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酱:勇于表达,是我爱自己的开端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ong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高中学生宿舍,女生们正叽叽喳喳地聊着天。
  “XX 性格好孤僻啊,总是一个人走。”
  “肯定是因为没有人喜欢她,才没有人愿意跟她走的。”
  “她那么奇怪,谁会喜欢她啊?”
  “就是,就是。”
  ……
  时间从这些叽叽喳喳里悄悄溜走了,女生们的话题不知转换了几茬,曾被当作话题中心的女生风风火火地进来了,随即被另个女生拉到一边说起了悄悄话。
  等悄悄话说完,女生回头瞪了其他几个女生一眼,道:“我来了,你们就一个个闭着嘴巴装淑女,我走了你们又一个个开始当麻雀。”
  其他人瞬间噤若寒蝉。
  这是橙子酱敢于表达自己的第三年,也是橙子酱“画风大变”的第三年。
  关于生活,橙子酱想要的一直都很简单:在农村,有只狗,有只猫,安安静静地生活下去,余生有粥可温。但现实常常以骨感为美,再美好的想象也经不住它大刀阔斧地削砍。父亲的存在,完全打破了小时候她对生活的美好想象。“他几乎改变了我的整个性格。”
  橙子酱的父亲长相老实憨厚,对待外人十分和气,总会主动给邻居帮忙,但回到了家中就换了副面孔,往沙发上躺,啥都不干,说话也粗声粗气,大男子主义,重男轻女,还时不时会使用暴力。
  小時候,橙子酱经常会挨打,父亲总是会莫名其妙地爆发,有时候是因为橙子酱考试没考好,有时候是因为橙子酱在餐桌上多拿了一个勺子,有时候只是风吹过,父亲就会突然暴起,将橙子酱打得鼻青脸肿。如果妈妈护着她,父亲就会变本加厉,打她打得更厉害。
  后来,一看到父亲举起手,橙子酱就会下意识地往后躲。跑是不敢跑的,那时候还只拥有两条小短腿的橙子酱根本跑不过父亲,被抓回来后只会被打得更狠,次数多了,橙子酱就学乖了,再挨打时一个劲儿地往后缩。
  “刚开始的时候真的很难过啊!很不理解,明明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要挨打?但是不敢说出来。很绝望,就一个劲儿地躲。”
  初二的某一天,风很大,吹得窗户猎猎作响,于是父亲的暴躁脾气又被勾了起来。他起身走过来,打了橙子酱一巴掌。彼时的橙子酱已经变高变强壮,自觉有勇气对抗他了,于是,那天,橙子酱做了出生以来最有勇气的事——
  她对父亲说:“你可能是一个好丈夫,一个好儿子,但你永远都不是一个好父亲。”
  父亲听了之后,沉默不语。橙子酱则直接转头回了自己房间,当天晚上就拎着包离家出走了,去了闺蜜家。
  自此,那个自卑、腼腆、寡言、说话细声细气的女孩不见了。
  初二整整一年,橙子酱都在叛逆期中度过。
  她变得很大胆,抽烟、喝酒、说脏话、离家出走……
  把所有好孩子不会做的事情全都做了一遍。面对父亲时,她也不再唯唯诺诺、逆来顺受,而是会直接地表达自己的不满。
  有一次,妈妈在厨房里忙活,橙子酱去给她帮忙,父亲却一直在沙发上躺着。路过他面前的时候,橙子酱扔下了一句话:“有些人可能这辈子没长眼色。”
  有时候,爸爸妈妈会吵架,这时候橙子酱就会很不耐烦地把弟弟抱到一边去,并把他们的房门关上,说:“你们吵架的声音真的很大,很烦!”
  加上橙子酱很高,也有了力气,被打就会反击,爸爸也不再敢说她什么了。两个人平时在家里你不理我我不理你,都将对方当成空气。
  也许是初二这一年的发泄,让橙子酱的情绪找到了出口,进入初三后她又变成了个乖乖女。但是从这一次的反抗中习得的成熟、冷静、遇事不慌不乱,之后一直影响着她,并在高中遇到室友排挤时发挥了作用,让她选择勇敢地表达自己,而不是沉默不语。
  糖心梅:初三时是什么促使你重新变回乖乖女的呢?
  橙子酱:也没有什么具体的事情,是从小到大层层叠叠加在一起的琐碎事情慢慢催化起来的。我从小到大都是那种大家眼里比较听话的孩子,然后身边的亲戚也经常说我肯定不会叛逆,特别省心。和爸爸吵架算是一种发泄口,我把我这辈子的所有的坏脾气都在这一年尽情地发出来,然后再回归我原来的本心。
  糖心梅:你觉得小时候的这段经历对你现在的生活、处事方式等有什么影响吗?
  橙子酱:我现在的话,不喜欢社交,觉得很累,但做事情比以前更加沉稳,不会被他人的情绪影响到,更加喜欢自己独处。面对那些陌生人,也会学着说一些客套话。我以前共情能力比较好,属于那种看个电影煽情片段都会哭得稀里哗啦的那种,现在就比较冷漠了,感觉更多是像局外人的心态,别人的悲,别人的苦,我可能会可怜她,但我的心很麻木,没有什么起伏。这一点还是很明显的,我自己也能感觉到我的共情能力下降得很厉害。
  有时候,我们很难去界定一段经历是好是坏。相似的经历,有些人从中顽强地冒出头来,开出璀璨的花;有些人则会从此沉睡,在黑暗中一日一日消磨掉对生活的热情与爱。橙子酱选择了勇敢地反抗,从中学会了爱自己、不委屈自己。我想,这样的姑娘,勇敢、自强,不甘沉寂,即使会有短暂的迷茫期,但未来的她一定能走出来,变成一个温暖有力的人吧?!
其他文献
希腊神话不仅为英雄书写传奇,也给巧手的工匠留下了一席之地,代达罗斯就是其中之一。代达罗斯是希腊最伟大的匠人,据说他制作的机械人行动自如,他创作的雕像栩栩如生。工匠强调经验的传承,代达罗斯的外甥塔罗斯自幼跟随舅舅学习技艺。不久,代达罗斯发现塔罗斯才华出众,他害怕外甥会超越自己,便将塔罗斯从雅典卫城的悬崖上推了下去。代达罗斯本想掩盖罪行,但他在掩埋外甥尸体的时候被人撞见,雅典的法官判处代达罗斯死刑。 
恒河与黄河,孕育出了世界上最为悠久而灿烂的古代文明—印度与中国。在地理上,也许这两大河流永无相汇之日,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纵然千山万水亦难以阻挡自古以来中印两国之间的文化往来。  400年至700年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历史片段,也是中印两国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印度,笈多王朝(Gupta Dynasty,320年-6世纪初)是印度历史上少见的统一大王朝,文学、舞蹈、艺术、科技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时期,被称
创世的第一滴圣水,落足的地方,叫天水。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脚会踩出八千年前的太阳。  —汪渺《天水》  八千年岁月的洗礼,八千年情感的积淀,八千年智慧的凝聚。从我们踏上天水这片神奇土地的那一刻起,不论是否意识到,我们的脚步便已经走进了华夏文明的历史源头。俯瞰伏羲城 供图/天水在线  翻开厚重久远的历史篇章,追寻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的踪迹,这座位居天水市区西关伏羲路北的伏羲庙,牵引着我的步伐。 
摘要:黄土高原地区地表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易发生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损毁农田,威胁农业生产安全。以山西省古交市为研究区,采用信息量耦合二元逻辑(Logistic)回归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工具,在划定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的基础上,开展古交市基本农田地质环境安全性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古交市地质灾害极高、高、中、低易发区的面积占比分别为9.70%、12.27%、21.
摘要:农业种质资源是支撑农业科技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江苏省种质资源工作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前国民政府中央农业实验所时期。经过80多年的努力,江苏初步建成了覆盖全省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建成47家动植物种质资源库(圃),形成了“四位一体”、库圃结合的农业种质资源保存保护体系,显著改善了种质资源保藏条件,收集并安全保存
结合山水、人物表现临泉山居、名士雅集的绘画在五代、北宋间即已开始流行。至元代,特殊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以山水图抒写心绪的文人画巅峰。明清以降,描绘文士生活的图像变得更为多样,在一大批被归为山水画的作品中,携琴访友、策杖寻幽、溪亭清谈、临流品茗……其中点景人物虽然身形微小、面目模糊,却具有鲜明的象征姿态,为山林赋予清逸高迈的人文主题。被视作身心归宿的园林书斋图和以山水田园为背景的文士肖像画,成了这一时期
脍,最初并非专指生鱼片,而是指切薄、切细的肉类。有关脍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根据甲骨文和考古资料判断,被加工成脍来食用的肉类,多为羊肉、鱼肉等,其中鱼脍多见于平民的餐桌。到了西周,情况有所改变,脍被当作一种尊贵的食物,用于祭祀、会盟等重要场合,鱼脍的地位也随之大幅上升,开始频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  《诗经·小雅·六月》中,就记录了西周末期一次对外战争的胜利。西周时,异族入侵中原,以北方猃
《童思妙笔,耕绘奇境—西方插画师作品展》于2020年11月11日至2021年2月28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二层展厅展出。此次展览是中瑞建交70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由清華大学艺术博物馆、瑞士想象力大师艺术基金会、瑞士驻华大使馆联合主办。展览汇集了一批具有卓越创造力的、杰出的欧洲和美国插画艺术家的近180件精彩作品。其中不仅包括为故事书配绘的插画,还有经典的童话故事以及作者的原创故事。有一些作品涉及
得益于技术的进步,人类知识正在大规模地下移。孔子没注意到技术、文明平台演进的意义,他的“唯上智下愚不移”看似有理,其实则误。在权力独大之前,知识也曾散布于人类每一个个体,由其自信自觉地发明、发现,“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即言此象;后来,权力绝地天通,民众既不能看天,也无在大地上自由迁徙行走的权利,知识由权威发布,万众只有深入学习的义务了。  关于节气、天文历法等知识也是这样为拥有权力者或其他少数
一  烤制食物是人类由吃生食向吃熟食转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人类饮食文化的起点。由于植物性食物的短缺,人们被迫从食素转为食肉。先祖们不具有食肉动物那样的消化系统,生肉不易消化,不能被人体充分吸收。而肉烧熟之后,不仅富有脂类的香味,且易于消化和吸收。人们偶然食用了被火烧过的食物,又经过反复的实践,于是,最原始的烹饪技术——烧烤便产生了。  烧烤古时称“炙”。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将“炙”字解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