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艾斯纳曾说:“学校所缺乏的、应该有而没有、应该教而没教的课程,都可被称作‘空无课程’。”现行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呈现时代的滞后性,但初中学生都是“00后”出生的青少年,无法把握过去时代的气息。因此,教师要解决教材内容“空无”问题,将一些出色的、学生关心并感兴趣的年轻作家作品引入到课堂中,以起到成才成长的榜样示范作用,进而对学生进行文学启蒙,激发其兴趣,使课堂焕发青春活力。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著名的“变”哲学,阐述“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化,无物常往,一切皆流”。但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如同停止流动的河流一般,当孩子们说到在学习某一篇文章时,许多工作多年的成年人也会得到共鸣,谈论自己也学过这篇文章。社会在发展,文学在发展,语言也在发生变化,如果仅是关起门来,让学生回味以前社会孕育出的文学语言,势必会影响学生求新求变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将一些优秀的、文质兼美而又具有思想性、情感价值的“新”作品的介绍作为导入,消减学生对语文教材所涉及古老篇章的抵触心理,让他们看到文学的丰富色调。
以郑振铎的《猫》为例。这是作者在1925年写的一篇散文。当时还处于新文化运动后期,这种社会背景必定会对作者的心境及灵感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作品通过描写人对待猫的态度,揭示了普通生活中的人性,普遍都存在粗暴武断及良心挣扎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借用同样写猫的“80后”作家作品进行导入。如1982年出生的张悦然的《黑猫不睡》这一作品。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父亲和自己爱慕对象晨木对自己心爱的黑猫的态度,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和爱情的悲伤故事。这篇短篇小说还曾入选全国高中生优秀作文,可以对初中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教师可以以概括这一小说的大概内容作为《猫》教学的导入,增强学生对猫的怜悯情感,然后教师再由此引出郑振铎的《猫》,怜悯情感使学生更加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篇散文中的猫的结局,进而能够集中注意力阅读文章。
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不应仅仅通过对文学作品本身的阅读、欣赏来实现,还要通过文学作品间的比较来获得。不可否认,多年前文学大师们的作品放到现在的文坛上依然璀璨生辉,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意义。但是这些作品毕竟是被时代的车轮碾过,我们在看到其经典、无可超越的一面时,也要看到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得陈旧的一面。为了规避这些陈旧,汲取文学作品的精华,教师可将与初中生年龄最靠近的作家作品作为比较阅读对象,弥补初中语文课堂“年轻一族”文学的欠缺。在对比中,学生既能看到教材所涉及作品的时代滞后性,也能看到年輕作家作品的不足之处,进而融合不同时代作品的精华为“我”所用。
还以郑振铎的《猫》为例。为了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进行赏析,教师可以将“80后”作家张悦然的《黑猫不睡》作为对比阅读的对象,让学生针对体裁、主题、结构、内容等方面对比,说一说郑振铎的《猫》的缺陷和优点,以及《黑猫不睡》的缺陷和优点。有学生依据内容进行审美对比:“郑振铎的《猫》是先写全家人对猫的喜爱,又写全家人对猫的粗暴武断。而《黑猫不睡》则是平行着写爱和恨。‘我’的爱,父亲的憎恨;‘我’的爱,晨木的爱;‘我’的爱,晨木的憎恨;晨木的悔恨。《黑猫不睡》对猫的态度的变化才是比较合理的。因为一个爱猫的人不可能很容易地不去爱猫,所以《猫》中全家人的态度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喜欢猫。”
初中语文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语文阅读材料“一边倒”的情况。课堂上围绕一些老旧的篇章进行阅读教学。课外,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阅读作业,仍然要围绕一些老旧的篇章进行阅读。为了让学生读下去,教师将这些篇章美名曰“经典”。但这些所谓的“经典”毕竟是陈旧的,与时代脱节,既不能作为学生的文学语言启蒙,也不能作为学生将生活表现在作品中的启蒙。因此,教师要将年轻作家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实现“空无课程”的弥补教学。如生于1991年的张牧笛的作品《看不见的风在吹》《夏日终年》;再如重庆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徐毅的《梦落花》《雨是伤心的云》等。
著名作家莫言说:“如果我们不能吸收当代作家的创作,一味地选择老作家的作品,那么社会发展中、文学发展中所表现的语言的变化,所涌现的语言中新鲜的元素就不能很好地被体现。”社会在发展、文学在发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也要跟紧时代的步伐。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年轻作家作品,实现“空无课程”的弥补教学。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江安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一、将年轻作家作品的介绍作为导入语,实现“空无课程”弥补教学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著名的“变”哲学,阐述“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化,无物常往,一切皆流”。但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如同停止流动的河流一般,当孩子们说到在学习某一篇文章时,许多工作多年的成年人也会得到共鸣,谈论自己也学过这篇文章。社会在发展,文学在发展,语言也在发生变化,如果仅是关起门来,让学生回味以前社会孕育出的文学语言,势必会影响学生求新求变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将一些优秀的、文质兼美而又具有思想性、情感价值的“新”作品的介绍作为导入,消减学生对语文教材所涉及古老篇章的抵触心理,让他们看到文学的丰富色调。
以郑振铎的《猫》为例。这是作者在1925年写的一篇散文。当时还处于新文化运动后期,这种社会背景必定会对作者的心境及灵感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作品通过描写人对待猫的态度,揭示了普通生活中的人性,普遍都存在粗暴武断及良心挣扎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借用同样写猫的“80后”作家作品进行导入。如1982年出生的张悦然的《黑猫不睡》这一作品。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父亲和自己爱慕对象晨木对自己心爱的黑猫的态度,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人性和爱情的悲伤故事。这篇短篇小说还曾入选全国高中生优秀作文,可以对初中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教师可以以概括这一小说的大概内容作为《猫》教学的导入,增强学生对猫的怜悯情感,然后教师再由此引出郑振铎的《猫》,怜悯情感使学生更加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篇散文中的猫的结局,进而能够集中注意力阅读文章。
二、将年轻作家作品作为比较阅读对象,实现“空无课程”的弥补教学
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不应仅仅通过对文学作品本身的阅读、欣赏来实现,还要通过文学作品间的比较来获得。不可否认,多年前文学大师们的作品放到现在的文坛上依然璀璨生辉,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意义。但是这些作品毕竟是被时代的车轮碾过,我们在看到其经典、无可超越的一面时,也要看到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得陈旧的一面。为了规避这些陈旧,汲取文学作品的精华,教师可将与初中生年龄最靠近的作家作品作为比较阅读对象,弥补初中语文课堂“年轻一族”文学的欠缺。在对比中,学生既能看到教材所涉及作品的时代滞后性,也能看到年輕作家作品的不足之处,进而融合不同时代作品的精华为“我”所用。
还以郑振铎的《猫》为例。为了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进行赏析,教师可以将“80后”作家张悦然的《黑猫不睡》作为对比阅读的对象,让学生针对体裁、主题、结构、内容等方面对比,说一说郑振铎的《猫》的缺陷和优点,以及《黑猫不睡》的缺陷和优点。有学生依据内容进行审美对比:“郑振铎的《猫》是先写全家人对猫的喜爱,又写全家人对猫的粗暴武断。而《黑猫不睡》则是平行着写爱和恨。‘我’的爱,父亲的憎恨;‘我’的爱,晨木的爱;‘我’的爱,晨木的憎恨;晨木的悔恨。《黑猫不睡》对猫的态度的变化才是比较合理的。因为一个爱猫的人不可能很容易地不去爱猫,所以《猫》中全家人的态度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喜欢猫。”
三、将年轻作家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实现“空无课程”的弥补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语文阅读材料“一边倒”的情况。课堂上围绕一些老旧的篇章进行阅读教学。课外,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阅读作业,仍然要围绕一些老旧的篇章进行阅读。为了让学生读下去,教师将这些篇章美名曰“经典”。但这些所谓的“经典”毕竟是陈旧的,与时代脱节,既不能作为学生的文学语言启蒙,也不能作为学生将生活表现在作品中的启蒙。因此,教师要将年轻作家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实现“空无课程”的弥补教学。如生于1991年的张牧笛的作品《看不见的风在吹》《夏日终年》;再如重庆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徐毅的《梦落花》《雨是伤心的云》等。
著名作家莫言说:“如果我们不能吸收当代作家的创作,一味地选择老作家的作品,那么社会发展中、文学发展中所表现的语言的变化,所涌现的语言中新鲜的元素就不能很好地被体现。”社会在发展、文学在发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也要跟紧时代的步伐。为此,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年轻作家作品,实现“空无课程”的弥补教学。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江安实验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