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2001~2007年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48例,其中男65例,女83例,年龄68~92岁。骨折部位:左侧73例,右侧75例。骨折类型:按照EvANS分类法[1],Ⅰ型45例,Ⅱ型57例,Ⅲ型37例,Ⅳ型9例。本组有93例(62.84%)并存有程度不同的其他系统疾病。并存心血管疾病者49例,内分泌系统疾病12例,肺部疾病24例,脑血管疾病8例。
治疗方法:入院后常规行患肢股骨髁上牵引3~5天,在此期间须进行详细系统体格检查以及化验、透视、心电图检查,有效地治疗及控制其他系统疾病。患者于连续硬脊膜外麻醉成功后仰卧于手术台上,患侧臀部垫高,取患侧股骨大粗隆下外侧纵切口。显露粗隆部及骨干上部,令助手牵引、外展、内旋下肢至复位。对于Ⅳ型合并粗隆下斜型或粉碎型骨折,先复位后用钢丝捆扎,然后再进行粗隆间骨折复位。平小转子部,在股骨纵轴中点,用135°导向器定位,向内上略前方钻入导针,C臂机术中透视骨折端复位满意,导针位置良好后,行扩孔、攻丝,选择长度合适的拉力螺钉置入,套上钢板,逐一钻孔、攻丝、拧入螺钉。生理盐水、双氧水彻底冲洗伤口,严密止血,置负压引流后逐层关闭伤口。术后穿“丁”字鞋,抗生素预防感染。24~48小时拔除引流管。对于稳定骨折病人术后5~7天在床上主动伸屈患膝、患髋。并做肌肉收缩练习,可坐立。2~4周扶双拐患肢部分负重离床活动,4~8周后扶单拐负重行走。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离床时延长至4~6周,8~12周负重,如伴较重骨质疏松患者可床边坐立,待X线片证实骨性愈合即可负重。
疗效判定标准:①优:患髋无疼痛,无跛行,髋关节功能正常;②良:患髋有不适感,功能基本正常,基本无跛行;③可:休息时无症状,行走时疼痛,跛行;④差:患髋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变小,走路跛行。
结 果
术后疗效评价:优86例,良24例,可6例,差4例。本组优良率为91.67%。2例因术后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死亡,另2例延迟愈合,主要原因为严重骨质疏松和合并糖尿病者。出院后120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 6~18个月。
讨 论
DHS内固定治疗时的体会:除了术前仔细研究X线片,正确选择适应证和充分的术前准备外,尚需注意以下问题:①手术时机:急诊手术风险大,因此应在伤后1周左右手术;但对老年人,一旦术前检查结束,且无手术禁忌证应尽快手术。一般伤后3~7天采取手术治疗。②根据骨折类型及颈干角大小选择适当角度的DHS,DHS钉板角度在 135°~150°。③定位导针时尽量使用小切口只显露大粗隆中下部,待定位准确固定DHS钢板时再适当延长切口,关节囊、小结节无需剥离。④颈钉的理想位置在股骨头颈中央,青壮年患者可适当偏后下。导针从外侧皮质前后中点打入。进针平面相当于小转子水平且参考确定前倾角的导针的准确性,进针平面相当于小转子水平可打入平行前倾角导针、稍大或稍小角度方向共3根导针,C臂机透视后选择最佳途径。⑤定位准确后绞刀和丝锥钻人必须1次成功,切勿反复开道以致钉道松动。对明显骨质疏松患者,绞刀及丝锥进入的深度应较导针略短2~3cm。⑥粗隆间骨折勿需强求解剖复位。⑦高龄患者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和脂肪液化,切口内给予负压引流。⑧若大转子外侧皮质的进针点粉碎,或进针点离骨折线较近,则不宜使用DHS。
参考文献
1 陆裕朴,胥少汀,等,主编.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652-660.
2 许继刚.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附438例报告).中华骨科杂志,1994,14:150.
2001~2007年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48例,其中男65例,女83例,年龄68~92岁。骨折部位:左侧73例,右侧75例。骨折类型:按照EvANS分类法[1],Ⅰ型45例,Ⅱ型57例,Ⅲ型37例,Ⅳ型9例。本组有93例(62.84%)并存有程度不同的其他系统疾病。并存心血管疾病者49例,内分泌系统疾病12例,肺部疾病24例,脑血管疾病8例。
治疗方法:入院后常规行患肢股骨髁上牵引3~5天,在此期间须进行详细系统体格检查以及化验、透视、心电图检查,有效地治疗及控制其他系统疾病。患者于连续硬脊膜外麻醉成功后仰卧于手术台上,患侧臀部垫高,取患侧股骨大粗隆下外侧纵切口。显露粗隆部及骨干上部,令助手牵引、外展、内旋下肢至复位。对于Ⅳ型合并粗隆下斜型或粉碎型骨折,先复位后用钢丝捆扎,然后再进行粗隆间骨折复位。平小转子部,在股骨纵轴中点,用135°导向器定位,向内上略前方钻入导针,C臂机术中透视骨折端复位满意,导针位置良好后,行扩孔、攻丝,选择长度合适的拉力螺钉置入,套上钢板,逐一钻孔、攻丝、拧入螺钉。生理盐水、双氧水彻底冲洗伤口,严密止血,置负压引流后逐层关闭伤口。术后穿“丁”字鞋,抗生素预防感染。24~48小时拔除引流管。对于稳定骨折病人术后5~7天在床上主动伸屈患膝、患髋。并做肌肉收缩练习,可坐立。2~4周扶双拐患肢部分负重离床活动,4~8周后扶单拐负重行走。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离床时延长至4~6周,8~12周负重,如伴较重骨质疏松患者可床边坐立,待X线片证实骨性愈合即可负重。
疗效判定标准:①优:患髋无疼痛,无跛行,髋关节功能正常;②良:患髋有不适感,功能基本正常,基本无跛行;③可:休息时无症状,行走时疼痛,跛行;④差:患髋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变小,走路跛行。
结 果
术后疗效评价:优86例,良24例,可6例,差4例。本组优良率为91.67%。2例因术后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死亡,另2例延迟愈合,主要原因为严重骨质疏松和合并糖尿病者。出院后120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 6~18个月。
讨 论
DHS内固定治疗时的体会:除了术前仔细研究X线片,正确选择适应证和充分的术前准备外,尚需注意以下问题:①手术时机:急诊手术风险大,因此应在伤后1周左右手术;但对老年人,一旦术前检查结束,且无手术禁忌证应尽快手术。一般伤后3~7天采取手术治疗。②根据骨折类型及颈干角大小选择适当角度的DHS,DHS钉板角度在 135°~150°。③定位导针时尽量使用小切口只显露大粗隆中下部,待定位准确固定DHS钢板时再适当延长切口,关节囊、小结节无需剥离。④颈钉的理想位置在股骨头颈中央,青壮年患者可适当偏后下。导针从外侧皮质前后中点打入。进针平面相当于小转子水平且参考确定前倾角的导针的准确性,进针平面相当于小转子水平可打入平行前倾角导针、稍大或稍小角度方向共3根导针,C臂机透视后选择最佳途径。⑤定位准确后绞刀和丝锥钻人必须1次成功,切勿反复开道以致钉道松动。对明显骨质疏松患者,绞刀及丝锥进入的深度应较导针略短2~3cm。⑥粗隆间骨折勿需强求解剖复位。⑦高龄患者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和脂肪液化,切口内给予负压引流。⑧若大转子外侧皮质的进针点粉碎,或进针点离骨折线较近,则不宜使用DHS。
参考文献
1 陆裕朴,胥少汀,等,主编.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652-660.
2 许继刚.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附438例报告).中华骨科杂志,1994,1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