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我的画册《早晚》在2002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获得“阿尔卡特中国优秀摄影画册”三等奖,尤其是2005年6月我送展的《慌神的都市》、《呓语》、《阻挡》、《早晚》又获得韩国东江国际摄影节“最佳外国摄影师大奖”后,总有朋友问及那一张张特别效果的图片,是否这做或那样做出来的话题。
《早晚》是我近十年来长期拍摄中原庙会题材的一个组成部分。先前在使用传统相机拍摄这个主题时,很想拍摄得更深一些、更透一些,以更好地诠释庙会这一传承风俗文化现象中的个体对象。但总是隔膜厚重,浮在表层,仅小聪明地营造一些影像效果,很难令人满意。
2001年末,我拥有了一台刚进入中国市场的索尼DSC-F707数码相机,并运用其特有的红外夜视功能,在早晚光线极弱的状态下拍摄庙会,其画面效果一下子让我兴奋不已。面对一张张内心世界极度真实的人物形态——这不就是我多年来一直苦苦追寻的影像吗?
融身于庙会的众生大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物质与文化极其贫缺,依赖并祈求神灵给他们带来神音是众人一致的精神寄托。而这组照片通过新的技术表达形式,承载了庙会众人卑微无助的内心世界,同时将其心隅深处对神灵的虔诚与敬畏刻划表现得淋漓尽致。
索尼F707数码相机红外夜视功能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在极弱的光线下,甚至在全黑的情况下,绝不干扰对象地进行拍摄。
摄影前我们可先将拍摄模式调整至自动挡上,然后把相机顶部的功能键向右拨至NIGHTSHOT位置,再将菜单中的感光度调至自动识别(AUTO)位置,这样便可使用该功能进行拍摄了。这时F707可根据不同的现场光,自动在感光度ISO 100至ISO 2500之间设定。
用索尼F707的红外夜视功能所拍摄的影像有些偏绿,物体受光中心部分在弱光下呈淡彩色,而在全黑状态下呈白色。画面颗粒度随感光度的变化而变化。被拍物离镜头在两米左右时,画面中部会出现一束光亮,而被摄对象并没有光照的感觉,在特定光线环境中,避开了类似闪光灯的干扰。
拍摄前,我还将相机中的模拟快门声关闭,在互相交流沟通中所拍摄的人物影像,情感平和真诚。
使用红外夜视功能拍摄需考虑手持相机的稳定和景深受限问题。因为光线极弱,甚至全黑时,该机快门速度为1/8秒,同时,一旦使用该功能,其光圈值恒定为F2,随光线的变化仅限于快门速度变化。
由于红外夜视的缘故,画面会偏绿,我习惯在制片前通过电脑修图软件适当减绿。所有这些独有的画面特征,正好能凸现我面对特定题材所潜藏的情绪色彩。
《早晚》
《慌神的都市》
2004年,我拍摄了一组题为《慌神的都市》的图片,为较好地表现人与都市的某种疏离感,便尝试在白天使用红外夜视功能完成该专题。由于使用了红外拍摄功能,相机的最高快门速度仅为1/60秒,光圈值恒定为F2,白天的影像呈严重曝光过度。为校正这一现象,我采用了一种国产的红外滤色镜,这种镜片分三种型号,其红外光的波长分别不同,我一直采用中间型号进行拍摄。反差柔和,天空压暗,其画面效果别有一番意味。再加上常常在快门速度低和在运动中拍摄,较好地体现了我内心对这一主题内涵的理解。
自2001年拥有这架索尼F707数码相机以来的近四年中,我利用其独特的红外夜视功能尝试拍摄了大量的数字影像专题,如《早晚》、《呓语》、《慌神的都市》、《夜之灵》等等,新的技术手法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也让我找到了内心世界的出口。慌神的都市,慌神的红外……
《早晚》是我近十年来长期拍摄中原庙会题材的一个组成部分。先前在使用传统相机拍摄这个主题时,很想拍摄得更深一些、更透一些,以更好地诠释庙会这一传承风俗文化现象中的个体对象。但总是隔膜厚重,浮在表层,仅小聪明地营造一些影像效果,很难令人满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1年末,我拥有了一台刚进入中国市场的索尼DSC-F707数码相机,并运用其特有的红外夜视功能,在早晚光线极弱的状态下拍摄庙会,其画面效果一下子让我兴奋不已。面对一张张内心世界极度真实的人物形态——这不就是我多年来一直苦苦追寻的影像吗?
融身于庙会的众生大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物质与文化极其贫缺,依赖并祈求神灵给他们带来神音是众人一致的精神寄托。而这组照片通过新的技术表达形式,承载了庙会众人卑微无助的内心世界,同时将其心隅深处对神灵的虔诚与敬畏刻划表现得淋漓尽致。
索尼F707数码相机红外夜视功能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在极弱的光线下,甚至在全黑的情况下,绝不干扰对象地进行拍摄。
摄影前我们可先将拍摄模式调整至自动挡上,然后把相机顶部的功能键向右拨至NIGHTSHOT位置,再将菜单中的感光度调至自动识别(AUTO)位置,这样便可使用该功能进行拍摄了。这时F707可根据不同的现场光,自动在感光度ISO 100至ISO 2500之间设定。
用索尼F707的红外夜视功能所拍摄的影像有些偏绿,物体受光中心部分在弱光下呈淡彩色,而在全黑状态下呈白色。画面颗粒度随感光度的变化而变化。被拍物离镜头在两米左右时,画面中部会出现一束光亮,而被摄对象并没有光照的感觉,在特定光线环境中,避开了类似闪光灯的干扰。
拍摄前,我还将相机中的模拟快门声关闭,在互相交流沟通中所拍摄的人物影像,情感平和真诚。
使用红外夜视功能拍摄需考虑手持相机的稳定和景深受限问题。因为光线极弱,甚至全黑时,该机快门速度为1/8秒,同时,一旦使用该功能,其光圈值恒定为F2,随光线的变化仅限于快门速度变化。
由于红外夜视的缘故,画面会偏绿,我习惯在制片前通过电脑修图软件适当减绿。所有这些独有的画面特征,正好能凸现我面对特定题材所潜藏的情绪色彩。
《早晚》
《慌神的都市》
2004年,我拍摄了一组题为《慌神的都市》的图片,为较好地表现人与都市的某种疏离感,便尝试在白天使用红外夜视功能完成该专题。由于使用了红外拍摄功能,相机的最高快门速度仅为1/60秒,光圈值恒定为F2,白天的影像呈严重曝光过度。为校正这一现象,我采用了一种国产的红外滤色镜,这种镜片分三种型号,其红外光的波长分别不同,我一直采用中间型号进行拍摄。反差柔和,天空压暗,其画面效果别有一番意味。再加上常常在快门速度低和在运动中拍摄,较好地体现了我内心对这一主题内涵的理解。
自2001年拥有这架索尼F707数码相机以来的近四年中,我利用其独特的红外夜视功能尝试拍摄了大量的数字影像专题,如《早晚》、《呓语》、《慌神的都市》、《夜之灵》等等,新的技术手法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也让我找到了内心世界的出口。慌神的都市,慌神的红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