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与生活互相融合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为此,我们应密切注意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我们应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研究数学问题,解决生活问题。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帮助能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让学生做到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一、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我们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替换改造。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取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片断一: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为了体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呈现方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实践化,增强教学实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研究其内在的作用。课堂摆脱了教师的中心言说者地位,成为思想、观点交流、碰撞的舞台。在师生、生生之间对话、交流、互动中,学生明白了许多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如飞机、轮船的对称能使飞机、轮船在航行中保持平衡;建筑上的对称多半是为美观,有时也要考虑到使用上的方便和受力平衡。等等。
  反思: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替换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课余,许多学生还尝试着运用有关对称的知识解决一些有趣的生活问题,将自己的视野转向广阔的生活世界。这不正是我们数学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吗?
  二、模拟“生活情景”,体现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和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堂设置成舞台让学生当演员贴近生活,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教学片断二: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注意挖掘教材内容本身的内在情趣,通过让学生扮演角色、凭借两人行走的地点、时间、方向等身临情境的感受,理解“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等相关术语概念。在情趣与理趣的交融中达到迅速理解,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反思:把数学知识演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也通过亲身体验很容易掌握基本数量关系,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又使学生视图、编题、解题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三、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思考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而学生有容易理解那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数学问题。
  教学片断三: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这节课前,让学生进行了自学并收集有关“小数”的信息。上课时请各小组的代表发言。
  生1:我们所用的课本的定价几乎都是小数,如我们的数学书是4.65元;我们还看到商店里物品的标价都是小数,如苹果每斤是1.5元;商店里的电子称称出的物体重量是2.457千克;我的身高是1.43米,体重是35.48千克。通过这些我们对小数有这样的认识:
  小数是非常有用的。生活中处处有小数。
  测量的一个物体长度不是整米数时,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如:1分米就是0.1米,3分米就是0.3米。
  生2:我们小组想作一些补充,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股市信息上有大量的小数,如:9.65、122.36、5.8等等。某商店今年夏天空调的销售量是去年的1.8倍。通过调查、学习,我们感受到小数的用处,如测量时得不到整米的数的结果,可以用小数来表示。通过学习我们还知道1分米就是1/10米,还可以用0.1米表示,1厘米是1/100米,还可以用0.01米表示,13厘米就是13/100米,还可以用0.13米表示,1角就是1/10元,还可以用0.1元表示。
  师:老师把同学们所收集的小数及书上的小数的例子都整理在黑板上了。同学们自学认识了小数,同桌互相说说什么是 “小数点”、“一位小数”、“二位小数”……
  反思:本片断借助了生活中的经验,才有了不同一般的回答。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注重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外,还要注重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解题的依托,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思考问题。
  四、回归“生活经验”,学会解决问题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有趣,使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片断四: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应用环节,我把教学活动的地点选择在学校的跳远沙坑旁,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学生们边议论,边动手,他们量的量、记的记、算的算,分工合作,数分钟后,学生们汇报了许多不同的问题:这个沙坑占地面积是多少?建成这个沙坑要挖去多少立方米的土?沙坑的体积是多少?……学生们经过讨论,自己都一一作了解决。
  反思: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生活中,又從生活实践中弥补了课堂内所学不足,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生动的感知、深刻的体验和牢固的掌握,更让学生在参与中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锻炼了生活实践能力,在生活实践中解决了问题。
  总之,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切入点,并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生活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更好地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为学生明天的生活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发现学生在初中学科课程的自主学习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思考,本文针对初中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给老师提出了相应的指导策略,希望能有效地促进初中学科课堂自主学习活动的实施。  关键词:初中 初中数学 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  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有研究表明,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至5倍,才有可能形成较好的语文能力。许多作家在谈到语文能力的形成时,也无不提到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外阅读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实际情况令人堪忧,许多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按要求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量偏少,这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通过对水稻Kalinga-I/Krishna杂交的花粉完全不育的F1与轮回亲本Krishna多次回交,培育出具有KalingaI细胞质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Krishna-A.该不育系在12℃和9℃下的发芽率和根、苗长度表明,它比耐寒母本Kalinga-I(由耐寒品种Dunghansali和高产品种IR8杂
我所在的地区,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外来农民工大量涌入。我所在的学校,是一个城郊学校,每学期都有外地农民工子女转入我校。学生数量的激增,导致教师缺编缺额,因此,本地政府每学期都要招聘批量新教师入校从教。尽快提高这些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他们的事业心,便成了学校工作的当务之急。如何增强新上岗教师的事业心,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为青年教师上好第一课  这一课最好由校长讲
摘要: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词:学习习惯 培养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
随着地膜在农业生产上的大量使用,地膜的回收问题显得愈来愈突出。新疆农垦科学院农机所与农七师五五农机厂共同研制成功了4FS2地膜联合回收机。该机1991年10月经新疆农机鉴
在5个环境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三次重复,对吉综A(简称JZA)和吉综B(简称JZB)各轮改良群体及其杂交组合进行籽粒产量及农艺性状鉴定,以评价5轮相互轮回选择的直接选择进展和相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存在因厌学情结或智力迟钝等原因造成的学业成绩不佳、思想表现亦差的“双差”学生,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后进生或差生,我在体育课中把这些学生都称为潜能生。本文就潜能生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在体育课教学中要从给潜能生的公平、尊重、信念和解开潜能生“心结”着手,发掘潜能生的闪光点,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
摘要:语文教育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又是发展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的必要条件,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运用电教手段,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获取重要知识。  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要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学习。
动物森林要举办一场大型音乐会,动物音乐家们都在各自的音乐室练习乐器,鹿哥负责吹笛。宝宝,请你根据二维码里的聲音,帮助鹿哥找到吹笛的地方吧!  加点料  1.妈妈引导宝宝说出下图中乐器的名称。  2.宝宝需要经过各种乐器找到吹笛子的地方。妈妈扫描二维码,和宝宝一起听一听,将正确的路线画出来。  3.妈妈给宝宝介绍一下什么是音乐会,并扫描二维码,和宝宝一起听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