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6年7月11—13日日喀則市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高原低涡切变、冷空气、西南暖湿气流是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有利的高低空形势配置下,促使了日喀则市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水汽条件、动力和热力条件都与强降水有很好的对应。该分析对于强降水天气预报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关键词 强降水;高原低涡切变;西南暖湿气流;中尺度
中图分类号:P458.12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09.059
强降雨天气是我国重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在全国各地都能可能出现,特别是在汛期前后出现强降雨天气的概率更大,极易引发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若强降水天气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会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以及农作物被淹等,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都会产生严重威胁[1]。强降雨天气的发生往往是大尺度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强降雨天气进行预报是当前预报领域的难点和重点工作。
日喀则市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境内地形奇特多样,再加上高空大气环流及太阳辐射等影响,使得该市具有独特的高原气候特点,低温、干燥、多风,且气候的区域性和垂直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0~6.5℃,年平均降水量200~430 mm,降水集中在6—9月,占年降水量的90%以上,易出现暴雨天气,引发山洪等地质灾害,属于气候脆弱区,是西藏自然灾害高发区之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和冰雹、大风等[2]。日喀则为西藏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素有西藏“粮仓”的美誉。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多发,日喀则市暴雨、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和危害。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6年7月11—13日出现在日喀则市的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提升气象部门强降雨天气预见性和预报预警及时性。
1 强降水实况
2016年7月10日起,在高原低涡和切变线西移共同作用下,日喀则市自东向西出现了大面积的强降水天气,强降水天气一直持续到13日。据统计,11—13日,日喀则市32站降水均达到了10 mm以上,6站降水量达25 mm以上,其中最大降水量达到了115.6 mm(樟木站),仁布站和谢通门站次之,降水量在50~60 mm,昂仁、麻布加乡、切娃、康马和岗巴降水量最少,不足10 mm。整个强降水过程中,雨带自东向西移动,每日主要降水区域分布不同,其中:10日降水主要集中在沿江东段及南部边缘地带,11日沿江中段出现较强降水,12日在该地区西部的萨嘎县出现了强降水,13日降水集中出现在西部的仲巴县,14日随着天气系统退出日喀则市,影响该市的强降水开始减弱并趋于结束。
2 环流形势及天气影响系统
2.1 高空形势
2016年7月10日20:00,500 hPa高空,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呈多槽多脊形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伊朗高压持续维持,其中伊朗高压处于阿拉伯海一带,咸里海北部到新地岛一带属于低压槽区,东部的巴尔喀什湖附近有一弱的短波脊,脊前西北气流携带西伯利亚冷空气不断南下影响高原地区,日喀则市以南地区处于孟加拉湾低压影响范围中,580中心线正处于印度半岛,孟加拉湾水汽沿位于低涡东侧的西南气流源源不断的向北输送,到达日喀则市东部地区,同时与南下的西北冷空气在日喀则市沿江中东段上空交汇。受其影响,低涡加强并发展,为沿江东段地区带来了强降水天气,同时西部地区受到位于高原西部阿里一带的风场辐合中心的影响,西部也出现了小雨天气。12日20:00,500 hPa中高纬地区转变成两槽一脊型,副热带高压和伊朗高压继续维持,位于巴尔喀什湖附近的弱脊开始加强并出现东移,冷空气势力也逐渐加强,与11日相比,日喀则市降水增强,此时位于日喀则市上空的低涡切变线和孟加拉湾低涡开始向西移动,对应的强降水区域也出现西移,在系统影响下,西部的仲巴县出现了强降水过程,降水量达到32.2 mm。
2.2 中尺度分析
分析此次降水过程中10日20:00和12日20:00中尺度天气图(图1)可知,日喀则市均处于200 hPa高空急流入口右侧,高空呈较强的辐散,促使上升运动发展强烈,成为低层对流活动频繁的有力的动力抬升条件。500 hPa上,高原腹地上空存在一低涡切变,日喀则正处于低涡切变线的南侧,而对应的湿区也出现了西移现象,位于日喀则市东南部的500 hPa急流,也随之向西移动,孟加拉湾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北上到达日喀则地区,为该市出现强降雨天气提供出了充足的水汽条件。由此可见,在这种有利的高低空形势配置下,促使了日喀则市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
3 物理量分析
3.1 水汽条件
沿80°E~90°E,对日喀则市500 hPa相对湿度和水汽通量散度作时间经向剖面可以看出,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中,只有日喀则东南部地区的相对湿度较低,其余地区相对湿度均达到了80%以上,尤其是在11日20:00—13日20:00,大部分地区的相对湿度超过了95%,可见降水过程期间500 hPa大气层水汽达到了饱和状态,为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而且高湿区域对应强降水落区。分析水汽通量散度剖面可以看出,降水区域位于显著的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中心区域内,说明日喀则市上空积聚了大量的有利于降水出现的水汽。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汽通量辐合中心也开始向西移动,对应着500 hPa急流轴走向及暴雨落区。在整个强降雨过程中,孟加拉湾暖湿水汽被持续输送至日喀则市上空,并在此形成水汽辐合抬升,成为强降水天气发生发展的有利的水汽条件。
3.2 动力条件
分析12日20:00涡度和散度剖面图可以看出,强降水落区位于日喀则市沿江一带。沿85°E涡度场剖面图(图略)上,300 hPa上较强辐散中心,500 hPa存在着明显的辐合中心,形成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抽吸作用,引发强烈的上升运动。14日20:00,降水强度减弱,降水带已到达日喀则市西部,对应的散度场上,85°E以西500~300 hPa为负的散度中心,300 hPa以上则是正值中心,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势;同时,85°E以东的500~300 hPa为正的散度中心,300 hPa以上为负值中心,呈现低层辐散、高层辐合形势,相应的,当日降水区域主要为日喀则西部地区,该市沿江一带和南部多出现了阵雨或小雨天气。
3.3 热力条件
沿80°E、30°N~90°E、30°N作500 hPa假相当位温时间水平剖面可以看出,此次强降水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不稳定能量。在降水过程中,日喀则市大部分地区假相当位温>86 ℃,假相当位温中心值达110 ℃。降水发生后,随着不稳定能量得到释放,假相当位温值降到了80℃以下,大气层结逐渐趋于稳定,降水也随之减弱。因此,假相当位温值的变化对于此次强降水预报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4 结论
第一,受高原低涡和切变线西移,2016年7月11—13日日喀则市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高原低涡切变、冷空气、西南暖湿气流是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有利的高低空形势配置下,促使了日喀则市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
第二,孟加拉湾暖湿水汽被持续输送至日喀则市上空,并在此形成水汽辐合抬升,成为强降水天气发生发展的有利的水汽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抽吸作用,引发强烈的上升运动,成为形成强降水天气的有力的动力条件。降水发生前,假相当位温值较大,存在大量不稳定能量,降水出现后,不稳定能量得到释放,假相当位温值下降,假相当位温值变化可作为强降水预报因子之一。
参考文献
[1]刘依兰,袁雷.西藏日喀则市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特征与防御措施[J].北京农业,2015(20):165-166.
[2]格桑卓玛,巴桑次仁.日喀则市一次雷雨冰雹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西藏科技,2014(5):57-61.
(责任编辑:刘昀)
收稿日期:2017-02-27
作者简介:次仁卓玛(1988—),女,藏族,西藏亚东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方面工作。
关键词 强降水;高原低涡切变;西南暖湿气流;中尺度
中图分类号:P458.12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09.059
强降雨天气是我国重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在全国各地都能可能出现,特别是在汛期前后出现强降雨天气的概率更大,极易引发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若强降水天气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会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以及农作物被淹等,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都会产生严重威胁[1]。强降雨天气的发生往往是大尺度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强降雨天气进行预报是当前预报领域的难点和重点工作。
日喀则市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境内地形奇特多样,再加上高空大气环流及太阳辐射等影响,使得该市具有独特的高原气候特点,低温、干燥、多风,且气候的区域性和垂直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0~6.5℃,年平均降水量200~430 mm,降水集中在6—9月,占年降水量的90%以上,易出现暴雨天气,引发山洪等地质灾害,属于气候脆弱区,是西藏自然灾害高发区之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和冰雹、大风等[2]。日喀则为西藏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素有西藏“粮仓”的美誉。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多发,日喀则市暴雨、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和危害。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6年7月11—13日出现在日喀则市的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提升气象部门强降雨天气预见性和预报预警及时性。
1 强降水实况
2016年7月10日起,在高原低涡和切变线西移共同作用下,日喀则市自东向西出现了大面积的强降水天气,强降水天气一直持续到13日。据统计,11—13日,日喀则市32站降水均达到了10 mm以上,6站降水量达25 mm以上,其中最大降水量达到了115.6 mm(樟木站),仁布站和谢通门站次之,降水量在50~60 mm,昂仁、麻布加乡、切娃、康马和岗巴降水量最少,不足10 mm。整个强降水过程中,雨带自东向西移动,每日主要降水区域分布不同,其中:10日降水主要集中在沿江东段及南部边缘地带,11日沿江中段出现较强降水,12日在该地区西部的萨嘎县出现了强降水,13日降水集中出现在西部的仲巴县,14日随着天气系统退出日喀则市,影响该市的强降水开始减弱并趋于结束。
2 环流形势及天气影响系统
2.1 高空形势
2016年7月10日20:00,500 hPa高空,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呈多槽多脊形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伊朗高压持续维持,其中伊朗高压处于阿拉伯海一带,咸里海北部到新地岛一带属于低压槽区,东部的巴尔喀什湖附近有一弱的短波脊,脊前西北气流携带西伯利亚冷空气不断南下影响高原地区,日喀则市以南地区处于孟加拉湾低压影响范围中,580中心线正处于印度半岛,孟加拉湾水汽沿位于低涡东侧的西南气流源源不断的向北输送,到达日喀则市东部地区,同时与南下的西北冷空气在日喀则市沿江中东段上空交汇。受其影响,低涡加强并发展,为沿江东段地区带来了强降水天气,同时西部地区受到位于高原西部阿里一带的风场辐合中心的影响,西部也出现了小雨天气。12日20:00,500 hPa中高纬地区转变成两槽一脊型,副热带高压和伊朗高压继续维持,位于巴尔喀什湖附近的弱脊开始加强并出现东移,冷空气势力也逐渐加强,与11日相比,日喀则市降水增强,此时位于日喀则市上空的低涡切变线和孟加拉湾低涡开始向西移动,对应的强降水区域也出现西移,在系统影响下,西部的仲巴县出现了强降水过程,降水量达到32.2 mm。
2.2 中尺度分析
分析此次降水过程中10日20:00和12日20:00中尺度天气图(图1)可知,日喀则市均处于200 hPa高空急流入口右侧,高空呈较强的辐散,促使上升运动发展强烈,成为低层对流活动频繁的有力的动力抬升条件。500 hPa上,高原腹地上空存在一低涡切变,日喀则正处于低涡切变线的南侧,而对应的湿区也出现了西移现象,位于日喀则市东南部的500 hPa急流,也随之向西移动,孟加拉湾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北上到达日喀则地区,为该市出现强降雨天气提供出了充足的水汽条件。由此可见,在这种有利的高低空形势配置下,促使了日喀则市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
3 物理量分析
3.1 水汽条件
沿80°E~90°E,对日喀则市500 hPa相对湿度和水汽通量散度作时间经向剖面可以看出,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中,只有日喀则东南部地区的相对湿度较低,其余地区相对湿度均达到了80%以上,尤其是在11日20:00—13日20:00,大部分地区的相对湿度超过了95%,可见降水过程期间500 hPa大气层水汽达到了饱和状态,为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而且高湿区域对应强降水落区。分析水汽通量散度剖面可以看出,降水区域位于显著的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中心区域内,说明日喀则市上空积聚了大量的有利于降水出现的水汽。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汽通量辐合中心也开始向西移动,对应着500 hPa急流轴走向及暴雨落区。在整个强降雨过程中,孟加拉湾暖湿水汽被持续输送至日喀则市上空,并在此形成水汽辐合抬升,成为强降水天气发生发展的有利的水汽条件。
3.2 动力条件
分析12日20:00涡度和散度剖面图可以看出,强降水落区位于日喀则市沿江一带。沿85°E涡度场剖面图(图略)上,300 hPa上较强辐散中心,500 hPa存在着明显的辐合中心,形成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抽吸作用,引发强烈的上升运动。14日20:00,降水强度减弱,降水带已到达日喀则市西部,对应的散度场上,85°E以西500~300 hPa为负的散度中心,300 hPa以上则是正值中心,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势;同时,85°E以东的500~300 hPa为正的散度中心,300 hPa以上为负值中心,呈现低层辐散、高层辐合形势,相应的,当日降水区域主要为日喀则西部地区,该市沿江一带和南部多出现了阵雨或小雨天气。
3.3 热力条件
沿80°E、30°N~90°E、30°N作500 hPa假相当位温时间水平剖面可以看出,此次强降水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不稳定能量。在降水过程中,日喀则市大部分地区假相当位温>86 ℃,假相当位温中心值达110 ℃。降水发生后,随着不稳定能量得到释放,假相当位温值降到了80℃以下,大气层结逐渐趋于稳定,降水也随之减弱。因此,假相当位温值的变化对于此次强降水预报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4 结论
第一,受高原低涡和切变线西移,2016年7月11—13日日喀则市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高原低涡切变、冷空气、西南暖湿气流是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有利的高低空形势配置下,促使了日喀则市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发展。
第二,孟加拉湾暖湿水汽被持续输送至日喀则市上空,并在此形成水汽辐合抬升,成为强降水天气发生发展的有利的水汽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抽吸作用,引发强烈的上升运动,成为形成强降水天气的有力的动力条件。降水发生前,假相当位温值较大,存在大量不稳定能量,降水出现后,不稳定能量得到释放,假相当位温值下降,假相当位温值变化可作为强降水预报因子之一。
参考文献
[1]刘依兰,袁雷.西藏日喀则市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特征与防御措施[J].北京农业,2015(20):165-166.
[2]格桑卓玛,巴桑次仁.日喀则市一次雷雨冰雹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西藏科技,2014(5):57-61.
(责任编辑:刘昀)
收稿日期:2017-02-27
作者简介:次仁卓玛(1988—),女,藏族,西藏亚东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