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学习困难是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数学学困难生产让的原因,并从教师的引导、教育方法等方面着手探讨转化方法和采取适合数学教学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对策
一、学困生定义的界定: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小学数学基础差,初中数学的加深,更加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对数学没有情感,自暴自弃,并由此产生高度焦虑或其他消极情绪,逃避数学课程的学习。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解题时不善于总结、归纳、推广和延伸。大部分学生只会对课本上的定义、公式、定理等机械的记忆,缺乏应变能力,对于所学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
3、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受到“应试教育”的困扰,知识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着数学教学;教学观念陈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特别是八年级,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并且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思维方式,有的教师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学方法单一,对学困生缺乏爱心,乃至挫伤他们的脆弱的自尊心,致使他们的成绩一路下滑。
三、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对策
1、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就有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为了激发数学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经常会提一些既简单又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目的就是为了给学困生更多表现的机会,对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即使没能回答正确也要给予及时的启发与引导。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待数学学困生要耐心、热心、细心和关心,更要善于抓住他们在课堂上所取得的微小的进步,给予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另外,单独给这些学生布置作业,并进行面批,及时的当面加以辅导帮助。对于他们在作业中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当面加以肯定,或在经常在他们的作业本中写上一些鼓励的话,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关心真正喜欢上学习数学。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困生转化 。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对学习起着极大 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努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转化。 在平时教学中老师会不自觉地对学困生“冷眼相看”,极少去关注,这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在学习中缺少自信。因此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价值,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也可能是促使其脱困的关键。有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热爱学生可以弥补自己教育才能的不足,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感,尤其是学困生。经常找他们谈心,耐心帮助他们,尽可能多与他们接触,要尊重、理解、信任他们,关心他们。这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催化剂。学困生在集体中成绩差,往往会觉得矮人一等,缺乏自信心。教师要有意地鼓励他们,使他们认识到“付出就有收获”,只有积极进取,才有可能学有所成。要充分肯定后进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学习。要多给予他们“表扬”与“激励”,让学困生乐学。
3、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困生即使学习数学有积极性,并且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并不比其它学生少下功夫,但是数学成绩却依然上不去。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困生缺乏数学学习策略,没有反思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没有总结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对学困生而言尤为重要。概括来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要养成自我总结,复习反思的习惯;要养成动手实验的习惯。陶行知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因此,我们在对学困生弥补知识缺陷的时,应引导他们自己学习学习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这样才能让学困生掌握更多的合适自己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更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4、引导学困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学困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应较弱,教师教学应充分重视数学活动教学,避免将数学教学看成仅仅是教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结论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拥有一定的时间,以便能充分阅读、思考和解决问题。要变一言堂为多言堂,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为他们提供比较多的回答和讨论问题的机会。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他们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学生在在这个过程中是主体,其中充满了他们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这个过程就很难进行下去,难以畅通。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占主体地位,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困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还可以使学困生专心听课,提高他们的热情,促进学习。
5、及时进行学法指导,加强个别辅导。在心理上,“学困生”其实也迫切希望自己能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但由于知识缺陷多,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为解决这一矛盾,作为教师要注意了解两点:一是“学困生”对在学习数学新知识上可能存在哪些障碍;二是“学困生”对哪些知识可能产生困难。在学习探究之前,有针对性的复习,使他们明白做题的道理。这样,“学困生”的障碍和困难就得到了很好地解决。“学困生”知识缺陷多,而数学是逻辑性、连贯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要使“学困生”在认知上不矛盾,就得使他们前后的知识有机的衔接起来。个别辅导是有效的方法,教师必须帮助他们分析错误,进行个别辅导,让其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个别辅导后,这位学生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
6、教学评价个性化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增强自信心。即使他们做错了,也不要全盘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而要就事论事,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想办法战胜困难。在衡量他们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如这次考试比上次多了几分,就要表扬,使其认识到有努力就有进步,同时再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在看到光明和希望的同时,也感受到压力。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体现个性差异,客观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只要老师带着一颗爱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真正转变观念,锐意进行改革,认真总结经验,绝大部分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全面提高初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够实现。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对策
一、学困生定义的界定: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小学数学基础差,初中数学的加深,更加使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对数学没有情感,自暴自弃,并由此产生高度焦虑或其他消极情绪,逃避数学课程的学习。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解题时不善于总结、归纳、推广和延伸。大部分学生只会对课本上的定义、公式、定理等机械的记忆,缺乏应变能力,对于所学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
3、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受到“应试教育”的困扰,知识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着数学教学;教学观念陈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特别是八年级,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并且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思维方式,有的教师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学方法单一,对学困生缺乏爱心,乃至挫伤他们的脆弱的自尊心,致使他们的成绩一路下滑。
三、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对策
1、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就有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为了激发数学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经常会提一些既简单又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目的就是为了给学困生更多表现的机会,对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即使没能回答正确也要给予及时的启发与引导。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待数学学困生要耐心、热心、细心和关心,更要善于抓住他们在课堂上所取得的微小的进步,给予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另外,单独给这些学生布置作业,并进行面批,及时的当面加以辅导帮助。对于他们在作业中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当面加以肯定,或在经常在他们的作业本中写上一些鼓励的话,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关心真正喜欢上学习数学。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困生转化 。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对学习起着极大 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努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转化。 在平时教学中老师会不自觉地对学困生“冷眼相看”,极少去关注,这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在学习中缺少自信。因此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价值,赞赏他们的兴趣、爱好,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也可能是促使其脱困的关键。有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热爱学生可以弥补自己教育才能的不足,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感,尤其是学困生。经常找他们谈心,耐心帮助他们,尽可能多与他们接触,要尊重、理解、信任他们,关心他们。这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催化剂。学困生在集体中成绩差,往往会觉得矮人一等,缺乏自信心。教师要有意地鼓励他们,使他们认识到“付出就有收获”,只有积极进取,才有可能学有所成。要充分肯定后进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学习。要多给予他们“表扬”与“激励”,让学困生乐学。
3、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困生即使学习数学有积极性,并且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并不比其它学生少下功夫,但是数学成绩却依然上不去。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困生缺乏数学学习策略,没有反思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没有总结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对学困生而言尤为重要。概括来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要养成自我总结,复习反思的习惯;要养成动手实验的习惯。陶行知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因此,我们在对学困生弥补知识缺陷的时,应引导他们自己学习学习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这样才能让学困生掌握更多的合适自己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更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4、引导学困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学困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应较弱,教师教学应充分重视数学活动教学,避免将数学教学看成仅仅是教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结论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拥有一定的时间,以便能充分阅读、思考和解决问题。要变一言堂为多言堂,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为他们提供比较多的回答和讨论问题的机会。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他们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学生在在这个过程中是主体,其中充满了他们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这个过程就很难进行下去,难以畅通。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占主体地位,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困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还可以使学困生专心听课,提高他们的热情,促进学习。
5、及时进行学法指导,加强个别辅导。在心理上,“学困生”其实也迫切希望自己能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但由于知识缺陷多,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为解决这一矛盾,作为教师要注意了解两点:一是“学困生”对在学习数学新知识上可能存在哪些障碍;二是“学困生”对哪些知识可能产生困难。在学习探究之前,有针对性的复习,使他们明白做题的道理。这样,“学困生”的障碍和困难就得到了很好地解决。“学困生”知识缺陷多,而数学是逻辑性、连贯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要使“学困生”在认知上不矛盾,就得使他们前后的知识有机的衔接起来。个别辅导是有效的方法,教师必须帮助他们分析错误,进行个别辅导,让其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个别辅导后,这位学生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
6、教学评价个性化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增强自信心。即使他们做错了,也不要全盘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而要就事论事,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想办法战胜困难。在衡量他们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如这次考试比上次多了几分,就要表扬,使其认识到有努力就有进步,同时再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在看到光明和希望的同时,也感受到压力。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体现个性差异,客观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只要老师带着一颗爱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真正转变观念,锐意进行改革,认真总结经验,绝大部分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全面提高初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