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三年多了,面对新的课程,新的教材,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发生着悄然的改变。同时也遇到一个新的困惑: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一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不同的质量观会有不同的效率观。什么样的课堂是高质量的课堂?是以教师的“讲”为标准,还是以学生的“学”为标准?是以教师所预设的公式化的课堂程序为标准,还是以学生会不会、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为标准?我们应该明确,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要有量。如果教师一节课讲了很多,而学生一点都不会,就不会是好的课堂。如果一节课只让学生学习、讨论一个小问题,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也不能算是好课。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有既定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优化课堂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联系教材。
二要功夫用在课外,精心备课。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心中始终装着学生,除备常规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善于分析学情,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这样做才会使时间的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甚至于产生大于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果。
三要珍惜课堂每一分钟。珍惜时间不是教师急不可待地把课堂内容讲完,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切实实现课堂教学中“主角”与“配角”的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也就是说要缩减教师“表演”的时间,多给学生时间思考,多给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探索,才能跨越模仿,提高效率,发挥个性,走上创造之路。同时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处理好课堂中出现的意外问题,做到保护学生积极性与有利于全体学生共同提高相结合。
四要科学提问。问题太简单,不仅无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而且还容易浪费课堂时间。在听课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老师把题目分析得一清二楚,之后再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种提问的必要性暂且不说,只从学生异口同声地喊“是”或“对”即可知其效果:看似学生都会,实则是“花架子”,把学生当成听课机器,根本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还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根本不留时间给学生思考,不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大多数学生感到困惑。如何才能科学地组织问题呢?首先,要科学选择提问内容。太简单的内容自不必说,但如果问题太难,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白白浪费掉很多思考或讨论时间也于事无补。可见,设计的课堂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考虑学生实际,这样才能使他们通过思考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提高时间利用率。其次,提问之后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几十秒钟。让所有的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为解决问题作出自身努力。经过这一点时间的思考,他们也许就能恍然大悟,不仅省去教师讲的时间,而且有利于面向全体,提高课堂效率。还有, 在学生思考时,教师要掌握介入指导的时间。如果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就介入,就会减少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介入过晚则会让学生过久处于迷惑状态,造成学习兴趣降低。当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教师无需介入,学生们就能解决问题。
五要优化板书。过繁的板书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因此,板书要提纲挈领,克服冗长。对的确需板书且又量大的内容要提前写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展示,以节约时间。
六要调控纪律。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形式更加灵活,提倡多让学生进行合作探讨。一些教师为保护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而不敢限制学生纪律,其后果导致课堂纪律失控,学生不但没有因之增长能力,反而造成学习效率不高。课堂纪律应该做到严而不僵,活而不乱。即使在学生交流、讨论过程中也要把握一个“度”,要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又能使班级整体学习气氛高涨。
七要调节情绪。人不可能总是处于良好的情绪之中,教师不能因一时的情绪低落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有的教师课堂中总是提不起精神,低声慢语,不仅造成学生听不清,还会导致学生也被感染得萎靡不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也有的虽精神十足,但语速过快,学生根本就反应不过来,教师说了也是白说。因此,教师要合理调节情绪,保持良好教学心态,始终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模范影响,高效组织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八要劳逸结合。课上效率亦可课下抓。古话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我们只有保持时间运筹上的弹性,才能更有效率,才能持久。为了不让学生出现脑力疲劳,我们要调动学生课下充分体息,让学生理解“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建议学生在课间到室外去活动,散散步,聊聊天,以便为下一节课的高效学习打基础。
九要善于把握最佳时间。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教育者切不可把眼光锁定在学生一时的成绩上,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通过实现课堂中教师的解放、学生的乐学,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让课堂教学不再是独角戏,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得更加自信,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飞扬。
一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不同的质量观会有不同的效率观。什么样的课堂是高质量的课堂?是以教师的“讲”为标准,还是以学生的“学”为标准?是以教师所预设的公式化的课堂程序为标准,还是以学生会不会、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为标准?我们应该明确,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要有量。如果教师一节课讲了很多,而学生一点都不会,就不会是好的课堂。如果一节课只让学生学习、讨论一个小问题,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也不能算是好课。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有既定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优化课堂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联系教材。
二要功夫用在课外,精心备课。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心中始终装着学生,除备常规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善于分析学情,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这样做才会使时间的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甚至于产生大于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效果。
三要珍惜课堂每一分钟。珍惜时间不是教师急不可待地把课堂内容讲完,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切实实现课堂教学中“主角”与“配角”的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也就是说要缩减教师“表演”的时间,多给学生时间思考,多给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探索,才能跨越模仿,提高效率,发挥个性,走上创造之路。同时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处理好课堂中出现的意外问题,做到保护学生积极性与有利于全体学生共同提高相结合。
四要科学提问。问题太简单,不仅无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而且还容易浪费课堂时间。在听课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老师把题目分析得一清二楚,之后再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种提问的必要性暂且不说,只从学生异口同声地喊“是”或“对”即可知其效果:看似学生都会,实则是“花架子”,把学生当成听课机器,根本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还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根本不留时间给学生思考,不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大多数学生感到困惑。如何才能科学地组织问题呢?首先,要科学选择提问内容。太简单的内容自不必说,但如果问题太难,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白白浪费掉很多思考或讨论时间也于事无补。可见,设计的课堂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考虑学生实际,这样才能使他们通过思考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提高时间利用率。其次,提问之后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几十秒钟。让所有的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为解决问题作出自身努力。经过这一点时间的思考,他们也许就能恍然大悟,不仅省去教师讲的时间,而且有利于面向全体,提高课堂效率。还有, 在学生思考时,教师要掌握介入指导的时间。如果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就介入,就会减少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介入过晚则会让学生过久处于迷惑状态,造成学习兴趣降低。当然,根据实际情况,有时教师无需介入,学生们就能解决问题。
五要优化板书。过繁的板书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因此,板书要提纲挈领,克服冗长。对的确需板书且又量大的内容要提前写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展示,以节约时间。
六要调控纪律。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形式更加灵活,提倡多让学生进行合作探讨。一些教师为保护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而不敢限制学生纪律,其后果导致课堂纪律失控,学生不但没有因之增长能力,反而造成学习效率不高。课堂纪律应该做到严而不僵,活而不乱。即使在学生交流、讨论过程中也要把握一个“度”,要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又能使班级整体学习气氛高涨。
七要调节情绪。人不可能总是处于良好的情绪之中,教师不能因一时的情绪低落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有的教师课堂中总是提不起精神,低声慢语,不仅造成学生听不清,还会导致学生也被感染得萎靡不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也有的虽精神十足,但语速过快,学生根本就反应不过来,教师说了也是白说。因此,教师要合理调节情绪,保持良好教学心态,始终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模范影响,高效组织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八要劳逸结合。课上效率亦可课下抓。古话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我们只有保持时间运筹上的弹性,才能更有效率,才能持久。为了不让学生出现脑力疲劳,我们要调动学生课下充分体息,让学生理解“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建议学生在课间到室外去活动,散散步,聊聊天,以便为下一节课的高效学习打基础。
九要善于把握最佳时间。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教育者切不可把眼光锁定在学生一时的成绩上,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通过实现课堂中教师的解放、学生的乐学,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让课堂教学不再是独角戏,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得更加自信,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