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其改进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ll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最好方法之一,大多数化学定律和理论都是从实验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现状 改进策略
  1.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自从素质教育实施以来,高中化学实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关于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口号不断提出。但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依然不尽如人意。
  1.1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可操作性较差。
  一些高中的实验设备和器材很陈旧,缺乏与现行的新教材相配套的仪器设备。如新版实验教材中经常涉及减压过滤等操作,但很多学校却连吸滤瓶、布氏漏斗等必要的设备都没有,根本无法完成实验。甚至有的高中连像样的化学试验室都没有。
  1.2教学观念过于传统守旧。
  受传统教育及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和老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基本上采用讲授法授课。不少老师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背实验。有的老师过于依赖多媒体,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实验视频,取代了学生亲自去实验室动手操作的机会。
  1.3老师选择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过于保守僵化。
  过于僵化的教学方式使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从教学模式到具体的教学内容都不能给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实验教材基本上将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都写得清清楚楚,学生在每次实验课之前大多不进行预习、思考,需要老师花大量时间讲解,之后学生照着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得出具体的数据,实验就算结束了。很显然,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上述实验教学的现状,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与教育改革的目的大相径庭。
  2.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2.1老师需要强化自己的实验技能,并对实验教学观念进行创新。
  要想改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就必须首先强化老师自身的实验技能,并不断创新实验教学的模式。新课程比以往更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前往往是老师一个人在演示,学生只是单纯、被动地接受有关实验方面的知识。现在不仅要求老师熟练地掌握和演示实验过程,更要求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参与化学实验的全过程,实验操作的技巧要学生自己琢磨,实验现象要学生自己观察,结果的分析也要学生自己思考讨论,突出了高中化学实验的过程性和自主性,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将会收获更多知识。
  2.2尽量设置趣味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上,为了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有趣的实验。比如,无色酚酞试液遇碱会变红,用氨水的挥发做“铁树开花”的实验,用“大象牙膏”的实验证明催化剂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用“二氧化碳点火”等,这些趣味性的实验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而激励其好好学习。
  2.3设置微型实验、绿色实验。
  “绿色化学”作为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要方向,较早地开展“绿色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树立低碳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微型实验”顾名思义就是用相当微量的化学试剂完成某项实验,并最终得到相关化学信息的方法。微型实验最主要的特点是其灵敏度较高,其所需要的化学试剂用量只是常规实验的几十分之一甚至是几千万分之一,但是准确度却一点不比常规实验差。实践表明,利用微型实验可以使大多数学生都得到亲自做实验的机会,从而改善以往“一人在做,大家一起围观”的情况;学生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及被硬性地灌输知识,而是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产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2.4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使化学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在逐步加大,很多中学的实验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基本的设备、器材及试剂都比较齐全,但是仍然无法有效满足学生实验的需要。另外,一般的学校实验员都是兼职的,或者因为人员太少,配备的试剂也过少,导致实验时往往出现试剂供应的空缺,使实验无法正常进行。还有,新课改下不再划分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导致学生连进行分组实验的时间都难以得到保证。化学课上没有多少时间亲自动手操作,课下又被各种各样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导致学生没有多少机会真正接触化学实验。只有对实验安排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地进行资源分配,才能使化学实验教学顺利有效地开展。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实验中,不管是改进实验,还是增补实验,都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进而促进其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富林.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高中数理化,2012,(10):62-63.DOI:10.3969/j.issn.1007-8312. 2012.10.046.
  [2]黄金阳.浅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1,(5):105-106.
  [3]朱利梦.探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2,(8):150.
其他文献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一种对雏鸭高度致死,且传播迅速、以肝炎为主要病变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为小RNA病毒科、禽肝病毒属的鸭甲肝病毒(Duck Hep
摘 要: 高中物理教师要精心研究初高中的教材,通过实验加强直观教学,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关键词: 初高中物理 衔接教学 教材 基础训练  物理难学是初高中学生的共同感觉,新升入高中的学生尤其觉得难,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教材的原因,有教法学法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的原因,虽然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有
高中物理教学的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开展教学,让物理走进生活、融入生活。生活是物理知识的来源。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用物理知识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自觉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处理简单的生活问题。让物理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将生活渗透于物理教学中,走物理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物理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物理教学的返璞归真。  一、生活化物理问题的课堂导入  在物理课堂的导入环节引用生活中的问题,可以
摘 要:在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设趣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重视引导,教给学生探究方法;交流合作,丰富学生探究体验;合理评估,确保学生探究质量。  关键词: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探究欲望 探究方法 探究体验 探究质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构建者转变,教师不再扮演“专家”的角色,而是通过帮助学生获得、解释、组织和转换大量的信息,促进学生学习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我结合自
摘 要: 本文就初中物理情境教学提出以下策略: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利用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找到问题情境;通过角色扮演,体验物理情境;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化深奥抽象为直观形象。  关键词: 初中物理情境教学 教学策略 多媒体实验 生活经验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对学过的内容记忆不深,甚至“启而不发”。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导致养殖环境日益恶化,为了防治细菌性病害,大量的抗菌素被应用于水产养殖过程的各个阶段,巨大的选择压力导致了养殖水域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