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诸如理念和思维认识问题、内容和课程设置问题、模式和教学方法问题、设施和教学手段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笔者从更新理念、提高认识,更新内容、优化课程,改进方法、强化技能,多元评价、提高能力等方面进行思考,旨在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强化学生技能水平。
1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已经开设多年了,多年来在职业学校领导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然而现在发现计算机专业学生越来越少,办学规模呈下降趋势。这与多年来计算机教学中传统的办学观念、过时的课程设置、陈旧的教学方法、落后的教学手段仍然较多呈现于现代教学过程中是分不开的,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教学手段之间形成极大的矛盾,降低了教学质量,制约着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1 理念和思维认识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成为生产建设的有较高技能的一线劳动者。然而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都重知识轻技能,把大量时间用在课堂教学上,用在理论传授上,用在教师讲解上,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如何加强学生技能训练没有足够清醒的认识。由于理念上的误区,使得学校在硬件设备投入、维护、更新以及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的革新上都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教学目标无法得到有效地实现,学生的技能水平得不到提高。如果说在职业教育刚起步那几年里由于没有职业学校办学经验、没有足够的办学经费而导致技能教学条件不足还可以理解,但现在职业教育办学多年了,已经到了由规模型向内涵型转变的时期。经过多年的积累,所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都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办学理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简化计算机课程理论知识教学,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培养技能型人才是所有学校每个领导、每个教师都应该有充分认识且付诸于行动的。
1.2 内容和课程设置问题
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没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所选用的教材也大都来自于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没有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身实际出发,按照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原有的知识基础编写适合中等职业学校自身的计算机专业教材。同时,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软件的更新和升级也越来越快,如Office、Windows等软件早已在社会上得到普及,但中等专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材中却没有及时得到补充和更新,从而无法把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造成教学内容与计算机知识的严重滞后。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由于计算机学科涉及的领域比较广,各学校都是安排的一些普及学科,如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装、Office办公软件、Photoshop图像处理等课程,每门课程由于时间紧,无论从理论还是技能,学生并没有做到深入学习和训练,无法将学生培养为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技能人才。
1.3 模式和教学方法问题
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绝大都数教师仍然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由于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使用,学生在计算机课程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严重影响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技能水平的提高。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从学生心里讲,绝大都数学生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心,学习热情高涨,但墨守成规、传统的教学方法和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让本来十分感兴趣的学生顿时感觉乏味和厌烦。
1.4 设施和教学手段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使得教学内容有效实施。然而当前不少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黑板教学,把原本在机房进行的计算机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操作等教学任务放在黑板上讲,必定会使计算机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起不到实际的应用价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个是学校教学设备硬件跟不上,學生实习的工位数达不到一人或二人一个工位,有些学校四人一个工位也难达到,更谈不上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另一个是进实习室上课需要进行前期大量的准备,而教师自身懒惰,不愿付出艰巨的准备时间而改在教室纸上谈兵,有些教室内虽然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总是不愿使用,致使昂贵的教学设备闲置甚至报废,造成国家财产的极大浪费。
2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策略
针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面对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改革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时期技能型人才已经迫在眉睫。
2.1 更新理念,提高认识
早在2005年江苏省教育厅就发布了《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该计划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其中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探索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如今已经进入“十二五”,因此,各学校领导、教师要适应时代要求,更新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措施,改革计算机课程教学和考试方法,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适合计算机教学、考核的新模式。在组织计算机教师对计算机行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的方法,遵循技能型、技术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着眼于学习者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建立适应计算机职业岗位所需的学习领域和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计算机课程体系。
2.2 更新内容,优化课程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和教材滞后问题,笔者认为学校应成立以计算机教师与行业专家为主体、各学科教师为辅助的课程改革工作团队,以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要求,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原有的知识为切入点,积极大胆、有步骤、有计划地稳步推进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时,要为学生规划好发展方向,如计算机网络方向、组装与维修方向、图像处理方向等,针对各发展方向设置相应的课程,做深入学习、研究和训练。同时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校本课程坚持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为模块的菜单式训练,要及时把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知识补充到校本课程中,让学生及时掌握最先进的计算机知识,缩小与社会的距离。
1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已经开设多年了,多年来在职业学校领导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然而现在发现计算机专业学生越来越少,办学规模呈下降趋势。这与多年来计算机教学中传统的办学观念、过时的课程设置、陈旧的教学方法、落后的教学手段仍然较多呈现于现代教学过程中是分不开的,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教学手段之间形成极大的矛盾,降低了教学质量,制约着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1 理念和思维认识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成为生产建设的有较高技能的一线劳动者。然而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都重知识轻技能,把大量时间用在课堂教学上,用在理论传授上,用在教师讲解上,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如何加强学生技能训练没有足够清醒的认识。由于理念上的误区,使得学校在硬件设备投入、维护、更新以及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的革新上都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教学目标无法得到有效地实现,学生的技能水平得不到提高。如果说在职业教育刚起步那几年里由于没有职业学校办学经验、没有足够的办学经费而导致技能教学条件不足还可以理解,但现在职业教育办学多年了,已经到了由规模型向内涵型转变的时期。经过多年的积累,所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都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办学理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简化计算机课程理论知识教学,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培养技能型人才是所有学校每个领导、每个教师都应该有充分认识且付诸于行动的。
1.2 内容和课程设置问题
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没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所选用的教材也大都来自于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没有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身实际出发,按照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原有的知识基础编写适合中等职业学校自身的计算机专业教材。同时,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软件的更新和升级也越来越快,如Office、Windows等软件早已在社会上得到普及,但中等专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材中却没有及时得到补充和更新,从而无法把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造成教学内容与计算机知识的严重滞后。另外在课程设置方面,由于计算机学科涉及的领域比较广,各学校都是安排的一些普及学科,如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装、Office办公软件、Photoshop图像处理等课程,每门课程由于时间紧,无论从理论还是技能,学生并没有做到深入学习和训练,无法将学生培养为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技能人才。
1.3 模式和教学方法问题
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绝大都数教师仍然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由于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使用,学生在计算机课程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严重影响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技能水平的提高。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从学生心里讲,绝大都数学生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心,学习热情高涨,但墨守成规、传统的教学方法和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让本来十分感兴趣的学生顿时感觉乏味和厌烦。
1.4 设施和教学手段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使得教学内容有效实施。然而当前不少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黑板教学,把原本在机房进行的计算机结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操作等教学任务放在黑板上讲,必定会使计算机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起不到实际的应用价值。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个是学校教学设备硬件跟不上,學生实习的工位数达不到一人或二人一个工位,有些学校四人一个工位也难达到,更谈不上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另一个是进实习室上课需要进行前期大量的准备,而教师自身懒惰,不愿付出艰巨的准备时间而改在教室纸上谈兵,有些教室内虽然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总是不愿使用,致使昂贵的教学设备闲置甚至报废,造成国家财产的极大浪费。
2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策略
针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面对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改革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时期技能型人才已经迫在眉睫。
2.1 更新理念,提高认识
早在2005年江苏省教育厅就发布了《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该计划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其中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探索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如今已经进入“十二五”,因此,各学校领导、教师要适应时代要求,更新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措施,改革计算机课程教学和考试方法,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适合计算机教学、考核的新模式。在组织计算机教师对计算机行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的方法,遵循技能型、技术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着眼于学习者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建立适应计算机职业岗位所需的学习领域和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计算机课程体系。
2.2 更新内容,优化课程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和教材滞后问题,笔者认为学校应成立以计算机教师与行业专家为主体、各学科教师为辅助的课程改革工作团队,以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要求,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原有的知识为切入点,积极大胆、有步骤、有计划地稳步推进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时,要为学生规划好发展方向,如计算机网络方向、组装与维修方向、图像处理方向等,针对各发展方向设置相应的课程,做深入学习、研究和训练。同时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校本课程坚持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为模块的菜单式训练,要及时把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知识补充到校本课程中,让学生及时掌握最先进的计算机知识,缩小与社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