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人,有自己的行为意识,有自己的情感态度。班主任从主观上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很有帮助。本文从情感教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情感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在班级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策略,希望能够为班主任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关键词:情感教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一、情感教学提出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1.情感教学提出的背景
情感是指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态度做出的相应的行为反应,感情具有强烈性、紧张性、快感性和复杂性四种特性。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催化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情感教学立足于让学生愿学,着手于让学生乐学,最后让学生通过一些途径达到应有的水平。
2.情感教学的理论依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申在他的情感过滤假设中指出:情感因素可被看作是可调节的过滤器,它可以使语言输入自由通过或阻碍通过,而语言输入只有通过过滤器才能达到语言习得的机制并被大脑吸收。克拉申提出了“I+1”原理,其原理是在没有或极小心理障碍的情况下,而情感过滤又低,学生就会自然学会语言。情感过滤因素越小就越有利于语言的输入。情感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减少焦虑,多鼓励,少批评;对差生采取特殊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多交际;鼓励学生不要怕出错,克服羞怯心理,降低监察意识。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赞可夫的发展区理论认为,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情感的发展应走到教学的前头,为教学开路。反过来,情感又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情感教学的内涵及其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1.角色换位,尊重学生的情感
教与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如果在感情上接近学生,对学生“投之以桃”,学生就会在情感上“报之以李”。在班级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教师如果和学生进行角色换位,让学生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尝试对自己的班集体进行管理,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平視学生。教师在学识上必须居高临下,但在情感上不能居高临下,不能大讲师道尊严,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率先做好。教师的课堂用语要多用征求意见的语言,尽量委婉些。要具有情感性,具有人情味。
(2)尊重学生。在尊重学生的问题上,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被动的容器,应该经常反思教学行为,看看有没有无视学生的现象。比如,制定班规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是专权独大地做出规定;当学生违反了班规,没有和学生进行深入沟通,没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想法,就随意处罚。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利益,对学生的尊重就是对教师自己的尊重。
(3)要有耐心。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学生可能不会很快领悟教师的用意,常常东拉西扯绕弯子。这时教师要有耐心,不要轻易地改变学生的思路,要尽可能地点拨学生的思维。
(4)学会赏识。赏识学生就是承认学生的成功。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蹲下去看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立场实施自己的教育行为,要学会包容学生。特别是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应该认识到,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班主任要靠宽容学生的错误,摸清病因,科学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励学生敢于发言,使学生在安全、和谐的班级气氛中愉快地学习。
2.身体力行,唤起学生的情感
一个人的情感会影响他人的情感,而他人的情感反过来也会影响着个人的情感,这就是情感互动。在传统的教育中,不少教师忽视了自身情绪对于学生的影响,上课时表情冷漠,大大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有积极健康的情感。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我们要对工作充满激情,要热爱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学生的积极性反过来又会感染教师,并形成良性循环,对教学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发展认知,丰富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情感总是伴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发展,教育中情感的培养,应该以知识为基础。学生因学业进步而喜悦,因受到挫折而苦恼。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为学生的认知发展创造条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班主任应该在达到班级管理目标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发展学生个体的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班主任只有深入其中,知己知彼、尽情尽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赞可夫.教学论与生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情感教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一、情感教学提出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1.情感教学提出的背景
情感是指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态度做出的相应的行为反应,感情具有强烈性、紧张性、快感性和复杂性四种特性。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催化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情感教学立足于让学生愿学,着手于让学生乐学,最后让学生通过一些途径达到应有的水平。
2.情感教学的理论依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申在他的情感过滤假设中指出:情感因素可被看作是可调节的过滤器,它可以使语言输入自由通过或阻碍通过,而语言输入只有通过过滤器才能达到语言习得的机制并被大脑吸收。克拉申提出了“I+1”原理,其原理是在没有或极小心理障碍的情况下,而情感过滤又低,学生就会自然学会语言。情感过滤因素越小就越有利于语言的输入。情感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减少焦虑,多鼓励,少批评;对差生采取特殊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多交际;鼓励学生不要怕出错,克服羞怯心理,降低监察意识。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赞可夫的发展区理论认为,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情感的发展应走到教学的前头,为教学开路。反过来,情感又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情感教学的内涵及其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1.角色换位,尊重学生的情感
教与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如果在感情上接近学生,对学生“投之以桃”,学生就会在情感上“报之以李”。在班级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教师如果和学生进行角色换位,让学生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尝试对自己的班集体进行管理,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平視学生。教师在学识上必须居高临下,但在情感上不能居高临下,不能大讲师道尊严,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率先做好。教师的课堂用语要多用征求意见的语言,尽量委婉些。要具有情感性,具有人情味。
(2)尊重学生。在尊重学生的问题上,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被动的容器,应该经常反思教学行为,看看有没有无视学生的现象。比如,制定班规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是专权独大地做出规定;当学生违反了班规,没有和学生进行深入沟通,没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想法,就随意处罚。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利益,对学生的尊重就是对教师自己的尊重。
(3)要有耐心。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学生可能不会很快领悟教师的用意,常常东拉西扯绕弯子。这时教师要有耐心,不要轻易地改变学生的思路,要尽可能地点拨学生的思维。
(4)学会赏识。赏识学生就是承认学生的成功。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蹲下去看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立场实施自己的教育行为,要学会包容学生。特别是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应该认识到,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班主任要靠宽容学生的错误,摸清病因,科学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励学生敢于发言,使学生在安全、和谐的班级气氛中愉快地学习。
2.身体力行,唤起学生的情感
一个人的情感会影响他人的情感,而他人的情感反过来也会影响着个人的情感,这就是情感互动。在传统的教育中,不少教师忽视了自身情绪对于学生的影响,上课时表情冷漠,大大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有积极健康的情感。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我们要对工作充满激情,要热爱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学生的积极性反过来又会感染教师,并形成良性循环,对教学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发展认知,丰富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情感总是伴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发展,教育中情感的培养,应该以知识为基础。学生因学业进步而喜悦,因受到挫折而苦恼。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为学生的认知发展创造条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班主任应该在达到班级管理目标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发展学生个体的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班主任只有深入其中,知己知彼、尽情尽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赞可夫.教学论与生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