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走下讲台了吗

来源 :山西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puqi4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三尺讲台”似乎已经成了教师的代名词。“三尺讲台育桃李”“甘守三尺讲台”等用语不胜枚举。“讲台”于教师而言,不仅仅是一块立足之地,更隐藏着一丝“权力”、一分威严。在21世纪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学校像北京十一学校一样,把教室中的讲台拆除了。甚至于讲台前面的讲桌也撤了,遮挡教师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也没了。于是有的教师感到很失落,有些不会上课了。拆了讲台,“师道尊严”何在?这真的是给教师出了一道难题:没有讲台后该何去何从?
  曹书德老师的《走下讲台做教师》一书,为我们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场景:“向学生鞠躬致谢”“跟学生玩起来”“给学生捧个场”是走下讲台后的“行”,“由学生占座引起的反思……”“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是走下讲台后的“思”。“行”与“思”之间透露著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尊重,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教育者的情怀。
  我认为,讲台只是教室的一部分。设立的初衷无非是为了让教师更清楚地观察到每一个孩子,孩子们更清楚地看到前面这个小舞台。但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讲台俨然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教师高高在上,学生低头在下,甚至发生过教师要求学生磕头谢恩的。与其说是讲台的原因,不如说是思想在作祟。所以,对教师而言,不能一概把问题归咎于“讲台”。
  一、教师的“心”应走下讲台
  记得曾有一位年轻教师向我倾诉:刚参加工作时,下定决心当个不一样的老师,从不批评学生,每次上课她都尽可能站在讲台下面,就是为了缩短和孩子们的心理距离。结果好景不长,孩子们不仅没有喜欢上她,反而在课堂上吵闹、起哄、睡觉……老师确实是走下了讲台,但孩子们却“走出了教室”。她迅速意识到讲台不是那么好走下的,于是赶快悬崖勒马,选择重新站上了讲台。这位年轻教师的经历告诉我们:仅仅站在台下是不够的。必须真正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并真正地磨练技艺打磨课堂,放下自己的身价,敞开心扉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当学生接受你这位老师的时候,也就接受你这一门课了。学生所喜欢的老师给他们上课,他们绝对是不会睡觉的,必定会认真听讲、思考、练习。赢得孩子们的认可,才是最重要的。
  2016年“最美乡村教师”李元芳,是淮南市凤台县丁集镇张巷小学的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和别的老师不同的是,她总是拄着一根拐杖,走路一瘸一拐。每次走进教室,除了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老师好”以外,还有一个常年陪伴她的“老朋友”———一条比她还要普通的长板凳。李老师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脊柱侧弯严重变形,上课期间疼得实在受不了时,她就跪在板凳上坚持讲课。由于身体的原因,李老师很少走下讲台,但孩子们却一直很喜欢她,一下了课就围在她身边。孩子们说:“李老师是我最喜欢的老师,她是我心中最美的老师。”
  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中唱道: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人格的魅力有时候比知识的魅力更具有吸引力。
  二、教师的“行”也应走下讲台
  曾经听一位老师上课,她讲得很精彩,可一节课都没有走下讲台看学生在干什么。学生有做小动作的、往窗外张望的,甚至还有打盹儿的。这样的课堂当然是不成功的。课堂是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一节课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有多精彩,而是要看学生是否学会了。在课堂教学中,走下讲台看一看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他们面对面地讲一讲、鼓励一下,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的,学生也不会上课睡觉。
  曹书德老师上课时,孩子们的座位会围成一个大大的“U”字形,他站在中间上课。他离孩子们近了,孩子们的地位也更高了。在他的课堂上,他在台下,但孩子们似乎到了台上。走下讲台,不是为了凸显教师,而是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用微笑去启迪学生,用热情去感染学生,教师就能成为对话的“首席”,是一位平等的对话者。
  教师走下讲台,每个学生的课桌都可能成为讲台,学生座位就不存在前排与后排之分,“坐在后排的同学总是顽皮、纪律差、不学习”的怪论将不复存在,因为他们受到了与其他同学同等的关注。
  三、教师的“新”更应走下讲台
  常有教师感嘆:越来越不会教书了!为什么以前教学得心应手,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课堂却感觉江郎才尽了?面对学生却有些束手无策了?我觉得,主要是教师的“新”没有走下讲台。固守着十几、二十年前的一套方法,去教现在的孩子,当然会吃力。试想,谁会想让一个摇头晃脑的老学究坐在讲台上捧着戒尺上课呢?
  教师的“新”首先要体现在衣着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衣着端庄的教师,给学生以身正为范的感觉,也能带给学生一个好心情。我到现在都对上初中一年级的班主任印象深刻,就是因为她的穿着特别有气质,经常让我们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反而,在当下的学校,有的老师极不注意穿着打扮,一身衣服穿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孩子们必然会有审美疲劳,长此以往,肯定会对教学有一定影响。我并不是说教师要穿得多么华丽,朴素一些完全可以,但得体的服装、发型修饰,还是很有必要的。卞之琳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教师的“新”更主要是体现在方法上。“走下讲台”不仅仅是理念的转变,更是行为的转变。现代社会信息更新迅速,要求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要敢于有新的想法、新的做法,才能引领课堂,才会像李希贵校长说的那样,“给每一位学生装上主动成长的发动机,找到学生可以伟大的地方,让他在通往伟大的道路上行走”。
  我的一位同学在高中任教,他的身材不高,1.65米左右,而他们班的学生许多超过了1.80米。他说,在班级中授课真有“鸡立鹤群”的感觉,但好在他在备课上下狠功夫,不断用“新”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正因为如此,孩子们才特别“服”他。作为高中班主任,对不听话的学生也偶有批评。每当在讲台下,鉴于身高的原因,他会离学生稍远一点,然后指着他们的肚子方向,严肃训导。他笑言,多亏教室中还有讲台,能让他和学生“平起平坐”。这样看来,讲台还是很有必要留一留的。
  最后,我想说:在有些老师那儿,讲台是没了,人是走下来了,但满脸的冰霜,好像是别人欠了他什么似的,以讲课为一种负担。在这些老师心里,分明还立着一块比讲台更大的讲台。而观摩名师授课,发现教室中也会有讲台,但老师深入浅出的课堂讲解以及合理的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看来,外在的那个“讲台”的去或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而心中的那个“讲台”能不能去掉才是最重要的。
  老师,你走下讲台了吗?
  (作者单位:太原市杏花岭区小返乡小返学校)
其他文献
朱德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 .他言传身教 ,教书育人 ,为云南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数学教师 ;他治学严谨 ,著作甚丰 ,为我国数学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 .朱德祥 ,字致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