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言课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是什么?
即历史学科的概念、基本内容和线索。教师要在导言课和今后的学习中帮组学生分析中学历史课程的知识结构和阶段特征,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认识,引导学生逐渐把握教材册与册、章与章、节与节的内在联系。
为什么?
即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的问题。众说纷纭,个人认为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当前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而历史学科在国民素质的培养中又起着相当的作用。相反,如果不尊重历史不尊重人权会给国家民族乃至世界和平造成巨大的伤害。20世纪上半期,德日等国以法西斯主义作为旗帜进行疯狂的侵略扩张,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生灵涂炭,许多国家、民族、家庭和个人遭受的精神损伤至今未抚平。所以科学也不是万能的具有两面性,我们只有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方向才是硬道理。
怎么样?
即怎么样学好历史。首先教师要以自己的学识修养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导他们对历史学习感兴趣。其次是正确处理好学习历史记忆与理解的关系。历史现象的不可再现性决定了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再次是强调书内功和书外功并重。最后就是史论结合、用论从史出的方法。
二、导言课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导”
为了达到学习的良好效果,教师是要下一番苦工的。首先导言课的导入语设计要新颖,富于探讨性。一个好的“导言”,一堂精彩的“导言课”可能影响一个学生、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是一生。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导语有这么几种:
阐述式导语:“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共同学习一些遥不可及的东西,如秦陵兵马俑,而且还有一些离我们距离很近的东西,甚至连昨天的东西也是历史,历史是没有极限的,是丰富多彩的……”
图示式导语:讲授《美国的建立》,可以先图示美国国旗,问学生美国国旗红白相间的十三条块代表什么?五十颗星代表什么?然后老师指出:红白相间的十三块代表最早的十三块英国统治的殖民地,五十颗星代表美国现在的五十个州。然后接着继续往下讲是怎么样逐步形成的。
诗歌式导语:这类的导语有两种,一种是由学生学过的诗引入新课,另外一种是由教师掌握的诗引入新课。例如在讲《安史之乱》时,可以引用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和白居易的《长恨歌》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和“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讲南宋统治的腐朽时可以引用林升的《题临安邸》一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材料式导语:这种导语是指引用与教材重点、难点有关的历史材料带进课堂。让学生带着前人争论的观点或者前人的结论走进历史,这样不但能增加学习的自觉性,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短暂的隋朝》前,我们教师可先推出下面两首诗: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洛,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州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诵读完这两首诗,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也可以明白是怎样评价大运河和隋炀帝的?带着不同的评价我们可以一起去进一步学习。
时政热点式导语:大家都知道,中美曾经因为台湾问题出现过争执,陈水扁为首的民进党上台更加剧了“台独”的倾向,祖国的统一问题遭到了严峻的挑战,此行为引起了海内外强烈的反响。那么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我们将在今后的历史学习中探讨这个问题,但愿同学们能广泛参与……类似的能反映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很多很多,如印巴关系、国际恐怖主义危机、德日两国对待法西斯侵略的不同态度和影响等等。
故事式导语:1949年春天,中共在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央由河北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告诫身边的人说这是一次“进京赶考”,千万不要当李自成。进驻北平开始,他首先接见了著名的民主人士黄炎培,两人意味深长地回忆起1945年那次诤言之谈,也就是当时黄先生与毛主席在延安做的一次著名的历史周期率谈话。黄先生谈到自古以来数千年间,中国历代一集团一地方乃至一个国家都存在一个“周期率”,初期开明廉政,励精图治,其兴也勃焉,后期生活优越变得无比懒惰,颓废的趋势无法扭转,其亡也忽焉。这样历史周期的支配上演了人类一幕幕政权兴亡,盛衰交替的历史画面。毛主席在回答黄先生共产党人用什么办法能跳出这样的历史周期时,他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答案是“民主和监督”。那么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为什么跳不出这个周期率,而共产党却能跳出呢?带着鲜明的对比和疑问进入下面课文的学习。
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引导是必须的,但在引导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个究竟,通过了解才会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才可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否则冠冕堂皇的说教也起不到多大作用的。通过引导也能增加师生共同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也能达到融洽和交流,这样的课堂效率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是什么?
即历史学科的概念、基本内容和线索。教师要在导言课和今后的学习中帮组学生分析中学历史课程的知识结构和阶段特征,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认识,引导学生逐渐把握教材册与册、章与章、节与节的内在联系。
为什么?
即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的问题。众说纷纭,个人认为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当前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国民素质的竞争,而历史学科在国民素质的培养中又起着相当的作用。相反,如果不尊重历史不尊重人权会给国家民族乃至世界和平造成巨大的伤害。20世纪上半期,德日等国以法西斯主义作为旗帜进行疯狂的侵略扩张,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生灵涂炭,许多国家、民族、家庭和个人遭受的精神损伤至今未抚平。所以科学也不是万能的具有两面性,我们只有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方向才是硬道理。
怎么样?
即怎么样学好历史。首先教师要以自己的学识修养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导他们对历史学习感兴趣。其次是正确处理好学习历史记忆与理解的关系。历史现象的不可再现性决定了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再次是强调书内功和书外功并重。最后就是史论结合、用论从史出的方法。
二、导言课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导”
为了达到学习的良好效果,教师是要下一番苦工的。首先导言课的导入语设计要新颖,富于探讨性。一个好的“导言”,一堂精彩的“导言课”可能影响一个学生、一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是一生。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导语有这么几种:
阐述式导语:“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共同学习一些遥不可及的东西,如秦陵兵马俑,而且还有一些离我们距离很近的东西,甚至连昨天的东西也是历史,历史是没有极限的,是丰富多彩的……”
图示式导语:讲授《美国的建立》,可以先图示美国国旗,问学生美国国旗红白相间的十三条块代表什么?五十颗星代表什么?然后老师指出:红白相间的十三块代表最早的十三块英国统治的殖民地,五十颗星代表美国现在的五十个州。然后接着继续往下讲是怎么样逐步形成的。
诗歌式导语:这类的导语有两种,一种是由学生学过的诗引入新课,另外一种是由教师掌握的诗引入新课。例如在讲《安史之乱》时,可以引用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和白居易的《长恨歌》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和“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讲南宋统治的腐朽时可以引用林升的《题临安邸》一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材料式导语:这种导语是指引用与教材重点、难点有关的历史材料带进课堂。让学生带着前人争论的观点或者前人的结论走进历史,这样不但能增加学习的自觉性,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短暂的隋朝》前,我们教师可先推出下面两首诗: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洛,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州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诵读完这两首诗,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也可以明白是怎样评价大运河和隋炀帝的?带着不同的评价我们可以一起去进一步学习。
时政热点式导语:大家都知道,中美曾经因为台湾问题出现过争执,陈水扁为首的民进党上台更加剧了“台独”的倾向,祖国的统一问题遭到了严峻的挑战,此行为引起了海内外强烈的反响。那么台湾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发展趋势将会如何?我们将在今后的历史学习中探讨这个问题,但愿同学们能广泛参与……类似的能反映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很多很多,如印巴关系、国际恐怖主义危机、德日两国对待法西斯侵略的不同态度和影响等等。
故事式导语:1949年春天,中共在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央由河北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告诫身边的人说这是一次“进京赶考”,千万不要当李自成。进驻北平开始,他首先接见了著名的民主人士黄炎培,两人意味深长地回忆起1945年那次诤言之谈,也就是当时黄先生与毛主席在延安做的一次著名的历史周期率谈话。黄先生谈到自古以来数千年间,中国历代一集团一地方乃至一个国家都存在一个“周期率”,初期开明廉政,励精图治,其兴也勃焉,后期生活优越变得无比懒惰,颓废的趋势无法扭转,其亡也忽焉。这样历史周期的支配上演了人类一幕幕政权兴亡,盛衰交替的历史画面。毛主席在回答黄先生共产党人用什么办法能跳出这样的历史周期时,他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答案是“民主和监督”。那么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为什么跳不出这个周期率,而共产党却能跳出呢?带着鲜明的对比和疑问进入下面课文的学习。
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引导是必须的,但在引导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个究竟,通过了解才会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才可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否则冠冕堂皇的说教也起不到多大作用的。通过引导也能增加师生共同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也能达到融洽和交流,这样的课堂效率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