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小对比
如果手中有广角镜头或超广角镜头,就可以利用镜头夸张的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来直接实现大小对比。使用时,需要用广角镜头贴近近处的被摄体。如《丰收的喜悦》。或者通过后期合成,模仿这种透视效果,如《抬菩萨》,就是两张照片的合成,一张近景,一张远景。此外,有不少大小对比来源于真实的记录。不同事物本身的大小,正体现了真实的空间关系。只需要将大小不同的元素集中于同一画面,如《觅》。大小,并不单纯是一种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相互衬托,相互影响。或“以大衬小”或“以小衬大”。
明暗对比
明暗对比是摄影师记录和表现主题的一种常用方式,其实,用光就是想方设法控制画面中各部分的明暗,使画面中分出主次,使主体得到突出。最常用的两种方式为“亮主体,暗背景”和“暗主体,亮背景”。“亮主体,暗背景”可借助区域光来实现,如《一抹阳光照家园》,也可以灵活变换拍摄角度,为亮的主体找一个暗的背景。“暗主体,亮背景”最典型的就是剪影效果,主体暗到全无细节,只显示其轮廓,如《晚霞如血》。剪影一般在低角度逆光的时候能够直接拍摄实现,因为此时光的亮度比很大,为1:4左右。当然,作为暗主体,也可以有一些细节。
黑白对比
在彩色中的明暗对比,应用到黑白摄影中,就是黑白对比了。摄影理论中有一句名言“全白非为白,有黑方有白”,意思就是,想要表现一个事物有多么白,只是直接地拍摄的很白没有用,需要有一个黑的事物来衬托它。黑白作品的白的部分,有的源于光照,有的是事物本身的固有色就偏浅、偏亮。黑白作品的影调控制极为重要,一般要求是,高光部分曝光不过度,黑暗部分有细节。而仔细说来,黑白影调一般分为软调和硬调,黑白软调要求细节丰富、过渡细腻,黑白硬调要求黑白反差明显,细节不必特别丰富。如希望强调对比,不仅高光可适当曝光过度,暗部也可无细节。
虚实对比
画面中的虚实有多种作用。第一能够表现出空间感,拉开空间层次,使观者的感受更加立体。第二能够突出重点,主次分明。一般来讲,实的部分是作者重点强调的主体,虚的部分作为重要的陪体。第三能够营造意境,所谓“虚实相生”。虚的部分是给人联想、想象的,而这种联想、想象的基础就是实的部分。控制画面虚实,可利用景深原理,景深就是焦点前后的清晰范围。光圈越大、焦距越长、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反之越大。如没有特别好的镜头,可尽量贴近前景,把焦点对在远处,使前景在景深之外,如《墨影家园》。控制画面虚实,还可利用自然界中烟雾的遮挡,即使景深较大,也会形成虚实对比。如《民间古事》。
动静对比
动静其实也是一种虚实,可通过移动相机,与动体做同步运动时按下快门的“追随”技法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慢速快门记录动体运动轨迹的方式实现。动静对比把一段时光凝结于一张照片,是具有更多信息量的“长瞬间”,能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画面中有静有动的效果更为理想,一般来讲,1/15秒的曝光时间能把相对静止的人拍实,能把正常走路的人拍虚。慢于1/15秒,除非人物故意保持不动,就较难抓拍到清晰的人物了,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好快门速度。目前很多镜头具有防抖功能,1/15手持抓拍都不会产生抖动。为拍摄慢速提供了方便。
浓淡对比
有时,在晨、昏、雾、霭中,自然界中的色彩就呈现出了浓淡的变化,不仅有利于拉开空间层次,突出主体,还能带来赏心悦目的清雅感受。其实,浓淡控制是彩色摄影艺术需要掌握的重要方面。如自然界中没有条件,我们在后期中可以模仿,通过制作或增强现场的烟雾,通过合理地降低某些色彩的饱和度(做旧效果),通过蒙版、不同浓度的画笔、图层的不透明度更改等手段,可以精确地,局部地控制色彩。如《沸腾雪原》。
冷暖对比
冷色与暖色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比如,红色、黄色让人联想到太阳、火焰等,给人带来暖的感觉,因此称之为暖色;蓝色让人联想到大海、黎明等,总给人带来冷的感受,因此称之为冷色。两种色彩的感觉如此悬殊,会给人带来强的视觉刺激。从光谱的科学分析上讲,暖色的波长长,冷色的波长短,同样会给人的视觉带来悬殊的感受。有经验的摄影师会故意把暖色和冷色组合在一起拍摄,经营自己的构图。比如在冷色调中故意加入暖色,或者暖色调中故意加入冷色。
藏露对比
面对一个被摄体,初学者往往开门见山,直接记录,拍摄得完完整整。比如拍摄看展览的人,一定会想方设法表现出人的表情、动作。当然,如果在拍摄新闻,这样做无可厚非。如果是进行艺术创作,那么不妨逆向思维,把别人要表现的东西藏起来。如《照片背后的故事》,就体现了作者非凡的洞察力。当然,藏的同时要注意露出一些重要部分,通过藏与露的对比、对照给观者提供一个较明确的联想线索。有的藏与露关系是突然跳到眼前的,需要作者敏锐地发现和快速地捕捉,如《错位》。
多少对比
如果在一个群体中,突然发现了一个看起来“卓尔不群”个体,那么,多与少的对比关系就产生了。此时,在现场要想办法选择一个最佳方式把这种关系表现出来,如《百鸟朝凤》,选用了仰拍的视角直观而强烈地表现出了这种关系。《花季》则采用了俯视的视角完整地表现了多与少的关系。当然,并不一定仰视、俯视。
内容对比
还有一种对比手法比较深入,往往超越形式,融入到了内容之中。笔者称之为内容对比,即画面内容本身存在着戏剧性的对比关系。如《台上台下》,一台之隔,演员和孩子们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既紧密联系,又互不干扰。再如《登基》中,四个人物的表情对比鲜明,真实而生动。内容对比的作品看起来会少些匠气,多些浑然天成,多些心灵上的细腻感触。因此在对比中,应该算等级较高、难度较大的了。内容对比需要摄影人不仅会应用技巧,还需要会用心去感悟,会用情去表达。
结束语
对比是有多种可能的,在摄影艺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对比不是摄影创作技法的全部。比如,与对比相反的“和谐”也是重要的技法。掌握了对比,就相当于掌握了文学中的一种修辞手段,您的摄影作品就会更有“文采”。
如果手中有广角镜头或超广角镜头,就可以利用镜头夸张的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来直接实现大小对比。使用时,需要用广角镜头贴近近处的被摄体。如《丰收的喜悦》。或者通过后期合成,模仿这种透视效果,如《抬菩萨》,就是两张照片的合成,一张近景,一张远景。此外,有不少大小对比来源于真实的记录。不同事物本身的大小,正体现了真实的空间关系。只需要将大小不同的元素集中于同一画面,如《觅》。大小,并不单纯是一种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相互衬托,相互影响。或“以大衬小”或“以小衬大”。
明暗对比
明暗对比是摄影师记录和表现主题的一种常用方式,其实,用光就是想方设法控制画面中各部分的明暗,使画面中分出主次,使主体得到突出。最常用的两种方式为“亮主体,暗背景”和“暗主体,亮背景”。“亮主体,暗背景”可借助区域光来实现,如《一抹阳光照家园》,也可以灵活变换拍摄角度,为亮的主体找一个暗的背景。“暗主体,亮背景”最典型的就是剪影效果,主体暗到全无细节,只显示其轮廓,如《晚霞如血》。剪影一般在低角度逆光的时候能够直接拍摄实现,因为此时光的亮度比很大,为1:4左右。当然,作为暗主体,也可以有一些细节。
黑白对比
在彩色中的明暗对比,应用到黑白摄影中,就是黑白对比了。摄影理论中有一句名言“全白非为白,有黑方有白”,意思就是,想要表现一个事物有多么白,只是直接地拍摄的很白没有用,需要有一个黑的事物来衬托它。黑白作品的白的部分,有的源于光照,有的是事物本身的固有色就偏浅、偏亮。黑白作品的影调控制极为重要,一般要求是,高光部分曝光不过度,黑暗部分有细节。而仔细说来,黑白影调一般分为软调和硬调,黑白软调要求细节丰富、过渡细腻,黑白硬调要求黑白反差明显,细节不必特别丰富。如希望强调对比,不仅高光可适当曝光过度,暗部也可无细节。
虚实对比
画面中的虚实有多种作用。第一能够表现出空间感,拉开空间层次,使观者的感受更加立体。第二能够突出重点,主次分明。一般来讲,实的部分是作者重点强调的主体,虚的部分作为重要的陪体。第三能够营造意境,所谓“虚实相生”。虚的部分是给人联想、想象的,而这种联想、想象的基础就是实的部分。控制画面虚实,可利用景深原理,景深就是焦点前后的清晰范围。光圈越大、焦距越长、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反之越大。如没有特别好的镜头,可尽量贴近前景,把焦点对在远处,使前景在景深之外,如《墨影家园》。控制画面虚实,还可利用自然界中烟雾的遮挡,即使景深较大,也会形成虚实对比。如《民间古事》。
动静对比
动静其实也是一种虚实,可通过移动相机,与动体做同步运动时按下快门的“追随”技法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慢速快门记录动体运动轨迹的方式实现。动静对比把一段时光凝结于一张照片,是具有更多信息量的“长瞬间”,能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画面中有静有动的效果更为理想,一般来讲,1/15秒的曝光时间能把相对静止的人拍实,能把正常走路的人拍虚。慢于1/15秒,除非人物故意保持不动,就较难抓拍到清晰的人物了,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好快门速度。目前很多镜头具有防抖功能,1/15手持抓拍都不会产生抖动。为拍摄慢速提供了方便。
浓淡对比
有时,在晨、昏、雾、霭中,自然界中的色彩就呈现出了浓淡的变化,不仅有利于拉开空间层次,突出主体,还能带来赏心悦目的清雅感受。其实,浓淡控制是彩色摄影艺术需要掌握的重要方面。如自然界中没有条件,我们在后期中可以模仿,通过制作或增强现场的烟雾,通过合理地降低某些色彩的饱和度(做旧效果),通过蒙版、不同浓度的画笔、图层的不透明度更改等手段,可以精确地,局部地控制色彩。如《沸腾雪原》。
冷暖对比
冷色与暖色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比如,红色、黄色让人联想到太阳、火焰等,给人带来暖的感觉,因此称之为暖色;蓝色让人联想到大海、黎明等,总给人带来冷的感受,因此称之为冷色。两种色彩的感觉如此悬殊,会给人带来强的视觉刺激。从光谱的科学分析上讲,暖色的波长长,冷色的波长短,同样会给人的视觉带来悬殊的感受。有经验的摄影师会故意把暖色和冷色组合在一起拍摄,经营自己的构图。比如在冷色调中故意加入暖色,或者暖色调中故意加入冷色。
藏露对比
面对一个被摄体,初学者往往开门见山,直接记录,拍摄得完完整整。比如拍摄看展览的人,一定会想方设法表现出人的表情、动作。当然,如果在拍摄新闻,这样做无可厚非。如果是进行艺术创作,那么不妨逆向思维,把别人要表现的东西藏起来。如《照片背后的故事》,就体现了作者非凡的洞察力。当然,藏的同时要注意露出一些重要部分,通过藏与露的对比、对照给观者提供一个较明确的联想线索。有的藏与露关系是突然跳到眼前的,需要作者敏锐地发现和快速地捕捉,如《错位》。
多少对比
如果在一个群体中,突然发现了一个看起来“卓尔不群”个体,那么,多与少的对比关系就产生了。此时,在现场要想办法选择一个最佳方式把这种关系表现出来,如《百鸟朝凤》,选用了仰拍的视角直观而强烈地表现出了这种关系。《花季》则采用了俯视的视角完整地表现了多与少的关系。当然,并不一定仰视、俯视。
内容对比
还有一种对比手法比较深入,往往超越形式,融入到了内容之中。笔者称之为内容对比,即画面内容本身存在着戏剧性的对比关系。如《台上台下》,一台之隔,演员和孩子们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既紧密联系,又互不干扰。再如《登基》中,四个人物的表情对比鲜明,真实而生动。内容对比的作品看起来会少些匠气,多些浑然天成,多些心灵上的细腻感触。因此在对比中,应该算等级较高、难度较大的了。内容对比需要摄影人不仅会应用技巧,还需要会用心去感悟,会用情去表达。
结束语
对比是有多种可能的,在摄影艺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对比不是摄影创作技法的全部。比如,与对比相反的“和谐”也是重要的技法。掌握了对比,就相当于掌握了文学中的一种修辞手段,您的摄影作品就会更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