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教育家韩愈曾经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如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政治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慧,使教与学不断得到优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何为“教学相长”?《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从字面上来理解,教学相长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都得到提高。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作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必须要学。当今社会已经不再是一桶水的教师给学生倒一碗水的时代,教师的知识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成效的发挥,也直接关系到学生接受能力甚至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学相长便成了政治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在现实的政治教学实践中,要实现教学相长,离不开两大途径:
1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课外交流
教师与学生间的知识的互动、情感价值观的探讨是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只有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有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活跃而不混乱的课堂交流,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也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1.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现在的政治课堂,学生普遍都存在课外异常活跃、课堂却死气沉沉的现象。在课余时间,许多学生聊天提起近期的“朝鲜金正日逝世”、“中国航母再次下海”等新闻时,总是眉飞舌舞甚至互相争论不休。可是一旦上政治课却表现无精打采心不在焉。从这一现象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和学习兴趣点。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的传授,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特别是学生们身边发生的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政治老师,应把新发生的国内国外重要时事或者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引进课堂,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2情境模拟,享受参与的快乐: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其中,教学设计中确定目标和内容这一环节回答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话,那么,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这一环节解决的就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最能体现创新教育的一个途径的就是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即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为此,在教学中应设置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比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的学习中,我设置几个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具有外国国籍的人”、“未满18周岁的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人”、“正在监狱服刑的人”等,让其他同学判断这些角色中,哪些具备选举以及被选举的资格。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的学生感到新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参与性非常热烈。
1.3互助答疑,教学相长: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如果教师的知识水平总是一成不变,依据教材而讲教材,则很难维持好一堂有效率的政治课。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吸收新的知识,将单一的教材内容细致化、丰富化、生动化。这样,既能够达到更好地传授知识的目的,又能够使自己得到一个教学的升华。依然是在讲授《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时,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选举权是公民选举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与其他公职人员的权利,被选举权则是公民被选任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的权利。那么,咱们班选举班干部是不是也是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呢?”当时我就愣在了原地,不知道该怎样给学生回答。后来,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才终于弄明白。原来,政治教材中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定义属于狭义上的,而广义上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则是指政权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根据选举人意志,按照一定的形式和程序,选拔、推举代表(议员)或主要负责人的活动。也就是说,班上选举班干部属于广义上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此,从这个问题的探讨当中,我本人也学到了东西,充实了知识量,弥补了不足,从而也实现了教学相长。
2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集体备课
同样是一节政治课,不同的教师表现出的教学风格往往有所不同。有的教师会精雕细刻,把课上得恰到好处;有的教师则大刀阔斧,着力分析解决重难点,使疑难问题迎刃而解;有的教师则运用直观、形象、幽默的优势,使学生在课堂上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知识。因此,我们倡导学科教师之间经常要互相听课,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取长补短的良好效果。从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发现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闪光点和欠缺之处。闪光点值得其他听课的教师学习借鉴,不足之处则会在评课过程中依靠科组集体智慧来找到有效解决方法。我曾经听一位资深政治教师介绍他的教学经验,在他刚从大学毕业踏上教学讲台时,发现所学与所教差距比较大,要真正上好一节政治课非常不容易。因此,他给自己定下一个计划:只要一有时间,基本上每周都要去听上几节同级老教师的课。而且,他自己的课总是会有意比老教师的课要慢上一节,其目的就是要从老教师的课中学习相关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技巧,然后对自己的备课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补充,从而真正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除此之外,为了上好每一堂政治课,真正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我们还要加大科组集体备课的力度。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一个科组中,每一位教师的力量都不容忽视。因此,我们每周都应该组织科组教师精心设计重难点和相关教学案例,共同探讨制作出具有政治学科特色、可操作性高,又能够真正符合学生的学习思维特点、服务于政治教学的教学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所教班级特点进行二次备课和修改。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有效地减少教师的无效工作时间,为教师更好地关注课堂实效创造了条件,实现教学相长。
何为“教学相长”?《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从字面上来理解,教学相长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都得到提高。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作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必须要学。当今社会已经不再是一桶水的教师给学生倒一碗水的时代,教师的知识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成效的发挥,也直接关系到学生接受能力甚至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学相长便成了政治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在现实的政治教学实践中,要实现教学相长,离不开两大途径:
1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课外交流
教师与学生间的知识的互动、情感价值观的探讨是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的。只有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有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活跃而不混乱的课堂交流,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也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1.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现在的政治课堂,学生普遍都存在课外异常活跃、课堂却死气沉沉的现象。在课余时间,许多学生聊天提起近期的“朝鲜金正日逝世”、“中国航母再次下海”等新闻时,总是眉飞舌舞甚至互相争论不休。可是一旦上政治课却表现无精打采心不在焉。从这一现象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和学习兴趣点。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的传授,忽视以时事新闻、生动事例特别是学生们身边发生的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政治老师,应把新发生的国内国外重要时事或者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引进课堂,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2情境模拟,享受参与的快乐: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其中,教学设计中确定目标和内容这一环节回答的是“教什么和学什么”的话,那么,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这一环节解决的就是“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最能体现创新教育的一个途径的就是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即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为此,在教学中应设置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比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的学习中,我设置几个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具有外国国籍的人”、“未满18周岁的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中国人”、“正在监狱服刑的人”等,让其他同学判断这些角色中,哪些具备选举以及被选举的资格。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他的学生感到新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参与性非常热烈。
1.3互助答疑,教学相长: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如果教师的知识水平总是一成不变,依据教材而讲教材,则很难维持好一堂有效率的政治课。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吸收新的知识,将单一的教材内容细致化、丰富化、生动化。这样,既能够达到更好地传授知识的目的,又能够使自己得到一个教学的升华。依然是在讲授《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课时,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选举权是公民选举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与其他公职人员的权利,被选举权则是公民被选任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的权利。那么,咱们班选举班干部是不是也是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呢?”当时我就愣在了原地,不知道该怎样给学生回答。后来,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才终于弄明白。原来,政治教材中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定义属于狭义上的,而广义上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则是指政权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根据选举人意志,按照一定的形式和程序,选拔、推举代表(议员)或主要负责人的活动。也就是说,班上选举班干部属于广义上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此,从这个问题的探讨当中,我本人也学到了东西,充实了知识量,弥补了不足,从而也实现了教学相长。
2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集体备课
同样是一节政治课,不同的教师表现出的教学风格往往有所不同。有的教师会精雕细刻,把课上得恰到好处;有的教师则大刀阔斧,着力分析解决重难点,使疑难问题迎刃而解;有的教师则运用直观、形象、幽默的优势,使学生在课堂上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知识。因此,我们倡导学科教师之间经常要互相听课,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取长补短的良好效果。从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发现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闪光点和欠缺之处。闪光点值得其他听课的教师学习借鉴,不足之处则会在评课过程中依靠科组集体智慧来找到有效解决方法。我曾经听一位资深政治教师介绍他的教学经验,在他刚从大学毕业踏上教学讲台时,发现所学与所教差距比较大,要真正上好一节政治课非常不容易。因此,他给自己定下一个计划:只要一有时间,基本上每周都要去听上几节同级老教师的课。而且,他自己的课总是会有意比老教师的课要慢上一节,其目的就是要从老教师的课中学习相关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技巧,然后对自己的备课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补充,从而真正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除此之外,为了上好每一堂政治课,真正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我们还要加大科组集体备课的力度。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一个科组中,每一位教师的力量都不容忽视。因此,我们每周都应该组织科组教师精心设计重难点和相关教学案例,共同探讨制作出具有政治学科特色、可操作性高,又能够真正符合学生的学习思维特点、服务于政治教学的教学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所教班级特点进行二次备课和修改。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有效地减少教师的无效工作时间,为教师更好地关注课堂实效创造了条件,实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