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对偏瘫后行走能力的改善作用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jinsongdua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电针肌配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站立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电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的单足站立、步行能力。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单足站立、步行能力治疗前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单足站立、步行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治疗配合康复训练,不仅能改善偏瘫患者的站立负重能力低下,而且能促进患者行走能力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康复训练 偏瘫 行走能力 Barthel指数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1月~2008年4月收治40例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或脑外伤。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治疗组男12例,女8例;年龄42~72岁,平均56.20±9.33岁;病程30~60天,平均42.40±9.74天。对照组男15例,女5例;年龄43~71岁,平均5775±928岁;病程26~58天,平均3960±907天。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有可比性(P>005)。
  病例入选标准:①无明显的步行能力障碍病史,偏瘫后有明显步行能力障碍者;②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者;③无明显的感觉障碍者;④无其他急性疾病及严重并发症者。
  病例排除标准:①既往有严重的下肢关节疾病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等,影响步行的患者;②最近4周内有心肌梗死发作,有严重躯体疾病,如心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控制不良的糖尿病等;③合并有其他步行能力障碍的情况,如既往有脊髓损伤、截肢等;④严重感觉障碍者。
  治疗方法: 两组均按照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包括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消除脑水肿、减轻颅内压、抗感染、改善脑循环。待病情稳定,接受常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针对站立负重功能障碍进行电针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常规康复训练:实施时,针对不同程度的障碍制定相应的以易化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计划。具体的训练内容包括:①躯干骨盆控制训练;②坐位、手膝位、跪位、站立位平衡训练;③患腿主动屈髋、屈膝、踝背屈、肢体自如控制训练;④重心前后、左右转移训练;⑤步态训练:平行杠内训练从坐到站,从站到坐;训练站立平衡和体重向侧方、前后转移,向前、后迈步,向前行走、转身;侧方行走、后退;交叉步行走;抗阻力行走;上下楼梯;室内平地行走、上下楼梯、走斜坡、开门;室外平地、斜坡、上下台阶、过马路行走。
  电针治疗:操作方法:采取经筋围刺法,取臀部足少阳之筋(臀中肌)部位围刺,即每隔1寸下针,取10~15个穴位,包括居髎、环跳穴。针刺深1.5~3寸,提插补法;针刺后局部接G6805型电针仪,用疏波0.8Hz,0.3~0.6mA,以肌肉有轻微抖动为宜,每次20分钟。
  针对性康复训练:选择性强化训练偏瘫下肢臀中肌肌力。当肌力为0级时进行神经促通技术;当肌力为1级时徒手助力运动,使受训练的肌群在最大限度下做等张收缩,3次/组,20组/日,每组间隔10秒,每天训练1次。当肌力2级时,可做减重下肌力训练;当肌力达到3级时,以主动肌力训练为主。>3级采用渐进抗阻练习,徒手、利用沙袋施加阻力。当肌力达到4级时,则进行一些双下肢、单足负重训练,训练量以引起肌肉适度疲劳、且第2天不感到疼痛为宜。以上治疗每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5天,休息2天。持续治疗6周。
  评定方法:①站立负重能力评定以单足自然站立时间计算;②步行功能评定:用足印分析法测定时间距离-参数:左右步幅、步频、自由步行速度;③肌力评定用MMT分级标准之Kendall百分比法评定;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按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法。每位患者于第1次治疗前做1次各种评定,6周后再做1次评定。各种评定均有同一医师进行,该医师不知治疗分组情况,且不参加治疗。
  统计学分析:测定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Ridit检验。应用SPSS11.01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结 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单足站立、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各项数据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结果显示治疗组单足站立、步行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单足站立、步行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单足站立、步行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电针治疗和肌力训练,不仅能改善偏瘫患者的站立行走功能,而且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其治疗前后变化见表1。
  
  讨 论
  
  偏瘫属于中医“痹证”、“痿证”等的范畴。其病位主要在脑、肝、肾。肢体则以经络不通而痿。针灸治疗通过腧穴来调整机体的阴阳、气机以疏通经脉,运行气血,恢复正常的经气循环。电针用疏波可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能引起肌肉收缩,提高肌肉韧带的张力,常用于治疗痿证及各种肌肉、关节、韧带、肌腱的损伤。因此,我们用经筋围刺配合电针能调和气血,疏通筋脉,从而使气血运行通畅,局部分肉得以荣养从而达到治痿的作用。
  关于偏瘫患者肌力训练的价值及其理论基础,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论。有些学者认为肌力训练会促使肌张力增高,诱发或加重痉挛。在偏瘫康复训练中除了采用神经发育和神经生理技术外,不能忽视肌肉力量训练。本研究也支持肌力训练能增强平衡能力,促进步行的恢复。从结果可以看出,虽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但是,治疗后治疗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因此,注重单足负重改善步行功能的训练,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研究表明,在评估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恢复时,步行速度评测能敏感地反映患者步行能力恢复变化的全过程。在功能评价方面,步行速度评测还与目前临床常用于功能评价的项目如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ADL能力等密切相关。步行速度在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评定上是一个独立的变量。因此,可视步速为步行能力的综合指标。左右步幅差可体现步态的对称性。通过对步幅、步速、步频的观察可评价步行功能的恢复情况。从研究结果来看,针对偏瘫后站立步行功能障碍进行臀中肌电针治疗和肌力训练,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电针具有显效、方便、少痛的优点,选用电针配合康复训练臀中肌,针对性强而又易于看到训练效果,使患者既容易接受和坚持治疗。
  
  参考文献
  1 许军峰,卞金玲,李金波,等.经筋围刺加电针治疗中风后三角肌萎缩30例.上海针灸杂志,2008,27(3):28.
  2 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第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27-129.
  3 赵剑乐,黄霞.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针灸治疗.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5(2):54.
  
其他文献
小儿锁骨骨折在骨外伤中较常见,容易确诊 ,治疗简单。临床上对不移位小儿锁骨骨折多采用三角巾悬吊制动。如发现移位 ,一般用锁骨牵引带固定治疗。我科自2007年9月以来,采用改良小儿锁骨牵引带治疗35例小儿锁骨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07年9月~2008 年11月,采用改良“8”子牵引带用于固定小儿锁骨骨折35例,年龄4~13岁,平均固定时间3~5周。  制作材料
期刊
关键词 血小板增多症 病因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1年3月~2008年4月血小板增多症患儿126例,男86例,女40例,年龄1个月1例,~1岁41例,~3岁27例,~6岁29例,~13岁28例,中位年龄33岁。诊断符合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研究组(PVSG) 1997年修订本病的诊断标准:血常规血小板≥500×109/L为血小板增多症。  方法:均进行血尿便常规、血小板粘附聚集试验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1月~2008年11月以静滴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毛细气管炎60例,均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收住入院。随机选取男42例,女18例,年龄20天~13个月。其中3~5个月最多,占70%。临床以喘憋为主要表现,伴烦躁,呼吸频率快,鼻扇,三凹征,两肺喘鸣及湿啰音等。病程≤3天,入院前均未药物治疗。同期收治年龄、临床表现和病程相似的60例患儿为对照组。  治疗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球后针应用于小儿单次腰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择期行脐以下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3~1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以氯胺酮行全凭静脉麻醉;B组用球后针行腰麻,术中均辅以咪达唑仑镇静。记录患儿术中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氯胺酮总用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满意,两组患儿血压、心率术中各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苏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顺尔宁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8例均给予阿奇霉素联合静脉点滴14天后,停药3天,再给予阿奇霉素联合静滴4天;观察组加用顺尔宁治疗。结果:咳嗽、喘息、肺部啰音等主要症状,以及体征消失时间及IgE减轻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阿奇霉素联合顺尔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明显,临床无明显不良
期刊
肘管综合征,又称肘部尺神经卡压、创伤性尺神经炎、迟发性尺神经炎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尺神经卡压病变,也是最常见的上肢神经卡压症之一。其发生的机制为:尺神经受到牵拉、肘管内压力升高、尺神经受到摩擦。病因有: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卡压是指由于各种解剖结构异常而导致的神经卡压,如Struthers弓、滑车上肘肌、上臂内侧肌间隔、前臂深屈肌腱膜、肘管支持带、肱三头肌内侧头、肘部畸形(先天性或创伤后)、局部占
期刊
摘 要 目的:通过提高静脉输入液体的张力减轻腹泻症状,缩短病程。方法:4:3:2液静脉治疗秋冬季腹泻100例,观察腹泻量和性状及病程的变化。结果:95例患儿于治疗第2天大便就成形,含水量明显减少,腹泻次数减少,病程约2~3天。仅5例患儿治疗第3天大便才成形,病程4~5天。结论:4:3:2液静脉输入治疗秋冬季腹泻可减轻腹泻症状,缩短病程。  关键词 轮状病毒性肠炎 4:3:2液    轮状病毒性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联合去乳糖奶粉对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轮状病毒肠炎婴幼儿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治疗组(50例),均口服思密达、补液、纠正酸碱失衡等治疗。对照组:继续母乳喂养或牛乳喂养;观察组给予去乳糖奶粉喂养及5%葡萄糖注射液加西咪替丁10~20mg/(kg日),分2次静滴,用3~5天。结果:治疗组50例效果满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西咪替丁联合去乳糖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铸造分体桩核修复磨牙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1例497颗磨牙残根残冠进行分体核桩修复,其中牙根分离105颗(2112%)。结果:部分牙齿出现桩核脱落,根折,根尖周炎,总有效率8068%。结论:铸造分体核桩是有效保留磨牙残根残冠的方法,效果肯定。  关键词 铸造分体核桩 磨牙残根残冠牙根分离 修复    资料和方法    2004~2008年对301例497颗磨
期刊
摘 要 目的:评价人参养荣丸对抗结核药引起肝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47例结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常规抗结核药治疗;治疗组26例加服人参养荣丸;对照组21例加服维生素B6、葡醛内酯、肌苷片,治疗3周。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31%,有效药率962%;对照组痊愈率19%,有效率6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人参养丸能够防治抗结核药引起的肝损害。  关键词 人参养荣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