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当前会计人才不仅要求有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综合能力。只有改革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一、传统会计教学存在的不足
1、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会计教育往往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课程来完成,把传授知识视为教学的唯一目的。把灌输视为教学的唯一手段,把记忆当做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这种格局与经济发展快速多变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
2、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在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下,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
3、在课程设置上,主次不清,内容重叠,会计各科目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课程数量、授课内容等方面。
4、教学模式上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讲授课本知识,等到课程结束时。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
二、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学观
1、树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学观。我校在重视和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辩证统一与协调发展,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业务、身体和心理素质。定期举办各类竞赛活动,如珠算、记账、点钞、自我形象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生动活泼地发展。
2、树立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全面教学观。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性教学,逐步形成了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不断进行课程的优化组合,将理论教学与实务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学到深奥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了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在评价体系上也作出相应的改革,将实务操作的成果在期末总评中增加一定比例的分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树立教与学相结合的共振教学观。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都不可忽视。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其共振效应。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着眼于引导,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学会独立思考、自我探索、自我提高。以达到离开教师能够独立研究、创造性劳动的目的。
4、树立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启发式教学观。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问题的场所,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采用“少而精、启发式”,“学为主、教为导”的原则,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树立以培养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学观。培养学生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创新能力。会计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处理会计实务的能力。还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其既表现为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具体会计工作的变革与创新,又表现为适应社会需要去改革和完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会计改革的深入。创造能力在会计人才智能结构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三、建立会计教学新模式,加强会计教学管理和改革
1、针时以往中专会计教学照搬专、本科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教为中心的弊端,我校采用了新的会计教学模式,即实行“一、二、三、四”的会计教学模式。“一”是一个中心,以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动手能力为中心;“二”是坚持两个统一,即理论与实务、知识与能力的统一;“三”是强调三个优先,内容的实用性优先于系统性、实务内容优先于理论内容、技能培训优先于知识教学,并使这两者协调起来;“四”是实现四个结合,即教与学、学与练、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结合。
2、市场既是职业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广泛赢得社会和企业的支持与合作。我校在教学过程中主动走出校门。广泛接触企业,寻求拓展校企关系的最佳“切入点”和“契合点”。实现校企联合。学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坚持用“优势互补”原则处理校企关系,真正体现教育为市场服务。为企业服务。在教育与市场,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结合机制。架起一座信息流、人流、资源流的桥梁,为学生树立专业思想,尽早进入角色,奠定了基础。
3、转变教学思想与观念。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不断深入社会调研。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性教学。尝试案例教学方式、模块化教学方式。引入学分制,探索课程改革新途径;突出专业技能特色,建立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室、校外会计实训基地:推行专业技能建设,激发学生专业综合技能应用能力的提高;改善教学手段鼓励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利用计算机网络引导学生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鼓励教师学历进修、在职考研、加快骨干教师、“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增强办学对市场的适应性。
通过到高一级学校进行培训、下企业锻炼、课题实践、参加专业学术研讨会、业务进修等。不断提高科研教学水平,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满足了中专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与技能课程教学的需要。
建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教师做课题,参与社会调查。鼓励教师申报课题或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
四、构建会计课程教学新体系,培养“家长满意,用人单位认可”的新型复合性会计人才
1、专业培训目标
掌握会计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和初步的社会创业知识,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经营管理、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适应初级会计岗位、银行柜员、仓库管理和其他相关工作的变化,能适应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岗位职业能力考核指标体系
我校积极贯彻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多证书”制度。将会计资格职业证书考核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并积极组织实施。坚定不移地实施“多证书”制度,将教学和技能的实施落到实处。使我校的毕业生成为企业急需的能上岗操作的实用人才。具体如下:
(1)通过计算机课程学习和训练。要求获得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水平;(2)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电算化考试,获得会计电算化等级证书(初级),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3)参加珠算协会的珠算等级鉴定,要求达到国家珠算协会认定的珠算普通三级证书;(4)通过与专业会计软件公司的校企合作。让学生获得会计应用软件证书。(5)通过成人高考,学历由原来的中专职高提升到大专,并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大专学历教学;(6)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要求获得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7)通过手工点钞、验钞技能训练,掌握点钞的基本技术和人民币真伪鉴别的基本方法,点钞要求达到每10分钟点15把的水平;(8)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参加全国报关员的证书考试、计算机NIIT考试。获得相应证书。
总之,我校会计专业,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特色建设促发展,不断加强重点专业学科的建设。以培养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能从事金融、财务方面的实际工作。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第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目标。
一、传统会计教学存在的不足
1、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会计教育往往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课程来完成,把传授知识视为教学的唯一目的。把灌输视为教学的唯一手段,把记忆当做接受知识的唯一途径,这种格局与经济发展快速多变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
2、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在传统的会计教育模式下,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
3、在课程设置上,主次不清,内容重叠,会计各科目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课程数量、授课内容等方面。
4、教学模式上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讲授课本知识,等到课程结束时。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
二、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学观
1、树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学观。我校在重视和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辩证统一与协调发展,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业务、身体和心理素质。定期举办各类竞赛活动,如珠算、记账、点钞、自我形象展示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生动活泼地发展。
2、树立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全面教学观。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性教学,逐步形成了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不断进行课程的优化组合,将理论教学与实务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学到深奥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了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在评价体系上也作出相应的改革,将实务操作的成果在期末总评中增加一定比例的分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树立教与学相结合的共振教学观。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都不可忽视。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其共振效应。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着眼于引导,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学会独立思考、自我探索、自我提高。以达到离开教师能够独立研究、创造性劳动的目的。
4、树立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启发式教学观。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问题的场所,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采用“少而精、启发式”,“学为主、教为导”的原则,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树立以培养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学观。培养学生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创新能力。会计人才不仅要有较强的处理会计实务的能力。还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其既表现为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具体会计工作的变革与创新,又表现为适应社会需要去改革和完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会计改革的深入。创造能力在会计人才智能结构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三、建立会计教学新模式,加强会计教学管理和改革
1、针时以往中专会计教学照搬专、本科教学模式,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教为中心的弊端,我校采用了新的会计教学模式,即实行“一、二、三、四”的会计教学模式。“一”是一个中心,以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动手能力为中心;“二”是坚持两个统一,即理论与实务、知识与能力的统一;“三”是强调三个优先,内容的实用性优先于系统性、实务内容优先于理论内容、技能培训优先于知识教学,并使这两者协调起来;“四”是实现四个结合,即教与学、学与练、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结合。
2、市场既是职业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广泛赢得社会和企业的支持与合作。我校在教学过程中主动走出校门。广泛接触企业,寻求拓展校企关系的最佳“切入点”和“契合点”。实现校企联合。学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坚持用“优势互补”原则处理校企关系,真正体现教育为市场服务。为企业服务。在教育与市场,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结合机制。架起一座信息流、人流、资源流的桥梁,为学生树立专业思想,尽早进入角色,奠定了基础。
3、转变教学思想与观念。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不断深入社会调研。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性教学。尝试案例教学方式、模块化教学方式。引入学分制,探索课程改革新途径;突出专业技能特色,建立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室、校外会计实训基地:推行专业技能建设,激发学生专业综合技能应用能力的提高;改善教学手段鼓励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利用计算机网络引导学生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鼓励教师学历进修、在职考研、加快骨干教师、“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增强办学对市场的适应性。
通过到高一级学校进行培训、下企业锻炼、课题实践、参加专业学术研讨会、业务进修等。不断提高科研教学水平,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满足了中专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与技能课程教学的需要。
建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教师做课题,参与社会调查。鼓励教师申报课题或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
四、构建会计课程教学新体系,培养“家长满意,用人单位认可”的新型复合性会计人才
1、专业培训目标
掌握会计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和初步的社会创业知识,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经营管理、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适应初级会计岗位、银行柜员、仓库管理和其他相关工作的变化,能适应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岗位职业能力考核指标体系
我校积极贯彻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多证书”制度。将会计资格职业证书考核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并积极组织实施。坚定不移地实施“多证书”制度,将教学和技能的实施落到实处。使我校的毕业生成为企业急需的能上岗操作的实用人才。具体如下:
(1)通过计算机课程学习和训练。要求获得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水平;(2)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电算化考试,获得会计电算化等级证书(初级),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3)参加珠算协会的珠算等级鉴定,要求达到国家珠算协会认定的珠算普通三级证书;(4)通过与专业会计软件公司的校企合作。让学生获得会计应用软件证书。(5)通过成人高考,学历由原来的中专职高提升到大专,并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大专学历教学;(6)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要求获得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7)通过手工点钞、验钞技能训练,掌握点钞的基本技术和人民币真伪鉴别的基本方法,点钞要求达到每10分钟点15把的水平;(8)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参加全国报关员的证书考试、计算机NIIT考试。获得相应证书。
总之,我校会计专业,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特色建设促发展,不断加强重点专业学科的建设。以培养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能从事金融、财务方面的实际工作。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第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