的父亲王安石。  那时王元泽还是个小孩子。送东西的人问王元泽:  “你看,这笼子里哪是鹿?哪是獐?”  王元泽不认识獐,也不认识鹿。他想了一下就回答说:  “鹿旁边的是獐,獐旁边的是鹿。” 
《信仰人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  潘维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4月2017年12月第1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信仰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也是中国政治传统中的“民本主义”传统的延伸。  潘维教授的《信仰人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
切西瓜  贾叶红    在民间体育游戏《切西瓜》中,游戏角色是一个“切瓜人”和很多幼儿手拉手围成的一个“大西瓜”。幼儿都非常喜欢当“切瓜人”,但这个角色相对固定,有的幼儿可能几轮游戏下来还没有轮到当“切瓜人”。怎样让这些等待中的“大西瓜”角色变得有事可做呢?经讨论后,大家发现除了改变切的位置,还可以让“切瓜人”这个角色变得生动起来。比如,“切瓜人”摇身一变,成了孙悟空,他挠头抓耳切西瓜。当然,“切
三宝交的作文又被老师打回。  戴老师问三宝,为什么他写的作文只有题目,下面一点内容都没有?  这次作文,戴老师说要鼓励大家自由地写心里话,所以,题目也可以由自己来决定,老师给出的只有半个题目:《假如我是……》  我写的是《假如我是大雄》——  “如果我是大雄,那么我会每天都过得很快乐也很舒服,因为我有一个最好的好朋友,它就是多啦A梦。当我作业不会写的时候,多啦A梦会帮助我;当我被大孩子欺负的时候,
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是拓展视野,获取新知,启迪人生智慧,提升个人素养的主要途径。而在传统教学中,无非是教师带着学生阅读课文,或者随便选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去读,这对学生而言只是一种被动阅读。长此以往,不但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扼杀,而且思想也会被禁锢。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敞开心扉,变被动阅读为一种自觉、自愿的主动阅读,进而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这是教师不可忽视的课题。    一、“打铁先得自身硬”
【摘要】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与市场用人需求紧密相连,才可保证学生在未来就业过程中顺利发展。因此,地方高校可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并以此进行校企双向互动,形成共赢局面。  【关键词】校企合作;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  【作者简介】张静(1973.03-),女,汉族,吉林白城人,白城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化、文学。  【基金项目】
【真题再现】  “要赢得一场篮球比赛,光有球艺还不够,还得有默契的配合;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光有智商还不够,还得有勤勉的态度;要赢得真正的朋友,热情而频繁的交往还不够,还得有坦诚的个性……  请以“仅有 还不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题目空缺处补充完整。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指津】  1.借助提示补题目  半命题作文在
1.天长县有个农民叫王二,家中最贵重的物品就是一头耕牛。一天清晨,他发现自家的耕牛倒在牛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