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1月3日,持续了一月有余的第六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在厦门落下帷幕。2020,一切都在“疫情”这个话题下艰难进行着,走过了12年的三影堂摄影奖因疫情原因暂时停办,给业界带来不小遗憾,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的重要构成部分—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实体展览也因疫情停办。难得的是,尽管众多国际艺术家缺席,但他们的精选作品近700件仍然漂洋过海来到厦门,开启已持续了六年的一城一展模式,给国内业界带来不少亮点和可供探讨的话题。
前沿:疫情之下的国际动态
8个单元、26场展览,来自中国、法国、比利时、新加坡、立陶宛、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87位艺术家以各自的視角、方式进行着个性化表达,展示了全球疫情之下不同国度艺术家的前沿动态。
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精选的6场展览中,来自“新浪潮”影展的作品承担了摄影季的主打海报形象。雷蒙德·考切提尔曾担任法国“新浪潮”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等人的片场摄影师,他拍摄的大量电影剧照,展现了新浪潮运动台前幕后对影像的大胆尝试。2020年是他诞辰100年,此次展览既是回顾也是致敬。
“无界影像”单元则展出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赴武汉团队为抗疫医护人员拍摄的肖像“见证”,此外还有艺术家陈文令的“每日一顶”、音乐人秦昊的“常客”、立陶宛摄影师塔达斯·卡兹的纪实叙事长篇“可预见的告别”。
“时代的洞察:日本写真的现在”展出了国内摄影人熟悉的、活跃于国际艺术舞台的日本女性摄影师川内伦子、片山真理、山城知佳子、志贺理江子的作品。
在地:关于影像记忆的思考
面向世界的同时,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也一直致力于推动在地摄影文化的发展,本届摄影季期间,祖籍福建的新加坡现代艺术先驱刘抗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福建老照片,以《回家》为名引发了观者对于影像记忆的思考—当私人相册走入公共视野时,唤起的不仅是个人或者整个社会的记忆,更加深了历史与当下在时空上的联通。
新增:“致敬大师”“中国律动”
本次摄影季新设了“致敬大师特别展览单元”,由今木策划的“共鸣:致敬”,呈现了十余幅希帕画廊和艺术家黄庆军、荣荣所收藏的罗伯特·弗兰克摄影原作。现场展示的影上书房所藏弗兰克不同版本的出版物,以及《中国摄影》《现代摄影》等刊物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弗兰克的介绍,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文献。
展览还集结了莫毅、韩磊、曾翰、骆丹、鸟头小组、姚瑶等13位中国摄影师的作品一同展示,分别在各自影像的时间感、秩序感、隐喻性等多方面体现了与弗兰克的呼应,以此向这位具有开创精神的摄影先驱致敬。
以展示中国当代摄影脉络与现状的“中国律动”版块,开启了摄影季与国内摄影高等艺术院校的合作,王宁德、刘立宏、敖国兴等艺术家为代表的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师生以“光的制图学”为名,展现了中国当代摄影在学院派这一体系下的实践以及所呈现出的多样化艺术形态。
获奖:徐晓晓、沈绮颖
本届提名展单元呈现了华伟成、蒋鹏奕、李舜、马海蛟、马良、蒲英玮、沈绮颖、孙瑞祥、徐晓晓、周裕隆10位摄影师的个展。这些摄影家从个体经验与现实思考出发,对身份认同、摄影与真实等话题进行探讨。备受关注的两个奖项就在这些摄影师中诞生。
少年时代移民至荷兰的徐晓晓,一直试图在本源和当下生活中寻找关于身份的平衡点,她以长城作为了解中国过去和现在的媒介,以诗意的作品关注和拍摄了长城沿线的百姓生活,把长城从相对固定的“中国符号”中解放出来。最终她凭借《饮马长城窟行》获得了“2020集美·阿尔勒优秀女性摄影师奖”。
报道摄影师沈绮颖以当代艺术摄影的方式创作的《流沙志》《保持沉默的大多数》,表达了她对国际现实、人类命运当下和未来的关注。她用既审美又具批判性的立场,去面对隐藏着深刻危机的现实,并以很强的视觉效果进行呈现,从而摘得“集美·阿尔勒发现奖”。2021年,她将受邀在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举办展览。
本届摄影季还集中呈现了艺术家导览、专家见面会、策展人对谈、工作坊等多元丰富的活动,引发受众的思考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