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课异构”最早在2007年就有人提出,从理论上来理解,就是指不同的老师针对相同的文本,面向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运用不同的策略进行的个性化教学。它是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逐步被广大教师接纳和采用的一种新的课例研究方式。“同”是基础,“异”是发展,通过“异构”,对比反思,在比较中发扬优点,摒弃不足,以达最佳教学效果。
从去年开始,在我市教育局的组织领导下,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同课异构”教研项目。下面,我想就曾经听评过的课例《蜗牛搬家》为依据,略谈一谈自己对“同课异构”这一课例研究形式的认识。
课例一:《蜗牛搬家》,执教者,八景中心小学教师。(过程一)教师活动:猜谜导入新课。提问:对蜗牛你还有哪些了解?学生活动:揭迷底,长得像田螺……胆小……住在树上……教学意图:从学生的已知经验入手,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过程二)教师活动:出示课件,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绘蜗牛、蜻蜓、螳螂的家词语。学生活动:自读第一、二自然段,发言:蜗牛的家“光秃秃”的,蜻蜓、螳螂的家有青草。教学意图: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进一步激发其探求新知的欲望。(过程三)教师活动:提问:①蜗牛最终搬家了吗?为什么?②如果你是蜗牛,你会怎么做?学生活动:自读第三、四、五、六自然段,思考发言。①没有搬。因为它怕晒,怕风沙,怕路滑……②我不怕晒……我要克服困难搬家。教学意图:熟悉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理解能力,启发学生思维。(过程四)教师活动:延伸课堂,与一年级所学课文《蜘蛛织网》对比,蜗牛与蜘蛛的区别在哪里?学生活动:回忆《蜘蛛织网》。回答:蜗牛怕困难,蜘蛛不怕,所以蜘蛛成功了。教学意图: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课例二:《蜗牛搬家》,执教者,高安六小教师。(过程一)教师活动:猜谜导入新课。教学意图:从学生的已知经验入手,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过程二)教师活动:范读课文,提出要求:①对照课文,找出新鲜和不理解的词语。②板书词语,要求学生造句。学生活动:熟读词语,理解词语,造句(略)。教学意图:积累词语,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过程三)教师活动:提问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蜗牛搬家的故事,蜗牛最终搬家了吗?学生活动:自由读课文,找相关句子回答。教学意图:熟悉课文内容。(过程四)教师活动:①提问:蜗牛想不想搬家?②出示课件图片。学生活动:生回答:①想搬。②蜗牛家不好,光秃秃的,蜻蜓螳螂家很漂亮。③学生用“有……有……还有……”说一段话。教学意图:进一步熟悉课文,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过程五)教师活动: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板书题旨。学生活动:回答:要克服困难,才能成功……教学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教育。
从以上两个课例中,我们能清楚的感受到,两位教师在面对相同教学内容时的不同处理,包括课堂内容、结构、重点难点的把握等方面都各有理解与侧重。两堂课在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时也各有千秋,课例一中,老师侧重于启迪学生思维,更多关注到了学生情感态度;课例二中,教师更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及基本技能的训练,两堂课真正体现了“同课异构”的价值所在。
新课程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提倡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课异构”的课例研究形式,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同时,它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教师们交流彼此的经验,通过对比研究,反观得失,在比较中促反思,在反思中求进步,构建了高效课堂。可以说,“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构筑了符合新课标理论体系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实现了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合一,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双赢。
从去年开始,在我市教育局的组织领导下,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同课异构”教研项目。下面,我想就曾经听评过的课例《蜗牛搬家》为依据,略谈一谈自己对“同课异构”这一课例研究形式的认识。
课例一:《蜗牛搬家》,执教者,八景中心小学教师。(过程一)教师活动:猜谜导入新课。提问:对蜗牛你还有哪些了解?学生活动:揭迷底,长得像田螺……胆小……住在树上……教学意图:从学生的已知经验入手,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过程二)教师活动:出示课件,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绘蜗牛、蜻蜓、螳螂的家词语。学生活动:自读第一、二自然段,发言:蜗牛的家“光秃秃”的,蜻蜓、螳螂的家有青草。教学意图: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进一步激发其探求新知的欲望。(过程三)教师活动:提问:①蜗牛最终搬家了吗?为什么?②如果你是蜗牛,你会怎么做?学生活动:自读第三、四、五、六自然段,思考发言。①没有搬。因为它怕晒,怕风沙,怕路滑……②我不怕晒……我要克服困难搬家。教学意图:熟悉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理解能力,启发学生思维。(过程四)教师活动:延伸课堂,与一年级所学课文《蜘蛛织网》对比,蜗牛与蜘蛛的区别在哪里?学生活动:回忆《蜘蛛织网》。回答:蜗牛怕困难,蜘蛛不怕,所以蜘蛛成功了。教学意图: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课例二:《蜗牛搬家》,执教者,高安六小教师。(过程一)教师活动:猜谜导入新课。教学意图:从学生的已知经验入手,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过程二)教师活动:范读课文,提出要求:①对照课文,找出新鲜和不理解的词语。②板书词语,要求学生造句。学生活动:熟读词语,理解词语,造句(略)。教学意图:积累词语,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过程三)教师活动:提问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蜗牛搬家的故事,蜗牛最终搬家了吗?学生活动:自由读课文,找相关句子回答。教学意图:熟悉课文内容。(过程四)教师活动:①提问:蜗牛想不想搬家?②出示课件图片。学生活动:生回答:①想搬。②蜗牛家不好,光秃秃的,蜻蜓螳螂家很漂亮。③学生用“有……有……还有……”说一段话。教学意图:进一步熟悉课文,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过程五)教师活动: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板书题旨。学生活动:回答:要克服困难,才能成功……教学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教育。
从以上两个课例中,我们能清楚的感受到,两位教师在面对相同教学内容时的不同处理,包括课堂内容、结构、重点难点的把握等方面都各有理解与侧重。两堂课在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时也各有千秋,课例一中,老师侧重于启迪学生思维,更多关注到了学生情感态度;课例二中,教师更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及基本技能的训练,两堂课真正体现了“同课异构”的价值所在。
新课程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提倡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课异构”的课例研究形式,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同时,它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教师们交流彼此的经验,通过对比研究,反观得失,在比较中促反思,在反思中求进步,构建了高效课堂。可以说,“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构筑了符合新课标理论体系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实现了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合一,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