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这样的电瓶车可以充电吗?
学校的场地非常紧张,但为了方便教师骑车上下班,学校专设了电瓶车充电区。2006年,为了规范管理,学校又给每辆车都定了停车位。一天下午,总务副主任带着难题来了:“杨校长,有位教师有两辆车子需要停放在学校,可以吗?”我是校长,同时分管后勤工作。我简单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这位教师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近,又住在五楼,因此,长期将女儿的电瓶车放在学校里过夜,并且天天在学校充电!这样的事情在我上任前就发生过,因为没有得到制止,所以她已经把这件事看做是天经地义的了。学校领导拿她没办法,因为她即将退休且身体不太好。教师们看在眼里,虽然心里有意见,却也见怪不怪了。本学期开学初,我提出了争创节约型学校的要求,于是有教师把这个问题反映到了总务处。总务副主任是刚上任的,处理问题没有经验。我启发她说:“这样的事情有真凭实据吗?这样的行为跟学校提出的争创节约型学校的要求一致吗?这样的纵容将会给我们的管理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我没有给出正面的回答,而是请她动脑筋,在下班前给我一个解决的方案。看到我没有给出一个“办法”,她很不习惯地苦笑了一下。我鼓励她:“我相信你会处理好的!”
她走后,我站在办公室里反思:这样的事情怎么到今天才来反映?我又怪自己:这样的事情,教师都知道了,我怎么就没有发现呢?虽然她总是在下班后才推车进来充电,但是,让外来的车辆每天在校过夜、充电,不能不说是管理上的一个漏洞,至少说明门卫制度不严,学校制度不健全,执行也不力。我希望新上任的总务副主任能够处理好这件事情。
临下班前,总务副主任来了。她的处理办法是:⑴制定更详细的教职工车辆管理条例和奖惩条例,以制度来约束行为。⑵找这位老教师谈一次话,把她这样做的不利影响讲清楚,请她支持自己的工作。
我同意了她的想法,并提出尽快落到实处。总务副主任走了,但我总有点担心:这位老教师是位非常“难说话”的教师,很凶。这位“新官”能够处理好吗?
案 例 评 析
“为教师、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服务观的核心。所谓服务,是指为教师或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比如:提高业务能力、支持职务晋升、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和个人情感问题等。这些服务是感性的、显性的。而另一种理性的、隐性的服务同样重要,那就是建立服务秩序和服务机制,营造服务环境。
一、建立服务秩序。谈起服务,人人需要。但作为管理,服务的前提是“通用”。“通用”基础上的“特殊对待”才更有人情味。所谓“通用”,就是“对事不对人”,即遇到张三是这么做,遇到李四也是这么做。倘若学校的服务完全因人而异,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厚此薄彼”的纷争。因此,为了建立一种服务秩序,就必须建立服务规则,即什么是可以服务的,应该怎样服务。服务的规则应是不损害集体利益。如果以牺牲集体的利益来满足个别教师的利益,这种“服务”必然变味,也将打乱秩序。就如案例中的这位教师,其动机是“沾光”。如果学校一味为她服务,那么必然损害学校的利益,必然破坏学校的服务秩序。
二、确立服务机制。怎样真正为教师考虑,提供必要的服务呢?学校应该确立服务机制。机制的作用,一是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条件、服务效果,二是约束非服务内容。我校2006年出台了28项学校制度,包括教职工考核意见,教科研考核细则,教师专业成长考核细则,优质服务考核意见,星级中队、星级班主任考评细则,教育教学事故处理意见,日常教育教学常规要求等。其中,也包括教职工车辆停放管理意见。《意见》明确了车辆停放的要求和学校提供服务的时间。总务部门以此为依据加强督察。
三、营造服务环境。“管理是一种服务”,这是我校的管理理念。管理者改发布命令式的管理为指导服务式的管理,改批评指责式的管理为谈话交流式的管理,改“召之即来”式的管理为“深入基层”式的管理,改耳听为虚式的管理为调查研究式的管理,这样,必然能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当教师感觉到你是真心实意从大局考虑,为学校考虑,对事不对人,他是愿意接受你的帮助和批评的。比如:案例中的教师,在总务副主任找她促膝谈心后,表示今后尽量不给学校添麻烦。可见,良好的服务环境有利于管理难题的解决。
(编辑 许丽艳)
学校的场地非常紧张,但为了方便教师骑车上下班,学校专设了电瓶车充电区。2006年,为了规范管理,学校又给每辆车都定了停车位。一天下午,总务副主任带着难题来了:“杨校长,有位教师有两辆车子需要停放在学校,可以吗?”我是校长,同时分管后勤工作。我简单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这位教师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近,又住在五楼,因此,长期将女儿的电瓶车放在学校里过夜,并且天天在学校充电!这样的事情在我上任前就发生过,因为没有得到制止,所以她已经把这件事看做是天经地义的了。学校领导拿她没办法,因为她即将退休且身体不太好。教师们看在眼里,虽然心里有意见,却也见怪不怪了。本学期开学初,我提出了争创节约型学校的要求,于是有教师把这个问题反映到了总务处。总务副主任是刚上任的,处理问题没有经验。我启发她说:“这样的事情有真凭实据吗?这样的行为跟学校提出的争创节约型学校的要求一致吗?这样的纵容将会给我们的管理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我没有给出正面的回答,而是请她动脑筋,在下班前给我一个解决的方案。看到我没有给出一个“办法”,她很不习惯地苦笑了一下。我鼓励她:“我相信你会处理好的!”
她走后,我站在办公室里反思:这样的事情怎么到今天才来反映?我又怪自己:这样的事情,教师都知道了,我怎么就没有发现呢?虽然她总是在下班后才推车进来充电,但是,让外来的车辆每天在校过夜、充电,不能不说是管理上的一个漏洞,至少说明门卫制度不严,学校制度不健全,执行也不力。我希望新上任的总务副主任能够处理好这件事情。
临下班前,总务副主任来了。她的处理办法是:⑴制定更详细的教职工车辆管理条例和奖惩条例,以制度来约束行为。⑵找这位老教师谈一次话,把她这样做的不利影响讲清楚,请她支持自己的工作。
我同意了她的想法,并提出尽快落到实处。总务副主任走了,但我总有点担心:这位老教师是位非常“难说话”的教师,很凶。这位“新官”能够处理好吗?
案 例 评 析
“为教师、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服务观的核心。所谓服务,是指为教师或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比如:提高业务能力、支持职务晋升、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和个人情感问题等。这些服务是感性的、显性的。而另一种理性的、隐性的服务同样重要,那就是建立服务秩序和服务机制,营造服务环境。
一、建立服务秩序。谈起服务,人人需要。但作为管理,服务的前提是“通用”。“通用”基础上的“特殊对待”才更有人情味。所谓“通用”,就是“对事不对人”,即遇到张三是这么做,遇到李四也是这么做。倘若学校的服务完全因人而异,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厚此薄彼”的纷争。因此,为了建立一种服务秩序,就必须建立服务规则,即什么是可以服务的,应该怎样服务。服务的规则应是不损害集体利益。如果以牺牲集体的利益来满足个别教师的利益,这种“服务”必然变味,也将打乱秩序。就如案例中的这位教师,其动机是“沾光”。如果学校一味为她服务,那么必然损害学校的利益,必然破坏学校的服务秩序。
二、确立服务机制。怎样真正为教师考虑,提供必要的服务呢?学校应该确立服务机制。机制的作用,一是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条件、服务效果,二是约束非服务内容。我校2006年出台了28项学校制度,包括教职工考核意见,教科研考核细则,教师专业成长考核细则,优质服务考核意见,星级中队、星级班主任考评细则,教育教学事故处理意见,日常教育教学常规要求等。其中,也包括教职工车辆停放管理意见。《意见》明确了车辆停放的要求和学校提供服务的时间。总务部门以此为依据加强督察。
三、营造服务环境。“管理是一种服务”,这是我校的管理理念。管理者改发布命令式的管理为指导服务式的管理,改批评指责式的管理为谈话交流式的管理,改“召之即来”式的管理为“深入基层”式的管理,改耳听为虚式的管理为调查研究式的管理,这样,必然能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当教师感觉到你是真心实意从大局考虑,为学校考虑,对事不对人,他是愿意接受你的帮助和批评的。比如:案例中的教师,在总务副主任找她促膝谈心后,表示今后尽量不给学校添麻烦。可见,良好的服务环境有利于管理难题的解决。
(编辑 许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