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有时也简称为师德,从古至今,我国一直重视师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要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不正,不令而行;其身正,虽令不从”;唐代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教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的教师职业道德已经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李春玲等学者在《教师职业道德》一书中写到,对从事教育事业的人的特殊道德要求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些学者把师德定义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具备的品德。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2013年发布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该规范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等六个方面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综上所述,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
二、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不可否认,当前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职业道德偏失问题。有位领导对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对学生缺乏爱心;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依法执教意识淡薄等问题。访谈和观察的结果表明:当前农村教师不道德行为比较常见。这些不道德行为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下是笔者谈谈的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重视。明确自己的职责并恪尽职守,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是爱岗敬业的基本价值取向。简单来说,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是古今中外所有职业对各自的从业者设定的普遍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如今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过分追求个人利益、缺乏爱岗敬业精神的教师。这些教师从事这份职业只是因为它相对稳定,他们仅仅把教书当作一种谋生手段,而非真正热爱这份事业。他们在工作中态度不端正,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也不重视自身知识的更新,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方法老套陈旧;忽视学生道德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过分重视分数;课堂上也不因材施教,批改作业应付了事。这类教师不能安心本职,往往把重心放在自己的第二职业上,显然就缺乏对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更有为评职称而搞科研的现象,所以这类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些均会影响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与树立。
(二)对待学生缺乏公平原则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管在法律上还是在人格尊严上都是平等的。师生平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要求,教师能否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和睦的关键,也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前提。每个中小学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获得老师的尊重也有被教师尊重的权利。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其个体差异,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客观,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同时应该给予差生和问题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三)教师之间缺乏合作意识
教育教学活动是在学校这一集体的场所进行的一项集体活动,这项工作需要各科教师相互合作配合,共同完成。但部分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没能做到相互协作配合,他们过高的肯定自己的贡献而忽视其他教师的作用。这类教师在教学中只顾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不顧其他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占课、拖堂等现象更是经常发生。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特别是一些技能科教师,他们很少主动联系家长、向家长说明学生在校的学习及表现情况,这些教师理所当然地把这项工作交给班主任处理。学校开家长会是一个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沟通的好机会,然而大部分学校的家长会只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与家长在家长会上的沟通交流很少。
三、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对策
(一)完善教师入行管理
近年来,由于少数地区在师资管理中出现漏洞,导致一些不具备从师资格和素质的人混入教师队伍,这不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因此,改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加强和完善教师入行管理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应该从形式上进行完善。形式上的完善是指能够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需要,为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做到完善和细化。目前我国在教师资格证书的认证工作中,对申请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准仍然缺少必要的考核,而对这项内容的考核不应该是通过考试答题的形式来衡量,而是应该通过观察和调查的方式来把关。例如,对申请者毕业的学校、所在单位和所住的小区、街道等有关单位的调查来确定。
(二)完善教师的分配与激励制度
从各项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党和国家反复强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但事实上,特别是一些城乡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低、待遇普遍较差,这已成为阻碍其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对于这种情况,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各所学校领导部门应不断改革现行的教师分配制度,通过此措施来激发中学教师提升其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积极性。
(三)强化中小学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首先,要提高理论修养,通过学习《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作为教师必须依法履行的教师职责和义务。其次,在教学工作中磨炼师德意志。教师想要在充满诱惑的外界条件下保持高尚的情操则必须具备顽强的道德意志,而顽强道德意志的形成则离不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磨炼。长期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身的师德意志,才能使道德理想、道德规范转变为坚定的道德行为,从而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最后,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师德素养。教师的道德修养是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形成的,所以广大中小学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在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中不断地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有时也简称为师德,从古至今,我国一直重视师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要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不正,不令而行;其身正,虽令不从”;唐代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教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的教师职业道德已经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李春玲等学者在《教师职业道德》一书中写到,对从事教育事业的人的特殊道德要求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些学者把师德定义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具备的品德。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2013年发布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该规范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等六个方面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综上所述,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
二、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不可否认,当前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职业道德偏失问题。有位领导对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对学生缺乏爱心;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依法执教意识淡薄等问题。访谈和观察的结果表明:当前农村教师不道德行为比较常见。这些不道德行为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下是笔者谈谈的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重视。明确自己的职责并恪尽职守,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是爱岗敬业的基本价值取向。简单来说,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是古今中外所有职业对各自的从业者设定的普遍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如今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过分追求个人利益、缺乏爱岗敬业精神的教师。这些教师从事这份职业只是因为它相对稳定,他们仅仅把教书当作一种谋生手段,而非真正热爱这份事业。他们在工作中态度不端正,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也不重视自身知识的更新,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方法老套陈旧;忽视学生道德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过分重视分数;课堂上也不因材施教,批改作业应付了事。这类教师不能安心本职,往往把重心放在自己的第二职业上,显然就缺乏对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更有为评职称而搞科研的现象,所以这类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些均会影响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与树立。
(二)对待学生缺乏公平原则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管在法律上还是在人格尊严上都是平等的。师生平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要求,教师能否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和睦的关键,也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前提。每个中小学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获得老师的尊重也有被教师尊重的权利。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其个体差异,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客观,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同时应该给予差生和问题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三)教师之间缺乏合作意识
教育教学活动是在学校这一集体的场所进行的一项集体活动,这项工作需要各科教师相互合作配合,共同完成。但部分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没能做到相互协作配合,他们过高的肯定自己的贡献而忽视其他教师的作用。这类教师在教学中只顾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不顧其他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占课、拖堂等现象更是经常发生。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特别是一些技能科教师,他们很少主动联系家长、向家长说明学生在校的学习及表现情况,这些教师理所当然地把这项工作交给班主任处理。学校开家长会是一个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沟通的好机会,然而大部分学校的家长会只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与家长在家长会上的沟通交流很少。
三、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对策
(一)完善教师入行管理
近年来,由于少数地区在师资管理中出现漏洞,导致一些不具备从师资格和素质的人混入教师队伍,这不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因此,改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加强和完善教师入行管理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应该从形式上进行完善。形式上的完善是指能够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需要,为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做到完善和细化。目前我国在教师资格证书的认证工作中,对申请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准仍然缺少必要的考核,而对这项内容的考核不应该是通过考试答题的形式来衡量,而是应该通过观察和调查的方式来把关。例如,对申请者毕业的学校、所在单位和所住的小区、街道等有关单位的调查来确定。
(二)完善教师的分配与激励制度
从各项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党和国家反复强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但事实上,特别是一些城乡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低、待遇普遍较差,这已成为阻碍其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对于这种情况,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各所学校领导部门应不断改革现行的教师分配制度,通过此措施来激发中学教师提升其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积极性。
(三)强化中小学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首先,要提高理论修养,通过学习《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作为教师必须依法履行的教师职责和义务。其次,在教学工作中磨炼师德意志。教师想要在充满诱惑的外界条件下保持高尚的情操则必须具备顽强的道德意志,而顽强道德意志的形成则离不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磨炼。长期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身的师德意志,才能使道德理想、道德规范转变为坚定的道德行为,从而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最后,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师德素养。教师的道德修养是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形成的,所以广大中小学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在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中不断地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