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型硕士需要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负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当前我国金融学硕士教学模式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导致学生质量与社会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了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采用问题导向的专题教学法,强化综合科研创新素质,以及重视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等具体改革方案,以提高我国金融学硕士的综合科研素质与竞争能力。
为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培养更多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自2009年起教育部启动研究生扩招政策,国家培养的人才也越来越多。教育部要求学术型硕士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负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然而,由于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上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金融学学术型硕士的科研成果与金融学科前沿的差距明显,科研成果原创性较低,多数毕业生并不具备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继续读博深造的比例也较低。在此背景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对《中级实证公司金融》课程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教学改革探索,以解决当前研究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
教师主导型的本科式课堂不适合研究生教学模式
研究生与本科生教学存在较大区别:第一,研究生大多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上更要注重学生的深度参与。第二,本科生基础相同,可选择统一教材按教案授课。但研究生背景各异,单一的教材难以兼顾学生的多元化需求。选择基础教材导致本专业研究生产生学习倦怠,学习兴趣与获得感较低;选择前沿教材导致跨专业研究生望而却步,学习压力过大并失去学习信心。第三,研究生更强调学术前沿知识的传授,这对教师个人科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研究生与本科生需求的差异,“固定教材、大班制、教师主导型”的本科课堂难以满足研究生教学的要求。
部分课程资源难以满足学术型研究生的学习诉求
科学研究需要具备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术型硕士的培养需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纯理论的课程资源与现实脱节,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未及时更新的知识体系难以兼顾学术前沿问题,容易误导研究生对现实的理解;聚焦知识传授的课堂忽略学生实训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掌握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基于此,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对教学模式和课程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忽略研究生综合科研素质与学术道德规范的培养
学术型研究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严谨的逻辑思辨能力,能够有创造性地提出研究问题与解决方案;需要掌握计算机编程语言,能够动手解决提出的科研问题;需要拥有较好的学术交流能力,在国内外会议上与同行学者进行思维碰撞。然而,金融专业学术型硕士的综合科研能力难以达到以上要求,同时,研究生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也大幅增加,严重影响了导师与学校声誉。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研究生教学模式忽略了对综合科研素质的培养,将科研能力与学术道德的培养统统交给导师。随着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显著增加,花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全面训练其综合科研素质并严格监管学术道德规范问题。
兼顾跨专业学术型硕士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
《中级实证公司金融》是我院学术型研究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32学时,2学分,开设在研究生一年级的下半学期,旨在尽早向学生介绍本领域最前沿的实证研究方法与重要研究话题。该课程的实证研究方法以财经类专业本科生的《计量经济学》为基础,授课从线性回归的基本逻辑出发,依次介绍实证研究中处理内生性的前沿方法,包括工具变量法、双重差分法、断点回归法、倾向得分匹配法等。课程设置兼顾本专业与跨专业研究生:对本科階段系统修读过《计量经济学》的本专业研究生,基于参考教材《基本无害的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着指南》,重点掌握处理内生性的前沿实证方法;对于跨专业研究生,基于参考教材《计量经济学》,重点掌握线性回归的基本原理。多元化的教材选择与兼顾不同背景学生的教学内容,有助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增强学习兴趣与知识获得感。
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专题式教学方案
本课程每周4课时,以专题形式介绍实证公司金融领域的前沿研究问题与实证研究方法。主要涉及五个具体专题:
专题一:有效市场理论与事件研究法。有效市场理论是理解金融体系的基石,基于该理论,事件研究法在研究公司盈余宣告、股票分红、并购等公司行为以及监管政策的经济后果中具有广泛应用,是分析各类公司金融问题的基础工具。
专题二:行为公司金融理论与线性回归法。突破理性经济人分析框架,基于有限套利假说和社会人假说的行为金融学为解释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专题一的有效补充,可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现实问题,并选取行为公司金融论文回顾线性回归这一基础计量工具。
专题三:兼并收购理论与双重差分法。并购一直是国际资本市场进行公司控制权转移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公司治理的完善,并购市场不断升温。本专题针对现实并购案例,抽象出并购相关理论,并选取经典论文讨论实证研究中控制内生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双重差分法。
专题四:公司董事会与工具变量法。本专题针对董事会这种典型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讨论董事会规模、董事会独立性以及董事会各类特征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并选取代表性论文讨论实证研究中控制内生性的重要方法之二,工具变量法。
专题五:机构投资者与断点回归法。本专题针对机构投资者这种公司外部治理机制,讨论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的正面与负面影响,选取代表性论文讨论实证研究中控制内生性的重要方法之三,断点回归法。
上述专题涵盖了实证公司金融的重要研究话题与实证分析工具,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更能够调动研究生的学习兴趣。专题教学要求授课教师在相对集中的授课时间内,传递核心理论与前沿方法,帮助学生迅速了解各个领域的前沿问题;并辅助以大量论文等自学资料,鼓励学生就感兴趣的领域自发进行深度研究。
强化研究生综合科研素质,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采用以下措施培养研究生的思辨能力、动手能力、学术写作能力与学术交流能力。① 分专题选择该领域最新的工作论文,要求学生以审稿人身份对改论文进行点评。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论文,还必须主动思考论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② 针对各个专题讲解的实证方法,要求学生利用统计软件Stata完成一个小论文,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动手能力。③ 在日常教学中强化逻辑思维的训练,且期末考核以提交原创性工作论文为主要考核形式,能够锻炼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④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进行论文汇报,在课堂模拟国内外学术会议场景,以训练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
完善研究生考核体系,重视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由于我国大多数高校尚未开设专门的科研诚信与科研规范课程,一年级研究生与导师沟通交流有限,学生大多缺乏对科研规范的深入理解和认识,不清楚“合理引用”与“剽窃抄袭”之间的界限,对“一稿多投”、“篡改数据”、“虚假署名”、“不当评价”等违反学术道德的不端行为缺乏清晰的认识。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利用国内外典型案例强化学术道德规范的教育,使研究生能够在学术生涯起步阶段掌握科研工作的规范,确立严谨治学的品格,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并建立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高质量的学术成果需要长时间的潜心研究,而研究过程本身才是学者终生追求的目标。
[本文系国家自科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200221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722020JCG025)研究成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为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培养更多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自2009年起教育部启动研究生扩招政策,国家培养的人才也越来越多。教育部要求学术型硕士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负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然而,由于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上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金融学学术型硕士的科研成果与金融学科前沿的差距明显,科研成果原创性较低,多数毕业生并不具备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继续读博深造的比例也较低。在此背景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对《中级实证公司金融》课程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教学改革探索,以解决当前研究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
为金融学学硕开设《中级实证公司金融》课程的背景
教师主导型的本科式课堂不适合研究生教学模式
研究生与本科生教学存在较大区别:第一,研究生大多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上更要注重学生的深度参与。第二,本科生基础相同,可选择统一教材按教案授课。但研究生背景各异,单一的教材难以兼顾学生的多元化需求。选择基础教材导致本专业研究生产生学习倦怠,学习兴趣与获得感较低;选择前沿教材导致跨专业研究生望而却步,学习压力过大并失去学习信心。第三,研究生更强调学术前沿知识的传授,这对教师个人科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研究生与本科生需求的差异,“固定教材、大班制、教师主导型”的本科课堂难以满足研究生教学的要求。
部分课程资源难以满足学术型研究生的学习诉求
科学研究需要具备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术型硕士的培养需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纯理论的课程资源与现实脱节,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未及时更新的知识体系难以兼顾学术前沿问题,容易误导研究生对现实的理解;聚焦知识传授的课堂忽略学生实训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掌握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基于此,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对教学模式和课程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忽略研究生综合科研素质与学术道德规范的培养
学术型研究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严谨的逻辑思辨能力,能够有创造性地提出研究问题与解决方案;需要掌握计算机编程语言,能够动手解决提出的科研问题;需要拥有较好的学术交流能力,在国内外会议上与同行学者进行思维碰撞。然而,金融专业学术型硕士的综合科研能力难以达到以上要求,同时,研究生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也大幅增加,严重影响了导师与学校声誉。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研究生教学模式忽略了对综合科研素质的培养,将科研能力与学术道德的培养统统交给导师。随着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显著增加,花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全面训练其综合科研素质并严格监管学术道德规范问题。
《中级公司金融》课程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对策与方案
兼顾跨专业学术型硕士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
《中级实证公司金融》是我院学术型研究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32学时,2学分,开设在研究生一年级的下半学期,旨在尽早向学生介绍本领域最前沿的实证研究方法与重要研究话题。该课程的实证研究方法以财经类专业本科生的《计量经济学》为基础,授课从线性回归的基本逻辑出发,依次介绍实证研究中处理内生性的前沿方法,包括工具变量法、双重差分法、断点回归法、倾向得分匹配法等。课程设置兼顾本专业与跨专业研究生:对本科階段系统修读过《计量经济学》的本专业研究生,基于参考教材《基本无害的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着指南》,重点掌握处理内生性的前沿实证方法;对于跨专业研究生,基于参考教材《计量经济学》,重点掌握线性回归的基本原理。多元化的教材选择与兼顾不同背景学生的教学内容,有助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增强学习兴趣与知识获得感。
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专题式教学方案
本课程每周4课时,以专题形式介绍实证公司金融领域的前沿研究问题与实证研究方法。主要涉及五个具体专题:
专题一:有效市场理论与事件研究法。有效市场理论是理解金融体系的基石,基于该理论,事件研究法在研究公司盈余宣告、股票分红、并购等公司行为以及监管政策的经济后果中具有广泛应用,是分析各类公司金融问题的基础工具。
专题二:行为公司金融理论与线性回归法。突破理性经济人分析框架,基于有限套利假说和社会人假说的行为金融学为解释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专题一的有效补充,可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现实问题,并选取行为公司金融论文回顾线性回归这一基础计量工具。
专题三:兼并收购理论与双重差分法。并购一直是国际资本市场进行公司控制权转移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公司治理的完善,并购市场不断升温。本专题针对现实并购案例,抽象出并购相关理论,并选取经典论文讨论实证研究中控制内生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双重差分法。
专题四:公司董事会与工具变量法。本专题针对董事会这种典型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讨论董事会规模、董事会独立性以及董事会各类特征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并选取代表性论文讨论实证研究中控制内生性的重要方法之二,工具变量法。
专题五:机构投资者与断点回归法。本专题针对机构投资者这种公司外部治理机制,讨论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的正面与负面影响,选取代表性论文讨论实证研究中控制内生性的重要方法之三,断点回归法。
上述专题涵盖了实证公司金融的重要研究话题与实证分析工具,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更能够调动研究生的学习兴趣。专题教学要求授课教师在相对集中的授课时间内,传递核心理论与前沿方法,帮助学生迅速了解各个领域的前沿问题;并辅助以大量论文等自学资料,鼓励学生就感兴趣的领域自发进行深度研究。
强化研究生综合科研素质,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采用以下措施培养研究生的思辨能力、动手能力、学术写作能力与学术交流能力。① 分专题选择该领域最新的工作论文,要求学生以审稿人身份对改论文进行点评。这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论文,还必须主动思考论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② 针对各个专题讲解的实证方法,要求学生利用统计软件Stata完成一个小论文,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动手能力。③ 在日常教学中强化逻辑思维的训练,且期末考核以提交原创性工作论文为主要考核形式,能够锻炼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④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进行论文汇报,在课堂模拟国内外学术会议场景,以训练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
完善研究生考核体系,重视学术道德规范教育
由于我国大多数高校尚未开设专门的科研诚信与科研规范课程,一年级研究生与导师沟通交流有限,学生大多缺乏对科研规范的深入理解和认识,不清楚“合理引用”与“剽窃抄袭”之间的界限,对“一稿多投”、“篡改数据”、“虚假署名”、“不当评价”等违反学术道德的不端行为缺乏清晰的认识。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利用国内外典型案例强化学术道德规范的教育,使研究生能够在学术生涯起步阶段掌握科研工作的规范,确立严谨治学的品格,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并建立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与此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高质量的学术成果需要长时间的潜心研究,而研究过程本身才是学者终生追求的目标。
[本文系国家自科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200221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722020JCG025)研究成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