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人们身心上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随着后疫情时期的到来,如何恢复人们的身心健康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康复景观对于恢复人们健康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文首先分析康复景观的发展及概念,然后结合新冠肺炎疫情背景,明确指出康复景观的作用及其必要性,最后结合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设计元素,提炼其中的精髓,提出符合实际的康复景观设计。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疫情;康复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1-00-02
1 康复景观概念与发展
1.1 康复景观概念
康复景观是与康复、治疗相关的一种景观类型。“康复”指综合协调地应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治疗措施,以减轻受到创伤人群的身体、心灵和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使其能够得到整体的康复[1]。“景观”是指一定区域内反映这片区域空间和物质的综合体,是一种整体的景象和视觉效果,而非单纯的花园、绿地等。当康复与景观相结合时,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概念[2]。
1.2 康复景观发展综述
西方康复景观设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趋于成熟,而我国康复景观还是一块新兴领域[3]。社会进步使得人们对健康的关注重点从身体健康转变到心理健康和精神状态,因此,与过去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中将人与园林联系不同,现代康复景观重点在于“人”本身,即满足人生理上、心理上的需求[4]。康复景观通过对空间、小品等要素的合理设计,对患者的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康复景观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它不仅适用于患病人群,对亚健康人群和健康的人群同样适用。对于不健康的人群,康复景观可以起到一定的治愈疗养功能,而亚健康和健康的人群同样可以在康复景观中放松身心、调整精神状态、愉悦怡情,即康复景观具有普遍的适应性[5]。
2 后疫情时期的康复景观设计
2.1 后疫情时期的现状及建造康复景观的必要性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依旧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新发展方式解决自身发展难题,有效应对外部挑战[6]。
优秀的康复景观设计能为人们提供自由活动的场地,使人身心愉悦,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关调查表明,人在自然环境中比处在嘈杂环境中更易疏解压力[7]。康复景观设计可以通过改善人们的精神及心理状态,减轻焦虑,一定程度上减少疫情对大众造成的心理创伤,在帮助大众恢复心理健康、树立重建生活的信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8]。
从社会层面看,处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很多企业不能准时复工,这加重了企业的经济负担。从个人层面看,因外出及社交次数减少等产生心理疾病的人比比皆是[9]。总而言之,疫情的暴发无论是对我国经济还是大众心理都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人们急需一个可以放松身心的场所以减少对疫情的关注,满足自身恢复身心健康的需求[10],由此,建造一个康复景观花园就显得尤为重要[11]。
2.2 后疫情时期建造康复景观的特殊性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与其他灾害不同,应对方法也不同。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其具有传染性强、易感人群广、传播途径多等显著特征[12]。老人和儿童是最容易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两类特殊人群,据有关报道,人的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同时死亡率也越高[13]。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种渠道的真假难辨的消息使很多独居老人产生巨大的封闭感及恐慌感,普遍出现失眠抑郁等症状[14]。对于儿童来说,受影响最严重的当数高风险地区的儿童,部分儿童的父母是一线医护人员或管理人员,他们长时间与父母分离,在面对熟悉的亲人患病甚至死亡等情况时[15],由于无法进行自我排解,常出现过度不安和恐惧等现象,而这种压力带来的影响即使在疫情结束后也会持续一段时间。
综上可知,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具有特殊性,给人们生活健康带来很大影响。要治疗人们因疫情产生的一系列心理疾病,建造康复景观无疑是最佳的选择[16]。
3 融入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要素的康复景观
3.1 空间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方法和原则自古以来就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意境,其本质便是回归自然,其精神上向往自然生态,这与康复景观的原始设计理念完美契合[17]。因此,古典园林具体设计方案的空间设计可被用于康复景观设计中,使景致不再平铺直叙,促进患者心境的向善变化。[18]
3.1.1 柳暗花明之开场郁闭
古典园林多为私家园林,要想在小空间内做出层次更迭的变化,便要巧用开场郁闭之计[19]。拙政园的半亭连接中部和西部,额匾为“别有洞天”,意味穿过这亭后的门洞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新世界(如图1所示)。[20]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在康复景观设计中也需汲取欲扬先抑的设计手法。在后疫情时期,许多心理疾病患者认为眼前的困难局面难以突破,而通过开场郁闭的景观设计,能让他们亲身体会心境如景致一般,豁然開朗[21]。另外,考虑到老人这一特殊人群,适当郁闭的空间可给老人提供一个私密且安静的场地[22]。
3.1.2 曲折蜿蜒之回廊设置
中国人含蓄婉约的性格被完美地融入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中,其空间设计妙在曲径通幽、欲露先藏、移步换景,营造出极富层次感的空间组织[23]。钱溪梅所著《履园丛话》一书中所述:“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为佳构。”[24]古典园林中曲折元素的设置以小沧浪水院中的小飞虹水廊为典型代表(如图2所示)。康复景观设计中的水景配置可以回廊为建筑之间的连接,廊的设置不仅意味着空间曲折,还有引导人流的作用[25]。游廊曲折回环,一步一景,能让人看到不可穷尽之景,从而舒缓心理抑郁,缓解焦虑情绪[26]。 (图片来源:网络)
3.2 细节设计
细节设计包括植物配置、叠山理水等。植物配置通过植物颜色的和谐搭配[27]、各类形状的修剪、馥郁芳香的气味等分别唤醒患者迟钝的视觉、嗅觉等感知[28],通过造型各异的石景堆叠、动静水景的淌淌流水吸引患者目光和兴趣的同时进一步唤醒听觉感知[29]。细节设计主要是在大环境空间设计的基础上唤醒人们的五感,使人们全身心沉浸在景致中,达到美景疗愈的康复作用[30]。
4 结语
在后疫情时期,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与环境、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康复景观设计的发展迫在眉睫。本文从景观康复设计的概念谈起,分析经典康复花园案例,再分析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从而揭示后疫情时期康复景观设计的特殊性和必要性,最后从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亮点出发,重点阐述设计要点,希望有关设计概念能慢慢成为现实,为中国目前空白较多的康复景观设计领域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姚靖,牟江.基于需求层次论浅析康复景观的发展变迁[J].现代园艺,2016(4):100.
[2] 王子豪,刘力维.江南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分析——以扬州片石山房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6):85-86.
[3] 吴逸,叶洁楠.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在当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常州市人民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81-82.
[4] 黄建洪.后疫情时代的城市韧性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4):37-39.
[5] 王卓彦.新冠肺炎疫情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因素[J].心理学进展,2020(6):379-384.
[6] 成明,熊瑶.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研究——以占川河改造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101-102.
[7] 季建乐,包梦菲,张青萍.基于JCI标准的医疗场所景观设计——以“归巢”老人康复中心为例[J].园林,2019(10):66-71.
[8] 李泽正,孔德金,王夕倩.景观植物配置中的感知体验[J].大众文艺,2019(19):76-77.
[9] 张晓晶,吴冬蕾.景观都市主义视角下城市边缘区域景观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8-79.
[10] 石宇琳,曹磊.城市景观设计中地域性元素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6-77.
[11] 李思琪,吴曼.孤独症儿童康复花园设计研究——以埃文斯康复花园为例[J].艺术科技,2020(7):34-37.
[12] 刘佳,熊瑶.声景在医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20(10):111-114.
[13] 张知祺,吴曼.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和人文性研究——以镇江金山湖湿地公园为例[J].艺术科技,2020(19):115-118.
[14] 陈庆瑜.基于失智老人需求的康养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21):155-156.
[15] 姚淑婉,缪菁.新医学模式医疗环境景观优化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22):176-177.
[16] 朱彤,叶洁楠.基于康复理念的居住区适老性景观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9(15):84-85.
[17] 李欣,王夕倩,钱丽红.现代化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植物造景美学[J].艺海,2020(5):88-89.
[18] 甘颖,于娜.肢体残障人群的居住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6):109-111.
[19] 郝鸿睿,管雪松.新形势下“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设计领域的影响[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08):14-15.
[20] 庄佳.重塑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浅谈丹麦哥本哈根公共空间衰退与复兴[J].艺海,2020(07):134-135.
[21] 丁振兴,叶洁楠.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中的集成应用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20(6):89-90.
[22] 赵哲,黄维彦.基于地域文化的书屋空间环境设计——南京老城南旧屋改造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101-102,116.
[23] 高睿彤,王夕倩.基于色彩景观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以东莞万科中天城市花园儿童“活力谷”景观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4-95.
[24]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29.
[25] 姜琳,房华.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设计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4-75.
[26] 傅瑶,缪玲.感知觉视角下的旅居式养老社区室内设计[J].艺术科技,2020(8):33-36.
[27] 马桦,回钰. STEAM教育在景区规划中的整合应用——以福州赤壁森林生态风景区为例[J].艺术科技,2020(11):27-30.
[28] 梁秋华,叶洁楠.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策略——以南京市为例[J].艺术科技,2020(17):1103-106.
[29] 章煦宸,仲烨,戚飞.浅谈微民宿空间中的情感化设计[J].艺术科技,2020(19):54-57.
[30] 韩薛.浅谈造园的艺术美——以潘安湖湿地公园为例[J].艺术科技,2020(21):191-192.
作者简介:张清雅(2000—),女,江苏镇江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
彭恬怡(2000—),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
黄滢(1980—),女,山东济宁人,博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城乡规划设计。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南京林业大学2020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后疫情时代的康复景观设计”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NFUSPITP0877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疫情;康复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1-00-02
1 康复景观概念与发展
1.1 康复景观概念
康复景观是与康复、治疗相关的一种景观类型。“康复”指综合协调地应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治疗措施,以减轻受到创伤人群的身体、心灵和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使其能够得到整体的康复[1]。“景观”是指一定区域内反映这片区域空间和物质的综合体,是一种整体的景象和视觉效果,而非单纯的花园、绿地等。当康复与景观相结合时,就形成了一种新的概念[2]。
1.2 康复景观发展综述
西方康复景观设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趋于成熟,而我国康复景观还是一块新兴领域[3]。社会进步使得人们对健康的关注重点从身体健康转变到心理健康和精神状态,因此,与过去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中将人与园林联系不同,现代康复景观重点在于“人”本身,即满足人生理上、心理上的需求[4]。康复景观通过对空间、小品等要素的合理设计,对患者的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康复景观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它不仅适用于患病人群,对亚健康人群和健康的人群同样适用。对于不健康的人群,康复景观可以起到一定的治愈疗养功能,而亚健康和健康的人群同样可以在康复景观中放松身心、调整精神状态、愉悦怡情,即康复景观具有普遍的适应性[5]。
2 后疫情时期的康复景观设计
2.1 后疫情时期的现状及建造康复景观的必要性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依旧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新发展方式解决自身发展难题,有效应对外部挑战[6]。
优秀的康复景观设计能为人们提供自由活动的场地,使人身心愉悦,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关调查表明,人在自然环境中比处在嘈杂环境中更易疏解压力[7]。康复景观设计可以通过改善人们的精神及心理状态,减轻焦虑,一定程度上减少疫情对大众造成的心理创伤,在帮助大众恢复心理健康、树立重建生活的信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8]。
从社会层面看,处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很多企业不能准时复工,这加重了企业的经济负担。从个人层面看,因外出及社交次数减少等产生心理疾病的人比比皆是[9]。总而言之,疫情的暴发无论是对我国经济还是大众心理都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人们急需一个可以放松身心的场所以减少对疫情的关注,满足自身恢复身心健康的需求[10],由此,建造一个康复景观花园就显得尤为重要[11]。
2.2 后疫情时期建造康复景观的特殊性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与其他灾害不同,应对方法也不同。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其具有传染性强、易感人群广、传播途径多等显著特征[12]。老人和儿童是最容易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两类特殊人群,据有关报道,人的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同时死亡率也越高[13]。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种渠道的真假难辨的消息使很多独居老人产生巨大的封闭感及恐慌感,普遍出现失眠抑郁等症状[14]。对于儿童来说,受影响最严重的当数高风险地区的儿童,部分儿童的父母是一线医护人员或管理人员,他们长时间与父母分离,在面对熟悉的亲人患病甚至死亡等情况时[15],由于无法进行自我排解,常出现过度不安和恐惧等现象,而这种压力带来的影响即使在疫情结束后也会持续一段时间。
综上可知,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具有特殊性,给人们生活健康带来很大影响。要治疗人们因疫情产生的一系列心理疾病,建造康复景观无疑是最佳的选择[16]。
3 融入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要素的康复景观
3.1 空间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方法和原则自古以来就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意境,其本质便是回归自然,其精神上向往自然生态,这与康复景观的原始设计理念完美契合[17]。因此,古典园林具体设计方案的空间设计可被用于康复景观设计中,使景致不再平铺直叙,促进患者心境的向善变化。[18]
3.1.1 柳暗花明之开场郁闭
古典园林多为私家园林,要想在小空间内做出层次更迭的变化,便要巧用开场郁闭之计[19]。拙政园的半亭连接中部和西部,额匾为“别有洞天”,意味穿过这亭后的门洞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新世界(如图1所示)。[20]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在康复景观设计中也需汲取欲扬先抑的设计手法。在后疫情时期,许多心理疾病患者认为眼前的困难局面难以突破,而通过开场郁闭的景观设计,能让他们亲身体会心境如景致一般,豁然開朗[21]。另外,考虑到老人这一特殊人群,适当郁闭的空间可给老人提供一个私密且安静的场地[22]。
3.1.2 曲折蜿蜒之回廊设置
中国人含蓄婉约的性格被完美地融入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中,其空间设计妙在曲径通幽、欲露先藏、移步换景,营造出极富层次感的空间组织[23]。钱溪梅所著《履园丛话》一书中所述:“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为佳构。”[24]古典园林中曲折元素的设置以小沧浪水院中的小飞虹水廊为典型代表(如图2所示)。康复景观设计中的水景配置可以回廊为建筑之间的连接,廊的设置不仅意味着空间曲折,还有引导人流的作用[25]。游廊曲折回环,一步一景,能让人看到不可穷尽之景,从而舒缓心理抑郁,缓解焦虑情绪[26]。 (图片来源:网络)
3.2 细节设计
细节设计包括植物配置、叠山理水等。植物配置通过植物颜色的和谐搭配[27]、各类形状的修剪、馥郁芳香的气味等分别唤醒患者迟钝的视觉、嗅觉等感知[28],通过造型各异的石景堆叠、动静水景的淌淌流水吸引患者目光和兴趣的同时进一步唤醒听觉感知[29]。细节设计主要是在大环境空间设计的基础上唤醒人们的五感,使人们全身心沉浸在景致中,达到美景疗愈的康复作用[30]。
4 结语
在后疫情时期,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与环境、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康复景观设计的发展迫在眉睫。本文从景观康复设计的概念谈起,分析经典康复花园案例,再分析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从而揭示后疫情时期康复景观设计的特殊性和必要性,最后从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亮点出发,重点阐述设计要点,希望有关设计概念能慢慢成为现实,为中国目前空白较多的康复景观设计领域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姚靖,牟江.基于需求层次论浅析康复景观的发展变迁[J].现代园艺,2016(4):100.
[2] 王子豪,刘力维.江南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分析——以扬州片石山房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6):85-86.
[3] 吴逸,叶洁楠.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在当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常州市人民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81-82.
[4] 黄建洪.后疫情时代的城市韧性构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4):37-39.
[5] 王卓彦.新冠肺炎疫情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因素[J].心理学进展,2020(6):379-384.
[6] 成明,熊瑶.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研究——以占川河改造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101-102.
[7] 季建乐,包梦菲,张青萍.基于JCI标准的医疗场所景观设计——以“归巢”老人康复中心为例[J].园林,2019(10):66-71.
[8] 李泽正,孔德金,王夕倩.景观植物配置中的感知体验[J].大众文艺,2019(19):76-77.
[9] 张晓晶,吴冬蕾.景观都市主义视角下城市边缘区域景观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8-79.
[10] 石宇琳,曹磊.城市景观设计中地域性元素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6-77.
[11] 李思琪,吴曼.孤独症儿童康复花园设计研究——以埃文斯康复花园为例[J].艺术科技,2020(7):34-37.
[12] 刘佳,熊瑶.声景在医疗景观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20(10):111-114.
[13] 张知祺,吴曼.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和人文性研究——以镇江金山湖湿地公园为例[J].艺术科技,2020(19):115-118.
[14] 陈庆瑜.基于失智老人需求的康养景观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21):155-156.
[15] 姚淑婉,缪菁.新医学模式医疗环境景观优化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22):176-177.
[16] 朱彤,叶洁楠.基于康复理念的居住区适老性景观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9(15):84-85.
[17] 李欣,王夕倩,钱丽红.现代化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植物造景美学[J].艺海,2020(5):88-89.
[18] 甘颖,于娜.肢体残障人群的居住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0(06):109-111.
[19] 郝鸿睿,管雪松.新形势下“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设计领域的影响[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08):14-15.
[20] 庄佳.重塑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浅谈丹麦哥本哈根公共空间衰退与复兴[J].艺海,2020(07):134-135.
[21] 丁振兴,叶洁楠.绿化技术在生态建筑中的集成应用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20(6):89-90.
[22] 赵哲,黄维彦.基于地域文化的书屋空间环境设计——南京老城南旧屋改造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101-102,116.
[23] 高睿彤,王夕倩.基于色彩景观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以东莞万科中天城市花园儿童“活力谷”景观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4-95.
[24]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29.
[25] 姜琳,房华.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设计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4-75.
[26] 傅瑶,缪玲.感知觉视角下的旅居式养老社区室内设计[J].艺术科技,2020(8):33-36.
[27] 马桦,回钰. STEAM教育在景区规划中的整合应用——以福州赤壁森林生态风景区为例[J].艺术科技,2020(11):27-30.
[28] 梁秋华,叶洁楠.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策略——以南京市为例[J].艺术科技,2020(17):1103-106.
[29] 章煦宸,仲烨,戚飞.浅谈微民宿空间中的情感化设计[J].艺术科技,2020(19):54-57.
[30] 韩薛.浅谈造园的艺术美——以潘安湖湿地公园为例[J].艺术科技,2020(21):191-192.
作者简介:张清雅(2000—),女,江苏镇江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
彭恬怡(2000—),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
黄滢(1980—),女,山东济宁人,博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城乡规划设计。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南京林业大学2020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后疫情时代的康复景观设计”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NFUSPITP0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