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高考中呈现出了明显的主题命题倾向,这种倾向让我们认识到教育改革背景下主题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主题教学,需要教师选定合适的主题,根据主题相关内容和新课改精神对教材进行整合,以期达到更好地提升学生能力和实现课改要求的目的。本人结合个人实践,以主题教学前后不同的教学设计为载体,谈谈本人在教学中对主题教学的探索和关于主题教学的一些个人思考。
关键词:历史课堂;主题教学;教材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044-002
近年来,各地纷纷进行课程改革,随之各地的高考命题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学习领域式的主题命题。以笔者所在的广东省历史高考试题为例,现有考试模式下,历史科由X科变成文科综合中的一科,题量也由之前的“25(选择题) 6(非选择题)”减少到现在的“12(选择题) 2(非选择题)”,题量大幅减少直接导致了广度与深度、信度与效度、难度与区分度、专题史与通史、基础知识与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决定了每一个历史试题都很重要,非选择题更加重要,不仅分值大(两个题共计52分),而且责任大——每个题目都需要囊括较多的知识点,每个题目都需要承载更多的评价功能。因此,广东历史试题近年来明显呈现出学习领域式的主题命题,贯通古今、联系中外,2010年的主题有“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的关系”,2011年的主题有“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与变革”,2012年的主题有“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变迁”,“词语和概念的变化为历史探究提供的重要信息”等等。
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要做到既体现新课改精神,又培养学生高考应考能力,真正实现以学科教育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的教育目的,实行主题教学就显得重要而且必要。本文就以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为例,以主题教学前后教学设计的对比为载体,谈谈本人在教学中所进行的主题教学的探索。
一、主题教学前:以教材内容为标准的教学思路
实行主题教学前,我们通常采用的是以教材内容为标准、以课时为单位、以落实教材知识点为落脚点的教学思路。以岳麓版必修3第二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例,本阶段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课例1: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 百家争鸣的背景
经济;政治;阶级;根本;百家争鸣的含义
二、 百家争鸣的表现
(一)儒家:1.孟子 ; 2.荀子;(二)墨家;(三)道家;(四)法家;(五)兵家
三、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这种教学设计的特点是不用对教材进行重新加工,而是紧密依靠教材,体例完备、知识点全面、线索清晰,重点落在知识的传授,虽然有价值观的培养和学生问题比较能力的培养,但是所占比重非常有限,与现实的联系和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也不太有针对性。
认真钻研课标,不难发现这种设计方式与课标的要求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如本节课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课标对知识的要求仅仅是“知道诸子百家”,重点则在“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而整个历史课改的总体目标之一是“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百家争鸣中儒家的重民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无不显示了“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主义情怀;而儒家的积极入世、法家的为现实需要服务、墨家的关注弱小勇于承担,则无不显示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魅力,如果这种更具有现实意义与教育意义的资源得不到重视和挖掘,无疑是对新课改精神把握的不到位和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负责。正是出于以上思考,本人在历史教学中大胆地对主题教学进行了探索。
二、主题开发——以主题为单元、以课改精神为指导的教材整合
历史教学主题的开发不是盲目的脱离历史教材,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以核心知识点(主题)为切入点,对历史教材进行有效整合的主题开发思路。仍旧以岳麓版必修3的第一单元为例,以单元为单位,按照主题教学的思路来整合教材:
教材第一单元以“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为主题设置了6课:
第1课 孔子与老子;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第4课 宋明理学;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而课标的对应要求是: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可见,在主题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第1-5课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为主题组织教学,而把第6课纳入第二个主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主题中,对“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把握应该是掌握百家争鸣、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进步思潮的基本史实,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脉络,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则应该是认识思想在社会转型中的指导意义和对中国人人格、个性形成的积极、消极影响。在这5课中,内容比较多、比较复杂的是百家争鸣,教师可以以百家争鸣为突破口,让学生理解文化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其他课程的基本内容则发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归纳,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对学生更高层次的引领上。在这种思考的基础上,本人对本单元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为主题的课程开发与整合:课例2: 主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课时:教师讲授“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关于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概念;2.百家争鸣的表现;3.百家争鸣的作用与性质
二、百家代表及主要思想
三、百家思想的主要影响
四、探讨:百家思想的对比与时代的呼应
第二课时:学生自学“孔子与老子、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进步思潮”的基本史实
1.孔子与老子;2.独尊儒术;3.宋明理学;3.宋明理学
第三课时:儒家思想在各个时期地位的变迁及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被冷落;2.秦朝时期:遭压制;3.西汉时期:享“独尊”;
4.宋明时期:新高度;5.明清时期:批判与继承;6.维新变法时期:穿“西装”;
7.新文化运动:受抨击;8.文革期间:被批判;9.改革开放以后:以德治国
第四课时:主流思想的更迭与时代变迁
一、黄老之学
1.黄老之学兴起的背景;2.黄老之学的作用;3.黄老之学的兴衰与时代变迁
二、儒学独尊
1.独尊儒术的背景;2.独尊儒术的作用;3.时代的需求与儒学的更新
三、宋明理学
1.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2.宋明理学的作用;3.现实的挑战与儒学的再更新
四、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兴起的背景;2.有限的作用;3.新时代下的新发展
第五课时:生活中的百家思想
1.生活中的儒家思想;2.生活中的道家思想;3.生活中的法家思想;4.生活中的佛教思想;5.生活中的其他思想;6.百家思想的精华与糟粕
不难发现,相同的课时,不同的教学设计所突出的重点是不尽相同的。主题教学思路下的设计同样注重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把握,但又不满足于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把握,而是在注重基本史实的同时突出了儒家思想在各个时期地位的变迁及原因、主流思想的更迭与时代变迁、生活中的百家思想,即充分挖掘了思想于当时的时代、思想于今天、思想于个人的积极影响。和之前相比,整合之后更易于实现新课改“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及“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的课改精神,更有利于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也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利于促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三、对主题教学的思考
国内,人们对历史主题教学的探索还非常有限,本人在主题教学方面的探索也刚起步不久,关于主题教学的开展与实施,本人有以下几个思考:
首先,主题教学的主题选择应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导。新课改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评价理念,这势必会影响到高考命题理念和方面的改变,主题命题就是其中之一。如必修3就出现了以下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等主题,方向明确,表述清晰,针对性强,可以有效地指导我们选择教学主题。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不仅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和评价理念,而且明确了问题考察的方向。如2005年考纲在考到百家争鸣时的表述是“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表面上看考点很明确,实际这样的表述是含糊不清的,因为我们不知道百家争鸣究竟要考什么,原因?过程?学说?影响?在今天的意义?对世界的贡献?所有这些都和百家争鸣有关。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表述则非常清楚:“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意义。”这就告诉我们,考察“百家争鸣”时重点会考察百家争鸣的意义。这样,会让我们的备考复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其次,主题教学的内容选择应以主题为圆心、以教材内容为参照。主题教学的主题一般以一个核心知识点为圆心向外拓展,往往会涉及到比较多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内容时要以教材内容作为参考,而不宜没有依据盲目扩展。如“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主题,我们还可以找到更多相关的知识点,比如同时期西方的人文精神的起源,比如性质相似的思想解放运动等等,我们可以把古今中外所有和思想有关的知识全部囊括进去,但是内容太多、牵连太广,不仅不利于我们教学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主题教学的内容选择应以主题为圆心、以教材内容为参照,理清主题思路,选择关键知识,构建以教学主题为核心的知识体系。
第三,主题教学的知识整合与开发应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相吻合。不管多么高明多么先进的知识整合,都必须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才易于为学生接受,才易于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主题教学的知识整合与开发必须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相吻合。
关键词:历史课堂;主题教学;教材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044-002
近年来,各地纷纷进行课程改革,随之各地的高考命题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学习领域式的主题命题。以笔者所在的广东省历史高考试题为例,现有考试模式下,历史科由X科变成文科综合中的一科,题量也由之前的“25(选择题) 6(非选择题)”减少到现在的“12(选择题) 2(非选择题)”,题量大幅减少直接导致了广度与深度、信度与效度、难度与区分度、专题史与通史、基础知识与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决定了每一个历史试题都很重要,非选择题更加重要,不仅分值大(两个题共计52分),而且责任大——每个题目都需要囊括较多的知识点,每个题目都需要承载更多的评价功能。因此,广东历史试题近年来明显呈现出学习领域式的主题命题,贯通古今、联系中外,2010年的主题有“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的关系”,2011年的主题有“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与变革”,2012年的主题有“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变迁”,“词语和概念的变化为历史探究提供的重要信息”等等。
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要做到既体现新课改精神,又培养学生高考应考能力,真正实现以学科教育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的教育目的,实行主题教学就显得重要而且必要。本文就以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为例,以主题教学前后教学设计的对比为载体,谈谈本人在教学中所进行的主题教学的探索。
一、主题教学前:以教材内容为标准的教学思路
实行主题教学前,我们通常采用的是以教材内容为标准、以课时为单位、以落实教材知识点为落脚点的教学思路。以岳麓版必修3第二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例,本阶段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课例1: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 百家争鸣的背景
经济;政治;阶级;根本;百家争鸣的含义
二、 百家争鸣的表现
(一)儒家:1.孟子 ; 2.荀子;(二)墨家;(三)道家;(四)法家;(五)兵家
三、 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这种教学设计的特点是不用对教材进行重新加工,而是紧密依靠教材,体例完备、知识点全面、线索清晰,重点落在知识的传授,虽然有价值观的培养和学生问题比较能力的培养,但是所占比重非常有限,与现实的联系和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也不太有针对性。
认真钻研课标,不难发现这种设计方式与课标的要求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如本节课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课标对知识的要求仅仅是“知道诸子百家”,重点则在“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而整个历史课改的总体目标之一是“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百家争鸣中儒家的重民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无不显示了“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主义情怀;而儒家的积极入世、法家的为现实需要服务、墨家的关注弱小勇于承担,则无不显示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魅力,如果这种更具有现实意义与教育意义的资源得不到重视和挖掘,无疑是对新课改精神把握的不到位和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负责。正是出于以上思考,本人在历史教学中大胆地对主题教学进行了探索。
二、主题开发——以主题为单元、以课改精神为指导的教材整合
历史教学主题的开发不是盲目的脱离历史教材,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以核心知识点(主题)为切入点,对历史教材进行有效整合的主题开发思路。仍旧以岳麓版必修3的第一单元为例,以单元为单位,按照主题教学的思路来整合教材:
教材第一单元以“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为主题设置了6课:
第1课 孔子与老子;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第4课 宋明理学;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而课标的对应要求是: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可见,在主题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第1-5课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为主题组织教学,而把第6课纳入第二个主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主题中,对“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把握应该是掌握百家争鸣、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进步思潮的基本史实,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脉络,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则应该是认识思想在社会转型中的指导意义和对中国人人格、个性形成的积极、消极影响。在这5课中,内容比较多、比较复杂的是百家争鸣,教师可以以百家争鸣为突破口,让学生理解文化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其他课程的基本内容则发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归纳,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对学生更高层次的引领上。在这种思考的基础上,本人对本单元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为主题的课程开发与整合:课例2: 主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课时:教师讲授“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关于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概念;2.百家争鸣的表现;3.百家争鸣的作用与性质
二、百家代表及主要思想
三、百家思想的主要影响
四、探讨:百家思想的对比与时代的呼应
第二课时:学生自学“孔子与老子、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进步思潮”的基本史实
1.孔子与老子;2.独尊儒术;3.宋明理学;3.宋明理学
第三课时:儒家思想在各个时期地位的变迁及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被冷落;2.秦朝时期:遭压制;3.西汉时期:享“独尊”;
4.宋明时期:新高度;5.明清时期:批判与继承;6.维新变法时期:穿“西装”;
7.新文化运动:受抨击;8.文革期间:被批判;9.改革开放以后:以德治国
第四课时:主流思想的更迭与时代变迁
一、黄老之学
1.黄老之学兴起的背景;2.黄老之学的作用;3.黄老之学的兴衰与时代变迁
二、儒学独尊
1.独尊儒术的背景;2.独尊儒术的作用;3.时代的需求与儒学的更新
三、宋明理学
1.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2.宋明理学的作用;3.现实的挑战与儒学的再更新
四、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兴起的背景;2.有限的作用;3.新时代下的新发展
第五课时:生活中的百家思想
1.生活中的儒家思想;2.生活中的道家思想;3.生活中的法家思想;4.生活中的佛教思想;5.生活中的其他思想;6.百家思想的精华与糟粕
不难发现,相同的课时,不同的教学设计所突出的重点是不尽相同的。主题教学思路下的设计同样注重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把握,但又不满足于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把握,而是在注重基本史实的同时突出了儒家思想在各个时期地位的变迁及原因、主流思想的更迭与时代变迁、生活中的百家思想,即充分挖掘了思想于当时的时代、思想于今天、思想于个人的积极影响。和之前相比,整合之后更易于实现新课改“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及“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的课改精神,更有利于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也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利于促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三、对主题教学的思考
国内,人们对历史主题教学的探索还非常有限,本人在主题教学方面的探索也刚起步不久,关于主题教学的开展与实施,本人有以下几个思考:
首先,主题教学的主题选择应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指导。新课改提出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评价理念,这势必会影响到高考命题理念和方面的改变,主题命题就是其中之一。如必修3就出现了以下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等主题,方向明确,表述清晰,针对性强,可以有效地指导我们选择教学主题。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不仅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和评价理念,而且明确了问题考察的方向。如2005年考纲在考到百家争鸣时的表述是“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表面上看考点很明确,实际这样的表述是含糊不清的,因为我们不知道百家争鸣究竟要考什么,原因?过程?学说?影响?在今天的意义?对世界的贡献?所有这些都和百家争鸣有关。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表述则非常清楚:“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意义。”这就告诉我们,考察“百家争鸣”时重点会考察百家争鸣的意义。这样,会让我们的备考复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其次,主题教学的内容选择应以主题为圆心、以教材内容为参照。主题教学的主题一般以一个核心知识点为圆心向外拓展,往往会涉及到比较多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内容时要以教材内容作为参考,而不宜没有依据盲目扩展。如“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主题,我们还可以找到更多相关的知识点,比如同时期西方的人文精神的起源,比如性质相似的思想解放运动等等,我们可以把古今中外所有和思想有关的知识全部囊括进去,但是内容太多、牵连太广,不仅不利于我们教学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主题教学的内容选择应以主题为圆心、以教材内容为参照,理清主题思路,选择关键知识,构建以教学主题为核心的知识体系。
第三,主题教学的知识整合与开发应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相吻合。不管多么高明多么先进的知识整合,都必须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才易于为学生接受,才易于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主题教学的知识整合与开发必须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