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动手操作类和调查统计类数学作业的技巧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也应尽量体现这个理念。数学作业设计应该改变传统、单一的以巩固知识为练习目标模式,而应设计开放、多元化的作业,以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动手操作类和调查统计类数学作业这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设计多样化数学作业的技巧。
  一、设计动手操作类数学作业的技巧
  动手操作类数学作业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涉及图形与几何、量与计量的内容。小学数学几何知识的主要内容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板块,研究图形的位置、特征、公式计算等内容时,常常需要借助教具和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仅运用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类数学作业又可细分为手工类、拼图类和实践类作业。
  1.手工类的作业
  在完成手工类作业时,教师应适当地给予学生有启发性的提示语,告诉学生可使用哪些便利的制作材料,以及制作要求等。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之前,笔者要求学生动手制作角的模型,制作材料可以是牙签、小棒,也可以是硬纸条等。学生通过动手制作,真切地体验到角的特性。
  2.拼图类的作业
  在完成拼图类题目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动手拼一拼,然后把拼好的作品粘贴在纸上,再用数学语言或符号描述出拼图的过程。如在教学完《图形的拼组》之后,笔者布置了家庭作业:“请学生按照要求剪一剪、拼一拼,然后把拼好的作品贴在纸上,用文字描述出结论。”学生通过尝试,自主发现了图形之间的关系。
  3.实践类的作业
  在小学数学中,量与计量的主要内容包括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和体积单位。这些计量单位的进率不完全相同,且有些量比较抽象,光凭教师口头说教或大量练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学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创造实践条件,提供实践途径,让学生通过切身的感受来深入理解这些计量单位。
  在设计实践类作业时,教师首先要正确、清晰、完整地认识这些计量单位,然后要求学生多做练习,加强实践,增加感受。如在教学《克与千克》之后,笔者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不同的实物,感受1千克和1克的质量。”在教学《千米的认识》之后,笔者要求学生绕着400米的操场走两圈半。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了千米。
  诸如此类的作业旨在以各种活动形式为载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设计调查统计类数学作业的技巧
  调查统计类数学作业来源于例题和练习中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以及其他内容中的一些小调查。小学数学统计课程的教学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数据来分析问题的统计观念与随机意识。在统计过程中,学生能了解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在设计统计类数学作业时,教师应正确认识相关的统计专业知识,注意知识的科学性,而且应事先考虑到学生在统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干扰因素,并进行必要的提示。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之后,笔者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标准体重,然后调查爸爸妈妈的身高和体重,并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通过上网查找或翻阅有关资料,学生更加详细地认识、了解、补充和完善了知识,从而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了教材内容。
  诸如此类的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了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这一目标。
  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类型,设计多元化的有效的练习,是一个长期的课题,需要教师认真研读和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细心挖掘教材内容,拓宽作业的“长度”与“宽度”,让学生在“做”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探究能力,在享受多元化数学作业的乐趣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
  (作者单位:江西省余干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本刊2004年第7期介绍了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小学科学教育国际高级研修班”的概况。研修班主讲人美国底特律大学的杰斯琳·伊布妮沙教授,是国际一流的小学科学教学专家,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