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给学生“顿悟”的喜悦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sw3_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片段一】
  师:春联当然不止这四副,请看——
  (PPT出示,生读: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岁岁年丰添美满,家家幸福庆团圆。鹊闹枝头传喜讯,梅开窗外报新春。)
  师: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如——
  生: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
  师: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
  生: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
  ……
  师:同学们,考考你们,不用书上那四副对联,改用这里的四副对联,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对,例子嘛,是可以换的!
  【赏析】
  一般在语文课上,只要教师把课文中的内容换成了其他内容,再问学生行不行、哪个好,学生则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课文中的好”。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所谓比较,缺乏思维的质量,仅是为了突出作者写得好,只是在“教教材”;另一方面或许是教师对文本缺乏深入的解读,尚未发现文本表达的密码。管老师从写作的角度,深入剖析《春联》,抓住“举例子”这一写作特色,出示补充的春联,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并替换文中的春联,意在让学生认识到,原来说明文中的例子是可以替换的,原来看起来神圣的课文也是可以改变的。这是课堂上实实在在的发现!这种阅读的收获不空洞,也不玄乎,对学生以后学习新课文很有帮助,因为学生明白“例子是可以换的”。同样,在写作时,学生也懂得了可以用不同的例子来说明事物,因为“例子是可以换的”!
  【教学片段二】
  师: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拿“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来说,“又是”对“依然”;“一年”对“十里”;“芳草”对“杏花”;“绿”对“红”。
  生(齐读课文句子):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师:例子是可以换的,谁也有这个本领,用“岁岁年丰添美满,家家幸福庆团圆”说说春联的对仗?
  生: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拿“岁岁年丰添美满,家家幸福庆团圆”来说,“岁岁”对“年年”;“年丰”对“幸福”;“添”对“庆”;“美满”对“团圆”。
  生(齐读课文句子):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师:例子是可以换的,那么第二自然段改用“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有没有认为不可以的?告诉你,不可以。你很怀疑是不是?请你看一下第一自然段。
  生(恍然大悟):这副春联,第一自然段里用过了。
  师:一般来说,举例子不要重复。
  【赏析】
  在管建刚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就像登山似的,翻过一座座山头,发现一处处精彩。刚刚弄明白了“例子是可以换的”,并且屡试不爽的时候,教师突然设计一个无法替换的训练,对学生思维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强烈的好奇心必然促使学生进一步探寻问题的答案。就像经过长时间思考的谜语,哪怕没有猜中,在揭晓谜底的那一刻也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学生们此时对举例子“不能重复”的原则,也就有了获得谜底一般深刻的印象。可见,语文课堂可以是潜移默化的感悟,也可以有豁然开朗般的顿悟。
  【教学片段三】
  师:下一幅春联谁来对?(出示:好山好水好景,新岁 春 人。)
  (学生对不上来)
  师:看来,冒险是要付出代价的。(众笑)谁会对?
  生:好山好水好景,新岁新春新人。
  师:可以!你以前见过这副春联吧?
  生:没有。前面半句,有三个“好”,后面这句也应该有三个“新”。
  师:哦,你是根据春联的哪个特点来判断的?
  生: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师:对,可以用这个法子来补。这一副呢?
  (出示:山山水水处处画,家家 年年丰。)
  生:山山水水处处画,家家户户年年丰。
  【赏析】
  对对子是传统语文学习的一项内容,与现在的语文学习有一定的距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比较遥远。那么,学生能不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呢?管老师的教学告诉我们,完全可以。要完成这个任务,首先要认识对对子的基本要求,即“字数相等,词类相当”。在管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尝试。这种学习,不是传统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思考,而是全新的表达训练,是对语言规律的发现与运用。虽然完成的内容还比较简单,但这种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却是不言而喻的。
  强调给学生“顿悟”的喜悦,并不是否认课堂上潜移默化的感悟训练。相反,“顿悟”正是建立在大量感悟之上的质变结果。我们需要做的是:充分发现教材的独特之处,并抓住其中一两项内容教扎实、教透彻。“宁掘一口井,不开一条渠”,语文课让学生有“顿悟”之感并非不可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一、经历“动手实践”过程,感悟数学思想  课堂上学生开展的折、摆、拼等学具的操作,量、剪、画等工具的使用,观察、演算、推导等推理活动,以及“综合与实践”活动都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常用手段。教学通过情境创设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抽象为数学问题,再通过动手实践直观地再现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扎实,更具有人文性;积累的基本活动经验更丰富,更富含生命意
期刊
一、建立小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数感  1.突出小数意义的理解。小数反映了部分与整体的对立、统一关系,小数概念与整数概念相比,具有更大的抽象性,为了切实帮助学生建立小数的概念,教材利用直尺图直观展示十进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十进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具体讲,一是利用直尺展示分米与米的关系,引出分母是10的分数和一位小数,让学生感受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内在联系;而后
期刊
纵观当前,学生词不达意、词汇贫乏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与我们对词语教学的忽视不无关系。因此,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打破词语教学的陈旧模式,优化词语教学策略,提高词语教学的实效性。  一、因“文”而异,善于因“材”施教  1.整合词串,感知文章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巧妙设计整合,将文本中有内在联系的词语以词串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发现词组所蕴藏的文本信息,将词语教学与文本理解有机融合。例如,围绕《桃花心木》
期刊
2014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了一套非常特别的好书——《新教育的一年级》。  文如其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的心灵自传。而《新教育的一年级》这套书,首先是作者童喜喜本人的生命传奇。童喜喜,一位富有灵性、充满爱心的作家,中国作协会员,80后作家,奥运火炬手,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童书育人。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童书恐怕是与教育最为紧密相关的一种。如何在可读性与思想性上并驾齐驱,是一
期刊
近年来,新师竞聘、职称评聘、教师技能竞赛等多以片段教学为考核方式。笔者常常以参与者和评判者的身份亲临其境,深深感到,小学英语片段教学若能在导入环节设计上独具匠心,必然能够让听众眼前一亮,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导入环节要具短、平、快的特点。教师如能用一至两分钟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加速进入主要学习任务的教学,就能够为片段教学增色不少。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有这样的描述:“
期刊
一、按内容选择复习方式,着力促进目标达成  (一)主体与主导相融,渗透整理方法  复习课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串成线、结成块,在一定的知识范围内形成整体。低年级学生学力较弱,自主整理出知识脉络比较困难。对于知识点多的复习模块,教师可设计综合性例题,采用“理练结合”的方式,通过组织不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整理,最终形成系统。  “数与运算”一课,是“总复习”的第1题(P114),首先
期刊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好玩——‘重复’的奥妙”。  【教学目标】  1.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重复”规律。  2.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  3.在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中,感受规律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审美意识与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思考,体会简单的“
期刊
第一学段,是学生“写”的能力的起步阶段,如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达到新课标提出的目标,实现习作训练的良性起步呢?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激发写话兴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降低写话要求。二年级是写话的起步阶段,我们要适当地降低写话要求,允许孩子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允许出现错别字,允许用词不当,但是必须坚守的底线是学习使用标点符号。二上用好逗号、句号,二下用好逗号、句号、问号、感
期刊
一、经历过程,积累策略经验  有效的教学应该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策略是主体心理活动的产物,是从方法里提炼的认知,它只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活动经验的不断积累自主获得,而不能直接从外部强行输入。所以,让学生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是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课一开始,教师出示准备题:小明把630毫升的果汁倒入7个同样大的杯子里,正好倒
期刊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第六册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分为三个主题:“家人的爱”“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以及“来自社会的爱”。教材的编排意图是想通过几个主题教育,将爱的种子植入孩子心间。可是,仅仅用几节课种下的爱的种子,如果没有后续的跟进以及足够的情境体验,这颗种子是很难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乃至开花结果的。  梁伟红在《故事对儿童成长的道德意义》一文中指出:“故事通过情节营造情境,经由若干问题的呈现带出
期刊