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文学创意融入广告策划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安晚报》2011年4月推出的教育特刊《风起瑶海》、《五彩瑶海》、《创新瑶海》,是以“风雅颂”深度解读“瑶海教育现象”。这一组文学味十足的策划共计推出72个版,创收近5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本文以此为例,分析如何将文学创意融入广告策划。
  【关键词】广告策划 文学 创意
  我们走进了全新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渠道和取向,日趋个性化和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媒体的传播影响力,从整体上来说呈下降之势。回避无济于事,我们只有积极面对,寻找策略。
  在新闻媒体有限探索的潮流中,我们在2011年4月6日、4月28日、11月21日、2012年4月10日、4月24日,惊喜地发现五朵璀璨的浪花,这就是《新安晚报》推出的教育特刊:“风”篇——《风起瑶海》(共2辑),“雅”篇——《五彩瑶海》,“颂”篇——《创新瑶海》(共2辑)。这一组文学味十足的策划共计推出72个版,创收近5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是一股传播的春风,使人倍感希望在前。
  文字:崇尚华丽
  当前的广告写作崇尚质朴,但在这五期特刊里,笔者义无返顾地高扬起“崇尚华丽”的旗帜。在人们总将华丽与华而不实联系在一起时,我坚决捍卫华丽的尊严并努力为其正名。华丽,决不仅仅指词藻的繁丰、典故的迭用、引用的穿插、句式的多变。真正的华丽源于从容的儒雅性格、辩证的思维方式、厚重的文化底蕴、严谨的科学气质。我一直努力实践华丽的文风,并使自己的文字都刻上鲜明的华丽烙印。
  在《风起瑶海》的卷首语中,我写道:瑶海,教育的蓝海。这是一片深情的大海,它蕴藏了无数的梦想;这是一片浩瀚的大海,它诞生了无数的思想;这是一片激情的大海,它演绎百舸争流的传奇;这是一片创造的大海,教师永远向着新的目标扬帆前行。
  瑶海教研,海上生明月。他们可能是一群普通的教师,但他们的身上都流动着非凡的理想。为了一个心愿,他们可以捧出自己的风采;为了一个课题,他们可以以自己的青春作答;他们把自己的幸福注入家长的微笑,他们把自己的快乐融入孩子的成长!
  在明月升腾中,瑶海的教育思想在不断拔高;在明月升腾中,瑶海向合肥向安徽展示,充满自豪与骄傲的——瑶海力量!
  在《五彩瑶海》中,我写道:上善若水。瑶海区首届德育文化艺术节的水势,一泻而下;水声,一跃而上。虽是首届,但写满壮阔。滔滔瑶海,在德育的高度,挂一川瀑布——倾倒着千年万年的奔腾。
  在《创新瑶海》中,我写道:瑶海人热爱教育的不懈追求,引发其奔放不羁的激情;瑶海人渊深海阔的人文底蕴,铸就其勇立潮头的担当。
  创新,是瑶海教育的生活史,也是瑶海教育的思想史,是两者有力的交融。
  理念创新、文化创新、特色创新、教研创新、科技创新……瑶海的每一次呼啸,都让我们感受到时代前进的潮声,感知到教育新鲜而翠绿的色彩。瑶海,用富有激情的思考来为这个缺少抒情的时代,描绘出更多的教育原色与人文原野。
  我们寄意这样教育强区的崛起:旧邦新命,卓然而立,思想包容,非但锐于素质教育的进取,更长于精神境界的提升。这样的教育强区,才能充满生机,并赢得我们的尊敬。
  风篇:创造力量
  多年以来,“教育问题”一直受到中国社会的普遍关注,《风起瑶海》的传播力,不仅源自对社会热点的强力解读,更重要的是她在传播形式上的创新,以及传播理念、传播精神上的升华和传播运作的魄力。
  两期特刊集中32个版,聚焦风帆正举、百舸争流的“瑶海教育”。通过“风之源”、“风之图”、“风之语”、“风之思”这四个文学创意,对一个区域的教研发展、师资建设、教学现代化、校园文化以及体制创新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度的解析,使人感受到教育改革之风,轰轰烈烈扑面而来,还有教育界有志之士奋力拼搏的足音。
  “启明星工作室”、“网络教研”、“校际联动”、“青蓝工程”……十五所学校的教科研智慧厚重深沉,堪称瑶海教学教研的“百科全书”。这些辉煌的成绩理应是瑶海的骄傲,而这些成绩的背后更有一大批名师在默默奉献。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在学校、教师、学生这三维之间,构成了一种以理解为核心的相互尊重、相互敞开和相互交融的对话过程。
  瑶海教研的成就提示我们不能丧失关怀的能力,更不能没有前瞻的能力。虽然每个时代有不同的教育观念,并深刻影响当时的教育实践,但事实上教育的发展总离不开创新,离不开追问。我想,这才是《风起瑶海》的意义所在。
  相信每个关注媒体和教育的人士,只要面对这两期特刊就不会轻意跳过。读过之后她就会给你带来惊喜、思考与振奋;眼睛一亮之后,是津津乐道的话题,或有某种改变的冲动——这就是传播的力量,震撼人心的力量,而当下这种力量的打造,是媒体无法回避,有关生存价值的迫切课题,也是媒介英才们必须胸怀的理想。
  雅篇:艺术追寻
  2011年春天,瑶海区首届德育文化艺术节横空出世,一场道德与艺术的疾风暴雨席卷瑶海!
  64所中小学校、幼儿园、民办学校倾情参与,825位教师挥洒才情(约占瑶海教师总数三分之一),5000多名学生在区级平台上进行集中展示——瑶海教育呈现了一次横跨半年、有史以来最盛大的文艺热潮。
  建党九十周年前夕,瑶海区首届德育文化艺术节进入高潮,十大活动进行集中展演:读好书、秀口才、扬歌声、展舞姿、奏鼓乐、诵经典、挥画笔、献才艺、办社团、普法行。
  本报经过精心包装,将这十大活动进行了文学总结:赤色激情、橙色创想、金色梦想、绿色希望、青葱岁月。并在相关版面中,用诗意的语言进行报道:
  在弘扬红色主旋律的同时,赤橙黄绿青五种色彩交相辉映,瑶海,用自己的方式,精心描绘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这是一幅耐看的水墨画。以“立德”为墨,以“阳光、成人”为纸,以“艺术”为笔,它行云流水,它浓淡分明,它永留墨香。   这是一幅精美的工笔画。一笔一画,勾勒着每一校腾飞的线条,一层一层地涂抹着瑶海教育的发展色彩。
  这是一幅壮丽的写意画。用笔神韵,用墨洒脱,用色自如。它层出不穷,气象万千。
  ……
  这是瑶海区特定阶段壮阔的艺术奇观,构成了瑶海学子一次灵魂的特大展示;艺术上,它足以成为“标杆”,光耀合肥;社会学上,它成为一种定向的青春宣扬方式,也是一次次对素质教育的追寻……
  半年,歌、舞、人、事、文,均无以计数。
  半年,瑶海六万多学子的青春式裹挟与参与,终身难忘。
  不知道安徽教育史上还有什么文艺活动超过它的规模与时间!不知道还有哪个地区的德育教育可以与其创新、多元、多义相比拟!
  颂篇:心灵之约
  教育需要创新,而创新并非无源之水的幻想。教育创新人物,除了富有创新精神,还要有较高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品位。因为有思想,于是有了个性化的治校之道;因为有文化,于是有了以“文”化人的特殊能力。
  2012年,是瑶海进入全省教育强区的元年。数月来,记者深入第一线采访,用富有张力的叙述,展示了内涵式发展中的瑶海各校风采;瑶海教体局各位局长、校长们用原生态的描写体现了他们对教育的感悟及收获。这些真实独特的细节潜藏着美妙和深意,耐人寻味。让我们再一次相信:那些真正从教育出发、从心灵出发的文字,必然会迸发出感人至深的力量。
  《创新瑶海》透映着瑶海教育的性灵、情思和襟怀。38中、39中、55中、和小、和平东校、滁小、实验小学、通小、蚌三小、蚌五小、隆岗小学、少艺、马岗小学、长淮小、临二小等15所学校生命的光辉和文化的神采是那样醒目,那样耀眼。瑶海在他们回肠荡气的特色创建里,在他们风韵流动的文化铸造中,显得清丽可人,神采奕奕。瑶海是师生们梦寐以求的诗意家园,瑶海是合肥文化宁谧的后院。
  瑶海教育人乐于奉献,他们全力为师生发展营造一个安全而幸福的心理场,在师生发展的同时也享受着自身成长的快乐和幸福。他们终日忙碌着,但他们一直在心里欢快地歌唱。
  《创新瑶海》无疑是瑶海教育最绚丽的乐章,那些融入激荡情怀的流金岁月,都变成了瑶海教育雄浑的交响,变成了瑶海教育精神的琼浆,变成了一个新教育强区的光荣与梦想。一种智慧与激情的燃烧,一种深沉与宏阔的坦荡,美丽绝伦,汪洋恣肆,气势磅礴。
  特色兴校、文化立校让瑶海变得厚重,而瑶海因此多了情深意切的人性光泽。沿着岁月的走向或发展的脉络顺流而下,看着瑶海教育在历史的年轮中盘旋上升,我们忠实地记录下这一过程。
  创意:生生不息
  五期瑶海教育特刊,为纸质媒体传播活动的创意策划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特刊每期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主题,从一个有价值的角度,解读“瑶海现象”,使活动呈现出开放性,而不是封闭性的结构,为逐步深入与扩展,预留了腾挪的空间。同时各个版块的设计,从内容到形式,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所变化,文体也随之多样化,有专访、理论、报道、短文等,通过灵活、有机的组合,使整期特刊,既是一个相对完美的整体,又丰富多彩,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局部的精细,既有思想文化的高度,也有日常教育生活的情味,增强了版面的吸引力和可读性。她给读者带来的不仅是瑶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更有先进的文化、创新的理论、宝贵的经验、鲜活的人物,更有当代中小学生的精神和学习风貌,读后让人惊喜,更有所思,有所获。
  无论是从整体驾驭,还是从版面的布局,无论是从内容的高度与广度的组合,还是从形式上呈现的方法,这次瑶海教育传播活动,在当今新闻媒介的文化语境下,都是非常成功的。其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文学创意。这五期特刊不仅在写作中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更把“瑶海”一词的象征意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传播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播的信息价值,更在于其广度、深度,以及所形成的社会效应。社会处在“海量”的信息之中,相对来说就是无限的,而在快速行进中的人们,注意力是有限的,有时甚至是麻木的,因此传播的竞争,就是传播力的竞争,而要提升传播力,创新是唯一的出路。无论是对传播渠道来说,还是传播的内容,传播的形式,传播的策略,创意都是永无止境的。在这方面,我们才刚刚起步。
  一个成功的广告策划人,就是让客户不仅在市场上行走,更要让他们在我们的思想上行走。□
  (作者:新安晚报健康教育事业部策划总监)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摘要】从2004年起,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和“快乐女声”广受关注。2010年的选秀更名为“花儿朵朵”,由青海卫视和湖南经视共同举办。面对新的变化和竞争,节目的广告宣传势必针对具体情况有所呈现。基于产品的精神属性和市场细分的要求,节目广告针对其目标受众——大众文化中居于从属地位的、熟悉并依赖网络的年轻群体进行宣传,以期取得直接有效的广告效果。  【关键词】“花儿朵朵” 市场细分 大众文化 广
【摘要】《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是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研究的理论专著。本文通过内容分析,对该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并从少数民族新闻发展的角度做出评价。  【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 民族新闻 少数民族    由白润生教授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一书于2008年出版,汇集了以白润生教授为主的、来自10多个民族的50多位专家的心血。正如书中所言:“摆在读者面前的《中国少
【摘 要】身处基层的地方党报如何“走转改”?认识与做法有何不同?怎样“走”出特色?“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黄山日报社党委、编委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迅速行动,部署并与采编人员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田间地头,在“走基层”中实现“转作风”、“改文风”。  【关键词】记者 地方媒体 走转改  一、高度重视、切实部署,迅速“走”起来  2011年8月9日,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摘要】民调新闻是精确新闻的一个重要类别,近年来国内许多媒体特别是传统的纸质媒体开始引入民调新闻,其中又以地方性报刊的民调新闻颇具特色及影响力。本文以《长江日报》的“民调新闻”版为例,运用精确新闻学理论对其进行内容分析,总结地方报刊民调新闻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民调新闻 地方报刊 精确新闻 《长江日报》    一、民调新闻与精确新闻  民调新闻是民意调查新闻的简称。民意调查也称民意测验
【摘要】地方党报如何做好经济新闻报道?本文以《合肥日报》为例,在确保正确导向的同时,提出了平民化、民生化的新闻价值取向,对地方党报经济新闻报道突围之路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地方党报 经济新闻报道 民生化 《合肥日报》    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实践充分表明,新闻舆论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后,“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这就要
【摘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及时发掘新的音乐创作形式,并利用网络工具,搜集整理非常规音乐作品,以宽容的心态接纳各种新的音乐类型,寻求广播音乐节目的创新新思路。  【关键词】广播 音乐节目 创新 音乐类型    音乐类节目由于以音乐作品的欣赏性为主,在创新方面似乎有太多的限制,在2008年北京电台举办的首届“赢在创意”广播节目大赛的颁奖典礼上,参与评奖的诸多评委发出这样的感叹:从各种形式的广播节目评奖来看
【摘要】县级电视台与上级台相比无论是编辑记者的队伍水平,还是技术设备条件,都相去甚远。严峻的形势迫使县级电视台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其最贴近基层、最接近生活的优势,以新闻立台、质量兴台,努力提高办台水平,在夹缝中拓出一条生路。  【关键词】新闻立台;质量兴台;办台水平  县级广播电视台同其它新闻媒体一样,肩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任。因此,不断提高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办台水
【关键词】媒体 办公室 职责    《文摘周刊》报社作为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的二级单位,组织机构设置相对简单,人员较少。近几年来,《文摘周刊》办报质量稳步提高,发行量节节攀升,成为全国影响力较大的文摘类报纸之一。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主流媒体(主要是各地党报、中央级大报)开始了大规模的重组,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文摘类报纸的传统优势越来越小。面对严峻的形势,报社只有整合资源、健全机制、勇于创
【摘 要】微博泛娱乐化的表现,就其原因,一为全民狂欢、公平发声所致;二为利益驱动、刻意炒作所为;三为顺应趋势、媒介发展推动。减少微博泛娱乐化的冲击需要增强“把关人”意识,提高媒介素养,完善相关法规。  【关键词】微博 泛娱乐化 狂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已经势不可挡。微博既是自媒体舞台的新秀,又以其裂变式的传播特点慢慢俘获了广大网民的芳心,成为人们生活中随时地发布新鲜事、表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的媒介批评多集中于学界和业界,普通受众的参与可谓寥寥,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囿于学者书斋里的“高雅”理论。微博的出现正在改变这一现状。本文结合相关案例,通过对媒介批评内涵及微博特性的探讨,就微博对媒介批评的影响做了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媒介批评 微博 “微”力量  媒介批评这一概念自1995年引入中国大陆学界以来一度是学界和新闻界的热点。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运用不同的理论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