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为此,我们应密切注意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我们应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研究数学问题,解决生活问题。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帮助能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让学生做到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一、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我们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替换改造。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取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片断一: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为了体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呈现方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实践化,增强教学实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研究其内在的作用。课堂摆脱了教师的中心言说者地位,成为思想、观点交流、碰撞的舞台。在师生、生生之间对话、交流、互动中,学生明白了许多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如飞机、轮船的对称能使飞机、轮船在航行中保持平衡;建筑上的对称多半是为美观,有时也要考虑到使用上的方便和受力平衡。等等。
反思: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替换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课余,许多学生还尝试着运用有关对称的知识解决一些有趣的生活问题,将自己的视野转向广阔的生活世界。这不正是我们数学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吗?
二、模拟“生活情景”,体现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和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堂设置成舞台让学生当演员贴近生活,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教学片断二: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注意挖掘教材内容本身的内在情趣,通过让学生扮演角色、凭借两人行走的地点、时间、方向等身临情境的感受,理解“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等相关术语概念。在情趣与理趣的交融中达到迅速理解,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反思:把数学知识演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也通过亲身体验很容易掌握基本数量关系,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又使学生视图、编题、解题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三、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思考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而学生有容易理解那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数学问题。
教学片断三: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这节课前,让学生进行了自学并收集有关“小数”的信息。上课时请各小组的代表发言。
生1:我们所用的课本的定价几乎都是小数,如我们的数学书是4.65元;我们还看到商店里物品的标价都是小数,如苹果每斤是1.5元;商店里的电子称称出的物体重量是2.457千克;我的身高是1.43米,体重是35.48千克。通过这些我们对小数有这样的认识:
小数是非常有用的。生活中处处有小数。
测量的一个物体长度不是整米数时,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如:1分米就是0.1米,3分米就是0.3米。
生2:我们小组想作一些补充,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股市信息上有大量的小数,如:9.65、122.36、5.8等等。某商店今年夏天空调的销售量是去年的1.8倍。通过调查、学习,我们感受到小数的用处,如测量时得不到整米的数的结果,可以用小数来表示。通过学习我们还知道1分米就是1/10米,还可以用0.1米表示,1厘米是1/100米,还可以用0.01米表示,13厘米就是13/100米,还可以用0.13米表示,1角就是1/10元,还可以用0.1元表示。
师:老师把同学们所收集的小数及书上的小数的例子都整理在黑板上了。同学们自学认识了小数,同桌互相说说什么是 “小数点”、“一位小数”、“二位小数”……
反思:本片断借助了生活中的经验,才有了不同一般的回答。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注重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外,还要注重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解题的依托,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思考问题。
四、回归“生活经验”,学会解决问题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有趣,使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片断四: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应用环节,我把教学活动的地点选择在学校的跳远沙坑旁,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学生们边议论,边动手,他们量的量、记的记、算的算,分工合作,数分钟后,学生们汇报了许多不同的问题:这个沙坑占地面积是多少?建成这个沙坑要挖去多少立方米的土?沙坑的体积是多少?……学生们经过讨论,自己都一一作了解决。
反思: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生活中,又從生活实践中弥补了课堂内所学不足,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生动的感知、深刻的体验和牢固的掌握,更让学生在参与中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锻炼了生活实践能力,在生活实践中解决了问题。
总之,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切入点,并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生活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更好地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为学生明天的生活奠定基础。
我们应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研究数学问题,解决生活问题。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帮助能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让学生做到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一、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我们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替换改造。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取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片断一: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为了体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呈现方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实践化,增强教学实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研究其内在的作用。课堂摆脱了教师的中心言说者地位,成为思想、观点交流、碰撞的舞台。在师生、生生之间对话、交流、互动中,学生明白了许多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如飞机、轮船的对称能使飞机、轮船在航行中保持平衡;建筑上的对称多半是为美观,有时也要考虑到使用上的方便和受力平衡。等等。
反思: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替换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课余,许多学生还尝试着运用有关对称的知识解决一些有趣的生活问题,将自己的视野转向广阔的生活世界。这不正是我们数学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吗?
二、模拟“生活情景”,体现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和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堂设置成舞台让学生当演员贴近生活,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教学片断二: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注意挖掘教材内容本身的内在情趣,通过让学生扮演角色、凭借两人行走的地点、时间、方向等身临情境的感受,理解“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等相关术语概念。在情趣与理趣的交融中达到迅速理解,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反思:把数学知识演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也通过亲身体验很容易掌握基本数量关系,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又使学生视图、编题、解题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三、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思考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而学生有容易理解那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数学问题。
教学片断三: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这节课前,让学生进行了自学并收集有关“小数”的信息。上课时请各小组的代表发言。
生1:我们所用的课本的定价几乎都是小数,如我们的数学书是4.65元;我们还看到商店里物品的标价都是小数,如苹果每斤是1.5元;商店里的电子称称出的物体重量是2.457千克;我的身高是1.43米,体重是35.48千克。通过这些我们对小数有这样的认识:
小数是非常有用的。生活中处处有小数。
测量的一个物体长度不是整米数时,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如:1分米就是0.1米,3分米就是0.3米。
生2:我们小组想作一些补充,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股市信息上有大量的小数,如:9.65、122.36、5.8等等。某商店今年夏天空调的销售量是去年的1.8倍。通过调查、学习,我们感受到小数的用处,如测量时得不到整米的数的结果,可以用小数来表示。通过学习我们还知道1分米就是1/10米,还可以用0.1米表示,1厘米是1/100米,还可以用0.01米表示,13厘米就是13/100米,还可以用0.13米表示,1角就是1/10元,还可以用0.1元表示。
师:老师把同学们所收集的小数及书上的小数的例子都整理在黑板上了。同学们自学认识了小数,同桌互相说说什么是 “小数点”、“一位小数”、“二位小数”……
反思:本片断借助了生活中的经验,才有了不同一般的回答。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注重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外,还要注重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解题的依托,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思考问题。
四、回归“生活经验”,学会解决问题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有趣,使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片断四: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应用环节,我把教学活动的地点选择在学校的跳远沙坑旁,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学生们边议论,边动手,他们量的量、记的记、算的算,分工合作,数分钟后,学生们汇报了许多不同的问题:这个沙坑占地面积是多少?建成这个沙坑要挖去多少立方米的土?沙坑的体积是多少?……学生们经过讨论,自己都一一作了解决。
反思: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生活中,又從生活实践中弥补了课堂内所学不足,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生动的感知、深刻的体验和牢固的掌握,更让学生在参与中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锻炼了生活实践能力,在生活实践中解决了问题。
总之,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切入点,并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生活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更好地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为学生明天的生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