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新课改;地理教学;现实生活;自然
现象;社区资源;学科知识;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4(A)—0026—01
目前,隨着新课程地理教材的逐步推行,给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地理教材中知识之间的跨度大,这将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而地理学科又作为一门以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其涉及的内容很广泛。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地理学有密切而广泛的联系,这从本质上决定了地理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而应该把课堂与社会、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提炼生活中地理问题的策略
1. 观察自然现象,揭示其中奥秘。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都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结果,蕴涵了一定的自然规律。例如,在讲月相盈亏圆缺的周期性变化时,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定期观察,并记录好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四相时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渐变的顺序,并与农历日期相对应,激发学生思考月相变化的内在原因。在明确了月相变化是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的一种表现之后,可以进一步分析“农历”的产生及推算的基本方法,日食、月食发生的原因,明确日食为什么只有在农历初一前后才会发生,而月食只有在农历十五前后才会发生的道理。
2. 利用社区资源,思考现实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不但有丰富而神奇的自然现象吸引着我们,而且有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新课改提出明确要求,就是要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描述、归纳、分析地理问题。
高中地理课程中,农业区位条件、工业区位条件以及城市区位条件的分析、文化的空间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等都是很重要的内容。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当地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分析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了解城郊农业的主要类型,也可利用社区资源调查学校所在地流动人口的基本状况。通过对社区资源或学校现有条件的开发和利用,不仅简化了教学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整合其他学科知识,提高探究能力。有人把地理学科说成是文科中的理科,这也是对地理学科广和深的反映。的确,对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解释,不但要用到地理学科的知识,而且会涉及到其他学科。例如,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不同纬度地区楼间距的确定,会用到三角及三角函数的知识;理解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时,会用到相关的化学知识。通过对生活中这类地理问题的探究,一方面揭示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还运用了数理化生等多学科知识,使其有机融合,相互渗透,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营造积极思考、敢于提问的课堂氛围。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种“以人为本”的课堂氛围,不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还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灵交流,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2. 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要重在提炼,不能庸俗化。构建“生活化课堂”,课堂内容要从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就必须打破两个世界的隔阂,在教学中既联系个体的生活经验,又不能忽视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如果把课堂教学仅停留在一个孤立的地理现象层面,将会导致教学的庸俗化。
3. 精心组织是实现教学生活化的关键。构建“生活化课堂”,意味着要开放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这一过程,既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决不能放任自流,目的要明确,要把学生的活动纳入到学科的体系中来,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现象;社区资源;学科知识;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4(A)—0026—01
目前,隨着新课程地理教材的逐步推行,给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地理教材中知识之间的跨度大,这将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而地理学科又作为一门以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其涉及的内容很广泛。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地理学有密切而广泛的联系,这从本质上决定了地理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而应该把课堂与社会、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提炼生活中地理问题的策略
1. 观察自然现象,揭示其中奥秘。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都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结果,蕴涵了一定的自然规律。例如,在讲月相盈亏圆缺的周期性变化时,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定期观察,并记录好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四相时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渐变的顺序,并与农历日期相对应,激发学生思考月相变化的内在原因。在明确了月相变化是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的一种表现之后,可以进一步分析“农历”的产生及推算的基本方法,日食、月食发生的原因,明确日食为什么只有在农历初一前后才会发生,而月食只有在农历十五前后才会发生的道理。
2. 利用社区资源,思考现实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不但有丰富而神奇的自然现象吸引着我们,而且有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新课改提出明确要求,就是要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描述、归纳、分析地理问题。
高中地理课程中,农业区位条件、工业区位条件以及城市区位条件的分析、文化的空间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等都是很重要的内容。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当地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分析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了解城郊农业的主要类型,也可利用社区资源调查学校所在地流动人口的基本状况。通过对社区资源或学校现有条件的开发和利用,不仅简化了教学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整合其他学科知识,提高探究能力。有人把地理学科说成是文科中的理科,这也是对地理学科广和深的反映。的确,对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解释,不但要用到地理学科的知识,而且会涉及到其他学科。例如,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不同纬度地区楼间距的确定,会用到三角及三角函数的知识;理解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时,会用到相关的化学知识。通过对生活中这类地理问题的探究,一方面揭示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还运用了数理化生等多学科知识,使其有机融合,相互渗透,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营造积极思考、敢于提问的课堂氛围。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种“以人为本”的课堂氛围,不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还要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不断的心灵交流,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2. 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要重在提炼,不能庸俗化。构建“生活化课堂”,课堂内容要从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就必须打破两个世界的隔阂,在教学中既联系个体的生活经验,又不能忽视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如果把课堂教学仅停留在一个孤立的地理现象层面,将会导致教学的庸俗化。
3. 精心组织是实现教学生活化的关键。构建“生活化课堂”,意味着要开放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这一过程,既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决不能放任自流,目的要明确,要把学生的活动纳入到学科的体系中来,促进知识的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